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了精彩有趣的加拿大打工度假一年,剛下飛機就被撲面而來的濕熱空氣勸退,有衝動想買個機票飛回去,好久沒回到台灣,除了去逛想念已久的便利商店,搶購友善時光之外,第一件事就是煩惱找工作。
我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喜歡「神農嘗百草」的人,審慎對自己的職涯進行分析後:
- 回來的時間,教甄考季已經差不多結束了,加上一年沒念書有點生疏,就暫時不去考學校了。
- 我是個四五點起床,九點十點睡覺的晨型人,也不想因為工作的關係,失去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所以不考慮補教業。
- 嘗試看看教育周邊產業。
雖然當老師經歷過許多迷茫,但對於教學還是挺有熱忱,那就乾脆轉戰幕後,去當教科書編輯吧!新工作地點是個上千人的大企業,因為教科書的銷量再怎麼樣還是比其他書籍穩定,所以待遇福利在出版業裡算好,而且還可以觸碰到多媒體教材的開發,我認為較符合時代需求,抱持著想學習的心進入裡面。
何況離家近,走路可上下班,有供員工餐,我決定去體驗一段社畜人生。
想不到剛進去一個月,就發現與想像中落差很大。
教科書編輯到底在幹嘛?
先簡單介紹一下一本教科書是如何生成的吧。我有被路邊阿姨質疑過:
「教科書內容都一樣,有什麼好編的?」
確實,除非遇上108課綱這種大變革,教科書每年的內容都差不多,三年可以改版一次,一次修幅50%,也就是有一半的頁數可以改,只要有改動一個詞就算修改一頁。
三年六冊輪迴下來,隨時都有要改版的教科書,所以編輯的工作其實挺忙的,而且改版的流程非常繁瑣。首先要調查市場,蒐集上百位老師的意見,才會與原作者討論如何修改,修改之後還得送審國教院,來來回回好幾次才能出版。
審查意見可謂五花八門。
舉例來說,審委看見學習單任務是「訪問家中長輩」會以「現在學生很少和長輩同住」為由,要我們將「家中長輩」改成「認識的長輩」
審委看見課本的模特太瘦,認為會灌輸給學生瘦才是美的不良觀念,要求我們換圖。課本以游泳運動員為封面,審委認為露點照不適合給學生看,所以要求照片只能露出運動員的頭部和肩膀。
為了追求公平性,審查是採取匿名制,不同審委會有不同的標準,所以今年能過的,來年未必能過審查。
大部分的時候會遵照審委意見修改,至於實在不想改動的地方,則會一條條用表格列出來,附上理由並寫「懇請審委同意」再寄去國教院送審。
在編輯教科書的過程,看著一條條的教師意見、審委意見,我忍不住想,無論再怎麼客觀中立、語氣平和,似乎都會有人有不同解讀。
就像做人一樣,無論再怎麼努力,也很難做個「沒有爭議」的人。
至於沒改版的冊次,就是校稿和資料更新。
校稿會經過三個人手_編輯、組長、經理,最後才會交給美編排版。編輯大部分的工作內容是在整稿,為了怕編輯老眼昏花,所以大部分還是在紙上手寫修改,經過至少一校、二校、三校的程序才會送印。
學習服從,變成聽話的狗狗
這間企業屬於傳統大公司,很強調服從性和集體文化。我來不久後就發現,原來企業要培養的是聽話的狗狗,每天照規定時間打卡上下班、午休,按時吃午餐,規定一年要修滿五個運動學分(沒有修滿會被扣KPI),希望我頭好壯壯,勤奮工作。
想起董事長在新人訓練的時候責備一個業務:「你怎麼一大早就在打瞌睡?你知道我早上起來跑了15K,下週要泳渡日月潭嗎?」
我心裡忍不住想:「社畜昨天加班到十點,董事長您不用上班呀。」真的希望員工身體健康,先從讓大家準時下班,好好睡覺開始好嗎?
不過鼓勵員工運動也算美意,我本身也有運動習慣,令我比較緊張的是公司的罰錢制度,忘記打卡要罰100元,午餐登記未吃(也可能是忘記刷卡)要罰300元,如果有犯錯也要依情節嚴重程度罰錢,我就常常收到公司信箱系統公告「XX員工因為……被懲處,罰金xxx元」的訊息。
當我的好姊姊同事跟我說:「妹妹,我二十幾歲的時候也很叛逆,也不習慣這間公司的很多制度,不過久了就適應了,也覺得有規則可循讓人比較安心。」時,我不知道我該不該習慣。不過想起佛洛姆的書《逃避自由》,也覺得他說的話並非全無道理。
在教科書這個產業鏈裡,編輯的地位是很低的,畢竟老師是作者,也是唯一的客戶,國教院審委更是不可挑戰的公權力,地位堪比雲端裡的天神。
我一開始不太能理解,為何我的主管如此執著於改動一些小細節,例如把阿拉伯數字改成國字數字,堅持刪掉題目裡的每個語助詞「呢」,或是把外婆改成「奶奶」,自行車改成「單車」。
後來想,除了這些小地方,他也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了,所以當他堅持給義大利麵的義大利加上專名號時,雖然按理來說不該加,但我也不想和他爭論。
我想,無論如何,每個人都還是希望自己的價值被看見,意見被肯定吧。
真的有辦法工作歸工作,生活歸生活嗎?
在我看來,改版常常只是在換句話說,又得耗費好多行政流程,我本來就不太擅長細心的工作,反覆校對同一份稿件,檢查排版有沒有對齊,也讓我覺得挺無趣。
我知道工作畢竟是工作,本質上是在滿足別人的需求,否則別人幹嘛花錢請你呢?一定有需要妥協的地方,冀望從工作中滿足自我實現本來就太理想化。(這也是我堅持寫作的原因,寫作是唯一可以自我實現的地方。)
但畢竟我家裡沒礦,一輩子得花好多時間工作,當一份工作有八成的內容都讓自己提不起勁,也不擅長,是否還有堅持的必要?平心而論,這份工作的待遇不算差,至少是份穩定的工作,該企業最自豪的點就是員工平均年資10年,平均年齡43歲,可見有它經營成功的地方。
上網查了很多精神離職的文章,卻發現很難完全工作歸工作,生活歸生活,首先人非草木,情緒上很難完美切割,不免將工作的壓力帶入生活中,再來工作耗費心神,下班後常常只想耍廢,毫無動力做事。我在工作的時候,明顯感到自己的創作能量下降了,每天回家只想睡覺,也沒力氣看深奧的書籍。
流浪尚未結束,同志仍須努力
思前想後,我做了一個冒險的決定,就是決定離職。先找了一個感興趣的兼職,也想留點時間探索副業,對於未來還有很多迷茫,也許是我太挑剔,也許是我太貪婪,但也許是我太幸運。
因為我還年輕,也沒有家庭責任要扛,我還有很多選擇,也有試錯的勇氣。
迷惘其實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人只有在滿足基本需求之後,才會煩惱如何自我實現。
問我這輩子究竟想怎麼過,坦白說沒有答案,常常覺得一切都可有可無,對於大眾所吹捧之事提不起勁追求,又不時感到空虛。
我的朋友安慰我:「那是因為你太認真生活了,你當然可以貪婪一點。」
我心下感到安慰,當然也在面試的時候被質疑過怎麼一直換工作,看起來毫無定性,我也沒有想要否認,我確實就是這種人。
就讓我實驗一下,任性的人生會怎麼樣吧,這次的經歷也讓我明白,比起忍耐,我更偏愛冒險。
流浪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帶著迷惘,勇敢前行吧!
番外篇:卜卦小趣事,原來你就是愛吃呀
《易經》卜卦問「要不要離職」的時候,卜到困卦九二「困于酒食」真的覺得神準,我確實最捨不得公司的員工餐和下午茶。
職業病學習單
- 「安穩」和「自由」,對你來說哪個更重要?
- 工作和生活真的有辦法切割嗎?
- 你有過什麼迷惘的經歷?或者現在正在迷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