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陷入「該離職還是繼續撐」的掙扎?本篇教你用3個職涯思辨問題重新檢視現況,從心理學與決策邏輯出發,幫助你做出最不後悔的選擇。
今天,我要帶你問自己三個關鍵問題,讓你能理性思考、清楚判斷,到底該走還是留。
問題一:你是在逃避痛苦,還是追求成長?
👉 很多人想離職,不是真的想換環境,而是想逃離壓力。
心理學家 Carol Dweck 提出的「成長型思維」提醒我們:不舒服不代表錯誤,而是成長的訊號。
思辨提問:
- 如果我離職,是為了讓自己更自由,還是只是想暫時不面對挑戰?
- 這個困難,是組織問題還是我個人的能力瓶頸?
只有釐清這點,離職才會是前進,而不是逃跑。
問題二:這份工作,還能給我什麼「可轉移價值」?
👉 在離職前,先問自己:「我還能在這裡學到什麼?」
根據職涯發展理論,當一份工作仍能產出可轉移的能力、資源或人脈,就還有存在價值。
例如:
- 這份職位能讓我鍛鍊溝通、談判、專案管理?
- 我是否能透過這段時間累積作品或成果?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再撐一陣子,把價值榨乾後再走。
問題三:離開之後,我的方向具體嗎?
👉 很多人離職後陷入更深的迷茫,因為「只是想走」,但不知道要去哪。
心理學上稱這為「決策替代幻覺」:以為換一個環境就能解決問題,其實只是換個地方重演。
思辨提問:
- 我離開後的第一步是什麼?
- 我要去哪個產業?有明確的目標或計畫嗎?
- 我準備好面對轉職過渡期的焦慮與不確定了嗎?
當答案模糊時,不妨延後行動,把焦點放在「準備」而非「逃離」。
「決定離開不是勇敢,知道為什麼要走才是。」— Jack 的升級修練室
🙋♂️ FAQ 常見問題
Q:我真的每天都不開心,這樣是不是該走?
A:如果痛苦持續太久,影響健康與情緒,那確實要考慮離開。 但**先問自己「不開心的源頭」是工作本身、環境,還是自我期待?**找出根源再決定方向。
Q:我怕離職後會後悔,怎麼辦?
A:後悔往往來自「沒準備」。 在離職前,先設計3個月的緩衝計畫:財務、履歷、人脈都預先安排好,就能降低不確定感。
Q:職場沒成長空間還要撐嗎?
A:如果工作已無法提供學習機會,也沒有新的挑戰,那代表你該往下一階段前進。 但離開前,要先弄清楚自己下一步要累積的是什麼能力。
離職從來不是逃避,而是一場思辨。
當你能回答「我在逃避還是成長?」「我還能獲得什麼?」「我下一步明確嗎?」這三個問題時, 你就能用清醒而成熟的方式,做出最不後悔的職涯選擇。 👉 如果你正卡在抉擇裡,分享這篇文章給同樣迷惘的朋友,一起練習理性面對變動。
© 本文著作權屬 Jack 的升級修練室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 更多內容請訂閱頻道:【 Jack 的升級修練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