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準備好之後:如何開口請人幫忙內推?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上一篇我們分享了《打造內推履歷的三大關鍵:如何讓別人願意為你推薦背書》,提醒大家履歷不只是寫給 HR 或主管看的,更是要讓願意幫你的人覺得放心。

但就算履歷準備好了,很多人還是會卡在下一步──到底該怎麼找到願意幫忙的人?又要怎麼開口,才不會讓對方覺得有壓力?

以下三個原則,幫助你在不同階段都能提高對方願意幫忙的意願。

先讓對方放心:自我介紹 + 聚焦履歷

內推不只是轉寄履歷,而是把別人的名聲和你綁在一起。

所以在開口之前,請先準備好:

.簡短自我介紹:你是誰、目前在做什麼、為什麼想申請這個職缺。

.聚焦的履歷:和該職缺高度相關,排版乾淨、亮點清晰,避免誇大或錯誤。

當對方覺得你「專業又可靠」,才有幫你推薦的基礎。

不急著求內推,先建立信任

特別是面對弱連結或 LinkedIn 上的陌生人,直接問「能幫我內推嗎?」壓力會很大。

更好的做法是,先透過 Coffee Chat 或簡單訊息,詢問公司文化、團隊狀況或職缺需求。在互動中展現你的專業與誠意,讓對方有機會更了解你。就算最後沒有爭取到內推,你仍然可能獲得寶貴的內部資訊,幫助你優化履歷或在面試中更好地凸顯優勢。

在信任基礎上,禮貌爭取,並給選擇

如果互動順利,對方也覺得你值得信任,再開口爭取內推會自然許多。

開口時要記得保持禮貌,同時保留餘地:

「如果方便,能否幫我推薦?若不合適,也很希望能聽聽您對這個職缺的建議。」

給對方留點退路,這樣就算對方不方便幫忙,也不會覺得尷尬,反而更可能願意提供其他支持。

延伸提醒:人脈存摺的基礎很重要

能不能順利爭取到內推,其實更依賴你平常是否有持續經營人脈。人脈不是臨時才想到要找誰幫忙,而是平時的累積,才會在關鍵時刻幫到你。

如果想要回頭檢視自己在人脈經營上的做法,可以搭配我們過去的人脈存摺系列文章:

👉《經營人脈存摺在職場上的重要性

👉《經營人脈存摺在職場上的重要性-破除迷思

👉《經營人脈存摺在職場上的重要性-實務做法

這樣就能同時掌握「長期經營」與「臨門一腳」兩個面向,讓內推變得更有可能。

當我們希望別人幫忙內推時,重點不在「一定要拿到推薦」,而是如何提高對方願意幫忙的意願。透過讓對方放心、先建立信任,再適時禮貌開口,即便最後沒有得到內推,你仍然能收穫第一手的內部資訊,幫助你在後續的投遞或面試中更具優勢。

🌿 在求職轉職的旅程中,三樓職涯都在這裡,陪伴你走過每一步。如果有任何關於職涯的困擾需要找人聊聊,也歡迎填寫 1 對 1 諮詢預約表單,邀你一起來三樓坐坐。

👉 立即預約 1 對 1 職涯諮詢:https://bit.ly/45UcGh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3F Career 三樓職涯 諮.尋.適
28會員
143內容數
3F代表Facilitate • Find • Fit | 諮・尋・適 透過諮詢協助你探尋適合的職涯道路, 在職涯更上一層樓,邀你一起上樓聊聊。 歡迎預約1對1職涯諮詢,我們將依據您的需求,提供職涯探索/轉職規劃/履歷優化/面試模擬等服務。
2025/05/14
許多求職者都有同時應徵同間公司多個職缺的疑問,本文從三個面向探討此策略的利弊。首先,分析同時應徵多個職缺的動機,例如增加履歷曝光率或展現高度熱忱。接著,指出此做法可能讓招募人員無法判斷求職者的真正職涯目標,反而降低錄取機會。最後,建議求職者應根據自身職涯規劃,決定應徵職缺的優先順序。
Thumbnail
2025/05/14
許多求職者都有同時應徵同間公司多個職缺的疑問,本文從三個面向探討此策略的利弊。首先,分析同時應徵多個職缺的動機,例如增加履歷曝光率或展現高度熱忱。接著,指出此做法可能讓招募人員無法判斷求職者的真正職涯目標,反而降低錄取機會。最後,建議求職者應根據自身職涯規劃,決定應徵職缺的優先順序。
Thumbnail
2024/12/24
投履歷過程中,有許多常見的地雷可能讓求職者陷入無止盡的等待。這篇文章分享了幾個關鍵點,包括履歷上照片的選擇、海投策略的誤區、重複投遞的風險、履歷內容的準確性以及寄件資訊的重要性。避免這些錯誤,讓你在求職過程中更具競爭力,進而提升錄取機會。
Thumbnail
2024/12/24
投履歷過程中,有許多常見的地雷可能讓求職者陷入無止盡的等待。這篇文章分享了幾個關鍵點,包括履歷上照片的選擇、海投策略的誤區、重複投遞的風險、履歷內容的準確性以及寄件資訊的重要性。避免這些錯誤,讓你在求職過程中更具競爭力,進而提升錄取機會。
Thumbnail
2024/12/24
這篇文章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幫助用戶提高LinkedIn個人檔案的能見度。透過完整填寫個人資料、積極參與社群互動、定期更新狀態及使用相關關鍵字和標籤,使用者能更有效地建立人脈,提升職業影響力,瞭解如何運用這個專業社群平台來提升自己的專業形象和搜尋排名。
Thumbnail
2024/12/24
這篇文章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幫助用戶提高LinkedIn個人檔案的能見度。透過完整填寫個人資料、積極參與社群互動、定期更新狀態及使用相關關鍵字和標籤,使用者能更有效地建立人脈,提升職業影響力,瞭解如何運用這個專業社群平台來提升自己的專業形象和搜尋排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近期的求職大潮下,你的履歷自傳準備好了嗎?履歷總在HR眼前一閃而過? 不要期待HR看你的履歷能夠一眼入魂! 曾在跨國企業、外企新創擔任過HR的筆者針對履歷、自傳的修改,我們有話要說!
Thumbnail
近期的求職大潮下,你的履歷自傳準備好了嗎?履歷總在HR眼前一閃而過? 不要期待HR看你的履歷能夠一眼入魂! 曾在跨國企業、外企新創擔任過HR的筆者針對履歷、自傳的修改,我們有話要說!
Thumbnail
前一篇跟大家分享了離職的時候為什麼好好說分手很重要,其實平時在工作時的累積,無論是別人的信任、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評價,也都是同等重要。因為現在的時代,多數人可能都會遇到轉換工作需要提供推薦人的時候,本篇分享了包含如何選擇推薦人以及事前的相關注意事項。   雖然在面試新工作時,並不
Thumbnail
前一篇跟大家分享了離職的時候為什麼好好說分手很重要,其實平時在工作時的累積,無論是別人的信任、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評價,也都是同等重要。因為現在的時代,多數人可能都會遇到轉換工作需要提供推薦人的時候,本篇分享了包含如何選擇推薦人以及事前的相關注意事項。   雖然在面試新工作時,並不
Thumbnail
內部推薦是一個有效的求職途徑,但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選擇合適的人選,並以誠懇和專業的態度進行溝通。本文分享瞭如何優雅地開口請人內部推薦的技巧。
Thumbnail
內部推薦是一個有效的求職途徑,但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選擇合適的人選,並以誠懇和專業的態度進行溝通。本文分享瞭如何優雅地開口請人內部推薦的技巧。
Thumbnail
無論是在履歷撰寫或面試的時候,都能記得「換位思考」的重要性,瞭解對方需要什麼資訊,寫對方需要看的、需要知道的;說對方需要了解的,讓履歷幫你取得面試門票,讓面試為你拿下理想職缺的offer。
Thumbnail
無論是在履歷撰寫或面試的時候,都能記得「換位思考」的重要性,瞭解對方需要什麼資訊,寫對方需要看的、需要知道的;說對方需要了解的,讓履歷幫你取得面試門票,讓面試為你拿下理想職缺的offer。
Thumbnail
Hi, 我是 #邊走邊聊 的Una🙌 接續上篇聊到求職前的準備,今天想與正準備投履歷的朋友們分享,該怎麼有效率地為不同公司的職缺客製化履歷,才能引起HR或主管的高度興趣呢🤔
Thumbnail
Hi, 我是 #邊走邊聊 的Una🙌 接續上篇聊到求職前的準備,今天想與正準備投履歷的朋友們分享,該怎麼有效率地為不同公司的職缺客製化履歷,才能引起HR或主管的高度興趣呢🤔
Thumbnail
坊間許多關於履歷撰寫的教學,不論是對於目標職務的分析或個人過去能力的盤點,都是基礎的基本功,而HR想知道的不外乎就是你與公司的適合程度以及未來加入後的穩定性。 如何能在開履歷後獲邀約不斷? 核對文中5要點,速速提升履歷關鍵亮點!
Thumbnail
坊間許多關於履歷撰寫的教學,不論是對於目標職務的分析或個人過去能力的盤點,都是基礎的基本功,而HR想知道的不外乎就是你與公司的適合程度以及未來加入後的穩定性。 如何能在開履歷後獲邀約不斷? 核對文中5要點,速速提升履歷關鍵亮點!
Thumbnail
在求職管道看到理想的工作並投遞履歷應徵之後,招募HR第1關是依據履歷篩選;第2關篩選時機,就是求職者在電話中的回應,也是HR決定要不要邀約面談的重要關鍵喔! 電訪中可以如何表現,提高被邀約面試的機率或是留下好印象?
Thumbnail
在求職管道看到理想的工作並投遞履歷應徵之後,招募HR第1關是依據履歷篩選;第2關篩選時機,就是求職者在電話中的回應,也是HR決定要不要邀約面談的重要關鍵喔! 電訪中可以如何表現,提高被邀約面試的機率或是留下好印象?
Thumbnail
我曾經有過被面試官稱讚很會面試、寫履歷的經驗,這句話是我工作地方的人資在我進入公司後告訴我的。雖然不是被什麼全球百大企業錄用,但是畢竟受到人資這樣角色的肯定,寫履歷方面應該至少有及格吧w 所以今天就來分享該如何撰寫履歷。
Thumbnail
我曾經有過被面試官稱讚很會面試、寫履歷的經驗,這句話是我工作地方的人資在我進入公司後告訴我的。雖然不是被什麼全球百大企業錄用,但是畢竟受到人資這樣角色的肯定,寫履歷方面應該至少有及格吧w 所以今天就來分享該如何撰寫履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