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年過半百,面對任何邀約,我總還是得思前想後。因為對高敏感人(HSP)來說,每一次的邀約,都意味著一場無法預期的社交壓力,以及能量的快速耗損。
最近參加了一系列的課程,原以為單向聽講、沒有頻繁互動,能讓我感到自在。然而,課後的聚餐邀約,卻讓一場高敏人的人際雷達與內心劇場大考驗,悄然上演。
對我而言,這種考驗並不陌生。即使是熟稔的同學或同事聚會,也從不是隨口答應的簡單事。每一次的應允,都必須考量到聚會場地,以及自己當下的能量狀態。高敏人最容易陷入的內耗,是那場無止盡的**「我應該要去 vs 我其實不想去」**內心拔河。
因此,仔細傾聽自己的聲音,做出合適的決定,至關重要。
第一步:釐清內心的真實感受
在答應邀約前,我會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 我的能量夠嗎? 聚會當天是否已經行程滿檔?我還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嗎?如果當天已經身心俱疲,這場聚會,很可能將是一場能量透支。
- 我參加的動機? 問問自己,是真心想去,還是覺得「必須」去?如果只是單純為了「不失禮」,或是不想錯失任何機會,那麼這場聚會,就可能成為一種勉強的負擔。
- 聚會的場所適合我嗎? 如果聚會場地是煙霧繚繞的酒吧、吵雜的熱炒店,或是震耳欲聾的卡拉OK,我真的能接受嗎?
第二步:現場因應策略
如果選擇參加,為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邊界將非常重要。
- 設立「時間界線」 告訴自己:「我只參加一個小時,就先離開。」事先告知主辦人或朋友,這能讓他們理解你的個性,同時也降低自己的心理壓力,讓你能自在地在不適前離場。
- 在聚會中保持彈性與自由 高敏人常給自己太多「要說點什麼」的壓力,因而勉強自己積極與他人互動。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你只需與主辦人簡單地表達感謝,或與一位讓自己感到自在的人交流。其他時間,專心觀察與靜靜傾聽,也是一種深度參與。
我們是如此獨特,我們有權選擇最能保護並滋養自己的生活節奏。
這些策略,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讓我們有意識地、勇敢地蛻變,去擴展我們的舒適圈。如果我們總是完全依著感受行事,生活將會變得孤單。有時候,反向而行,拋開拘束與外界溝通,也可能是一場相當美妙的經驗。
勇敢,從來都不是無視恐懼,而是帶著恐懼,有策略地前進。
讓我們為自己建造一個安全的「蛹」,然後,勇敢地羽化而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