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勞工假期全解析:僱主、僱員必讀!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在香港,假期制度分為「公眾假期」與「勞工假期(法定假期)」。其中 勞工假期 是根據《僱傭條例》訂明,僱主必須依法提供給僱員的權利。到了 2026 年,勞工假期共有 13 天,這是所有僱員最基本的假期保障。

本文將整理 2026 勞工假期清單,並帶你了解它與公眾假期的差別,協助僱主和僱員提早規劃工作與休息。


什麼是勞工假期?

香港的假期制度比較特別:

  • 公眾假期:全年有 17 天,多數金融業、專業人士或白領會依此放假。
  • 勞工假期(法定假期):由《僱傭條例》規定,所有僱員(不論全職、兼職、臨時工)都必須享有,僱主不得取代或剝削。

換句話說,勞工假期是最低保障,公眾假期則屬於額外福利。如果勞工合約只寫「享有法定假期」,就以勞工假期為準。


2026 勞工假期一覽

以下是 2026 年的 13 天勞工假期日期:

raw-image

勞工假期 vs 公眾假期

2026 年的公眾假期共有 17 天,比勞工假期多出 4 天,分別是:

  • 農曆年初四(2 月 20 日)
  • 耶穌受難節(4 月 3 日)及復活節星期一(4 月 6 日)
  • 佛誕翌日或額外指定的日子(視政府公告)

因此,僱員要先看清楚合約寫的是「勞工假期」還是「公眾假期」,因為實際休假天數會不同。


僱主與僱員應注意什麼?

對僱員

  1. 確認合約條款:了解自己享有的是 13 天勞工假期,還是 17 天公眾假期。
  2. 依法請假:病假、產假等其他假期,不得由僱主要求「以勞工假期取代」。
  3. 提早安排:像農曆新年與聖誕節長假,適合提前規劃旅行或家庭聚會。

對僱主

  1. 遵守法例:必須確保僱員享有 13 天勞工假期,否則屬違法。
  2. 清晰標示假期安排:合約與公司手冊需寫明假期制度,避免爭議。
  3. 善用排班:例如農曆新年、聖誕節旺季,應提早做好人手分配。

結語

2026 勞工假期 共 13 天,是所有僱員的基本保障。雖然比 17 天的公眾假期少,但只要掌握日期、提前規劃,仍能讓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對僱主而言,依法給予假期是責任;對僱員來說,善用假期則是最好的休息策略。


資料來源: 【2026勞工假期】僱主、僱員必備!最新2026公眾假期、法定假日一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ebacca的沙龍
0會員
21內容數
rebacc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9
談到跨國資產傳承時,「美國遺產稅」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卻可能影響龐大資產流向的關鍵。無論是美國公民、綠卡持有人,還是擁有美國資產的非美國人,都必須了解這套制度的差別,才能避免誤踩稅務陷阱。
Thumbnail
2025/09/19
談到跨國資產傳承時,「美國遺產稅」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卻可能影響龐大資產流向的關鍵。無論是美國公民、綠卡持有人,還是擁有美國資產的非美國人,都必須了解這套制度的差別,才能避免誤踩稅務陷阱。
Thumbnail
2025/09/12
迎接新生命是令人喜悅的事,但對新手媽媽來說,同時也是一段身心最需要支持的時期。親友在探望時,常常會想準備一份貼心的 新手媽媽禮物,表達祝福與關心。但市面上的選擇那麼多,到底該怎麼挑,才能真正送進媽媽的心坎裡? 以下整理了 4 個送禮原則,以及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你在挑選禮物時更有方向。 新手媽媽
Thumbnail
2025/09/12
迎接新生命是令人喜悅的事,但對新手媽媽來說,同時也是一段身心最需要支持的時期。親友在探望時,常常會想準備一份貼心的 新手媽媽禮物,表達祝福與關心。但市面上的選擇那麼多,到底該怎麼挑,才能真正送進媽媽的心坎裡? 以下整理了 4 個送禮原則,以及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你在挑選禮物時更有方向。 新手媽媽
Thumbnail
2025/09/12
這篇文章就幫你整理重點,從學制、申請條件到費用與常見問題,讓你在短時間內掌握美國留學的必備資訊。
Thumbnail
2025/09/12
這篇文章就幫你整理重點,從學制、申請條件到費用與常見問題,讓你在短時間內掌握美國留學的必備資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勞工在職業災害醫療期間,確實可以依法申請公傷病假,但請務必注意,並不是受了職業災害就能一直申請公傷病假、賦閒休息,公傷病假其實有其申請門檻,並不是有受傷就可以申請喔。「公傷病假」這一個看似簡單的假別,在實務中非常容易衍生爭議,若勞工對於公傷病假存有錯誤認識,嚴重者甚至可導致「懲戒解僱」的後果。
Thumbnail
勞工在職業災害醫療期間,確實可以依法申請公傷病假,但請務必注意,並不是受了職業災害就能一直申請公傷病假、賦閒休息,公傷病假其實有其申請門檻,並不是有受傷就可以申請喔。「公傷病假」這一個看似簡單的假別,在實務中非常容易衍生爭議,若勞工對於公傷病假存有錯誤認識,嚴重者甚至可導致「懲戒解僱」的後果。
Thumbnail
新加坡最近宣佈了一項全新的就業指南,允許從今年12月1日起,員工有權申請每週只工作4天。此項政策反映了新加坡政府及企業為留住人才而進行的努力。本文介紹了推行四天工作週的背景和動機,以及實施後的企業和員工反饋,並討論了可能存在的挑戰。
Thumbnail
新加坡最近宣佈了一項全新的就業指南,允許從今年12月1日起,員工有權申請每週只工作4天。此項政策反映了新加坡政府及企業為留住人才而進行的努力。本文介紹了推行四天工作週的背景和動機,以及實施後的企業和員工反饋,並討論了可能存在的挑戰。
Thumbnail
企業提供午餐就要員工禁止外出用餐是否合法? 某地方勞工局認為違反勞基法第35條規定:勞工繼續工作四小時,至少應有三十分鐘之休息。但實行輪班制或其工作有連續性或緊急性者,雇主得在工作時間內,另行調配其休息時間。 我們的法令就是這樣,要讓企業自己很聰明、很理解的可以自行運用!甚至打電話去問,還會有不
Thumbnail
企業提供午餐就要員工禁止外出用餐是否合法? 某地方勞工局認為違反勞基法第35條規定:勞工繼續工作四小時,至少應有三十分鐘之休息。但實行輪班制或其工作有連續性或緊急性者,雇主得在工作時間內,另行調配其休息時間。 我們的法令就是這樣,要讓企業自己很聰明、很理解的可以自行運用!甚至打電話去問,還會有不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勞工請假的合法流程,以及相關的法律規範和限制。針對員工請假時常有的疑問和情況,提供了相應的建議和解決方法,同時也介紹了僱主可以依法解僱不適任員工的相關事宜。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勞工請假的合法流程,以及相關的法律規範和限制。針對員工請假時常有的疑問和情況,提供了相應的建議和解決方法,同時也介紹了僱主可以依法解僱不適任員工的相關事宜。
Thumbnail
特別休假由勞工排定,僱主無權阻擋、阻礙或強制排定休假。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2項規定特別休假期日由勞工排定,僱主只能提出協商的權力,無法強制排定。如果勞工是基於自由意願、自行選擇參加員工旅遊,並且同意使用自己的假別即無違法,但僱主若是強制員工參加旅遊且要求請假就屬於違法的行為。
Thumbnail
特別休假由勞工排定,僱主無權阻擋、阻礙或強制排定休假。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2項規定特別休假期日由勞工排定,僱主只能提出協商的權力,無法強制排定。如果勞工是基於自由意願、自行選擇參加員工旅遊,並且同意使用自己的假別即無違法,但僱主若是強制員工參加旅遊且要求請假就屬於違法的行為。
Thumbnail
長久以來大家對勞動法令都有距離感,心態上大都是為了遵守而做,過程就是好累好累。 事實上可以把勞動法遵生活化與公司的商業模式相結合,是可以迭代永續發展的。 把法遵轉骨當企業綜效! 勞基法規定出勤紀錄,應逐日記載勞工出勤情形至分鐘為止。於是雇主未按規定給勞工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加班費)變成為被政府
Thumbnail
長久以來大家對勞動法令都有距離感,心態上大都是為了遵守而做,過程就是好累好累。 事實上可以把勞動法遵生活化與公司的商業模式相結合,是可以迭代永續發展的。 把法遵轉骨當企業綜效! 勞基法規定出勤紀錄,應逐日記載勞工出勤情形至分鐘為止。於是雇主未按規定給勞工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加班費)變成為被政府
Thumbnail
最近剛好碰到一個案例,僱主與員工約定10月10日國定假日調移至11月5日,結果員工做到10月31日就離職了,僱主是否須要返還員工國定假日呢?勞動部對此事的解釋引發了爭議,文章分析了勞基法的相關規定以及國定假日的意義。
Thumbnail
最近剛好碰到一個案例,僱主與員工約定10月10日國定假日調移至11月5日,結果員工做到10月31日就離職了,僱主是否須要返還員工國定假日呢?勞動部對此事的解釋引發了爭議,文章分析了勞基法的相關規定以及國定假日的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