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累積起來的東西是絕對不會背叛自己」 - 《葬送的芙莉蓮》費倫

比賽當天遇到認識的跑友,驚訝的問:「你會跑半馬!?我以為你都只跑全馬欸!」。
老實說,我不是很喜歡跑半馬,配速要卡在一個「要爆不爆」的區間,維持起來很痛苦。因此在完成第五場全馬時,半馬參賽紀錄只有兩場,而這一場是第三場。
這次除了配速員訓練,還要支援臺北馬拉松訓練營,帶著學員一起備賽,賽前的那一陣子非常的疲憊。因此在報名渣打馬時想法也很簡單:臺北馬結束後,接著明年初跑個半馬,之後就休息半年。加上2023年長榮半馬也跑得不太理想,因此想要再拚一次成績。
臺北馬拉松結束後,教練開始調整大家的課表,備戰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隨著質量開始提升,訓練帶來的回饋也讓我感受到狀態在提升。
但也不是一切都很順利,那段時間還經歷了二次確診新冠,病癒退燒沒幾天就回來團練,立刻遇到跑田徑場60圈的課表,聽起來很硬,但我還是跑了。

我記得到40圈的時候,身體就逐漸使不上力了,不是那種「跑太快爆掉」,而是力氣被抽乾了,這種狀況以前從來沒遇過,但還是維持著訓練品質跑完了。
結束後大家一起去早餐店吃早餐,我變得昏沉沉的,吃完就癱在椅子上差點睡著,這時候才發覺:自己大概發燒了,也許就是在那第40圈開始的時候身體就發出警訊。

別人都是花錢買裝備買補給,我是用真正的生命在跑步。
也因為如此我更確定狀態是越來越好了,即便是發燒了還是可以完成高品質課表,彷彿在告訴自己已經準備好要達成半馬82分的目標,只要不發生去年渣打全馬踩爆鞋子的意外就好。那雙鞋子還放在櫃子上跟著鞋盒一起展示,鞋盒上寫著「全開的證明」。
起跑後,按照總教練給我的策略,先用4分整的配速跑前5公里,做為開局的暖身。衝破人群之後正巧遇到一組集團跑在4分整的配速,那就正大光明的跟車一下。5公里後加速離開了集團,首要目標配速是每公里3:50,但考量斜坡和逆風,底線是穩在4分整。
不過今天的風似乎比臺北馬拉松的時候還瘋狂,上環東高架橋時一個超級大逆風強襲而來,在這個配速區間根本不會有人,因此沒有擋風這個選項,我必須要發揮配速員的破風能力,獨自衝破這段路線。冷風不斷地打在我身體上,我很清楚沒有失溫,但耳鳴一再出現將我與世界隔開。可是我不想讓一切的努力白費,只能咬牙撐下去。

就在我聽不到自己的腳步聲時,一個迴轉風向變成順風,耳鳴就像被風一把捲走,整個世界瞬間安靜又清晰,重新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像是某種重生的象徵,也重新回到「比賽」之中,跑起來也順暢很多。但還沒喘口氣,接著的挑戰是連續好幾個髮夾彎,等順利下橋進河濱路段時,節奏有點被破壞掉,體力也損失很多。

因此本來計畫是最後4公里要加速出去,考慮過後決定維持速度,一方面是怕硬開就爆了,另一方面半馬是拼命維持與崩潰拉鋸的對抗。
聽到跑團的夥伴在終點前吶喊加油了!聽到總教練在大喊我的名字叫我快跑!我知道剩下一點點距離就抵達終點了!
衝過終點,回頭看了一下計時板:1:22:16,很開心第三場半馬又更新了個人最佳,不過也蠻可惜的就是,最後4公里如果選擇衝刺的話,可能就是81分鐘了。
可惜嗎?好像有一點,但我更篤定的是 - 拼命累積起來的東西,真的不會背叛自己。
接著總教練就表示:接下來的目標是半馬79分。
我苦笑了一下,教練真嚴格。
還好距離下一場,還有時間可以拼命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