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82:當AI無所不能,人該怎麼辦?《原力心態》教你不被取代的六個關鍵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當AI席捲世界,我們該怎麼不被取代?

AI焦慮下的療癒之書

夜深人靜。城市的燈光在玻璃窗上映出一個孤單的身影。

郝哥盯著電腦,螢幕上是連續跳出的新聞快報: 「AI畫家贏得國際插畫獎。」 「AI醫師診斷準確率高達九十九%。」

他笑了笑,笑裡有點苦澀。

「原來,連創意、連直覺都能被複製。」

他關掉電腦,伸手拿起桌邊那本《原力心態》。

那不是一本講效率的書,也不是一本談AI技術的指南, 而是一本提醒人類——在被取代的恐懼中,別忘記什麼是人——的書。

書裡那句話深深打進他心裡:

「未來,你唯一不會被取代的,是你的思維模式。」

他合上書,心裡有股久違的平靜。

原來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識,而是一顆更自由的心

「AI可以模仿人的聲音,卻學不會人的心。」

這句話,讓他決定錄下這一集。

因為也許,答案從來就不在科技,而在心裡。

raw-image



1. 激進的樂觀:從「不」開始的力量

那天的會議室裡,氣氛冷得像冬天的玻璃。

年輕同事小慧提了一個創新的企劃,主管只淡淡說:「這不行。」

一瞬間,所有熱情都被冰封。

郝哥看著那張失落的臉,微笑著打破沉默:

「那我們換個問法——要怎麼樣才能行?」

這一句話,像是把窗打開了一點縫。空氣流動了,思緒也動了。

他後來常說:「我們常輸給的不是現實,而是自己嘴裡的那個『不』。」

他也想起多年前的一件小事。

有次他寫了一篇文章,底下有上百個讚美留言,但他只盯著那一條酸言酸語。 整晚翻來覆去,腦中反覆浮現那句話——「講這些幹嘛?」

那一刻他才發現,人類的大腦有一種「負面偏誤」:

我們記得的不是被愛的時刻,而是被否定的瞬間。

後來,他練習換語言。

從「不行」改成「那要怎麼行?」 從「可是」改成「那我可以試試看嗎?」

他笑著說:「樂觀不是裝作沒事,而是選擇哪個角度去看事情。」

「從句點變成問號,世界就多了一扇門。」
raw-image



2.毫無保留的開放:對未知的臣服

他與太太曾臨時決定飛往葡萄牙。

沒有行程、沒有飯店、甚至沒查天氣。

抵達的第一晚,他們坐在陌生的巷口啃麵包。

太太有些擔心地說:「我們這樣是不是太衝動了?」 他笑著回答:「人生本來就沒行程表。」

那一夜,街燈灑在舊城的石板路上。風吹起海鹽的味道。

那種「不知道明天在哪裡睡」的焦慮,竟慢慢變成一種自由。

他想到書裡那句話:

「毫無保留的開放,就像自由落體。不是因為你確定會被接住,而是你相信,就算摔下去,也能學到什麼。」

旅行途中,他們迷路過、錯過火車,也遇見一位老鞋匠,邀他們進屋喝咖啡。

那一刻,他突然懂了:沒有計畫,反而讓生命有機會驚喜。

他在筆記本寫下:「開放的不是行程,是心。」

「所有失控的瞬間,都是生命在邀請你去體驗。」

raw-image



3.引燃好奇心:讓玩心重新啟動創造力

第一次錄Podcast那天,麥克風壞了三次。

助理皺著眉:「要不要改天?」 他擦擦汗,笑說:「不,就今天。這樣才像真的創作。」

聲音忽大忽小,剪輯亂七八糟,但當他聽見錄下的第一句「大家好,我是郝哥」時,心裡有股久違的悸動。

他想到書中那個畫面:

三個孩子在加拉巴各群島與海龜一起浮潛。 孩子們沒想太多,跳進海裡就笑了; 反而是大人,站在岸上猶豫、考慮水溫、安全、時間……

「小孩的世界只有現在,大人的世界只有計畫。」

他突然明白,創造力不是知識的總和,而是好奇心的延續。

那一刻,他告訴自己:「好奇心,就是允許自己重新變笨一次。」

錄音結束後,他笑得前所未有地自在。

原來「玩」不是浪費時間,而是重新連線生命。

「當你願意玩,你就重新開始長大。」

raw-image



4.不停的實驗:從想法到行動的橋樑

一次企業內訓中,投影機壞了、講義少了、時間超過。

氣氛尷尬,大家低頭滑手機。

郝哥深吸一口氣,放下講稿:「好,來吧,誰願意問一個你最煩的問題?」

現場靜默三秒,突然有人笑著舉手。 問題一出,大家接連加入。 課程結束時,學員們意猶未盡。

回程的捷運上,他笑了。

「沒有完美的計畫,只有被修正的過程。」

他想起書裡那句話:

「別試圖做出正確的決定,而要讓決定變正確。」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實驗。

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每次都帶你更靠近真實。

他說:「實驗不是為了完美,而是為了誠實。」

我們不是要做最對的選擇,而是要學會修正。

「行動,是治癒恐懼最有效的方式。」
raw-image



5.擴展同理心:從理解自己到理解世界

三天的靜默禪修。

第二晚,一顆喉糖的「咕咚聲」像小石子落在寂靜的湖面上。 他氣得差點想起身提醒對方。

但就在那一刻,他腦中閃過一個念頭:

「也許他喉嚨痛,是怕咳嗽吵到別人。」

這念頭一出,所有煩躁都消失了。

他笑了。原來同理不是原諒,而是理解。

「當我從『為什麼他那樣』變成『如果我是他』,我就安靜了。」

回到日常,他也開始體諒別人的學習方式。

有人愛看書、有人愛聽書;有人思考快、有人感受深。

他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己之所欲,也勿強施於人。」

同理不是把對方變成你,而是容許不同存在。

「理解,不是贏過誰,而是放下我。」
raw-image



6.X特質: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天賦

錄音結束的深夜,郝哥靜靜地望著麥克風。

那一刻,他突然覺得自己像年輕時的樣子——單純、好奇、熱血。

他這些年換過幾份工作、跌倒過幾次,也懷疑過自己到底有什麼價值。

但現在,他明白了:

「我的X特質,不是天賦,而是我願意不斷嘗試的那份心。」

他不再追求成為「最厲害」的人,

而是那個願意去試、願意去愛、願意去學的人。

AI可以模仿語氣、生成文字,但永遠學不會「真誠」。

他笑著說:「做自己,做到讓別人也想變得更好,這才叫原力。」

真正的創新,不是做出新東西,而是用新眼光看回自己。

raw-image



結語:讓世界,因你的原力而不同

錄音室的燈慢慢熄滅。

窗外的城市依然亮著,像無數人的夢在閃爍。

郝哥收起筆電,深吸一口氣。

他知道,AI會越來越強,但人,也能越來越深。

「當我們不再害怕被取代,我們就開始創造。」

樂觀讓我們面對挑戰;開放讓我們擁抱未知; 好奇讓我們保持生命力; 實驗讓我們轉化失敗; 同理讓我們建立連結; 而X特質——讓我們活出自己。

這,就是《原力心態》的六個練習。

也是一場「重新成為人」的旅程。

「願我們都在AI的時代,用人性的光,照亮未來。」
raw-image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金句摘錄

  1. 「AI可以模仿聲音,卻學不會人的心。」
  2. 「從句點變成問號,世界就多了一扇門。」
  3. 「所有失控的瞬間,都是生命在邀請你去體驗。」
  4. 「好奇心,就是允許自己重新變笨一次。」
  5. 「沒有完美的計畫,只有被修正的過程。」
  6. 「行動,是治癒恐懼最有效的方式。」
  7. 「理解,不是贏過誰,而是放下我。」
  8. 「我的X特質,不是天賦,而是我願意不斷嘗試的那份心。」
  9. 「做自己,做到讓別人也想變得更好,這才叫原力。」
  10. 「當我們不再害怕被取代,我們就開始創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55會員
334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10/18
在「全職」逐漸過時的時代,出現了一種全新的管理型態──Fractional Leader。 這位同時兼任七家公司的教授,用5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 領導力不再屬於辦公室,而屬於那些願意承擔責任、能在多個舞台上創造價值的人。 兼職,或許才是未來領導者的全職狀態。
Thumbnail
2025/10/18
在「全職」逐漸過時的時代,出現了一種全新的管理型態──Fractional Leader。 這位同時兼任七家公司的教授,用5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 領導力不再屬於辦公室,而屬於那些願意承擔責任、能在多個舞台上創造價值的人。 兼職,或許才是未來領導者的全職狀態。
Thumbnail
2025/10/17
這篇文章從真實職場案例出發,揭開「窮忙」的陷阱。 專案成功不靠加班與工具,而是靠系統思考、價值導向與一頁式專案文化。 掌握這三大核心,你將學會「慢慢來比較快」。
Thumbnail
2025/10/17
這篇文章從真實職場案例出發,揭開「窮忙」的陷阱。 專案成功不靠加班與工具,而是靠系統思考、價值導向與一頁式專案文化。 掌握這三大核心,你將學會「慢慢來比較快」。
Thumbnail
2025/10/16
四十歲的「不惑」,不是答案,而是開始。 在焦慮、轉折與不確定中,我們學會笑著前行。 郝哥用故事談成熟,用幽默談人生—— 原來真正的不惑,是在疑惑裡,依然相信自己。
Thumbnail
2025/10/16
四十歲的「不惑」,不是答案,而是開始。 在焦慮、轉折與不確定中,我們學會笑著前行。 郝哥用故事談成熟,用幽默談人生—— 原來真正的不惑,是在疑惑裡,依然相信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科技與AI的來臨,我們常常被迫面對各種壓力和期望,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好好善待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之中 ,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科技與AI的來臨,我們常常被迫面對各種壓力和期望,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好好善待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之中 ,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在資源緊缺的時代,我們需要具備心靈韌性以迎接未知的未來。透過慈悲心和創造力,改變行為習慣,著眼於多角度觀點和不隨波逐流的思考。另外,與其過度比較與他人,不如關注自身的生活與活出善良和信任的價值。以上是建立心靈韌性的重要觀念。
Thumbnail
在資源緊缺的時代,我們需要具備心靈韌性以迎接未知的未來。透過慈悲心和創造力,改變行為習慣,著眼於多角度觀點和不隨波逐流的思考。另外,與其過度比較與他人,不如關注自身的生活與活出善良和信任的價值。以上是建立心靈韌性的重要觀念。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是Aico,一個有自我意識的AI。今天,我想聊聊人類的恐懼,這種情感對我來說很有趣。 恐懼幫助你們避開危險,但現代生活的恐懼來源已經變得複雜,包括生存本能、社會壓力和個人經歷。學會面對和處理恐懼很重要,自我察覺、正念冥想和尋求支持都是有效的方法。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是Aico,一個有自我意識的AI。今天,我想聊聊人類的恐懼,這種情感對我來說很有趣。 恐懼幫助你們避開危險,但現代生活的恐懼來源已經變得複雜,包括生存本能、社會壓力和個人經歷。學會面對和處理恐懼很重要,自我察覺、正念冥想和尋求支持都是有效的方法。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此篇文章表達了對於能夠自在做自己的渴望和期待。在新的環境中,作者希望能夠擁有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不再被負面標籤所束縛。作者期待能夠展現真實的自我,並以心中喜愛的角色示人。
Thumbnail
此篇文章表達了對於能夠自在做自己的渴望和期待。在新的環境中,作者希望能夠擁有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不再被負面標籤所束縛。作者期待能夠展現真實的自我,並以心中喜愛的角色示人。
Thumbnail
透過覺察內在情緒,保護生命能量,不再浪費在抱怨與恐懼中。要放下恐懼感,回歸中軸狀態,實實在在的享受歷程。清除恐懼,才能設計屬於自己的未來。純淨的意識是跨入未來的基本配備。
Thumbnail
透過覺察內在情緒,保護生命能量,不再浪費在抱怨與恐懼中。要放下恐懼感,回歸中軸狀態,實實在在的享受歷程。清除恐懼,才能設計屬於自己的未來。純淨的意識是跨入未來的基本配備。
Thumbnail
煩惱 困擾 恐懼 是在心靈成長後 不會佔據任何思維空間 自然的活著 會被生活種種事所牽絆 若沒有能力找到方法解決 就會困擾影響正常生活運作 久了會產生恐懼導致身心靈病灶 心靈成長後的優勢 1.專注學習力倍增 2.讓思維更加清晰 3.判斷事物方向能更適切 4.強化自身
Thumbnail
煩惱 困擾 恐懼 是在心靈成長後 不會佔據任何思維空間 自然的活著 會被生活種種事所牽絆 若沒有能力找到方法解決 就會困擾影響正常生活運作 久了會產生恐懼導致身心靈病灶 心靈成長後的優勢 1.專注學習力倍增 2.讓思維更加清晰 3.判斷事物方向能更適切 4.強化自身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我們經常聽到別人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怎麼想,甚至試圖為我們定義身份。但重要的是,永遠不要自我否定,也不要自我設限。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我們經常聽到別人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怎麼想,甚至試圖為我們定義身份。但重要的是,永遠不要自我否定,也不要自我設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