您與您的寶寶,有睡前儀式嗎?不管是睡前讀一本書,重複唱同一首童謠,還是一個額頭親吻,或者輕輕地拍拍背,都是在傳遞一個訊息,寶寶,當夜幕低垂,四下安靜且黑暗,我在你的身邊陪伴你,你很安全,可以安心的進入夢鄉。讓我們以溫和提醒取代催促,取代責罵。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一點一滴建立親子安全依附感,使孩子內心強大且勇氣茁壯
儀式不只是儀式,而是建立親子連結,親子連結建立起來的效益,源遠流長,影響至青少年的叛逆時期。
親子之前感情的流動,是自然而然的,如同河流自山川流瀉不息,不需要被世俗規條束縛,也不需要參考哪一本教養書,更不是哪一位專家提供意見。自然的親子擁抱,相信每一位父親母親的直覺。
有人告訴你,不可以常常抱小孩,小孩會寵壞
不可以哭了就要抱抱,不然以後小孩都會用哭的
讓小孩自己哭,哭累了就會安靜
這些說法,曾經出現在你耳邊嗎?
睡眠真的不需要刻意訓練
父母嘗試傾聽,嘗試相信直覺,不讓自己跟寶寶被規條綁架,或許會突然發現,寶寶變得很好帶喔!
以下提供睡前儀式的設計參考
一、耳朵-聽覺
播放輕柔的大自然音樂,瑜珈音樂,或是白噪音,有的家長會哼唱搖籃曲,哄孩子睡覺,都是很棒的作法,只要親子間共同感到舒適自在,就是好方法喔!
二、眼睛-視覺
睡前一個小時,盡量不要打開螢幕3C,因為螢幕藍光會干擾身體的睡眠,使人亢奮清醒。房間燈光調暗,或切換至黃光,藉由改變環境燈光釋放一個訊號給身體:我們準備進入睡眠模式!
三、身體感受-觸覺
可以擁抱,親吻,或者緩緩地,以固定頻率,輕柔地拍拍背,告訴孩子,爸媽在這裡,你很安全,可以進入夢鄉。
四、睡前伸展
做一些肌肉大伸展,拉拉筋,舒緩肌肉一天的疲憊。假如今天孩子在學校跑步,小腿很痠,可以讓孩子,以擬人化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腿「小腿你今天辛苦囉!伸展一下,把疲勞丟掉!」孩子潛移默化中,學會愛自己的身體部位。
五、鼻子-嗅覺
使用天然的精油,例如薰衣草精油,擴香在房間中,藉由天然的芳香分子,傳遞香甜的氣味,增加睡眠品質。
六、冥想/閱讀
幼小的孩子很適合來一本睡前讀物,緩和一天興奮的心情,不過家長要有智慧,設定閱讀的長度。當小孩子聽得很過癮,會要求家長「還要再講一次」「還要再讀另一本」下一本之後還有下一本,因此很需要跟孩子約定好,一個講故事的時間。依照安打媽媽的經驗,太多的故事會讓孩子越來越興奮,然後會不容易入眠,家長依照孩子的喜好做調整。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做靜心冥想,不用擔心孩子太小坐不住,只要大人先做幾次的示範,孩子就會好奇的要模仿爸媽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