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教師節,不少機關團體會透過活動宣揚「尊師重道」的重要性。
然而,在這個年代執教的老師,不要被濫訴、行政、低薪追著跑就偷笑了,怎麼可能還奢望被尊重?
這也難怪,在我讀書的年代,網路還沒普及,學業上有任何問題,唯一的解惑者只有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升學和未來全靠老師,家長對老師只有敬而重之。但在這個時代,打開網路,Google、網紅、AI……等,都可以提供比老師豐富、有趣、即時的解答,老師這個職業不再具有稀缺性,被邊緣化不意外。
不過,即使人們不再尊師重道,老師也必須「自我重道」,即看重並推播自己的專業知識、教學經驗,才能提升稀缺性和競爭力。
至於推播的方法,其實不難,就是--寫作!

比起學生,老師更應該了解寫作的重要性,並養成書寫習慣。怎麼說呢?
一、累積教學心得,打造專業度
我從事寫作教學十多年,但直到五年前才開始養成規律,定期把教學心得書寫下來。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的教學內容的組織性越來越強,逐漸形成一個系統,並且不斷從好的教學經驗中提取優點來利用,或是從不好的教學經驗中提取教訓來改善。
我發現,在經驗「輸入」大腦後,經由寫作「輸出」的過程中,必須經過縝密的思考來重組這些零碎的經驗,而後提煉出心得。過程雖然痛苦,但這是提升專業的一個關鍵方式。
隨著越寫越多,專業度逐漸建立起來,再分享推播出去,個人品牌自然也掛出來了!
假如你是家長,眼前有兩位老師--
一位沒有輸出習慣,不知道他的教學想法是什麼。
另一位有豐富的寫作積累,看得出明確的教學觀點、策略與步驟。
坦白講,你會比較相信誰的專業度?打從心底比較尊重誰?
因此,建議老師把所有授課大大小小的經驗、心得寫下來,這些你個人的智慧結晶可能是別的老師不知道的、AI也寫不出來的。
然而,你不寫,不但無法傳承下去,時間一久,你自己恐怕也忘記了……
二、抒發鬱悶心情,引起回饋與共鳴
教書是怨氣值爆表的職業,沒有找到適當的發洩管道,長久下來對生理、心理一定會造成負面影響。
薪水不多的職業,又是傷心、又是傷身,何必呢?
當然,我們可以找麻吉閨蜜大吐苦水,抱怨師生、親師間的不愉快。但抱怨過後,氣是消了,但什麼也沒留下,多少有點可惜。
換作是寫作, 除了也有宣洩情緒的效果外,也會幫助你冷靜下來,發揮理智找到更好的應對方法。
在網路上推播出去後,說不定會收穫溫暖的回饋和實質的建議,不只療癒心靈,還能夠學習成長。
再說,你的痛,同樣也是許許多多老師的痛,寫出來一旦引起共鳴,流量就很可觀了。只要選對發表平台,斜槓寫作不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你不寫,負能量永遠是負能量,難以轉換成助人助己的正能量,更別說流量……
三、不會寫、沒時間寫怎麼辦?
針對這兩個問題,各位老師不要懷疑,抱持著「先寫先贏」的決心就對了!
想像一下:今天你在社群網路上,看到一位老師發表的教學方法,收割了無數的按讚、分享。但仔細一看,他的這套方法,你早就在用,而且用得更加純熟。
這時,你心裡一定不是滋味吧?
所以,有什麼想法,哪怕只是一個念頭,別害怕它成熟、寫不成篇,先寫下來再說。
而且,根據我的寫作經驗,許多想法單純用「想」的,你會覺得很爛,越想越不敢寫。
奇妙的是,你一開始「寫」,例子和點子竟不知不覺一個一個從腦海裡冒出來,再把它們組織起來,一篇文章便誕生了,並沒有你「想」得那麼難。
我們也不用背著老師的包袱,以為非得寫個長篇大論不可,不妨就從社群貼文的一句話、兩句話寫起,是會耽誤多少時間?
寫得差也不用擔心,網路資訊量多麼龐大,不會有太多人注意到你寫得差的文章。
不過,量變會產生質變,寫得越多,當然會寫得越好!
寫著寫著,寫出了習慣、寫出了興趣,就算再忙,你都會硬擠出時間來寫。如此一來,才能搶得先機,成就你的專業。
然而,你不寫,沒人知道你其實懂,你也只能眼睜睜看別人寫出你早就知道的事,卻還比你出名、賺更多。
最後,奉勸老師們一句話:
學生可能會辜負你、家長可能會讓你心寒,但寫作絕不會背叛你。
在自己書寫的園地持續耕耘下去,收穫是別人搶不走的!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