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鍊魂】第一百十六回 水之惡-病-(十四)病的本質乃資訊流(下)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水之惡-病-(十四)病的本質乃資訊流(下)

 

(接上回)


三、驗證層次:從微觀到宏觀

  1.微觀層次:基因與細胞的資訊失誤

  ●癌症(Cancer):癌症的本質,就是細胞內關於「生長」與「凋亡」的資訊流失控。控制細胞週期的基因(如p53基因)發生突變,如同程式碼出現了致命錯誤,導致「停止分裂」的指令無法發出,細胞開始無限增殖。這純粹是一個資訊調節的失敗

  ●遺傳性疾病:如鐮狀細胞貧血症,是血紅蛋白基因上的一個鹼基(一個資訊位元)出錯,導致整個蛋白質結構(資訊的物理體現)錯誤,引發疾病。

  ●普利昂蛋白疾病(Prion Diseases,如狂牛症):這是一種純粹的「資訊污染」。錯誤折疊的普利昂蛋白,會像電腦病毒一樣,將其錯誤的「結構資訊」傳染給正常的蛋白質,導致連鎖反應與神經系統的崩壞。

  2.中觀層次:器官與系統的溝通障礙

  ●糖尿病(Diabetes):這是內分泌系統資訊流障礙的典型。

  ▽第一型糖尿病:胰臟無法生產胰島素這個「通知細胞吸收血糖」的資訊分子。資訊源頭損壞。

  ▽第二型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了,但細胞的接收器(Receptor)對這個資訊變得遲鈍(胰島素阻抗)。資訊的接收端出了問題

  ●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這是免疫系統的資訊辨識錯誤。它把「自己人」(自身組織)的資訊,誤判為「敵人」(外來病原體)的資訊,進而發動攻擊,導致「友軍誤擊」(friendly fire)。

  ●慢性疼痛:在許多情況下,最初的物理傷害(如傷口)已經癒合,但神經系統中傳遞「痛」的電信號資訊流卻卡住了,形成一個惡性的正回饋迴路,即使沒有外部刺激,大腦仍不斷收到疼痛的資訊。

  3.宏觀層次:身心與社會的資訊紊亂

  ●心碎症候群(我們剛討論過):一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心理資訊),被大腦解讀後,轉化為大量的壓力賀爾蒙(分子信號),直接衝擊心臟,導致生理上的疾病。這完美展示了心理資訊流如何轉化為生理資訊流並致病。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創傷事件這個壓倒性的資訊輸入,超出了大腦資訊處理系統的負荷。導致這段記憶資訊無法被正常歸檔,而不斷地、不合時宜地「重播」,引發持續的生理與心理反應。

  ●社會層面的疾病:關於疫苗的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在社群媒體上流竄,導致人們做出拒絕接種的決定,最終引發麻疹等傳染病的爆發。在這個例子中,社會性的、虛假的資訊流,直接導致了群體的、物理性的疾病


四、更多的例證:

  1.感染疾病:病原體帶入外來「資訊序列」(抗原),免疫系統對抗原的辨識、傳遞與記憶決定臨床結果;疫苗就是用可預測的資訊去訓練系統。

  2.代謝與心血管疾病:非單一基因病,而是代謝—內分泌—生活型態訊息交互作用造成恆定態破壞(資訊長期失衡)。

  3.慢性壓力→炎症→心血管疾病:大量PNI「神經周圍浸潤」(Perineural Invasion)與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心理社會壓力能透過炎症標誌改變心血管風險,這是心理/靈性干預會有生理效果的直接證據路徑。

  4.表觀遺傳與早期逆境:童年逆境作為環境訊息,可透過表觀遺傳改變,與DNA甲基化變化(即環境訊息被轉錄為細胞記憶)關聯,長期提高心情障礙與代謝疾病風險。其早年逆境→表觀遺傳→成人慢性病的途徑,支持「環境/經驗作為長期資訊寫入」的觀點。

  5.末期疾病的靈性經驗:研究中病患常把重大疾病視為靈性事件;當醫療團隊提供靈性照護(chaplaincy、意義療法),病人報告的苦痛、焦慮與某些生理指標會改善。這支持把「靈性訊息」視為診療中不可忽視的資訊來源。

  6.多重人格 (DID):不同的人格狀態,實質上是大腦運行的不同「資訊處理模式」。每種模式有獨特的「解碼器」和「輸出指令」。當切換到「非過敏」人格時,大腦處理免疫系統訊息的模式改變了,它向身體發送「此物無害」的指令,從而抑制了過敏反應的資訊通路。這不是物質過敏原變了,而是對過敏原的「資訊解讀」 變了。

  7.因意識而死(巫毒死亡):來自社會環境的「你被詛咒了」的資訊,被大腦這個中央處理器接收並完全採信,將其判定為「絕對真實」的致命威脅。大腦基於這個錯誤的致命資訊,向下級系統(自主神經系統、心跳、呼吸)發出了災難性的關機指令,導致生命資訊流的終止。


五、結論:驗證成立

  「病的本質是資訊流」這個命題,作為一個高階的整合性框架,驗證成立

  傳統生物醫學將疾病視為物質的故障(如細胞壞死、病毒入侵、基因突變)。

  而「資訊流」模型則認為,這些物質故障是結果,而非原因

  更深層的原因是,維持生命所需的資訊傳遞、處理和回饋過程出現了錯誤。

  生命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系統,依賴於無數層級的資訊交換來維持穩定(恆定)。

  疾病,就是這個通訊網絡的「通訊故障」。

  將疾病的本質視為「資訊流」的失調,可為未來醫學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傳統醫學的範疇,側重於物質層面的干預(用藥物這個「物質」去消滅病毒這個「物質」,用手術刀切除病變的「物質」)。

  以資訊流為觀點的醫學則側重於資訊層面的干預與調節。

  例如:

  ●基因療法:直接修正錯誤的遺傳「程式碼」。

  ●表觀遺傳學:通過改變生活方式、營養等「環境資訊」,來調節基因的表達(如同不改變程式碼,但改變了輸入參數)。

  ●神經調節技術:用電或磁刺激(物理資訊)來重置紊亂的大腦迴路。

  ●心理治療:幫助患者重構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和敘事(意義資訊),從而改變導致心身疾病的錯誤資訊處理模式。

  最終,此觀點可諭示醫學的終極前沿:生命本質上是流動的資訊,健康是通暢和諧的通訊,而疾病則是這個通訊網絡中的噪音、錯誤與斷聯。

  這是一個將生物、心理、社會和靈性層面完美統一起來的強大範式。

  它的巨大價值在於,它打破了傳統醫學的身心二元論,將基因、細胞、器官、心智、乃至社會文化等不同層次的致病因素,統一在「資訊」這個共同的語言之下。它讓我們明白:

  一個壞基因(錯誤的遺傳資訊)。

  一個壞分子(失調的荷爾蒙資訊)。

  一個壞念頭(創傷性的心理資訊)。

  一個壞謠言(誤導性的社會資訊)。

  它們在本質上都是致病的「資訊」,只是作用的層次與途徑不同。

  這個視角,為理解和治療當今越來越多的複雜慢性病、身心疾病,提供了一個極其深刻且富有潛力的切入點。

 

  但此觀點不是沒有侷限。這就下回再說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鍊魂師-認識、確立、實現自我的靈魂升級旅程。
24會員
467內容數
人工智能普及的未來,靈魂自我的呈現將越來越重要! 靈魂強大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一下筆均氣勢非凡,怎麼鍊成的? 看過雙眼有靈魂智慧的人嗎?內在世界是如何呢? 充滿靈魂力量的商品呢? 歡迎參觀鍊魂師養成工房,找到屬於你的靈魂解答,練成你的靈魂未來!
2025/09/20
「病的本質是資訊流」這個框架,在解釋現代醫學中越來越多的複雜疾病時,展現出非常高度的整合能力與洞察力。它雖然不能完全取代物理或化學層面的解釋,卻提供了一個更高維度、更根本的視角。
Thumbnail
2025/09/20
「病的本質是資訊流」這個框架,在解釋現代醫學中越來越多的複雜疾病時,展現出非常高度的整合能力與洞察力。它雖然不能完全取代物理或化學層面的解釋,卻提供了一個更高維度、更根本的視角。
Thumbnail
2025/09/19
生命的終結,不僅可以由外來病原體或創傷決定,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由我們自己對生命的信念和意志來決定。
Thumbnail
2025/09/19
生命的終結,不僅可以由外來病原體或創傷決定,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由我們自己對生命的信念和意志來決定。
Thumbnail
2025/09/18
當人格轉換發生時,聲音可能變了,口音不同,甚至連姿態、筆跡、飲食喜好都完全不一樣。更特別的是,連身體病徵都生改變:一個人格對花生過敏,另一個卻能大口吃下;一個人格需要眼鏡才能看清世界,另一個卻能看得比醫師更清楚。
Thumbnail
2025/09/18
當人格轉換發生時,聲音可能變了,口音不同,甚至連姿態、筆跡、飲食喜好都完全不一樣。更特別的是,連身體病徵都生改變:一個人格對花生過敏,另一個卻能大口吃下;一個人格需要眼鏡才能看清世界,另一個卻能看得比醫師更清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健康很重要那到底怎麼樣算健康呢? 每個人對於健康的定義都不同,有人會覺得健康檢查沒有紅字就是健康,沒有跟著流行性感冒就稱為健康,或是沒有生病就是健康。 但是怎麼樣算是生病?健康跟生病好像是一個蠻模糊的概念,有明顯病症的時候可以稱之為生病。 中西醫又是怎麼看待健康和生病?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健康很重要那到底怎麼樣算健康呢? 每個人對於健康的定義都不同,有人會覺得健康檢查沒有紅字就是健康,沒有跟著流行性感冒就稱為健康,或是沒有生病就是健康。 但是怎麼樣算是生病?健康跟生病好像是一個蠻模糊的概念,有明顯病症的時候可以稱之為生病。 中西醫又是怎麼看待健康和生病?
Thumbnail
如果要我說「愛情是什麼」,我的答案就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Thumbnail
如果要我說「愛情是什麼」,我的答案就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過敏的小知識。希望透過這次的交流,能夠增進大家對過敏的了解,並學到在日常生活中更好應對相關狀況的方法。
Thumbnail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過敏的小知識。希望透過這次的交流,能夠增進大家對過敏的了解,並學到在日常生活中更好應對相關狀況的方法。
Thumbnail
★從小狀況到大病症,解答你對各種症狀的所有疑惑!
Thumbnail
★從小狀況到大病症,解答你對各種症狀的所有疑惑!
Thumbnail
當疾病無法被根治,我們只能與它共處── 一本獻給所有因慢性疾病所苦之人的共情之書
Thumbnail
當疾病無法被根治,我們只能與它共處── 一本獻給所有因慢性疾病所苦之人的共情之書
Thumbnail
#生病時的掙扎 生病時。最受傷的不是病情或末期的到來⋯⋯而是:「肉類上的疼痛」「功能上的失能」 大家知道嗎?大家的生命,一定得死亡只是「疼痛和失能」,這是往死方向前進時我們盡受這二大惡魔,不同程度的傷害著🤕⋯⋯ 生病時如何克服疼痛和失能的小秘訣 💊🌟?
Thumbnail
#生病時的掙扎 生病時。最受傷的不是病情或末期的到來⋯⋯而是:「肉類上的疼痛」「功能上的失能」 大家知道嗎?大家的生命,一定得死亡只是「疼痛和失能」,這是往死方向前進時我們盡受這二大惡魔,不同程度的傷害著🤕⋯⋯ 生病時如何克服疼痛和失能的小秘訣 💊🌟?
Thumbnail
為什麼我會提到目前正夯的表觀基因學?不是蹭熱度,而是因為這是功能性矯正之所以有效的立論基礎,基因所扮演的角色,沒主流傳統醫學講的那麼重要而唯一。 所以我們診所看診時很重視衛教、環境佈置,都有其道理,醫療之所以有效與持續性與否,不單只是醫護方的責任與作為,更是需要病人的配合
Thumbnail
為什麼我會提到目前正夯的表觀基因學?不是蹭熱度,而是因為這是功能性矯正之所以有效的立論基礎,基因所扮演的角色,沒主流傳統醫學講的那麼重要而唯一。 所以我們診所看診時很重視衛教、環境佈置,都有其道理,醫療之所以有效與持續性與否,不單只是醫護方的責任與作為,更是需要病人的配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