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設計」成為文化的一部分,台灣的商業設計教育也正悄悄地走向國際化與跨域整合。從北到南,四所具代表性的研究所——銘傳、中原、亞洲、南台——正各自以不同路線,培育未來可能的「下一位三宅一生」。

圖/中原、銘傳、亞大及南台校門口
優先席事件啟示:當「三宅一生」變成街頭話題
台北捷運上一場「優先席衝突」意外登上新聞熱搜。七旬婦人因座位問題與年輕男子爭執,過程被民眾錄影上傳後,引發全台討論。 然而,影片中男子手中那只「三宅一生」品牌包,卻成了另一個焦點。這個設計大師的作品,甚至在混亂場景中仍能吸引眼球。它提醒我們——真正的設計,從不只是外表的美學,而是文化、情緒與故事的延伸。
這起事件也讓人重新思考:「設計教育」究竟該培養什麼樣的創意人才?
台灣商業設計研究所的多元格局
台灣的商業設計碩士教育,早已超越「畫草圖、做模型」的階段。它強調策略思考、跨域整合與文化深度,讓設計成為解決問題的工具。
.中原大學:以策略思考為核心的商業設計研究
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同樣成立於1999年,以「設計+人文+科技+行銷」為主軸,強調理論與策略兼具。學生不僅學會創作,更學會為設計賦予市場價值。 這裡的學生擅長以使用者角度出發,將設計思維應用於品牌經營與商品策略,是台灣學術研究型設計教育的代表之一。
.銘傳大學:學術與實務並重的設計整合力
位於台北士林的銘傳大學「創新設計與管理碩士班」成立於1999年,是台灣最早將設計、美學、商學與工學整合的系所之一。學生不只學如何設計,更要學如何把創意轉化為市場能接受的產品。 特色課程如「設計策略」、「前衛設計思潮」,培養學生具備產品化與設計管理的能力,特別適合想從事品牌創建或創業的人。
.亞洲大學:從生活出發的創意整合設計
位於台中霧峰的亞洲大學,2012年成立「創意商品設計學系碩士班」,主張「有形與無形、現實與虛擬」的整合思維。 課程結合感性設計、材料創新與產品表現技法,鼓勵學生從生活觀察中提煉創意。亞洲大學的強項在於訓練學生將人文美學與科技創新融為一體。
.南台科技大學:從實作中淬鍊創新
南台科大「創新產品設計系碩士班」成立於2015年,是以實務導向著稱的技職體系研究所。 校內設有專業設計工廠與研究空間,課程如「AI尖端技術專討」與「使用者洞察與研究」,讓學生能將想法快速轉化為可行產品。 南台的學生以「做中學」為核心,培養出能直接進入產業界的設計工程型人才。
學習取向與職涯選擇
根據人力銀行資料,商業設計研究所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可分為三大類:
.產品與使用者體驗設計類:產品設計師、UX/UI設計師、工業設計師等。
.品牌與視覺應用設計類:包裝設計、展示設計、品牌企劃等。
.數位內容與傳播藝術類:3D建模師、數位影像設計、攝影藝術等。
如果你偏好理論研究與策略分析,中原大學是首選;若想走技術與實務導向,南台會更符合期待;而想兼顧學術深度與創意實作,銘傳與亞洲大學則是平衡選擇。
從研究所走向市場:設計的社會價值
設計不只是創造產品的過程,更是一種文化輸出與社會反思的方式。 從「三宅一生」的經典美學到台灣學院中不斷萌芽的新生代創作,我們看到設計教育正成為連結人、社會與產業的重要橋樑。
每一個選擇就讀設計研究所的學生,都不只是學習「如何設計」,而是在學習「如何透過設計改變世界」。
設計,是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
或許下一個能讓全世界認識台灣的設計師,就正在這四所學校的工作坊裡默默創作。 當一件作品能引發情感共鳴、啟發社會討論,甚至改變生活習慣時,那才是「設計」最有力量的時刻。
也許你會感興趣的文章
●置入性行銷不尷尬?中文怪物×阿聰師5招創意策略讓業配成爆款
了解更多:WUG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