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該離職,還是應該再撐一下?3個職涯思辨問題

你是不是也陷入「該離職還是繼續撐」的掙扎?本篇教你用3個職涯思辨問題重新檢視現況,從心理學與決策邏輯出發,幫助你做出最不後悔的選擇。


「我是不是該走了?」 這句話,幾乎每個職場人都問過自己。 有時候覺得撐下去太累,但離職又怕失去穩定。 問題是,我們常陷入情緒決策,不是因為方向錯,而是沒有練過「職涯思辨力」

今天,我要帶你問自己三個關鍵問題,讓你能理性思考、清楚判斷,到底該走還是留。


問題一:你是在逃避痛苦,還是追求成長?

👉 很多人想離職,不是真的想換環境,而是想逃離壓力。

心理學家 Carol Dweck 提出的「成長型思維」提醒我們:不舒服不代表錯誤,而是成長的訊號。

思辨提問:

  • 如果我離職,是為了讓自己更自由,還是只是想暫時不面對挑戰?
  • 這個困難,是組織問題還是我個人的能力瓶頸?
    只有釐清這點,離職才會是前進,而不是逃跑。


問題二:這份工作,還能給我什麼「可轉移價值」?

👉 在離職前,先問自己:「我還能在這裡學到什麼?」

根據職涯發展理論,當一份工作仍能產出可轉移的能力、資源或人脈,就還有存在價值。

例如:

  • 這份職位能讓我鍛鍊溝通、談判、專案管理?
  • 我是否能透過這段時間累積作品或成果?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再撐一陣子,把價值榨乾後再走。


問題三:離開之後,我的方向具體嗎?

👉 很多人離職後陷入更深的迷茫,因為「只是想走」,但不知道要去哪。

心理學上稱這為「決策替代幻覺」:以為換一個環境就能解決問題,其實只是換個地方重演。

思辨提問:

  • 我離開後的第一步是什麼?
  • 我要去哪個產業?有明確的目標或計畫嗎?
  • 我準備好面對轉職過渡期的焦慮與不確定了嗎?
    當答案模糊時,不妨延後行動,把焦點放在「準備」而非「逃離」。


「決定離開不是勇敢,知道為什麼要走才是。」— Jack 的升級修練室


🙋‍♂️ FAQ 常見問題

Q:我真的每天都不開心,這樣是不是該走?

A:如果痛苦持續太久,影響健康與情緒,那確實要考慮離開。 但**先問自己「不開心的源頭」是工作本身、環境,還是自我期待?**找出根源再決定方向。


Q:我怕離職後會後悔,怎麼辦?

A:後悔往往來自「沒準備」。 在離職前,先設計3個月的緩衝計畫:財務、履歷、人脈都預先安排好,就能降低不確定感。


Q:職場沒成長空間還要撐嗎?

A:如果工作已無法提供學習機會,也沒有新的挑戰,那代表你該往下一階段前進。 但離開前,要先弄清楚自己下一步要累積的是什麼能力。


離職從來不是逃避,而是一場思辨。

當你能回答「我在逃避還是成長?」「我還能獲得什麼?」「我下一步明確嗎?」這三個問題時, 你就能用清醒而成熟的方式,做出最不後悔的職涯選擇。 👉 如果你正卡在抉擇裡,分享這篇文章給同樣迷惘的朋友,一起練習理性面對變動。


© 本文著作權屬 Jack 的升級修練室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 更多內容請訂閱頻道:【 Jack 的升級修練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ack的升級修練室
2.7K會員
176內容數
升級不是天分,是方法。 在Jack的升級修練室,我用心理學、情緒管理、溝通術與高效思維工具,陪你一起破解卡關、打破內耗、重拾節奏與自信。 這裡分享最實用的成長法則,讓每一次閱讀,成為你升級人生的關鍵練習。 讓成長,不再是空談,而是可以被具體練習、實際改變的日常。
Jack的升級修練室的其他內容
2025/09/18
面對離職念頭時,你不是不勇敢,而是太混亂。 這篇文章透過3個高覺察職涯思辨問題, 幫助你釐清「留下」與「離職」的真正理由。 從心理學與自我探索角度切入, 協助你辨別恐懼還是希望在主導決策,讓你不再反覆內耗。 適合對工作失去熱情卻又不敢轉職的人,幫你重啟職涯選擇權!
Thumbnail
2025/09/18
面對離職念頭時,你不是不勇敢,而是太混亂。 這篇文章透過3個高覺察職涯思辨問題, 幫助你釐清「留下」與「離職」的真正理由。 從心理學與自我探索角度切入, 協助你辨別恐懼還是希望在主導決策,讓你不再反覆內耗。 適合對工作失去熱情卻又不敢轉職的人,幫你重啟職涯選擇權!
Thumbnail
2025/09/14
本文從升職背後的真相出發,拆解升遷的真正邏輯:升職是資源調配,不是肯定獎勵。 你不是等被選中,而是主動打造「可見的價值、可用的能力、可控的風險」。 我們介紹了三階段升級思維、五種職涯策略地圖,並提供無升遷管道下的突圍策略。 即使卡位,也能持續升級影響力與選擇權,真正掌握職涯主導權。
Thumbnail
2025/09/14
本文從升職背後的真相出發,拆解升遷的真正邏輯:升職是資源調配,不是肯定獎勵。 你不是等被選中,而是主動打造「可見的價值、可用的能力、可控的風險」。 我們介紹了三階段升級思維、五種職涯策略地圖,並提供無升遷管道下的突圍策略。 即使卡位,也能持續升級影響力與選擇權,真正掌握職涯主導權。
Thumbnail
2025/09/04
不想當主管,就代表沒有成長可能嗎? 其實你可以透過三條非主管職涯升級路線, 專業技術職、專案導向職、個人品牌職, 打造自己的高價值職涯。 不靠管人,也能翻倍收入、累積影響力。 本文將解析具體策略與實例, 幫你突破組織天花板,實現高成就又自由的職涯發展。
Thumbnail
2025/09/04
不想當主管,就代表沒有成長可能嗎? 其實你可以透過三條非主管職涯升級路線, 專業技術職、專案導向職、個人品牌職, 打造自己的高價值職涯。 不靠管人,也能翻倍收入、累積影響力。 本文將解析具體策略與實例, 幫你突破組織天花板,實現高成就又自由的職涯發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決定轉職前,我猶豫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時的我如同被兩端拉扯著:我到底要堅持做這5年來的工作,還是,向未知的方向邁出去,你懂我的意思吧?但後來的我,做了這樣的一件事⋯⋯ - 最近在instagram發了離職相關貼文後,不少讀者後來跟我聊到他們的職涯問題,「有離職的想法,但沒有方向。」
Thumbnail
決定轉職前,我猶豫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時的我如同被兩端拉扯著:我到底要堅持做這5年來的工作,還是,向未知的方向邁出去,你懂我的意思吧?但後來的我,做了這樣的一件事⋯⋯ - 最近在instagram發了離職相關貼文後,不少讀者後來跟我聊到他們的職涯問題,「有離職的想法,但沒有方向。」
Thumbnail
職涯轉換是人生常見的課題,我們在提出離職前要謹慎評估,並做好相應的準備。 注意3個離職前的重要事項,讓你離職時能展現自身專業,也為職涯新旅程奠定良好基礎。
Thumbnail
職涯轉換是人生常見的課題,我們在提出離職前要謹慎評估,並做好相應的準備。 注意3個離職前的重要事項,讓你離職時能展現自身專業,也為職涯新旅程奠定良好基礎。
Thumbnail
當人生遭遇許多挫折與失敗,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心理師從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與分享《真希望你也喜歡自己》的作者房琪,在書中提供的四條思路,透過自我分析、試錯、不輕易評判他人的選擇與替別人做決定,來解開人生習題。
Thumbnail
當人生遭遇許多挫折與失敗,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心理師從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與分享《真希望你也喜歡自己》的作者房琪,在書中提供的四條思路,透過自我分析、試錯、不輕易評判他人的選擇與替別人做決定,來解開人生習題。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當面臨職涯抉擇時,我們常常會感到猶豫和困惑。這篇文章將會探討在轉換工作時的取捨和機會成本,同時提醒讀者要知道自己的目的,並享受在每一段職涯裡的成長。
Thumbnail
當面臨職涯抉擇時,我們常常會感到猶豫和困惑。這篇文章將會探討在轉換工作時的取捨和機會成本,同時提醒讀者要知道自己的目的,並享受在每一段職涯裡的成長。
Thumbnail
大部分的職涯選擇之所以困難, 往往是因為背後考量的不只是職涯發展, 還同時綑綁了對生活其他層面的期望, 綁進來的因素越多, 就越難做決定。 當手邊有不同的選擇要做決定時, 我喜歡用「以終為始」的概念來啟動整個決策流程, 先想清楚最後想抵達的是怎麼樣的地方, 再回推路徑, 具體的作法可以分成3個步驟
Thumbnail
大部分的職涯選擇之所以困難, 往往是因為背後考量的不只是職涯發展, 還同時綑綁了對生活其他層面的期望, 綁進來的因素越多, 就越難做決定。 當手邊有不同的選擇要做決定時, 我喜歡用「以終為始」的概念來啟動整個決策流程, 先想清楚最後想抵達的是怎麼樣的地方, 再回推路徑, 具體的作法可以分成3個步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