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占市場下,學生與家長如何被迫掏錢買「安心」
引言
在台灣的升學戰場上,參考書幾乎成了考生的必備裝備。無論是書店排行榜、補習班名師推薦,還是同學口耳相傳,總能看到幾本「非買不可」的暢銷書。然而,為什麼參考書能建立起這樣的必然地位?真的只是因為它們「好用」嗎?
事實上,參考書的暢銷背後隱藏著一整套市場機制。從官方只釋題卻不給解析,到名師綁定、校園團購、媒體榜單放大,再到利用焦慮心理的廣告語言,出版社用五大套路把學生與家長一步步推進「必買」的陷阱。這些手法不僅抬高了學習成本,也讓教育資源的公平性受到挑戰。
本文將逐一揭開這五個套路,回答那個最關鍵的問題──為什麼參考書非買不可?
一、題目資源壟斷
在台灣的考試制度下,官方通常只公布歷屆考題與答案,卻不提供完整的解析。這樣的缺口,正好成為出版社的利基市場。他們獨家掌握詳盡的解題步驟與延伸模擬題卷,讓學生若想真正理解考點、掌握趨勢,就必須購買參考書。於是,「題目資源壟斷」使出版社在升學競爭中擁有絕對優勢,學生與家長幾乎沒有其他選擇。這種安排不僅讓解析知識被商品化,也讓考生的學習成本被迫墊高。
二、名師綁定、補習班合作
出版社往往與知名補習班或明星教師合作,把講義與課程內容重新編排成參考書,並以「名師獨家解析」「預測考點」作為賣點。這種做法讓參考書不僅是學習工具,更是一種「名師品牌」的延伸。學生與家長普遍相信名師的權威,即使價格更高也願意購買。於是,補教與出版互相強化,形成一種「名師綁定」的市場結構,使參考書價格與需求持續被推高。
三、校園指定、團購
在許多學校裡,老師會直接指定某套參考書作為課堂補充,甚至安排全班一起團購。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缺乏選擇權,即使心裡覺得書本價格過高,也不得不跟著購買。團購雖然表面上能壓低單價,但實際上強化了特定出版社的市場地位,讓其他替代資源更難進入校園。長久下來,校園指定與團購成為出版商維持銷售量、鞏固壟斷的重要手段。
四、媒體榜單、YouTube 測評影片、演算法放大
除了校園推廣,媒體與網路平台也在放大參考書的「必買效應」。博客來等書店的暢銷榜單,使熱門書更受關注;YouTube 上的「參考書開箱」「測評影片」則常由老師或學長姐推薦,強化學生的從眾心理。再加上社群平台的演算法偏好熱門內容,讓強勢出版社的書籍更容易出現在搜尋結果與推薦頁面。這些機制彼此疊加,使少數暢銷書壟斷曝光率,進一步壓縮了小出版社或免費資源的生存空間。
五、心理操控(焦慮、必買語言)
參考書的行銷手法往往直接觸碰學生與家長的焦慮心理。廣告文案常用「必買」「不買就落後」「決勝關鍵」等語言,暗示只有購買這套書,才不會在升學競爭中掉隊。對於已經處於高度壓力下的學生和家長來說,這些訊息極具說服力,使他們寧願承擔高昂成本,也要換取心理上的安全感。久而久之,參考書從學習資源變成了「焦慮的商品化產物」,而這正是出版商維持市場壟斷的最後一環。
結尾
回顧這五大套路,我們可以看到,參考書早已不只是單純的學習工具,而是被精心設計的「商品」。出版社透過題目資源壟斷、名師綁定、校園指定、媒體放大與焦慮行銷,層層堆疊出一個「非買不可」的市場氛圍。學生與家長看似擁有選擇,實際上卻被推進同一個消費方向。
這種結構性的壓力,不僅墊高了學習成本,也讓教育資源的差距進一步擴大。當「買得起參考書」與「考得上好學校」劃上等號時,教育公平便在無形中被侵蝕。
因此,當我們問出那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為什麼參考書非買不可?──答案其實不是因為知識需要付費,而是因為出版社設計了讓人不得不買的遊戲規則。
參考文獻
- 公平交易委員會(2011)。〈教科書及參考書市場交易行為與公平交易法之適用性研究〉。台北:公平會委託研究報告。
- 王玉珮(2012)。〈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參考書市場競爭行為與公平交易法〉。《公平交易季刊》,20(4),67-106。
- 教改評論(2013)。〈從教科書到參考書:教育商品化下的家長負擔〉。《教育評論》,45,55-62。
- 李明璁(2018)。〈補教文化與教育焦慮:名師現象的社會學觀察〉。《教育研究月刊》,298,12-18。
- 科技政策研究中心(2012)。〈中小學電子教科書產業趨勢與需求之研究〉。台北: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 Fischer, L., Hilton, J., Robinson, T., & Wiley, D. (2015). A multi-institution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open textbooks.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 16(4), 159–170.
- Jenkins, J. J., Hannans, J., Sanchez, L., & Leafstedt, J. (2020). Textbook affordability as a social justice issue.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edia in Education, 2020(1), 3.
- Lo, S., & Wei, H. (2023).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textbook costs at a Hispanic-serving institution. Open Praxis, 15(2), 145–158.
- U.S. PIRG Education Fund (2018). Access denied: The new face of the textbook monopoly. Washington, DC: PIRG.
- Vox (2019, March 6). The high cost of college textbooks, explained. Vox Media. Retrieved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