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參加的AI企業應用研討會筆記整理
▋AI來勢洶洶:企業不再能置身事外
AI 全面入侵各行各業,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
對老闆們來說,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打不過,就加入。
但問題來了——導入 AI 的最大挑戰,不是「找不到 AI 人才」,而是「找到的人,能不能真的解決產業的問題」。
想像一下,一位台清交的頂尖資工畢業生,精通演算法和寫程式,但如果要他幫鋼鐵廠、紡織廠導入 AI,卻從來沒進過工廠,看不懂生產線運作,他做出來的系統,十之八九跟產業需求「完全對不上」。
又如金融業。在高度法規監管下,如果需求沒有被正確傳達,產品可能一推出就是一場大災難。
AI 導入的關鍵,不只是程式能力,而是懂產業的人與懂技術的人,能不能對話。
▋實體零售業:選址就決定七成營收
實體零售有一句老話:「簽下租約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 70% 的營業額。」
以前我們做商圈調查,要靠人力數人潮、估算客源。
現在不同了,AI 能透過大數據模擬:
•人流量
•性別比例
•年齡層組成
甚至能告訴你,這裡最適合開咖啡廳、服飾店,還是藥妝店。
▋娛樂業:Netflix 的封面玄機
你知道嗎?Netflix 是 AI 應用的佼佼者。
當你看到《流金歲月》的推薦封面,可能是倪妮的臉,但我看到的卻是劉詩詩。
這不是隨機,而是 AI 根據每個人的偏好客製化設計。
據估算,光這套推薦機制,就為 Netflix 一年省下超過 10 億美元成本。

▋教育界:從卡內基到康軒
•卡內基教育:AI 會追蹤學生學習的路徑,幫老師精準找出「學生卡在哪個環節」。
•台灣康軒出版社:老師只要開口說:「幫我出一份水果主題的英文考卷」,AI 立刻從資料庫抓題、排版,幾秒鐘搞定。
想想以前老師要翻題庫、剪貼排版,現在效率至少快了好幾倍。

▋成衣業:減少浪費,精準備貨
成衣廠導入 AI 的好處很實際:
•幫客人「量身打造」最合身的服飾,降低退貨率。
•預測各商圈消費需求,決定哪裡要多備休閒服、哪裡要多備西裝。
結果就是: 庫存壓力小了,運輸成本省了,客人也更滿意。

▋結論:AI 與產業的「翻譯官」
AI 的力量毋庸置疑,但如果技術人員與產業 know-how 無法對話,結果可能南轅北轍。
所以,未來企業的關鍵角色,可能不是單純的工程師,而是能同時懂 產業語言 和 AI 語言 的「翻譯官」。
👉 他們才是幫助企業真正把 AI 用在對的地方的人。
▋更多你可能沒發現的 AI 滲透



其實,我們生活裡早就離不開 AI:
•超市收銀台:自助結帳背後就是影像辨識,幫你防止漏刷、偵測商品。
•便利商店進貨:AI 會分析天氣跟節日,決定明天該多進多少瓶飲料或便當。
•外送平台:AI 幫你排序餐廳推薦,有時候你會覺得「剛好很想吃的店」跑出來,這不是巧合。
•銀行金融:刷卡風險偵測、貸款審核速度,很多已經由 AI 算法在背後運作。
▸▸▸AI 不只是未來,而是現在。你,準備好跟它合作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