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席捲世界,我們該怎麼不被取代?
AI焦慮下的療癒之書
夜深人靜。城市的燈光在玻璃窗上映出一個孤單的身影。
郝哥盯著電腦,螢幕上是連續跳出的新聞快報: 「AI畫家贏得國際插畫獎。」 「AI醫師診斷準確率高達九十九%。」
他笑了笑,笑裡有點苦澀。「原來,連創意、連直覺都能被複製。」
他關掉電腦,伸手拿起桌邊那本《原力心態》。
那不是一本講效率的書,也不是一本談AI技術的指南, 而是一本提醒人類——在被取代的恐懼中,別忘記什麼是人——的書。
書裡那句話深深打進他心裡:
「未來,你唯一不會被取代的,是你的思維模式。」
他合上書,心裡有股久違的平靜。
原來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識,而是一顆更自由的心。
「AI可以模仿人的聲音,卻學不會人的心。」
這句話,讓他決定錄下這一集。
因為也許,答案從來就不在科技,而在心裡。

1. 激進的樂觀:從「不」開始的力量
那天的會議室裡,氣氛冷得像冬天的玻璃。
年輕同事小慧提了一個創新的企劃,主管只淡淡說:「這不行。」
一瞬間,所有熱情都被冰封。
郝哥看著那張失落的臉,微笑著打破沉默:
「那我們換個問法——要怎麼樣才能行?」
這一句話,像是把窗打開了一點縫。空氣流動了,思緒也動了。
他後來常說:「我們常輸給的不是現實,而是自己嘴裡的那個『不』。」
他也想起多年前的一件小事。
有次他寫了一篇文章,底下有上百個讚美留言,但他只盯著那一條酸言酸語。 整晚翻來覆去,腦中反覆浮現那句話——「講這些幹嘛?」
那一刻他才發現,人類的大腦有一種「負面偏誤」:
我們記得的不是被愛的時刻,而是被否定的瞬間。
後來,他練習換語言。
從「不行」改成「那要怎麼行?」 從「可是」改成「那我可以試試看嗎?」
他笑著說:「樂觀不是裝作沒事,而是選擇哪個角度去看事情。」
「從句點變成問號,世界就多了一扇門。」

2.毫無保留的開放:對未知的臣服
他與太太曾臨時決定飛往葡萄牙。
沒有行程、沒有飯店、甚至沒查天氣。
抵達的第一晚,他們坐在陌生的巷口啃麵包。
太太有些擔心地說:「我們這樣是不是太衝動了?」 他笑著回答:「人生本來就沒行程表。」
那一夜,街燈灑在舊城的石板路上。風吹起海鹽的味道。
那種「不知道明天在哪裡睡」的焦慮,竟慢慢變成一種自由。
他想到書裡那句話:
「毫無保留的開放,就像自由落體。不是因為你確定會被接住,而是你相信,就算摔下去,也能學到什麼。」
旅行途中,他們迷路過、錯過火車,也遇見一位老鞋匠,邀他們進屋喝咖啡。
那一刻,他突然懂了:沒有計畫,反而讓生命有機會驚喜。
他在筆記本寫下:「開放的不是行程,是心。」
「所有失控的瞬間,都是生命在邀請你去體驗。」

3.引燃好奇心:讓玩心重新啟動創造力
第一次錄Podcast那天,麥克風壞了三次。
助理皺著眉:「要不要改天?」 他擦擦汗,笑說:「不,就今天。這樣才像真的創作。」
聲音忽大忽小,剪輯亂七八糟,但當他聽見錄下的第一句「大家好,我是郝哥」時,心裡有股久違的悸動。
他想到書中那個畫面:
三個孩子在加拉巴各群島與海龜一起浮潛。 孩子們沒想太多,跳進海裡就笑了; 反而是大人,站在岸上猶豫、考慮水溫、安全、時間……
「小孩的世界只有現在,大人的世界只有計畫。」
他突然明白,創造力不是知識的總和,而是好奇心的延續。
那一刻,他告訴自己:「好奇心,就是允許自己重新變笨一次。」
錄音結束後,他笑得前所未有地自在。
原來「玩」不是浪費時間,而是重新連線生命。
「當你願意玩,你就重新開始長大。」

4.不停的實驗:從想法到行動的橋樑
一次企業內訓中,投影機壞了、講義少了、時間超過。
氣氛尷尬,大家低頭滑手機。
郝哥深吸一口氣,放下講稿:「好,來吧,誰願意問一個你最煩的問題?」
現場靜默三秒,突然有人笑著舉手。 問題一出,大家接連加入。 課程結束時,學員們意猶未盡。
回程的捷運上,他笑了。
「沒有完美的計畫,只有被修正的過程。」
他想起書裡那句話:
「別試圖做出正確的決定,而要讓決定變正確。」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實驗。
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每次都帶你更靠近真實。
他說:「實驗不是為了完美,而是為了誠實。」
我們不是要做最對的選擇,而是要學會修正。
「行動,是治癒恐懼最有效的方式。」

5.擴展同理心:從理解自己到理解世界
三天的靜默禪修。
第二晚,一顆喉糖的「咕咚聲」像小石子落在寂靜的湖面上。 他氣得差點想起身提醒對方。
但就在那一刻,他腦中閃過一個念頭:
「也許他喉嚨痛,是怕咳嗽吵到別人。」
這念頭一出,所有煩躁都消失了。
他笑了。原來同理不是原諒,而是理解。
「當我從『為什麼他那樣』變成『如果我是他』,我就安靜了。」
回到日常,他也開始體諒別人的學習方式。
有人愛看書、有人愛聽書;有人思考快、有人感受深。
他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己之所欲,也勿強施於人。」
同理不是把對方變成你,而是容許不同存在。
「理解,不是贏過誰,而是放下我。」

6.X特質: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天賦
錄音結束的深夜,郝哥靜靜地望著麥克風。
那一刻,他突然覺得自己像年輕時的樣子——單純、好奇、熱血。
他這些年換過幾份工作、跌倒過幾次,也懷疑過自己到底有什麼價值。
但現在,他明白了:
「我的X特質,不是天賦,而是我願意不斷嘗試的那份心。」
他不再追求成為「最厲害」的人,
而是那個願意去試、願意去愛、願意去學的人。
AI可以模仿語氣、生成文字,但永遠學不會「真誠」。
他笑著說:「做自己,做到讓別人也想變得更好,這才叫原力。」
真正的創新,不是做出新東西,而是用新眼光看回自己。

結語:讓世界,因你的原力而不同
錄音室的燈慢慢熄滅。
窗外的城市依然亮著,像無數人的夢在閃爍。
郝哥收起筆電,深吸一口氣。
他知道,AI會越來越強,但人,也能越來越深。
「當我們不再害怕被取代,我們就開始創造。」
樂觀讓我們面對挑戰;開放讓我們擁抱未知; 好奇讓我們保持生命力; 實驗讓我們轉化失敗; 同理讓我們建立連結; 而X特質——讓我們活出自己。
這,就是《原力心態》的六個練習。
也是一場「重新成為人」的旅程。
「願我們都在AI的時代,用人性的光,照亮未來。」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金句摘錄
- 「AI可以模仿聲音,卻學不會人的心。」
- 「從句點變成問號,世界就多了一扇門。」
- 「所有失控的瞬間,都是生命在邀請你去體驗。」
- 「好奇心,就是允許自己重新變笨一次。」
- 「沒有完美的計畫,只有被修正的過程。」
- 「行動,是治癒恐懼最有效的方式。」
- 「理解,不是贏過誰,而是放下我。」
- 「我的X特質,不是天賦,而是我願意不斷嘗試的那份心。」
- 「做自己,做到讓別人也想變得更好,這才叫原力。」
- 「當我們不再害怕被取代,我們就開始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