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桌遊令人留連忘返,想一玩再玩;有的桌遊頻頻卡關,只能快快結束。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桌遊能夠玩得起來呢?本文正是探討其中的必要條件。
之前筆者曾經探討過桌遊能在市場上大賣的元素,然而,讓桌遊能夠運作其實是更關鍵的前提,許多人在這一步就先擱淺了;也有些人好高騖遠,忘卻了遊戲的本質。
回歸正題,我認為遊戲能成有三大必要條件:
所謂直覺,指的是玩家與遊戲之間的關係。所有桌遊都需要能讓規則好懂的元素,如果一個桌遊需要轉一圈才能理解怎麼玩,就很難讓人提起興致。透過直覺,玩家很清楚遊戲要我們幹什麼,進而容易體驗到遊戲的樂趣。
Ex:在「Bang!」這款遊戲中,每個玩家都有明確的陣營目標,所使用的卡牌也都相當簡單暴力,傾向於讓你攻擊你懷疑的對象。
所謂挑戰,指的是玩家與決策之間的關係。桌遊沒有絕對的必勝路線,設計師在設計局面時,會讓每條路都有損益利弊,而我們選擇的關鍵在於能否看到潛藏的機會、或是事先預測對手的行動,才能做出當下的最佳解。當我們在玩桌遊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就是在面對設計師給予我們的兩難。
Ex:在「Bang!」這款遊戲中,雖然我們使用的卡牌都是較為簡單暴力的效果,但是因為必須猜測不同玩家之間暗藏的陣營,讓遊戲的策略並不是出卡片打死對方如此簡單就好,轉變成考驗人性的攻防戰。
3.推進
所謂推進,指的是玩家與目標之間的關係。遊戲的每一個元素,都要讓遊玩的過程中確實的朝目標前進。一張卡的效果如果無法改變當下的局勢,那就是無效的設計。而玩家做出無利於勝利條件的行動,就是無效的行為策略,只會徒增對手的優勢。當玩家與遊戲都一致的推動目標,較容易促成好的遊戲體驗。
Ex:「Bang!」這款遊戲中,作為攻擊用的「砰!」遠高於作為防守的「失手!」「啤酒」的總和、玩家必須棄掉多於血量的手牌數、只剩兩人時不能使用「啤酒」,各種機制都是為了確保遊戲能順利的結束。
我們可以在玩桌遊時觀察其規則,是否都符合這三項條件,進一步思考。這些規則有沒有讓遊戲更多變化?設計桌遊時,也可以此為依歸,釐清桌遊的方向與策略。
3句提問: 直覺:遊戲的主要行動是什麼?這些行動為什麼很重要? 挑戰:這個遊戲的困難點在哪裡?有沒有什麼勝利的小細節? 推進:什麼機制促使這個遊戲無論做什麼都會在一定時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