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你上一次打遊戲是什麼時候嗎?玩的是什麼呢?
是射擊遊戲、養成遊戲、還是競技場遊戲呢?
在遊戲中,你是否可以得到許多快樂?好比快速取得的成就感、志同道合的社交圈、亦或大量的優越感?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都是現實不容易取得,但在遊戲中卻唾手可得,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沉迷於電子遊戲。
遊戲裡的努力,永遠不會白費
只要我肯花時間,我幾乎可以拿到遊戲中我想要的一切,更直白地說,我的付出一定可以得到結果。
相較現實中許多的努力都有可能落得功虧一簣,遊戲中的付出可以說是極度理想,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成果,而且還是極為快速的獲得,如此豐滿的虛擬世界使我入迷,也使我依賴。
不被理解的依賴
在我國二到高二這段時間,是我打遊戲打最凶的時候,每天一起床就想要打遊戲,往螢幕前一坐就是5個小時起跳,我不在乎身為學生應該完成的義務,只在乎網路以及遊戲中帶給我的正向情緒。
當時的我覺得,遊戲就是我唯一的快樂泉源,網路就是我僅剩的社交圈。
我當時非常依賴網路與遊戲帶來的瞬時快感,忽略了與家人的往來、身體不適和課業進度,只為了多打一場,好讓這些速食正面情緒填滿我空蕩蕩的心。
但我的家人並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的認知中,遊戲是一種娛樂、是一種消遣,把生活中所有時間都投入其中,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墮落。
還記得當時我父母時常在午夜12點敲響書房的門,催促著我趕快離開,不要讓遊戲耽誤我的睡眠,但我壓根就睡不著,比起在床上看著天花板焦慮,我更想要繼續沉淪在遊戲世界。現實生活對我來說無比沉重,讓自己陷入遊戲帶來的快樂似乎更划算,即使現實中的我再怎麼落魄,在遊戲中都不需要在意。
傳說對決不會因為我現實不堪一擊就扣除我的金幣、Minecraft不會因為我現實沒有規律進食就讓我的飽食度掉得很快、楓之谷不會因為我現實很窮就不掉落稀有物資。
遊戲中的一切都與現實沒有連結,無論身在地球的我過的怎麼樣,遊戲世界中我都有辦法過得很滋潤。
可是社會框架就是放在那,大部分的人都一致認為打遊戲對我的身心健康長期來說沒有幫助,於是我自己也漸漸的不認同花大量時間在遊戲上的自己。
但我依然沒有辦法脫離遊戲,三年來,我都是帶著自責的心態在打遊戲,玩得當下很快樂,一但我回到了現實,我就開始責怪自己的沉迷與固執......
久而久之,那份被家人不理解的感覺,也慢慢感染了我自己。
毒藥還是解藥?
人們時常會把遊戲當作一種毒品,認為上癮了人生就沒有救了,我起初也是這樣想的,但當我一次一次被遊戲給救贖之後,我再次開始深思這個問題。
要說它不好的地方,肯定是一抓一大把,浪費時間、虛度光陰、花錢花精力等等,是不是很常聽到這些指控?嗯,就連這麼喜歡打遊戲的我,也會忍不住去想這些,但仔細一想,好像又不全是這樣。
如果遊戲可以補上生活少的那份明確回饋;讓人感覺自己有能力、有控制感;同時也提供一個「失敗可以重來」的安全場域,這麼一想,是不是就沒有那麼糟糕了?
我覺得吧,過度沉迷遊戲就會變成毒藥,但適量的服用,他就是生活中鬱悶心情的一種解藥。
如果人生也有經驗條......
人生中有許多行動和作為都沒有辦法馬上看到結果,這也是現實與遊戲一個很大的差異,但如果創造出一種可視化的成就系統,是不是就能夠拯救逃避以及缺乏動力的自己?
我在約一年前發現這件事情,於是我自己戳出了一套系統去實踐我的想法,而在近期的使用經驗中,我發現我是對的,經驗條的實體化驗證了我前面的想法,也讓我開始研究「將生活遊戲化」的方式。
我運用了很多個軟體去建立起我自己對於生活大小事的成就感,我發現這樣做不只是增加了我開始行動的機率,還讓我意識到現實的容錯率其實比我想像中的高很多。
小時候老是會因為小事情就覺得天要塌了,比如穿錯衣服去學校、打翻了水在地上、吃飯時不小心弄髒衣服逐如此類這種小事情,明明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可能因為師長的責備或是自己的愧疚導致這些事情變得很嚴重。
長大到現在還是會有這種感覺,最常發生的就是每天都固定的行程有一天突然打破定律,我的心情就會盪下來,覺得前功盡棄。但這其實是很正常的,換位思考,打遊戲總是會有失誤的時候,但不會因為一兩次的失誤導致你放棄玩這個遊戲,反而會提起精神想要去多熟悉操作。
人生就是一場遊戲
其實,「人生是一場遊戲」的這個概念我已經認同很久了,從生活比較能自理之後,我就開始認為人生不需要很認真的對待每一件事情,許多事情就像遊戲任務一樣,解完就結束了,不需要耿耿於懷,許多人也像NPC一樣,沒有必要特別維護這段關係。
隨著年紀增長,成就感的取得也因為我的想法逐漸遊戲化而越來越容易。說難聽一點,當一切都是遊戲世界的虛無,那好像失敗不失敗好像也沒有那麼重要。
不過如果我有一個大目標,就好像在Minecraft中要打終界龍一樣的目標放在那,前面的所有作業我都會心甘情願的去完成,因為我知道我收集完就可以打龍。現實也是一樣,一個大目標的前置就是一堆的小任務,只是人們時常忘記小任務的完成也是一個值得慶祝的事情,老是看著遙不可及的遠方,反覆問著自己為什麼還沒有站在那裡。
即使這篇文章已經寫到了結尾,我還是認同失敗只被允許在遊戲中,因為社會的眼光依舊是維持在結果論的階段,但這並不阻止我們自己把生活當作遊戲,如果我能把生活徹底遊戲化,雖然艱鉅,但我相信會活得更開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