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Ali的新影片中提到「從來沒有非做不可的事,只有你認為必須完成的」這句話,想著這句話,我依然在交給老師的作業中敲下了「畢竟人生只有往前,沒有退路」。
我,只能往前,沒有後路退,沒有停止線——〈宇宙人・往前〉
所有科學機制的背後,都一定有一套對立調控的系統在運作。就像是在社會學中,馬克思整理提出的唯物辯證三規律:對立統一、量變產生質變、否定之否定,這套規律在說明的就是社會的對立調控,或者以中國哲學的角度來說,是陰陽,是平衡。
在上了大學之後,我好像總是被順勢而為和逆勢爭取上有所糾結。回顧大二時糾結究竟應該選擇哪種價值觀作為大學期間的主軸,我明白順勢可以讓自己減少很多在逆勢爭取時的內耗,但也清楚有時逆勢爭取到的東西、創造出的新的「勢」又會是多麽令人大開眼界。
不過直到大四,我發現這樣的糾結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我會忘記自己的結論。畢竟,生活中有這麼多性質迥異的事件再發生,一時認為自己應當在未來順或逆的定論又有什麼意義呢?思考了再多,我們也終究不是站在未來的那個時間點來決定,只是取決於此刻的自己所在的平衡位置罷了。
從來沒有非做不可的事,只有你認為必須完成的
回到開頭的那句「從來沒有非做不可的事,只有你認為必須完成的」,我想這句話應證了對立調控的平衡意義,當一個人可以掌握自己定義生活的能力,你就是那個槓桿的支點,你可以決定你想要的平衡。
如果有這麼多非做不可的事,那累積到一個龐大的數量之後,必然會對於行為人本身收取代價,如:我必須打造自己的事業,所以我犧牲維持健康/家庭相處的時間,來換取更多追求夢想和目標的時間。
當然,這裡無意批評,因為對於不同人生階段的人們來說為自己訂定的優先順序本來就有所不同。只是這裡更想點出的,是「你」可以決定事件在你生活中的價值,並且在這些事件與權重當中找到平衡。
所有時間的瞬間都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畢竟人生只有往前,沒有退路」這句話聽起來很像是我將要孤注一擲的將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對未來事業和學業的準備中,不過實際上我更希望想要表達出的那一層意思,是來自先蘇時期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斯的思想歸納「所有時間的瞬間都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時間會流逝,就在我打下這裡每一個字的瞬間。時間也會向我湧來,因為我的生命還沒有來到終結的那一刻。既然作為一個會朝向未來前去的人,我也擁有過去所經歷的一切經驗作為養分,我想,我會不斷地在新的平衡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