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嗨~我是Haruhii晴日~~
繼8月考完iPAS的AI應用規劃師之後(有通過唷~備考經驗下次分享,歡迎正在備考的格友們追蹤💪💪),給自己訂下一個新課題:練習AI!
先說結論:就像開了倍數,練功練得超快
在這前後加起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內,我用下班&周末時間完成了這些:- 用LightPDF處理自己編輯的華語教學樂譜上的浮水印
(過程中也試了watermarkremover、monica) - 用readkidz+Canva完成了一本華語教學繪本並上架亞馬遜
(過程中也試了nano banaba) - 用GPT+novi ai+Canva做了一部50秒的誠信宣導影片
(過程中也試了gemini 繪本、Deevid ai、Gentube) - 用GPT+Dreamina+Canva做了兩張拒菸宣導圖卡
(過程中試了Animon、nano banaba、leonardo.ai) - 用GPT+Dreamina+Canva做了兩張馬年賀卡
(過程中試了Copilot、nano banaba、leonardo.ai)
我自己都驚呆了~~
為什麼要用專案來練習?
相信大家有過類似的經驗~~用excel/word/ppt時突然遇到不會設定的地方,就用關鍵字在google或youtube上搜教學(或者問GPT),解決問題的同時,對這個功能也再熟悉了一次。甚至在查找的過程中,順帶學會了其他功能或工具,讓手上的作業完成得更漂亮。
這是因為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解決問題,會開啟快速篩選淘汰嘗試優化的過程。
-從好多教學中篩選出對你有用的、說明淺顯易懂的教學
-跟著教學試著操作看看;還是有問題,就再繼續搜其他解法
-設定完成,達成基本門檻後,試著美化/簡化/精進
-這一題告一段落,繼續解決下一個問題
這也是為何說「從做中學」、「不要想,直接做」,因為做的過程為了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就會不斷找方法。解題動手實踐的同時,自己也學到了、達成目標了。相較於「不是為了解決自己面對的問題」而看的教學範例,這樣的學習效果更加有效且實際。
這是工作上會遇到的例子,為了解題不得不激發潛力。那生活的部分呢?
專案具有的特質
多少接觸過專案管理的格友都知道,專案具有一些特質,也很適合應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譬如健康規劃、理財規劃、職涯規劃、達成人生目標清單等等。
- 暫時性: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時間,譬如一個月、一季、一年
- 獨特性: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產品或服務,譬如某樣作品、某個成就門檻
- 複雜性:涉及多個相關聯的任務和不同背景的團隊成員
- 資源有限性:在有限的時間和預算內完成
- 不確定性與衝突性:可能面臨風險和利害關係人的不同意見,譬如老闆突然改變心意
有些特質在「一人作業」、「自己對自己負責」的專案中不見得具有影響力,但有「目標」和「截止時間」這點,是個很大的助力(約束力)。可以避免自己:
-三分鐘熱度,剛起了頭又被別的東西吸走注意力
-感覺什麼都不錯/不行,選擇困難症就乾脆放棄了
-悠悠的來、慢慢的做,搞了好久卻還是在原地踏步(譬如學日語的我🥲)
而專案管理的思維,是面對一個專案的要求與侷限,解析它、解構它--倒推期程、拆分步驟、規劃流程、尋找資源、整合、因應調整...等,讓專案順利進行、成功結案。
而且不同於「考前抱佛腳」那樣急迫又匆忙,考完之後反倒忘得特別乾淨。專案管理還具有策略思考的性質,譬如「要怎麼組合搭配能一魚多吃」、「要怎麼改動比較省事」,譬如我為了做繪本,嘗試了readkidz(付費版),那就會思考,我怎麼在有會員權限的這一個月內,再多做點事。又譬如GPT和Gemini每天有對話和上傳的額度,那我就會輪替不同的工具...等。
所以就如標題所說,我用專案管理的思惟來練功夫,給自己訂下具體的目標、方向、範圍,專注在「怎麼達成」,逼迫自己「優先處理」,反問自己「能不能更好」,這樣的學習非常飛速。
8月9月的我,便是給自己訂下「應用AI工具來做出成品」這個大目標,並以各個不同的小專案來試來練。這些小專案根本職工作沒有關係,完全是自發性的課題(也就是我完全可以隨時放棄/停擺/敷衍了事)。而為了找到「感興趣的小專案」,除了給自己訂下了「華語教學輔助教材」這一塊之外,我更是從獎金獵人搜了一些接受AI製圖的比賽,讓獎金成為我的驅動力。
說說我這一個月的AI練功感悟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
-跟GPT的對話越來越順,餵的資料及提問越來越精準,GPT的回答也能更加優質
-找到可能有幫助的工具的速度越來越快
-判斷是否付費的決斷變快了:考量當月的支出和我需要的效率/功能之間的平衡,比起之前總會猶豫好久最後還是算了省錢,現在時間有限,掏卡掏得比較爽快
-最開心的是,有具體的成品可以孤芳自賞/自娛娛人/低調炫耀,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譬如誠信宣導影片那支AI動畫影片,剛完成後的兩三天,我總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手反覆點開來看,一遍一遍反覆看,覺得自己真厲害😆😆
也有一些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用「最小成品」的觀念先試做,磨出比較接近預期的指令語,再用生圖ai來做
-試了多次仍不滿意的,先暫緩放一旁,過一段時間再來覆盤檢討修改,往往能有不錯的靈感。
-大致定稿後,會問親友、GPT來蒐集一波建議,讓成品可以更完善。有時候,整體協調感的成敗反而不是圖而是文(譬如字體選用)。
-每個工具各有自己的強弱項,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就不要糾結硬槓,換找別種工具試試看。
再次觀察這個歷程,有一些發現:
- 獎金越多的,吸引力越大、驅動力越強(沒有獎金的則是要靠自我監督)。
- 時間越緊繃的,越能火力全開趕在壓線前完成(這對有期程規劃的專案管理而言不是好事就是了)
雖然目前投去徵件的標的都還沒有任何回饋(不知道跟其他競賽者比起來是否算得上優秀),但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自己能獨立解決問題、能多次失敗仍不氣餒、能轉換思維找到不同的解題方式,而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自信感,或許是升級過程中最大的收穫吧。而這些微小的累積,也讓我有動力再花時間一字一句打出這篇文章(我完全沒有用GPT喔,鍛鍊一下自己的文章組織力🤣🤣),說不定能激勵到某個人也參考專案管理思維來幫自己練功升級,變成更好的自己~
附上近期仍在徵稿期間的徵件比賽(其中有一項我已經有投稿啦,另一項正在準備中),格友們也不妨將比賽視為一項專案,根據主辦單位的要求來設定目標、期限,分配可投入的資源和時間,試著解決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樣麻煩與困擾,磨出作品,練出升級版的自己吧!以下都是接受AI製圖、對象包含社會人士的比賽。
近期AI競圖比賽
👉「當AI遇上稅,四格漫畫SHOW出來」租稅宣導活動-租稅AI製圖比賽
具體的徵件期間、活動宗旨,再請有興趣的格友們自行點開查閱喔!或者對 AI 不感冒而是對其他領域有興趣的格友,給自己定一個小挑戰吧,也許會發現自己也挺厲害😆😆
你也有用專案思維來練功嗎?
晴日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