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宣洩,而是在辨識哪些情緒值得進入語言
花園裡的靜默低語之一
---------------------------------------花園裡的靜默低語 #31
那天,我坐在電腦前,準備寫一篇關於職場信任的文章。開頭已經打好了:「最近的合作,語氣開始鬆動。」但下一句,我停住了。不是因為語言卡住了,而是情緒太重了。
我感覺到一股憤怒,像霧一樣滲進來。不是爆炸型的怒,而是那種靜靜的、像水壓一樣的怒—它不是我的,但我感知得比誰都深。我知道那不是我該寫的語氣。我知道那不是我該進入的情緒。
我的情緒中心沒有定義,所以我不製造情緒,但我會接住別人的情緒,像一面無聲的鏡子。有些情緒會讓語言變得模糊、沉重、失真—我不想讓語言承載那些不屬於我的情緒。
我不想讓創作變成情緒的洩洪。我想讓語言成為一種誠實的靠近,一種值得被聽見的頻率。所以我靜靜地守門。
我關掉那篇文章,轉去寫一封沒打算寄出的信。 在信裡,我讓那股怒氣說話,但我不讓它進入系列。我讓語言慢一點,讓情緒輕一點,讓創作成為一種辨識的過程—辨識哪些情緒值得進入語言,哪些情緒,只需要被我靜靜地陪伴。
我不是在壓抑,而是在守住語言的誠實。我不是在逃避,而是在保護語氣的清澈。
-------------------------------------
願這則低語,在你心中悄悄安放一處柔軟的迴響。 因為在創作的世界裡,我們不只是寫字,我們是在守住語言的誠實,也在守住自己的情緒邊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