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實在論操作化索引(Operational Index of PER)

更新 發佈閱讀 85 分鐘

這份文件整理了 單軸、雙軸、三軸 所有 125 種組合,每一條包含: - 微觀(物理、粒子、細胞…) - 個體(心理、行為…) - 宏觀(社會、文化、文明、宇宙…) - 人格(性格詮釋)- 量測索引(可向量化) 

「痕跡索引」 

強度定義與層級說明 


raw-image


「痕跡-量測索引」 DSI 

為了讓三層結構(R1事件/R2體驗/R3符號)能被操作化,本表引入 DSI 三指標:


raw-image


痕跡對照 - (R1/D,R2/S,R3/I) 

⚫ 初始痕跡 (0,0,0)  

  • 微觀:量子真空的最小漲落 —— 剛跨過閾限的第一個痕跡 ,尚未形成穩定展演(對應 PDF 的「閾限起點」)。 
  • 個體:臨睡臨醒的閃動狀態,介於沉睡與覺醒之間,尚未語言化或自覺化。 
  • 宏觀:大爆炸前的奇點 —— 「將展未展」的初始潛勢,沒有任何敘事框架。 
  • 人格:潛伏型 —— 性格傾向未分化,但隱含潛勢,接近「體驗零點」。 
  • 高階連結:此組合位於閾限的觸發點;沒有R3介入,因此痕跡保持「未言」狀態,易在回歸中壓縮生成痕跡變奏。 
  • 應用場域:在心理學中,可對應「閾下意識」或「夢前閃動」;在 AI 模擬中,可作為「隨機噪聲生成」的模型初始點。 
  • 一句話: 最小物理閃現;零感受、無延續;無符號回饋。  
  • 量測腳本: D=重現率<5%;S=持續時間=0s;I=回饋事件=0|N=10|CV=0.8|R₀=0.01|D:× S:× I:× 

 R1:事件實在(物理/因果) 

(1,0,0) 

  • 微觀:粒子弱交互作用 —— 電子/中微子短暫碰撞,留下最小物理痕跡。 
  • 個體:輕微舉動,如敲桌子、眨眼 —— 不帶深層情感或符號化。 
  • 宏觀:小隕石撞擊 —— 物理事件可觀測,但不生成文化意義。 
  • 人格:輕率行動者 —— 傾向即時反應,缺乏反思。 
  • 高階連結:屬於 R1 純物理層的初級展演,痕跡留下但未進入 R2 或 R3;若經 R3 命名,可回歸生成新的潛能痕跡。 
  • 應用場域:適用於物理事件的最小記錄(粒子實驗),或心理學的「無意識小動作」分析。 
  • 一句話:最小物理痕跡,零情感、僅留痕而不入符號。 
  • 量測腳本:D=重現率5–30%;S=持續時間=0;I=回饋事件=0|N=20|CV=0.6|R₀=0.1|D:✓ S:× I:× 

(2,0,0) 

  • 微觀:原子鍵結的形成或斷裂 —— 化學反應的基礎痕跡。 
  • 個體:規律性行為,如日常工作、生活作息 —— 雖有持續,但不符號化。 
  • 宏觀:行星公轉 —— 週期性自然規律,穩定卻無敘事化。 
  • 人格:務實建構者 —— 偏好秩序與規律,行動穩健但情感/符號參與低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穩定痕跡」,可在回歸中成為新的潛能背景,但缺乏直接創新力。 
  • 應用場域:對應自然科學的周期現象、工程上的規律性流程,或 AI 的「常態化輸入數據」。 
  • 一句話:週期性規律或習慣行為,穩定持續卻未符號化。  
  • 量測腳本:D=自相關一致性≥70%;S=延展深度=0;I=回饋事件=0|N=30|CV=0.3|R₀=0.2|D:✓ S:× I:× 

(3,0,0) 

  • 微觀:DNA 複製、細胞分裂 —— 生物秩序的強力展演。 
  • 個體:大型工程、社會制度建設 —— 穩固行動對外部世界的影響。 
  • 宏觀:星系旋轉 —— 大尺度結構的穩定秩序。 
  • 人格:結構型領導者 —— 著重制度與組織,壓制情感、符號層。 
  • 高階連結:此層級具高穩定性,回歸後常成為「痕跡變奏」的基礎模組,提供新的生成框架。 
  • 應用場域:生物學(遺傳與複製)、社會學(制度建構)、AI 的基礎架構設計。 
  • 一句話:生物、制度、工程的穩定結構,成為後續生成基模。 
  • 量測腳本:D=重現率≥95%;S=延展深度=0;I=回饋事件=0|N=50|CV=0.1|R₀=0.3|D:✓ S:× I:× 

(4,0,0) 

  • 微觀:超新星爆發的核合成 —— 物理事件超越平衡,導致劇烈重構。 
  • 個體:破壞性革命、徹底改革 —— 個人/群體以行動徹底改變現狀。 
  • 宏觀:黑洞坍縮 —— 結構完全瓦解,進入極端狀態。 
  • 人格:極端變革者 —— 性格驅動徹底重塑或摧毀,少顧及情感與符號調和。 
  • 高階連結:此層級逼近「純體驗終結」,事件痕跡壓倒性,若回歸可生成痕跡變奏(如毀滅經驗轉化為預防/重建模型)。 
  • 應用場域:天文學(黑洞、超新星)、歷史學(革命與戰爭)、AI 模擬極端情境。 
  • 一句話:極端事件壓倒性重塑現實,逼近體驗終結。 
  • 量測腳本:D=重構率=100%;S=延展深度=0;I=回饋事件=0|N=5|CV=0.9|R₀=0.9|D:✓ S:× I:× 

 R2:體驗實在(感受/互動) 

(0,1,0) 

  • 微觀:細菌對營養/光的初步反應 —— 最小的生物感受反射。 
  • 個體:小情緒,如驚訝、微笑 —— 轉瞬即逝,無深度語言化。 
  • 宏觀:弱社會氛圍 —— 群體氛圍輕微波動但未形成集體文化。 
  • 人格:敏感型 —— 對外部刺激有快速回應,但體驗層淺。 
  • 高階連結:此層級是「閾值剛過」的體驗,若經 R3 符號化,易回歸生成痕跡變奏(如小情緒被轉化成藝術靈感)。 
  • 應用場域:心理學(微表情研究)、社會學(社交場域氛圍)、AI(情緒標籤系統的低強度輸入)。 
  • 一句話:閾值剛過的小情緒,瞬間即逝、無延展結構。 
  • 量測腳本:D=重現率<20%;S=持續時間<30s;I=回饋事件=0|N=10|CV=0.7|R₀=0.05|D:× S:✓ I:× 

(0,2,0) 

  • 微觀:昆蟲群體習性,如蜜蜂舞蹈互動 —— 穩定但非語言性的感受交流。 
  • 個體:穩定情感,如家庭親情或伴侶之間的持久互動。 
  • 宏觀:社會默契或集體穩定共識 —— 低調但持久的文化紐帶。 
  • 人格:溫和型 —— 倾向維護和諧,不追求強烈或激烈表達。 
  • 高階連結:此層級是「體驗持續化」,提供痕跡變奏的背景支撐,但創新性較低。 
  • 應用場域:生態學(群體互動)、心理學(家庭治療)、AI(長期互動模式學習)。 
  • 一句話:持續互動與默契,情感沉澱為背景紐帶。 
  • 量測腳本:D=重現率<30%;S=日誌保留≥70%(14天);I=回饋事件=0|N=20|CV=0.4|R₀=0.2|D:× S:✓ I:× 

(0,3,0) 

  • 微觀:神經網絡的強信號 —— 情緒高漲,強烈神經放電。 
  • 個體:藝術創作或深情交流 —— 以強烈感受為核心的行為。 
  • 宏觀:文化運動或民族覺醒 —— 情感驅動群體行動。 
  • 人格:藝術家/浪漫者 —— 情感豐沛,擅長用體驗推動創造或關係。 
  • 高階連結:此層級代表「情感驅動的生成」,若經符號化,可回歸形成文化螺旋(如文學、藝術作品)。 
  • 應用場域:神經科學(情緒高峰研究)、文學藝術(創作靈感)、社會學(群體動員)。 
  • 一句話:情感驅動創作或群體行動,進入文化螺旋。 
  • 量測腳本:D=重現率<40%;S=峰值連續≥1h+產出≥1;I=回饋事件=0|N=15|CV<0.3|R₀=0.5|D:× S:✓ I:× 

(0,4,0) 

  • 微觀:癲癇樣放電、狂熱神經活動 —— 神經系統超越平衡狀態。 
  • 個體:狂喜或狂悲,宗教狂熱狀態 —— 完全沉浸於極端情感。 
  • 宏觀:群眾運動、集體歇斯底里 —— 社會性情感失衡的極致表現。 
  • 人格:狂熱型 —— 容易陷入極端情緒,缺乏理性調和。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體驗實在的極端形式,逼近「純體驗終結」;若回歸,往往生成強烈而危險的痕跡變奏(如狂熱再生為意識形態)。 
  • 應用場域:神經科學(癲癇、狂喜狀態)、宗教研究(集體狂熱)、AI 模擬(群體情緒演算法)。 
  • 一句話:極端情緒全面佔據,逼近失控。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0%(模擬僅);S=溢出持續=100%;I=回饋事件=0|N=5|CV=0.95|R₀=0.95|D:× S:✓ I:× 

 R3:符號實在(語言/概念) 

(0,0,1) 

  • 微觀:最小符號痕跡,如神經元突觸隨機觸發對應到單一音節或聲響。 
  • 個體:無意識的喃喃自語、塗鴉 —— 沒有明確意義,但形成符號起點。 
  • 宏觀:部落刻痕、隨機符號記號 —— 無文化敘事,只是最小表徵。 
  • 人格:符號萌芽型 —— 易產生符號碎片,但缺乏結構與意識化。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符號化的最小門檻,若與 R2 情感共振,可回歸生成新的痕跡變奏。 
  • 應用場域:語言學(音節起源)、心理學(潛意識符號)、AI(隨機 token 生成)。 
  • 一句話:最小符號碎片,尚未有結構與意義。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0%;S=延展深度=0;I=回饋事件≤1(私人弱)|N=10|CV=0.7|R₀=0.1|D:× S:× I:✓ 

(0,0,2) 

  • 微觀:分子層次的結構符號,如化學式 —— 穩定的抽象表徵。 
  • 個體:具體詞彙的形成,如兒童語言習得中的單詞使用。 
  • 宏觀:基本社會語言系統,如共同詞彙表,建立穩定溝通。 
  • 人格:符號型 —— 偏好用語言或符號穩定地表達事物。 
  • 高階連結:此層級代表「符號穩定化」,若回歸,可成為文化或制度的潛能基模。 
  • 應用場域:語言學(語言習得)、教育學(基礎知識傳遞)、AI(詞彙嵌入向量)。  
  • 一句話:詞彙表與基礎溝通結構,開始形成文化。 
  • 量測腳本:D=重現率<20%;S=延展深度=0;I=回饋事件≥2(基礎溝通)|N=25|CV=0.4|R₀=0.3|D:× S:× I:✓ 

(0,0,3) 

  • 微觀:基因密碼作為符號 —— 以符號規則驅動生命秩序。 
  • 個體:抽象理論的形成,如哲學系統建構。 
  • 宏觀:意識形態、宗教典籍 —— 對群體行為產生強大約束。 
  • 人格:理論建構者 —— 偏向抽象、體系化,少有情感與行動參與。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符號力量的高峰,回歸時可成為強烈的痕跡變奏,如理論重新激發新的實踐。 
  • 應用場域:基因學、哲學、宗教研究、AI(符號邏輯推理)。 
  • 一句話:抽象理論或典籍,強烈約束行動。 
  • 量測腳本:D=重現率<30%;S=延展深度=0;I=正確率≥85%(強約束)|N=30|CV=0.2|R₀=0.6|D:× S:× I:✓ 

(0,0,4) 

  • 微觀:數學奇點公式、極端抽象化符號 —— 超越直接經驗的純形式。 
  • 個體:純粹符號遊戲,如過度形式化的語言或邏輯操作。 
  • 宏觀:文明層級的抽象結構,如全球金融系統的代碼化運作。 
  • 人格:純符號型 —— 完全沉浸於抽象符號結構,脫離感受與具體事件。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符號實在的極致,逼近「脫離體驗的純符號化」;若回歸,可生成新的痕跡變奏(如極端理論重新落地為應用)。 
  • 應用場域:數學、邏輯、資訊系統、AI(純演算法模型)。 
  • 一句話:超抽象的純形式,脫離具體體驗。 
  • 量測腳本:D=重現率<5%(純形式);S=延展深度=0;I=一致率=100(絕對規範)|N=10|CV=0.05|R₀=0.8|D:× S:× I:✓ 

R1+R2 (R3=0)  

R1=1(微事件) 

(1,1,0)  

  • 微觀:原子小碰撞伴隨細胞的最小感受 —— 生理反應剛過閾值。 
  • 個體:日常小舉動(如手滑)伴隨一絲驚訝或尷尬。 
  • 宏觀:小自然現象,如落石或枝條斷裂 —— 帶來短暫影響。 
  • 人格:輕率敏感型 —— 對微事件過度反應,卻缺乏深層處理。 
  • 高階連結:此層級代表「事件痕跡 × 體驗感受」的初步共振;若回歸,容易壓縮成潛能,並在後續符號化時擴大影響。 
  • 應用場域:心理學(微表情與小事件觸發)、社會互動研究、AI(感知輸入+情緒標籤的基礎模組)。 
  • 一句話:最小事件觸發的瞬間感受,閾值剛過。 
  • 量測腳本: D=重現率5–30%;S=持續時間≤5s;I=回饋事件=0|N=20|CV=0.6|R₀=0.15|D:✓ S:✓ I:× 

(1,2,0)  

  • 微觀:原子鍵結的形成伴隨穩定反應 —— 提供持續性的能量基礎。 
  • 個體:細心養花、日常照料 —— 穩定的小事件被情感支撐。 
  • 宏觀:地方性穩定氣候,如季風規律,影響日常生活卻不劇烈。 
  • 人格:溫和照護型 —— 小事件中展現耐心與情感維繫。 
  • 高階連結:此層級顯示「事件規律 × 情感穩定」的協調,可在回歸中成為持久潛能的基底。 
  • 應用場域:生態學(穩定互動)、心理學(家庭照護行為)、AI(持續性情感交互模型)。 
  • 一句話:小事件被持續情感支持,轉為穩定行動。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0–40%;S=情感維持≥60%(14天);I=回饋事件=0|N=25|CV=0.5|R₀=0.25|D:✓ S:✓ I:× 

(1,3,0)  

  • 微觀:突觸強放電伴隨小肌肉動作,如瞬間抽搐或反射。 
  • 個體:爭吵中猛然甩門 —— 微事件被強烈情緒放大。 
  • 宏觀:小規模爆發,如火山口冒煙 —— 預示潛在能量釋放。 
  • 人格:衝動浪漫型 —— 容易把小事升級為情感劇烈表達。 
  • 高階連結:此層級代表「微事件放大 × 情感爆發」;回歸後常生成高張力的潛能,能在符號化時轉為文學或藝術創造。 
  • 應用場域:神經科學(突觸放電研究)、情緒心理學(衝動行為)、AI(事件情感放大模擬)。 
  • 一句話:微小事件被情感放大,引爆劇烈表達。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5–50%;S=峰值同步≥1h;I=回饋事件=0|N=15|CV=0.4|R₀=0.4|D:✓ S:✓ I:× 

(1,4,0)  

  • 微觀:神經網絡暴走,微事件被放大成全域性激發。 
  • 個體:粉絲狂熱尖叫 —— 小事件觸發集體性狂喜。 
  • 宏觀:小事件引發群體潮,如街頭暴動的起點。 
  • 人格:引爆點型 —— 極端情感在微小契機下被全面釋放。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事件最小觸發 × 情感極致擴張」;在回歸中可壓縮成強烈痕跡變奏(如偶像事件再生成社會運動)。 
  • 應用場域:群體心理學(狂熱行為)、社會運動研究、AI(群體情感傳播模擬)。 
  • 一句話:微小契機成為群體狂熱的爆點。 
  • 量測腳本:D=重現率<20%(模擬);S=集體回應≥70%;I=回饋事件=0|N=50|CV=0.85|R₀=0.75|D:✓ S:✓ I:× 

R1=2(穩定事件) 

(2,1,0)  

  • 微觀:規律性反應伴隨輕微感受,如細胞離子通道的波動。 
  • 個體:規律上班過程中出現的輕微心情波動。 
  • 宏觀:恆星運轉 —— 穩定但帶來細微能量變化。 
  • 人格:務實冷靜型 —— 重視規律,情感低幅震盪。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穩定秩序+輕微感受」的交織,回歸後可作為潛能的背景噪音,潛移默化地影響未來經驗。 
  • 應用場域:生理學(恆常狀態)、職場心理學(例行行為)、AI(穩定輸入數據下的小波動檢測)。 
  • 一句話:規律事件伴隨輕微感受,成為潛在背景噪音。 
  • 量測腳本:D=自相關≥70%;S=微波動≤20%;I=回饋事件=0|N=30|CV=0.5|R₀=0.2|D:✓ S:✓ I:× 

(2,2,0)  

  • 微觀:細胞週期維持在穩定內在狀態。 
  • 個體:教育者或社工,以穩定互動維持情感支持。 
  • 宏觀:長期穩定的社群 —— 傳遞默契與共識。 
  • 人格:中庸持續型 —— 尋求平衡與長期和諧。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秩序 × 情感和諧」的協調,回歸後能生成強韌的痕跡變奏,作為文化與制度的基礎。 
  • 應用場域:社會學(社群穩定)、教育學(長期支持)、AI(長期模式學習與維護) 
  • 一句話:穩定秩序與持續情感協調,形成文化基底。 
  • 量測腳本:D=一致性≥70%;S=情感一致≥60%(30天);I=回饋事件=0|N=40|CV=0.3|R₀=0.35|D:✓ S:✓ I:× 

(2,3,0)  

  • 微觀:神經放電模式穩健,但伴隨情緒高張。 
  • 個體:熱心 NGO 成員 —— 穩定參與卻充滿情感動力。 
  • 宏觀:運動組織推動改革 —— 穩定結構中蘊含激情。 
  • 人格:熱情改革型 —— 穩定中追求變革,以情感推動行動。 
  • 高階連結:此層級顯示「秩序 × 情感動能」的共振,回歸後可生成「持續推進」的痕跡變奏。 
  • 應用場域:社會運動研究、NGO 活動設計、AI(穩定框架下的情感加權模擬)。 
  • 一句話:規律行動中嵌入強烈情感,推動改革動能。 
  • 量測腳本:D=週期穩定≥80%;S=高情感伴隨≥50%;I=回饋事件=0|N=20|CV=0.25|R₀=0.5|D:✓ S:✓ I:× 

(2,4,0)  

  • 微觀:細胞或基因系統性暴走 —— 打破穩定。 
  • 個體:烏托邦實踐者 —— 情感狂熱地維持理想秩序。 
  • 宏觀:理想國運動 —— 社會大規模推行極端秩序。 
  • 人格:理想極端型 —— 情感狂熱與秩序結合,可能產生失衡。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穩定結構 × 狂熱情感」的極端化,回歸後常生成危險的痕跡變奏,如意識形態化。 
  • 應用場域:政治哲學(烏托邦研究)、歷史學(極權實驗)、AI(極端政策模擬)。 
  • 一句話:秩序與狂熱結合,生成危險的極端意識形態。 
  • 量測腳本:D=參與一致≥90%;S=失衡>0.8;I=回饋事件=0|N=100|CV=0.7|R₀=0.85|D:✓ S:✓ I:× 

R1=3(系統事件) 

(3,1,0)  

  • 微觀:神經網絡有序,但僅伴隨弱感受。 
  • 個體:冷硬工程師 —— 注重結構與技術,忽視情感。 
  • 宏觀:科技制度的冷管理 —— 系統穩定但情感缺失。 
  • 人格:技術專注型 —— 優先效率與精確。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系統秩序 × 低情感參與」,回歸後形成純技術性潛能,易強化結構卻抑制創造力。 
  • 應用場域:工程學、制度設計、AI(演算法治理) 
  • 一句話:系統秩序維持,情感參與低落。 
  • 量測腳本:D=重現率≥95%;S=情感信號≤10%;I=回饋事件=0|N=20|CV=0.2|R₀=0.3|D:✓ S:✓ I:× 

(3,2,0) 

  • 微觀:神經網絡的穩健模式。 
  • 個體:溫和型社群領袖 —— 在結構框架中保持情感平衡。 
  • 宏觀:長治久安的社會體系。 
  • 人格:穩健領導型 —— 系統導向,兼顧情感支持。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結構秩序 × 情感和諧」的均衡,回歸後生成具持續性的痕跡變奏。 
  • 應用場域:政治學(社會穩定研究)、組織行為學、AI(多代理人穩定合作)。 
  • 一句話:結構秩序與和諧情感均衡,生成長期穩定。 
  • 量測腳本:D=穩定率≥95%;S=協同≥0.7(6月);I=回饋事件=0|N=50|CV=0.15|R₀=0.4|D:✓ S:✓ I:× 

(3,3,0)  

  • 微觀:同步放電的強烈模式。 
  • 個體:社會運動領袖 —— 強烈情感推動系統性行動。 
  • 宏觀:群眾動員 —— 在制度框架下爆發行動能量。 
  • 人格:魅力動員型 —— 擅長在秩序中調動情感能量。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系統 × 強烈情感」的共振,回歸後生成高能痕跡變奏,推動歷史進程。 
  • 應用場域:社會學(群眾動員研究)、政治學(魅力型領導)、AI(群體行為建模)。 
  • 一句話:系統框架中爆發強情感,形成動員力量。 
  • 量測腳本:D=系統同步≥95%;S=參與≥60%+峰值≥0.6;I=回饋事件=0|N=50|CV=0.1|R₀=0.6|D:✓ S:✓ I:× 

(3,4,0)  

  • 微觀:全腦過度同步,進入失衡。 
  • 個體:革命狂人 —— 系統性規劃與狂熱情感結合。 
  • 宏觀:暴走運動 —— 制度性結構與情感極端疊合。 
  • 人格:危險理想型 —— 能推動巨變,但具破壞性。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系統秩序 × 狂熱情感」的極端表現,回歸後常生成危險潛能,如暴動再製制度。 
  • 應用場域:歷史學(極端革命)、政治學(激進意識形態)、AI(極端行為模擬)。 
  • 一句話:系統與狂熱結合,生成高危潛能。 
  • 量測腳本:D=一致率≥95%;S=失衡>0.9;I=回饋事件=0|N=200|CV=0.8|R₀=0.9|D:✓ S:✓ I:× 

R1=4(創世/毀滅事件) 

(4,1,0)  

  • 微觀:核裂變 —— 劇變能量釋放但伴隨冷靜狀態。 
  • 個體:冷血決斷者 —— 在重大變局中保持低情感。 
  • 宏觀:大規模改革 —— 以冷靜策略推行。 
  • 人格:冷酷改革者 —— 行動徹底但情感抑制。 
  • 高階連結:此層級顯示「劇變 × 情感冷卻」,回歸後生成偏技術性的痕跡變奏。 
  • 應用場域:政治決策研究、核能模擬、AI(冷硬決策模型)。 
  • 一句話:巨變伴隨冷靜策略,生成技術性潛能。 
  • 量測腳本:D=覆現率≥80%;S=情感≤0.2;I=回饋事件=0|N=10|CV=0.4|R₀=0.5|D:✓ S:✓ I:× 

(4,2,0)  

  • 微觀:基因重組 —— 帶來穩健的系統性更新。 
  • 個體:歷史型建設者 —— 以長遠穩定的情感推進巨變。 
  • 宏觀:大型建國運動。 
  • 人格:偉大實務型 —— 在巨變中保持務實與持續性。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巨變 × 穩定情感」的均衡,回歸後能生成大規模的文化螺旋。 
  • 應用場域:歷史學(建國運動)、文化哲學、AI(大系統升級模擬)。 
  • 一句話:巨變由穩定情感支持,生成宏大文化螺旋。 
  • 量測腳本:D=延續率≥95%;S=參與≥70%(5年);I=回饋事件=0|N=100|CV=0.1|R₀=0.6|D:✓ S:✓ I:× 

(4,3,0)  

  • 微觀:神經暴走伴隨集體激昂。 
  • 個體:革命推進者 —— 以強烈情感推進大規模社會變革。 
  • 宏觀:社會革命 —— 巨變伴隨情感爆發。 
  • 人格:革命推進型 —— 結合劇變與情感動能。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巨變 × 強情感」的高張力交織,回歸後生成推進歷史的強力螺旋。 
  • 應用場域:社會學(革命研究)、歷史學(群體情感爆發)、AI(社會劇變模擬)。 
  • 一句話:巨變與強情感共振,推動歷史性革命。  
  • 量測腳本:D=劇變率=100%;S=峰值≥0.8+持續≥12月;I=回饋事件=0|N=500|CV=0.2|R₀=0.8|D:✓ S:✓ I:× 

(4,4,0)  

  • 微觀:細胞癌化暴衝 —— 系統全面失衡。 
  • 個體:狂熱領袖 —— 以極端情感推動文明級劇變。 
  • 宏觀:文明動亂 —— 世界級暴風般的混亂。 
  • 人格:世界級暴風型 —— 劇變與狂熱融合,帶來毀滅性後果。 
  • 高階連結:此層級逼近「純體驗終結」,回歸後生成極端痕跡變奏,如文明倒塌後重生為新秩序。 
  • 應用場域:歷史學(文明崩潰)、宗教研究(末世運動)、AI(末日情境模擬)。 
  • 一句話:文明級動亂,狂熱與劇變融合成毀滅/重生。 
  • 量測腳本:D=失衡≈1;S=回歸<0.1;I=回饋事件=0|N=1000|CV=0.95|R₀=0.95|D:✓ S:✓ I:× 

R1+R3 (R2=0)  

R1=1(微事件) 

(1,0,1) 

  • 微觀:原子小碰撞被簡單符號標記,如最小公式或記號。 
  • 個體:日常小動作(如手指敲擊)伴隨隨口命名。 
  • 宏觀:地方性小現象(如落石)被隨意做記錄。 
  • 人格:實驗雛形者 —— 習慣將小事件標記,但缺乏深層結構。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事件痕跡 × 弱符號」的初步交織,若回歸,符號會壓縮成潛能種子,日後可擴張為理論。 
  • 應用場域:物理學(初步數據記錄)、心理學(隨口言說)、AI(事件標註系統)。 
  • 一句話:最小事件被弱符號標記,形成雛形痕跡。 
  • 量測腳本:D=重現率5–30%;S=延展深度=0;I=符號覆現≥20%|N=20|CV=0.6|R₀=0.1|D:✓ S:× I:✓ 

(1,0,2) 

  • 微觀:小反應被數學公式或規則化描述。 
  • 個體:小測試或小實驗 → 記錄成正式報告。 
  • 宏觀:小規模工程 → 形成規格文件。 
  • 人格:記錄型工匠 —— 注重將事件規範化,傾向重視技術。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事件 × 語言規範」的協調,回歸後常成為制度或技術標準的潛能。 
  • 應用場域:工程學(規格化)、教育(小型專案報告)、AI(結構化數據處理)。 
  • 一句話:小事件規格化,生成技術性文件。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0–40%;S=延展深度=0;I=規範一致≥80%|N=10|CV=0.5|R₀=0.2|D:✓ S:× I:✓ 

(1,0,3) 

  • 微觀:小現象被誇大,推演成理論模型。 
  • 個體: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被寫成長篇故事。 
  • 宏觀:地方小現象被理論化,提升為「模型」。 
  • 人格:誇張建構者 —— 擅長放大小事,製造宏大敘事。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小事件 × 語言放大」;回歸後易生成痕跡變奏(如寓言、隱喻轉成理論)。 
  • 應用場域:哲學(小事推演)、文學(誇張敘事)、AI(少量輸入生成過度解釋)。 
  • 一句話:微小事件被過度符號放大,轉成理論敘事。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5–50%;S=延展深度=0;I=敘事放大≥50%|N=5|CV=0.4|R₀=0.4|D:✓ S:× I:✓ 

(1,0,4) 

  • 微觀:偶發現象被神話化,轉成宇宙寓言。 
  • 個體:微小動作(如夢境閃現)被神化,視為預兆。 
  • 宏觀:小規模自然事件成為神話起點。 
  • 人格:造神型講述者 —— 善於將細節升格為神聖象徵。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事件最小觸發 × 神話語言」的極端放大;回歸後能生成宗教或文化螺旋。 
  • 應用場域:神話學(創世寓言)、宗教研究(神聖化過程)、AI(文本生成:小事件 → 史詩)。 
  • 一句話:偶發事件被神話化,升格為文化預兆。 
  • 量測腳本:D=重現率<20%(模擬);S=延展深度=0;I=神話覆述≥60%|N=5|CV=0.8|R₀=0.7|D:✓ S:× I:✓ 

R1=2(穩定事件) 

(2,0,1) 

  • 微觀:穩定分子反應被簡單詞語標記。 
  • 個體:日常瑣事以簡短對話或口語描述。 
  • 宏觀:社會制度以簡單規則維持。 
  • 人格:務實型工人 —— 重行為與規律,不擅抽象。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秩序 × 簡單符號」的基礎,回歸後常生成操作性潛能。 
  • 應用場域:社會學(基本規範)、教育(日常紀律)、AI(基礎標籤化)。 
  • 一句話:規律事件配合簡單符號,形成操作性知識。 
  • 量測腳本:D=自相關≥70%;S=延展深度=0;I=標記附著≥70%|N=30|CV=0.4|R₀=0.15|D:✓ S:× I:✓ 

(2,0,2) 

  • 微觀:規律反應以正規方程式表示。 
  • 個體:工程成果撰寫成文件規格。 
  • 宏觀:制度逐步規範化。 
  • 人格:技術員 —— 注重標準化,重視規格而非創造。 
  • 高階連結:此層級顯示「事件穩定 × 語言規格化」,回歸後成為制度基模。 
  • 應用場域:工程學、法律條文、AI(結構化知識)。 
  • 一句話:秩序被規格化語言鎖定,成為制度基模。 
  • 量測腳本:D=一致性≥80%;S=延展深度=0;I=規格生成=100%|N=10|CV=0.3|R₀=0.3|D:✓ S:× I:✓ 

(2,0,3) 

  • 微觀:穩定結構被理論化,推廣為通用原則。 
  • 個體:工匠成果被轉化為理論敘述。 
  • 宏觀:工程制度上升為範式。 
  • 人格:理論工匠 —— 由務實行動提升至理論框架。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事件規律 × 語言放大」;回歸後能成為推動科學或技術典範的痕跡變奏。 
  • 應用場域:科學理論、哲學技術論、AI(理論建模)。 
  • 一句話:穩定秩序上升為理論範式,推廣為原則。 
  • 量測腳本:D=穩定率≥85%;S=延展深度=0;I=原則轉化≥60%|N=5|CV=0.2|R₀=0.5|D:✓ S:× I:✓ 

(2,0,4) 

  • 微觀:規律反應被神話化,超越了原本功能。 
  • 個體:務實專案敘述成烏托邦故事。 
  • 宏觀:制度轉型為烏托邦建構。 
  • 人格:烏托邦工匠 —— 從秩序追求超越性敘事。 
  • 高階連結:此層級逼近「秩序神話化」;回歸後易生成強烈意識形態潛能。 
  • 應用場域:政治哲學、烏托邦研究、AI(理想國模擬)。 
  • 一句話:穩定秩序被神話化,生成烏托邦意識形態。 
  • 量測腳本:D=秩序一致≥90%;S=延展深度=0;I=神話化≥80%|N=3|CV=0.6|R₀=0.8|D:✓ S:× I:✓ 

R1=3(系統事件) 

(3,0,1) 

  • 微觀:神經網絡呈有序狀態,但缺乏完整描述。 
  • 個體:大型專案但溝通不足。 
  • 宏觀:官僚系統僵化,僅靠形式維持。 
  • 人格:沉默工程師 —— 強調技術,但缺乏語言傳達。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系統秩序 × 弱符號」,回歸後形成冷硬的技術性潛能。 
  • 應用場域:工程組織、官僚制度、AI(黑箱式模型)。 
  • 一句話:系統秩序僅被弱符號記錄,形成冷硬痕跡。 
  • 量測腳本:D=重現率≥95%;S=延展深度=0;I=描述完整≤30%|N=5|CV=0.3|R₀=0.2|D:✓ S:× I:✓ 

(3,0,2) 

  • 微觀:大型反應可用程式或公式描述。 
  • 個體:專案管理配合完整規格文件。 
  • 宏觀:制度化的社會建設。 
  • 人格:制度建構者 —— 善於建立規範和框架。 
  • 高階連結:此層級顯示「系統 × 語言規格」的交織,回歸後可成為穩定性文化基模。 
  • 應用場域:制度設計、工程規劃、AI(大規模系統架構)。 
  • 一句話:大型系統以規格語言定型,成為文化基模。 
  • 量測腳本:專D=系統穩定≥95%;S=延展深度=0;I=規格一致≥85%|N=5|CV=0.15|R₀=0.4|D:✓ S:× I:✓ 

(3,0,3) 

  • 微觀:複雜模式被理論大化。 
  • 個體:工程成就被重新講述為敘事。 
  • 宏觀:大型工程或制度被昇華為國族理論。 
  • 人格:話語領導者 —— 將系統成果提升為文化符號。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秩序 × 強符號」,回歸後生成推動歷史意識形態的潛能。 
  • 應用場域:國族理論、政治宣傳、AI(宏觀敘事生成)。 
  • 一句話:系統秩序被放大為宏大敘事或國族理論。 
  • 量測腳本:D=同步率≥95%;S=延展深度=0;I=敘事接受≥70%|N=3|CV=0.1|R₀=0.6|D:✓ S:× I:✓ 

(3,0,4) 

  • 微觀:複雜反應被過度神話化。 
  • 個體:制度被過度包裝成烏托邦神話。 
  • 宏觀:社會秩序神化,轉化為威權或宗教。 
  • 人格:宏大敘事型 —— 喜歡用神話化語言維護系統。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系統 × 神話」的極端,回歸後生成壓迫性的文化潛能。 
  • 應用場域:宗教制度研究、政治神話、AI(威權敘事模擬)。 
  • 一句話:秩序極端神話化,生成威權/宗教結構。 
  • 量測腳本:D=秩序率≥95%;S=延展深度=0;I=神話壓制≥80%|N=3|CV=0.7|R₀=0.9|D:✓ S:× I:✓ 

R1=4(創世/毀滅事件) 

(4,0,1) 

  • 微觀:核裂變般的劇變,但記錄不清。 
  • 個體:大動作卻無適當解釋。 
  • 宏觀:劇變發生但描述語焉不詳。 
  • 人格:冷酷決斷者 —— 行動壯大但語言蒼白。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劇變 × 弱語言」,回歸後常生成殘缺的潛能種子。 
  • 應用場域:歷史斷裂研究、心理學(創傷語言缺席)、AI(不完整輸出)。 
  • 一句話:巨變缺乏符號,留下破碎語言痕跡。 
  • 量測腳本:D=覆現率≥80%;S=延展深度=0;I=記錄完整≤50%|N=3|CV=0.5|R₀=0.3|D:✓ S:× I:✓ 

(4,0,2) 

  • 微觀:核聚變以基本方程式描述。 
  • 個體:改革行動伴隨制度解釋。 
  • 宏觀:歷史改革有理性規範。 
  • 人格:歷史建設型 —— 結合劇變與理性語言。 
  • 高階連結:此層級顯示「劇變 × 語言規範」,回歸後生成可持續的大型文化基模。 
  • 應用場域:歷史研究、制度創新、AI(重大系統升級)。 
  • 一句話:巨變被規範語言包裝,形成長效文化基模。 
  • 量測腳本:D=劇變穩定≥90%;S=延展深度=0;I=文件生成=100%|N=3|CV=0.2|R₀=0.5|D:✓ S:× I 

(4,0,3) 

  • 微觀:極端反應被理論化。 
  • 個體:革命大行動轉化為敘事。 
  • 宏觀:文明變遷上升為思想。 
  • 人格:思想型改革者 —— 用語言理論驅動巨變。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劇變 × 強符號」,回歸後成為推動歷史的新痕跡變奏。 
  • 應用場域:哲學史、革命理論、AI(思想敘事生成)。 
  • 一句話:巨變被強符號升格,推動思想與理論。 
  • 量測腳本:D=變遷率=100%;S=延展深度=0;I=文本傳播≥70%|N=3|CV=0.15|R₀=0.7|D:✓ S:× I:✓ 

(4,0,4) 

  • 微觀:理論極端假設化為奇點神話。 
  • 個體:革命被敘述為創世/末世故事。 
  • 宏觀:文明劇變成為末世或創世神話。 
  • 人格:神話創世者 —— 將劇變提升為宇宙級敘事。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劇變 × 神話」的極致,回歸後生成超文明的潛能,如神話再生為宗教。 
  • 應用場域:宗教哲學、末世學、AI(世界觀生成)。 
  • 一句話:劇變神話化,生成末世或創世宇宙敘事。 
  • 量測腳本:D=失衡≈1;S=延展深度=0;I=神話再敘=100%|N=3|CV=0.9|R₀=0.95|D:✓ S:× I:✓ 

R2+R3 (R1=0)  

R2=1(微情感) 

(0,1,1) 

  • 微觀:細胞對刺激的初步反應,被原始符號或信號標記。 
  • 個體:小情緒伴隨喃喃自語或塗鴉。 
  • 宏觀:部落形成初始象徵,用以標記環境。 
  • 人格:敏感記錄者 —— 容易將細微感受符號化,但缺乏深層結構。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感受 × 弱符號」的起點,回歸後潛能化為最小的情感–語言種子。 
  • 應用場域:心理學(微表情 + 語言)、人類學(原始符號)、AI(小情感標記)。 
  • 一句話:微小感受被弱符號捕捉,成為起點痕跡。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0%;S=持續時間≤5s;I=符號碎片≥20%|N=20|CV=0.7|R₀=0.1|D:× S:✓ I:✓ 

(0,1,2) 

  • 微觀:初步感官反應被規則化描述。 
  • 個體:小情緒寫入日記或口語表達。 
  • 宏觀:部落簡單口傳故事。 
  • 人格:日記型表達者 —— 習慣將細感受寫下或口述。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感受 × 語言規格」,回歸後形成持續的反思潛能。 
  • 應用場域:心理治療(日記療法)、文化研究(口傳故事)、AI(情緒文本生成)。 
  • 一句話:微情感被規則化,寫成日記或口傳。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5%;S=對應保留≥60%(14天);I=語言規則≥70%|N=14|CV=0.6|R₀=0.2|D:× S:✓ I:✓ 

(0,1,3) 

  • 微觀:弱感受被放大並理論化。 
  • 個體:小情緒卻被誇張寫成大論文或長詩。 
  • 宏觀:初步經驗被神話化,升格為文化象徵。 
  • 人格:誇張詩人型 —— 小觸動也能轉化為宏大敘事。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小感受 × 語言放大」,回歸後生成痕跡變奏,常轉為藝術或理論。 
  • 應用場域:文學、哲學、AI(過度生成文本)。 
  • 一句話:小感受被誇張放大,轉成長敘事或理論。 
  • 量測腳本:D=重現率<20%;S=延展<30s;I=放大比例≥50%|N=5|CV=0.5|R₀=0.4|D:× S:✓ I:✓ 

(0,1,4) 

  • 微觀:微弱反應被包裝成神聖啟示。 
  • 個體:小事件被神化成預兆。 
  • 宏觀:部落小體驗轉化為巫術敘事。 
  • 人格:神秘誇大者 —— 將細小感受誇張神化。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最小感受 × 神話語言」的極端化,回歸後生成宗教性潛能。 
  • 應用場域:宗教人類學、巫術研究、AI(神話敘事生成)。 
  • 一句話:細微情感被神化,升格為宗教預兆。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0%(模擬);S=持續<10s;I=神聖轉化≥60%|N=5|CV=0.8|R₀=0.7|D:× S:✓ I:✓ 

R2=2(穩定情感) 

(0,2,1) 

  • 微觀:昆蟲群體的習性信號。 
  • 個體:日常關懷被簡單語言表達。 
  • 宏觀:文化默契的初階符號。 
  • 人格:溫和溝通者 —— 喜歡用基本語言維持情感。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穩定情感 × 簡單符號」,回歸後生成潛能基模,支持長期互動。 
  • 應用場域:社會學(群體互動)、心理學(家庭溝通)、AI(低維度情感訊號)。 
  • 一句話:穩定情感以簡單符號維持互動。 
  • 量測腳本:D=重現率<20%;S=保留≥80%;I=簡單標記≥70%|N=20|CV=0.4|R₀=0.15|D:× S:✓ I:✓ 

(0,2,2) 

  • 微觀:群體互動伴隨基本符號化。 
  • 個體:良好的家庭或社群溝通。 
  • 宏觀:小型社群規範。 
  • 人格:協調者 —— 擅長用語言平衡穩定關係。 
  • 高階連結:此層級顯示「情感 × 語言規格化」,回歸後生成文化持續力。 
  • 應用場域:教育、家庭研究、AI(社群互動建模)。 
  • 一句話:情感被規格化語言支持,形成穩定文化。 
  • 量測腳本:D=重現率<25%;S=一致≥70%(4週);I=規格支持=100%|N=28|CV=0.3|R₀=0.3|D:× S:✓ I:✓ 

(0,2,3) 

  • 微觀:規律互動被系統性符號化。 
  • 個體:平實情感被理論化或升格為哲學/倫理。 
  • 宏觀:穩定文化體系形成。 
  • 人格:制度詩人 —— 將情感秩序提升為語言架構。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穩定情感 × 強符號」,回歸後生成痕跡變奏,推動文化典範。 
  • 應用場域:倫理學、文化哲學、AI(價值框架建模)。 
  • 一句話:穩定情感被理論化,推升為文化典範。 
  • 量測腳本:D=重現率<30%;S=延展≥14天;I=原則上升≥60%|N=5|CV=0.2|R₀=0.5|D:× S:✓ I:✓ 

(0,2,4) 

  • 微觀:穩定行為被神話化解釋。 
  • 個體:生活習慣被浪漫神化。 
  • 宏觀:文化傳統升格為神話。 
  • 人格:守成神話型 —— 將穩定感受保存於神聖話語中。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穩定情感 × 神話」,回歸後生成文化–宗教螺旋。 
  • 應用場域:宗教哲學、民俗研究、AI(文化傳統敘事)。 
  • 一句話:穩定情感被神話化,形成傳統敘事。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5%;S=保存≥6月;I=神話含≥100%|N=3|CV=0.6|R₀=0.8|D:× S:✓ I:✓ 

R2=3(強情感) 

(0,3,1) 

  • 微觀:神經爆發,但符號貧弱。 
  • 個體:強烈情緒卻語塞。 
  • 宏觀:群體激情但缺乏敘事。 
  • 人格:激情內向型 —— 情感過強但表達不足。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情感超載 × 弱符號」,回歸後生成壓抑或夢境化潛能。 
  • 應用場域:臨床心理學(情感壓抑)、社會學(群體焦躁)、AI(非語言情感偵測)。 
  • 一句話:強情感超載但語言不足,生成壓抑痕跡。 
  • 量測腳本: D=重現率<10%;S=峰值≥1h;I=符號缺損>40%|N=10|CV=0.5|R₀=0.2|D:× S:✓ I:✓ 

(0,3,2) 

  • 微觀:神經爆發伴隨基本符號。 
  • 個體:詩人/藝術家 —— 用文字記錄激情。 
  • 宏觀:浪漫運動。 
  • 人格:激情詩人 —— 強情感透過語言昇華。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強情感 × 基本語言」,回歸後生成創造性螺旋。 
  • 應用場域:文學、藝術、AI(詩歌生成)。 
  • 一句話:強情感透過語言昇華為藝術或文學。 
  • 量測腳本:D=重現率<20%;S=持續≥2h;I=作品轉化≥70%|N=8|CV=0.3|R₀=0.4|D:× S:✓ I:✓ 

(0,3,3) 

  • 微觀:集體感受被豐富符號化。 
  • 個體:哲學–文學巨匠,將情感推進語言極致。 
  • 宏觀:文化運動高潮。 
  • 人格:文化推動者 —— 強情感推進文化躍升。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情感高張 × 語言放大」,回歸後成為文明級痕跡變奏。 
  • 應用場域:文化哲學、歷史學、AI(文化生成模型)。 
  • 一句話:集體強情感被放大為文化運動。 
  • 量測腳本:D=重現率<25%;S=持續≥30天;I=敘事形成≥2|N=3|CV=0.15|R₀=0.6|D:× S:✓ I:✓ 

(0,3,4) 

  • 微觀:情感過度投射,轉化為幻覺。 
  • 個體:狂想詩人,以神話語言描述激情。 
  • 宏觀:宗教狂熱或啟示運動。 
  • 人格:神話詩人 —— 情感極致與神聖語言結合。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強情感 × 神話」的極端,回歸後生成宗教性或末世性螺旋。 
  • 應用場域:宗教史、神秘主義、AI(幻覺生成)。 
  • 一句話:強情感被神話化,推進宗教或末世螺旋。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5%;S=峰值≥3h;I=神話命中≥80%|N=3|CV=0.7|R₀=0.9|D:× S:✓ I:✓ 

R2=4(狂熱情感) 

(0,4,1) 

  • 微觀:神經風暴,表達卻極度有限。 
  • 個體:狂喜卻語塞。 
  • 宏觀:群眾狂熱但缺乏敘事,呈現混亂。 
  • 人格:混亂狂熱者 —— 情感過剩無法表達。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狂熱情感 × 弱符號」,回歸後生成混亂性潛能。 
  • 應用場域:群眾心理學、精神醫學、AI(異常情感模式)。 
  • 一句話:狂熱情感爆發但符號稀缺,表現為混亂。 
  • 量測腳本:D=重現率<5%;S=溢出≥100%;I=語言不足≥60%|N=10|CV=0.9|R₀=0.3|D:× S:✓ I:✓ 

(0,4,2) 

  • 微觀:暴走反應以簡單信號化。 
  • 個體:狂熱演講者 —— 用言辭點燃群體。 
  • 宏觀:群眾動員。 
  • 人格:煽動者 —— 善於用語言導向狂熱。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狂熱情感 × 語言規範」,回歸後生成強烈的群體螺旋。 
  • 應用場域:政治學(群體動員)、社會學、AI(輿論操控模擬)。 
  • 一句話:狂熱被簡單語言點燃,形成群體動員。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0%;S=持續≥1h;I=口號審核≥90%|N=3|CV=0.6|R₀=0.5|D:× S:✓ I:✓ 

(0,4,3) 

  • 微觀:風暴式神經同步被敘事化。 
  • 個體:宗教領袖以強語言煽動群體。 
  • 宏觀:文化革命。 
  • 人格:狂熱領袖 —— 狂熱與語言結合,推動巨變。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狂熱情感 × 強語言」;回歸後生成文明級的強力螺旋。 
  • 應用場域:宗教研究、革命史、AI(群體動能建模)。 
  • 一句話:狂熱情感與強語言結合,推動文化革命。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5%;S=持續≥24h;I=觸發≥80%|N=3|CV=0.4|R₀=0.7|D:× S:✓ I:✓ 

(0,4,4) 

  • 微觀:神經暴走被幻覺性神話化。 
  • 個體:狂熱先知,以啟示式語言表達。 
  • 宏觀:末世運動,將情感極致升格為宇宙神話。 
  • 人格:世界級先知型 —— 將狂熱推到神話極端。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狂熱情感 × 神話語言」的終極交織,回歸後生成末世或創世的強螺旋。 
  • 應用場域:末世學、宗教哲學、AI(虛構世界生成)。 
  • 一句話:狂熱被神話化,升格為末世/創世宇宙敘事。 
  • 量測腳本:D=重現率<5%;S=溢出=100%;I=神話率=100%|N=1|CV=0.95|R₀=0.95|D:× S:✓ I:✓ 

R1=1 (微事件)  

R2=1(微情感) 

(1,1,1) 

  • 微觀:原子小碰撞伴隨細胞初步反應,被原始信號標記。 
  • 個體:小動作伴隨微情緒,以喃喃自語表達。 
  • 宏觀:地方小現象被口耳相傳為簡單傳說。 
  • 人格:敏感記錄者 —— 將細微經驗即時符號化。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最小事件 × 微情感 × 弱語言」的起點,回歸後生成潛能化的故事種子。 
  • 應用場域:心理學(微情境反應)、人類學(原始敘事)、AI(微事件文本化)。 
  • 一句話:微事件勾起微情緒,被弱符號即時捕捉。 
  • 量測腳本:D=重現率5–20%;S=持續時間≤5s;I=符號碎片≥20%|N=15|CV=0.7|R₀=0.15|D:✓ S:✓ I:✓ 

(1,1,2) 

  • 微觀:弱神經反應被簡單編碼化。 
  • 個體:小情緒觸發小事件,寫入日記或隨手筆記。 
  • 宏觀:鄉里事件轉化為基本故事流傳。 
  • 人格:日常表達型 —— 習慣用規範語言承載日常感受。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事件 × 微情感 × 語言規格化」,回歸後生成可持續的文化小故事。 
  • 應用場域:心理治療(日記療法)、社會學(地方故事)、AI(基礎敘事生成)。 
  • 一句話:微事件×微情感被規則化記錄成短句/日記。 
  • 量測腳本:D=重現率5–25%;S=保留≥60%(14天);I=規則對應≥70%|N=14|CV=0.6|R₀=0.2|D:✓ S:✓ I:✓ 

(1,1,3) 

  • 微觀:微小反應卻被數學或理論模型放大。 
  • 個體:小摩擦被誇張成長篇論文或哲學討論。 
  • 宏觀:小規模現象升格為哲學論證。 
  • 人格:誇張詩人型 —— 擅長把細小經驗推高為大敘事。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事件 × 微情感 × 強符號」;回歸後生成痕跡變奏,如文學或理論的過度解釋。 
  • 應用場域:哲學、文學、AI(過度放大解釋模型)。 
  • 一句話:微事件×微情感被放大為長敘事/小理論。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0–30%;S=延展<30s;I=放大≥50%|N=5|CV=0.5|R₀=0.4|D:✓ S:✓ I:✓ 

(1,1,4) 

  • 微觀:偶發反應被神聖化解釋。 
  • 個體:日常瑣事被解讀為神話啟示。 
  • 宏觀:小自然現象成為宇宙神話開端。 
  • 人格:小神話製造者 —— 善於將細節神話化。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最小事件 × 微情感 × 神話語言」的極端化,回歸後生成宗教性或原型性潛能。 
  • 應用場域:神話學、宗教研究、AI(寓言/神話生成)。 
  • 一句話:微事件×微情感被神話語彙套上「預兆」。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5%(模擬);S=持續<10s;I=神話轉化≥60%|N=8|CV=0.75|R₀=0.65|D:✓ S:✓ I:✓ 

R2=2(穩定情感) 

(1,2,1)

  • 微觀:細胞穩定反應被弱符號標記。 
  • 個體:日常照顧行為以簡單語言描述。 
  • 宏觀:安定村落習俗透過基本表達流傳。 
  • 人格:溫和紀錄者 —— 在穩定情境中保留語言痕跡。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微事件 × 穩定情感 × 弱符號」的協調,回歸後生成文化維護型潛能。 
  • 應用場域:社會學(村落文化)、心理學(照護行為)、AI(日常行為標註)。 
  • 一句話:微事件在穩定情感裡被簡單語詞維持。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0–35%;S=情感保留≥80%;I=簡單標記≥70%|N=30|CV=0.5|R₀=0.25|D:✓ S:✓ I:✓ 

(1,2,2) 

  • 微觀:規律代謝被基礎編碼記錄。 
  • 個體:穩定生活轉化為條理化語言。 
  • 宏觀:穩定社群故事延續代際。 
  • 人格:務實表達型 —— 擅於條理化日常經驗。 
  • 高階連結:此層級回歸後生成穩健的敘事潛能,支撐長期社群。 
  • 應用場域:教育、民俗研究、AI(知識系統化)。 
  • 一句話:微事件×穩定情感被條理語言沉澱。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0–40%;S=句式一致≥60%(21天);I=條理沉澱=100%|N=21|CV=0.4|R₀=0.35|D:✓ S:✓ I:✓ 

(1,2,3) 

  • 微觀:穩定規律推導出理論雛形。 
  • 個體:日常規律被理性化為敘事或理論。 
  • 宏觀:小型制度化文化形成。 
  • 人格:生活理論家 —— 把平凡升格為理論。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事件 × 穩定情感 × 強符號」;回歸後生成社群哲學性潛能。 
  • 應用場域:倫理學、文化哲學、AI(模式理論化) 
  • 一句話:穩定日常被拔高為小原則/生活理論。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5–45%;S=延展≥14天;I=原則轉化≥50%|N=12|CV=0.3|R₀=0.5|D:✓ S:✓ I:✓ 

(1,2,4) 

  • 微觀:穩定現象被神話化解釋。 
  • 個體:日常習慣被浪漫神化。 
  • 宏觀:穩定文化傳統升格為神話起源。 
  • 人格:生活神話化者 —— 將穩定經驗保存於神話敘事。 
  • 高階連結:此層級回歸後生成長期文化–宗教潛能。 
  • 應用場域:宗教研究、民俗學、AI(傳統敘事生成)。 
  • 一句話:穩定習慣被浪漫神話化為「起源故事」。 
  • 量測腳本:D=重現率<20%;S=保存≥6月;I=神話框架≥4/6|N=6|CV=0.55|R₀=0.75|D:✓ S:✓ I:✓ 

R2=3(強情感) 

(1,3,1) 

  • 微觀:突觸強烈放電卻只留下弱符號。 
  • 個體:小事件觸發大情緒,但語言貧乏。 
  • 宏觀:群體騷動卻缺乏清晰表達。 
  • 人格:情感內爆型 —— 情緒壓倒語言。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微事件 × 強情感 × 弱語言」,回歸後生成潛抑或夢境化能量。 
  • 應用場域:臨床心理學、群體心理學、AI(情感異常模擬)。 
  • 一句話:微事件引爆強情緒,但語言貧弱。 
  • 量測腳本:D=重現率5–25%;S=峰值≥1h;I=缺損>40%(語塞≥50%)|N=10|CV=0.6|R₀=0.3|D:✓ S:✓ I:✓ 

(1,3,2) 

  • 微觀:強感受被初步符號化。 
  • 個體:激情事件轉化為詩歌或散文。 
  • 宏觀:地方小事件激發文化浪潮。 
  • 人格:激情表達者 —— 擅長用語言抒發強烈情緒。 
  • 高階連結:此層級回歸後生成創造性螺旋,推動文化突破。 
  • 應用場域:藝術、文學、AI(詩歌生成)。 
  • 一句話:強情緒被最小語言導出詩/短文。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0–35%;S=持續≥2h;I=作品產出≥70%|N=10|CV=0.45|R₀=0.45|D:✓ S:✓ I:✓ 

(1,3,3) 

  • 微觀:強神經模式被高度抽象化。 
  • 個體:日常衝突寫成文學大作。 
  • 宏觀:小規模現象被理論擴張。 
  • 人格:小題大作詩人 —— 善於將事件誇張提升。 
  • 高階連結:此層級為「微事件 × 強情感 × 強語言」,回歸後生成文化螺旋。 
  • 應用場域:哲學、文化運動、AI(大敘事建模)。 
  • 一句話:微事件×強情感被理論/敘事大幅放大。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5–40%;S=峰值持續≥3h;I=框架文本≥60%|N=8|CV=0.35|R₀=0.6|D:✓ S:✓ I:✓ 

(1,3,4) 

  • 微觀:情緒放電被神話語言詮釋。 
  • 個體:小小情境升格為寓言或象徵故事。 
  • 宏觀:地方傳說轉化為神話文化資產。 
  • 人格:情感神話家 —— 情感驅動神話化。 
  • 高階連結:此層級回歸後生成宗教性螺旋,如信仰萌芽。 
  • 應用場域:民俗學、宗教研究、AI(寓言生成)。 
  • 一句話:強情感以神話語言封裝成寓言。 
  • 量測腳本:D=重現率<25%;S=延展≥1h;I=神話詞≥80%|N=6|CV=0.65|R₀=0.85|D:✓ S:✓ I:✓ 

R2=4(狂熱情感) 

(1,4,1) 

  • 微觀:狂熱放電,卻只留下弱符號。 
  • 個體:極端情感湧現卻語塞。 
  • 宏觀:群眾狂熱卻混亂無語言框架。 
  • 人格:狂熱內向者 —— 情感爆發無法有效表達。 
  • 高階連結:此層級回歸後生成潛能化混沌。 
  • 應用場域:精神醫學、群體心理學、AI(異常情感模式)。 
  • 一句話:狂熱爆發,語言失配成混沌殘句。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0%;S=溢出≥100%;I=缺損≥60%|N=10|CV=0.85|R₀=0.4|D:✓ S:✓ I:✓ 

(1,4,2) 

  • 微觀:暴走模式被基本符號標記。 
  • 個體:小事被放大成狂熱演講。 
  • 宏觀:地方性狂熱運動形成。 
  • 人格:小狂熱講者 —— 擅於點燃群體情緒。 
  • 高階連結:此層級回歸後生成社群性強力螺旋。 
  • 應用場域:政治學(群眾動員)、AI(情感傳播模擬)。 
  • 一句話:狂熱被口號點燃,形成初級動員。 
  • 量測腳本:D=重現率5–30%;S=持續≥1h;I=口號通過≥90%|N=3|CV=0.7|R₀=0.55|D:✓ S:✓ I:✓ 
  • (1,4,3) 
  • 微觀:暴走反應被理論化。 
  • 個體:瑣碎事件卻被狂熱理論化。 
  • 宏觀:小事件升格為文明啟示。 
  • 人格:狂熱理論家 —— 將微小轉化為宏大啟示。 
  • 高階連結:此層級回歸後生成革命性痕跡變奏。 
  • 應用場域:宗教哲學、革命研究、AI(啟示性敘事生成)。 
  • 一句話:狂熱與強語言結合,出現啟示式敘事。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0–35%;S=持續≥24h;I=觸達≥80%|N=3|CV=0.5|R₀=0.75|D:✓ S:✓ I:✓ 

(1,4,4) 

  • 微觀:癲狂放電被神話化。 
  • 個體:雞毛蒜皮被敘述成宇宙寓言。 
  • 宏觀:瑣碎現象升格為創世神話。 
  • 人格:狂熱造神者 —— 將微不足道的事物提升為神話。 
  • 高階連結:此層級回歸後生成強烈宗教性螺旋。 
  • 應用場域:宗教史、神話學、AI(創世敘事生成)。 
  • 一句話:雞毛蒜皮被升格為創世/末世神話。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5%(沙盒);S=溢出=100%;I=神話=100%|N=1|CV=0.9|R₀=0.9|D:✓ S:✓ I:✓ 

R1=2 (穩定事件)  

R2=1(微情感) 

(2,1,1) 

  • 微觀:規律分子運作伴隨最小感官反應,被弱信號標記。 
  • 個體:日常小事引發微笑,隨口一句帶過。 
  • 宏觀:規律自然現象留下基礎紀錄。 
  • 人格:務實記錄者 —— 做事穩,語言淡。 
  • 高階連結:秩序×微感受×弱符號的起點;回歸後形成小型敘事種子。 
  • 應用場域:行為科學(微情境)、檔案學(基礎記錄)、AI(低權重事件標註)。 
  • 一句話:規律小事件引發微情感,被弱語言標記。 
  • 量測腳本:D=自相關≥70%;S=持續≤5s;I=單詞附著≥30%|N=20|CV=0.5|R₀=0.2|D:✓ S:✓ I:✓ 

(2,1,2) 

  • 微觀:原子鍵結/穩定反應以常規語句描述。 
  • 個體:例行工作+小感受 → 有條理說明與記錄。 
  • 宏觀:社會穩定運轉並形成文檔保存慣例。 
  • 人格:冷靜工匠 —— 條理清楚、少情緒渲染。 
  • 高階連結:秩序×語言規格化;回歸成制度性潛能基模。 
  • 應用場域:工程紀錄、SOP 擬定、AI(結構化日誌)。 
  • 一句話:例行+微情感,以條理語言記錄。 
  • 量測腳本:D=一致性≥80%;S=保留≥70%(14天);I=規格句式≥70%|N=14|CV=0.45|R₀=0.3|D:✓ S:✓ I:✓ 

(2,1,3) 

  • 微觀:穩定反應被上升為理論片段。 
  • 個體:小任務被過度書寫成規範或準理論。 
  • 宏觀:地方慣例被拔高為範式。 
  • 人格:理性工匠 —— 喜歡把穩定經驗抽象提升。 
  • 高階連結:秩序×強符號放大;回歸後生成「可移植範式」的痕跡變奏。 
  • 應用場域:方法論建構、品質管理、AI(規則萃取)。 
  • 一句話:穩定經驗被誇張上升為準理論。 
  • 量測腳本:D=穩定率≥75%;S=延展<10s;I=理論片段≥50%|N=10|CV=0.4|R₀=0.5|D:✓ S:✓ I:✓ 

(2,1,4) 

  • 微觀:規律現象被神話包裝為「天意/徵兆」。 
  • 個體:小例行事被說成神聖義務。 
  • 宏觀:傳統被神話定義社群秩序。 
  • 人格:守成神話者 —— 以神話維護秩序。 
  • 高階連結:秩序神話化;回歸後強化文化–宗教性潛能。 
  • 應用場域:民俗/宗教社會學、文化正當性論述、AI(神話化敘事生成) 
  • 一句話:規律小事被神話化成「天意」。 
  • 量測腳本:D=重現≥70%;S=持續<15s;I=神話詞庫≥3/8|N=8|CV=0.6|R₀=0.7|D:✓ S:✓ I:✓ 

R2=2(穩定情感) 

(2,2,1) 

  • 微觀:細胞週期規律,僅輕度語言標記。 
  • 個體:規律生活配合平穩交流。 
  • 宏觀:社群默契以弱象徵維持。 
  • 人格:穩健表達者 —— 少言而準。 
  • 高階連結:秩序×情感和諧;回歸後形成長期維繫的背景潛能。 
  • 應用場域:社群維護、家庭治療、AI(長期互動基線)。 
  • 一句話:穩定事件+和諧情感,僅弱語詞維持。 
  • 量測腳本:D=自相關≥75%;S=情感一致≥70%;I=簡短標記≥70%|N=30|CV=0.35|R₀=0.25|D:✓ S:✓ I:✓ 

(2,2,2) 

  • 微觀:穩定代謝被語言規範記錄。 
  • 個體:家庭和諧以條理溝通維持。 
  • 宏觀:穩定社會逐漸成文化規則。 
  • 人格:協調型務實者 —— 以語言維持秩序與情感。 
  • 高階連結:和諧×規範化;回歸後成文化持續力的螺旋。 
  • 應用場域:倫理/規範研究、公共行政、AI(社群規則學習)。 
  • 一句話:秩序+情感平穩,被規範語言承載。 
  • 量測腳本:D=一致性≥80%;S=句式覆現≥60%(21天);I=規範承載=100%|N=21|CV=0.3|R₀=0.4|D:✓ S:✓ I:✓ 

(2,2,3) 

  • 微觀:穩定模式被理論提升。 
  • 個體:平實生活被理性詮釋為價值敘事。 
  • 宏觀:文化規律化並進入理論社會學。 
  • 人格:理論協調者 —— 把維繫秩序上升為理念。 
  • 高階連結:秩序×強符號;回歸後成典範推廣的痕跡變奏。 
  • 應用場域:社會理論、制度正當性、AI(價值對齊框架)。 
  • 一句話:日常和諧被理論化為價值敘事。 
  • 量測腳本:D=穩定率≥85%;S=延展≥21天;I=原則上升≥50%|N=12|CV=0.25|R₀=0.6|D:✓ S:✓ I:✓ 

(2,2,4) 

  • 微觀:穩定現象被神話演繹成起源敘事。 
  • 個體:習慣化被升格為傳統信仰。 
  • 宏觀:文化烏托邦化、正統化。 
  • 人格:傳統守護者 —— 以神話維護長期秩序。 
  • 高階連結:神話化長期秩序;回歸後生成宗教–制度合流的潛能。 
  • 應用場域:傳統合法性、保守主義研究、AI(文化正統敘事)。 
  • 一句話:穩定傳統被神話化為正統。 
  • 量測腳本:D=重現≥80%;S=保存≥6月;I=神話標記≥4/6|N=6|CV=0.5|R₀=0.8|D:✓ S:✓ I:✓ 

R2=3(強情感) 

(2,3,1) 

  • 微觀:強情感反應疊加穩定事件,但語言表達弱。 
  • 個體:熱情付出卻語塞。 
  • 宏觀:群體熱情高漲但缺乏系統話語。 
  • 人格:熱心沉默者 —— 做很多,說很少。 
  • 高階連結:高動能×低符號;回歸後易成壓抑/夢境化潛能。 
  • 應用場域:志工動機、社運基層、AI(非語言情感指標)。 
  • 一句話:穩定事件觸發強情感,語言不足。 
  • 量測腳本:D=自相關≥70%;S=峰值≥1h;I=語塞≥50%(缺損>40%)|N=10|CV=0.55|R₀=0.35|D:✓ S:✓ I:✓ 

(2,3,2) 

  • 微觀:規律反應+強情感以基本符號承載。 
  • 個體:熱心社工以樸素語言表達。 
  • 宏觀:社會組織穩定運轉並產生熱情敘事。 
  • 人格:熱情務實者 —— 情感驅動、語言夠用。 
  • 高階連結:動能×規範語言;回歸後生成可擴散的行動潛能。 
  • 應用場域:非營利管理、社造運動、AI(事件–情感關聯)。 
  • 一句話:穩定秩序+強情感,以樸素語言表達。 
  • 量測腳本:D=一致性≥75%;S=持續≥14天;I=短語附著≥70%|N=10|CV=0.4|R₀=0.45|D:✓ S:✓ I:✓ 

(2,3,3) 

  • 微觀:強烈互動被理性抽象化、模型化。 
  • 個體:改革熱情獲理論支撐與話語。 
  • 宏觀:制度化改革運動形成。 
  • 人格:改革理論者 —— 以理念驅動穩定改造。 
  • 高階連結:情感×理論的共振;回歸後成推進歷史的強螺旋。 
  • 應用場域:政策倡議、制度創新、AI(政策模擬與敘事生成)。 
  • 一句話:改革熱情被理論話語承載。 
  • 量測腳本:D=穩定率≥80%;S=峰值≥2h;I=框架生成≥60%|N=8|CV=0.3|R₀=0.65|D:✓ S:✓ I:✓ 

(2,3,4) 

  • 微觀:強感受把制度推向神話化解釋。 
  • 個體:熱情行動被神聖詮釋。 
  • 宏觀:改革運動烏托邦化。 
  • 人格:烏托邦改革者 —— 情感與神話綁定改革。 
  • 高階連結:理想化秩序;回歸後易成意識形態螺旋。 
  • 應用場域:政治神學、烏托邦研究、AI(意識形態框架生成)。 
  • 一句話:強情感把秩序烏托邦化。 
  • 量測腳本:D=重現≥75%;S=延展≥1h;I=神話詞≥4/6|N=6|CV=0.6|R₀=0.85|D:✓ S:✓ I:✓ 

R2=4(狂熱情感) 

(2,4,1) 

  • 微觀:局部暴走+弱語言。 
  • 個體:狂熱生活卻無法清楚表達。 
  • 宏觀:群體激昂但語焉不詳。 
  • 人格:狂熱沉默者 —— 內在風暴、外在寡言。 
  • 高階連結:高能×低符號失衡;回歸後生成混沌潛能。 
  • 應用場域:群眾心理、臨床情緒障礙、AI(異常行為監測)。 
  • 一句話:狂熱疊加秩序,但語言極弱。 
  • 量測腳本:D=自相關≥70%;S=溢出≥100%;I=缺損≥60%|N=10|CV=0.75|R₀=0.4|D:✓ S:✓ I:✓ 

(2,4,2) 

  • 微觀:暴走現象以基本符號化。 
  • 個體:理想狂熱者的日常宣講。 
  • 宏觀:地方理想國運動。 
  • 人格:理想講述者 —— 能把狂熱轉成可傳播語言。 
  • 高階連結:狂熱×規範語言;回歸後生成群眾動員螺旋。 
  • 應用場域:社會運動、政治傳播、AI(輿論擴散模型)。 
  • 一句話:狂熱以口號語言化,成初級動員。 
  • 量測腳本:D=一致性≥80%;S=持續≥1h;I=口號通過≥90%|N=3|CV=0.65|R₀=0.55|D:✓ S:✓ I:✓ 

(2,4,3) 

  • 微觀:系統性暴走被理論化包裝。 
  • 個體:烏托邦實踐者以理論自我正當化。 
  • 宏觀:改革運動意識形態化。 
  • 人格:狂熱理論家 —— 用強語言穩固狂熱。 
  • 高階連結:狂熱×強符號固著;回歸後生成高風險螺旋。 
  • 應用場域:意識形態批判、極端化研究、AI(極端敘事偵測)。 
  • 一句話:狂熱被理論化,形成意識形態。 
  • 量測腳本: D=穩定率≥85%;S=持續≥24h;I=框架覆蓋≥80%|N=3|CV=0.45|R₀=0.75|D:✓ S:✓ I:✓ 

(2,4,4) 

  • 微觀:暴走被神話包裝為天啟。 
  • 個體:狂熱實踐被神聖化。 
  • 宏觀:理想國運動升格為宗教/末世願景。 
  • 人格:末世型改革者 —— 以神話推動全面重構。 
  • 高階連結:狂熱×神話極致;回歸後生成末世/創世螺旋。 
  • 應用場域:末世學、宗教政治、AI(世界觀/教義生成)。 
  • 一句話:狂熱秩序被神話包裝成末世願景。 
  • 量測腳本:D=重現≥80%;S=溢出=100%;I=神話=100%|N=1|CV=0.85|R₀=0.9|D:✓ S:✓ I:✓ 

R1=3 (系統事件)  

R2=1(微情感) 

(3,1,1) 

  • 微觀:神經網絡有序放電,伴隨最小感受與弱符號。 
  • 個體:大型工程操作時情感冷淡,表達最小。 
  • 宏觀:官僚制度推行,效率高卻缺乏溫度。 
  • 人格:冷硬技術者 —— 著重操作與系統,忽略人性。 
  • 高階連結:系統秩序×情感微弱;回歸後成為冷抽象的潛能基底。 
  • 應用場域:官僚研究、組織心理學、AI(冷系統流程)。 
  • 一句話:系統秩序運轉,僅有微情緒與弱符號掠過。 
  • 量測腳本:D=重現率≥95%;S=情緒標記≤10%;I=文字≤3詞|N=10|CV=0.2|R₀=0.3|D:✓ S:✓ I:✓ 

(3,1,2) 

  • 微觀:穩定迴路伴隨弱情感,被基本程式語言描述。 
  • 個體:大型專案被理性簡述,少有情感渲染。 
  • 宏觀:科技工程有程序性,但文化層次不足。 
  • 人格:制度工匠 —— 追求規範,缺乏情感色彩。 
  • 高階連結:秩序×語言規格化;回歸後生成標準化技術範式。 
  • 應用場域:工程管理、制度設計、AI(演算法文件化)。 
  • 一句話:大型專案以基本語言記錄,理性、低情感。 
  • 量測腳本:D=穩定≥95%;S=情感渲染≤10%;I=規格完整≥90%|N=5|CV=0.15|R₀=0.4|D:✓ S:✓ I:✓ 

(3,1,3) 

  • 微觀:系統化反應被抽象化理論描述。 
  • 個體:工程師將技術工作升格為學術論述。 
  • 宏觀:制度被提升為學派模型。 
  • 人格:理論型工程師 —— 習慣把系統轉成理論。 
  • 高階連結:理性放大×符號強化;回歸後形成制度化理論螺旋。 
  • 應用場域:科技哲學、教育制度、AI(知識抽象)。 
  • 一句話:系統操作上升為抽象論述或模型。 
  • 量測腳本:D=基準≥95%;S=延展<15s;I=理論轉≥3/5|N=5|CV=0.1|R₀=0.6|D:✓ S:✓ I:✓ 

(3,1,4) 

  • 微觀:系統性模式被神話套用。 
  • 個體:官僚行動被敘事為「命運秩序」。 
  • 宏觀:政體獲得神聖合法性。 
  • 人格:權威建構者 —— 把系統秩序神話化。 
  • 高階連結:秩序神聖化;回歸後生成強烈的文化–宗教螺旋。 
  • 應用場域:政治神學、制度合法性研究、AI(神話化治理敘事)。 
  • 一句話:系統被神話話語正當化(命運/天命式)。 
  • 量測腳本:D=重現≥95%;S=持續<20s;I=神話命中≥80%|N=3|CV=0.25|R₀=0.8|D:✓ S:✓ I:✓ 

R2=2(穩定情感) 

(3,2,1) 

  • 微觀:有序網絡伴隨穩定情緒,用最小符號記錄。 
  • 個體:溫和領導者以簡短語言維持交流。 
  • 宏觀:安定社會秩序,留下日常紀錄。 
  • 人格:溫穩型管理者 —— 重平衡而非表演。 
  • 高階連結:秩序×穩定情感;回歸後生成維護型潛能。 
  • 應用場域:領導心理學、治理研究、AI(低干預型管理模組)。 
  • 一句話:秩序+穩定情感,以極簡語詞維繫。 
  • 量測腳本:D=同步≥95%;S=情感一致≥70%;I=簡標覆蓋≥70%|N=20|CV=0.15|R₀=0.35|D:✓ S:✓ I:✓ 

(3,2,2) 

  • 微觀:穩定模式+平穩情感,規範語言承載。 
  • 個體:協調型領導者用條理語言維繫組織。 
  • 宏觀:制度平衡,文化規範穩固。 
  • 人格:協調領袖 —— 倡導制度與情感共存。 
  • 高階連結:和諧秩序×規範語言;回歸後強化社群持續性。 
  • 應用場域:政治學、制度協調、AI(共識演算法)。 
  • 一句話:協調型領導用規範語言維持平衡。 
  • 量測腳本:D=穩定≥95%;S=句式覆現≥60%(21天);I=規範滿意≥70%|N=21|CV=0.1|R₀=0.45|D:✓ S:✓ I:✓ 

(3,2,3) 

  • 微觀:穩定網絡模式被理論形式化。 
  • 個體:領導者將制度編寫成教材或範例。 
  • 宏觀:治理模式上升為標準範式。 
  • 人格:示範型領導 —— 以制度教育後代。 
  • 高階連結:制度×理論化;回歸後成規範螺旋。 
  • 應用場域:制度理論、公共行政、AI(規則學習)。 
  • 一句話:治理模式被形式化為教材/範式。 
  • 量測腳本:D=基準≥95%;S=延展≥21天;I=教案轉≥4/6|N=6|CV=0.05|R₀=0.65|D:✓ S:✓ I:✓ 

(3,2,4) 

  • 微觀:穩定規律被神話敘事詮釋。 
  • 個體:組織被烏托邦化為神聖治理。 
  • 宏觀:長治久安被升格為「理想國」。 
  • 人格:理想國守護者 —— 把制度神話化。 
  • 高階連結:制度神話化;回歸後生成正統文化螺旋。 
  • 應用場域:烏托邦研究、政治合法性、AI(理想國模擬)。 
  • 一句話:長治久安被烏托邦式神聖化。 
  • 量測腳本:D=重現≥95%;S=保存≥6月;I=神話覆蓋≥80%|N=3|CV=0.2|R₀=0.85|D:✓ S:✓ I:✓ 

R2=3(強情感) 

(3,3,1) 

  • 微觀:系統同步放電+強情緒,語言貧乏。 
  • 個體:熱血組織者,行動大於表達。 
  • 宏觀:群體運動高漲卻缺乏清晰語言框架。 
  • 人格:熱血實幹者 —— 靠行動推進秩序。 
  • 高階連結:情感高能×低語言;回歸後生成隱性群體能量。 
  • 應用場域:群體動員、社運研究、AI(無語言情感模型)。 
  • 一句話:系統同步+強情緒,語言不足、行動優先。  量測腳本:D=同步≥95%;S=峰值≥1h;I=缺損≥40%(達成≥70%)|N=10|CV=0.25|R₀=0.4|D:✓ S:✓ I:✓ 

(3,3,2) 

  • 微觀:強互動+系統秩序,被適度符號化。 
  • 個體:社群推動者以熱情和基本語言號召。 
  • 宏觀:改革社會運動,有基本宣傳口號。 
  • 人格:社群推進者 —— 情感與語言達到協調。 
  • 高階連結:強動能×規範語言;回歸後生成改革螺旋。 
  • 應用場域:群體心理學、社會改革、AI(輿情模擬)。 
  • 一句話:強情感以基礎口號承載,形成可控動員。 
  • 量測腳本:D=穩定≥95%;S=持續≥14天;I=口號通過≥90%|N=3|CV=0.2|R₀=0.55|D:✓ S:✓ I:✓ 

(3,3,3) 

  • 微觀:強烈模式高度抽象化。 
  • 個體:群眾領袖將動員升格為理論。 
  • 宏觀:革命或改革形成思想體系。 
  • 人格:魅力型領袖 —— 結合情感、制度、理論。 
  • 高階連結:情感×符號強化;回歸後生成歷史推進螺旋。 
  • 應用場域:革命研究、政治思想、AI(領袖敘事生成)。 
  • 一句話:情感×制度×理論三者耦合,產生思想化動員。 
  • 量測腳本:D=基準≥95%;S=維持≥30天;I=綱領生成≥1|N=3|CV=0.15|R₀=0.75|D:✓ S:✓ I:✓ 

(3,3,4) 

  • 微觀:神經網絡暴走,被神話化。 
  • 個體:先知型領袖,行動與神話語言融合。 
  • 宏觀:宗教或革命狂潮 → 社會進入神話模式。 
  • 人格:群體先知 —— 以神話推動群體。 
  • 高階連結:神話化群體情感;回歸後生成宗教性螺旋。 
  • 應用場域:宗教運動、革命史、AI(神話動員模擬)。 
  • 一句話:強情感被神話語言封裝為先知式動員。 
  • 量測腳本:D=重現≥95%;S=延展≥2h;I=神話≥80%(二級審)|N=3|CV=0.3|R₀=0.9|D:✓ S:✓ I:✓ 

R2=4(狂熱情感) 

(3,4,1) 

  • 微觀:過度同步+情緒爆發,語言不足。 
  • 個體:群體狂熱卻語焉不詳。 
  • 宏觀:暴走群體缺乏語言框架。 
  • 人格:狂熱實踐者 —— 全靠情感驅動。 
  • 高階連結:狂熱×語言貧弱;回歸後成混沌螺旋。 
  • 應用場域:群體心理、災變研究、AI(暴走模式檢測)。 
  • 一句話:過度同步+情緒爆發,語言崩落為混沌。 
  • 量測腳本:D=同步≥95%;S=溢出≥100%;I=缺損≥60%|N=10|CV=0.4|R₀=0.5|D:✓ S:✓ I:✓ 

(3,4,2) 

  • 微觀:暴走系統被基本符號承載。 
  • 個體:理想狂熱者喊出口號。 
  • 宏觀:群眾運動以基礎宣傳語傳播。 
  • 人格:狂熱講述者 —— 靠簡單語言煽動。 
  • 高階連結:狂熱×規範語言;回歸後生成動員螺旋。 
  • 應用場域:政治運動、傳播學、AI(口號生成)。 
  • 一句話:狂熱以簡單口號迅速擴散。 
  • 量測腳本:D=穩定≥95%;S=持續≥1h;I=口號≥90%(R₀<1)|N=3|CV=0.35|R₀=0.65|D:✓ S:✓ I:✓ 

(3,4,3) 

  • 微觀:暴走反應被理論化。 
  • 個體:革命領袖結合熱情、理論、組織。 
  • 宏觀:世界級革命運動形成。 
  • 人格:革命領袖 —— 靠理念駕馭狂熱。 
  • 高階連結:狂熱×理論化;回歸後生成歷史翻轉螺旋。 
  • 應用場域:世界史、意識形態批判、AI(革命敘事)。 
  • 一句話:狂熱被理論化,形成高危意識形態。 
  • 量測腳本:D=基準≥95%;S=持續≥24h;I=覆蓋≥80%(紅隊通過)|N=3|CV=0.25|R₀=0.8|D:✓ S:✓ I:✓ 

(3,4,4) 

  • 微觀:暴走模式投射為神話。 
  • 個體:極端領袖以烏托邦狂信號召。 
  • 宏觀:極權或宗教式狂潮形成。 
  • 人格:極端教條者 —— 把制度與信仰綑綁。 
  • 高階連結:狂熱×神話極致;回歸後生成末世螺旋。 
  • 應用場域:極權研究、末世運動、AI(教條檢測)。 
  • 一句話:制度×狂熱×神話綁定為末世敘事。 
  • 量測腳本:D=重現≥95%;S=溢出=100%;I=神話=100%(沙盒凍結)|N=1|CV=0.45|R₀=0.95|D:✓ S:✓ I:✓ 

R1=4 (創世/毀滅事件)  

R2=1(微情感) 

(4,1,1) 

  • 微觀:核裂變級劇變,僅留最小情感與零星符號。 
  • 個體:冷酷決斷,以極簡語句交代。 
  • 宏觀:歷史劇變發生,但記錄語焉不詳。 
  • 人格:冷血改革者 —— 重結果、輕表述。 
  • 高階連結:劇變×低情感×弱符號;回歸後形成殘缺但高能的潛能種子。 
  • 應用場域:危機管理、創傷敘事缺席研究、AI(斷裂資料補全)。 
  • 一句話:劇變僅留最小情感與零散符號,冷酷決斷主導。 
  • 量測腳本:D=重現率=100%;S=情感≤10%;I=語言≤5詞|N=5|CV=0.3|R₀=0.4|D:✓ S:✓ I:✓ 

(4,1,2) 

  • 微觀:核聚變級過程,以基礎描述與式子呈現。 
  • 個體:大改革採理性說明,低情緒渲染。 
  • 宏觀:歷史巨變附帶基礎制度文件。 
  • 人格:冷靜行動者 —— 用規範語言收尾巨變。 
  • 高階連結:劇變×語言規格化;回歸後化為可傳承的制度潛能。 
  • 應用場域:轉型正義檔案、制度重構、AI(重大變更日誌)。 
  • 一句話:巨變用理性與規格語言收尾,低情感渲染。 
  • 量測腳本:D=覆現=100%;S=情緒≤15%;I=文件完整≥80%|N=3|CV=0.25|R₀=0.5|D:✓ S:✓ I:✓ 

(4,1,3) 

  • 微觀:極端物理過程被理論模型化。 
  • 個體:大行動獲理論合理化與框架敘事。 
  • 宏觀:歷史巨變被上升為思想範式。 
  • 人格:理論改革者 —— 以學理封裝震盪。 
  • 高階連結:劇變×強符號;回歸後形成可輸出之範式螺旋。 
  • 應用場域:科學革命史、政策理論化、AI(範式抽取)。 
  • 一句話:劇變被理論封裝,上升為思想範式。 
  • 量測腳本:D=基準=100%;S=延展<20s;I=框架≥1/3|N=3|CV=0.2|R₀=0.7|D:✓ S:✓ I:✓ 

(4,1,4) 

  • 微觀:極端現象以神聖敘事詮釋。 
  • 個體:冷酷行動被神話包裝。 
  • 宏觀:毀滅/創世被塑為文明起源神話。 
  • 人格:神話執行者 —— 用神聖話語鎖住劇變。 
  • 高階連結:劇變神話化;回歸後生成宗教–起源敘事的強螺旋。 
  • 應用場域:神話學、政治神學、AI(創世母題生成)。 
  • 一句話:毀滅/創世被神話化,鎖入文明起源。 
  • 量測腳本:D=重現=100%;S=持續<25s;I=神話≥80%|N=3|CV=0.35|R₀=0.9|D:✓ S:✓ I:✓ 

R2=2(穩定情感) 

(4,2,1) 

  • 微觀:基因重組級躍遷,穩健感受,最小標記。 
  • 個體:務實建設者冷靜推行改革。 
  • 宏觀:大規模工程啟動,話語包裝稀薄。 
  • 人格:務實建設巨人 —— 以穩定心態承接巨變。 
  • 高階連結:劇變×穩定情感×弱符號;回歸後作為長期建設潛能。 
  • 應用場域:大型基建治理、長期組織變革、AI(穩態升級)。 
  • 一句話:劇變以穩定心態承接,語言痕跡極簡。 
  • 量測腳本:D=覆現=100%;S=穩定≥80%;I=標記≤20%|N=10|CV=0.15|R₀=0.45|D:✓ S:✓ I:✓ 

(4,2,2) 

  • 微觀:穩定超反應被語言規範化記錄。 
  • 個體:歷史型建設者以條理說明路徑。 
  • 宏觀:大型建國運動+制度鞏固。 
  • 人格:偉大建設者 —— 平衡情感與制度。 
  • 高階連結:劇變×規範語言;回歸後生成可複製的國家級潛能。 
  • 應用場域:國家建設、制度設計、AI(治理框架學習)。 
  • 一句話:巨變規範化記錄,生成可傳承制度。 
  • 量測腳本:D=穩定=100%;S=延展≥30天;I=條目≥85%|N=5|CV=0.1|R₀=0.6|D:✓ S:✓ I:✓ 

(4,2,3) 

  • 微觀:極端穩定反應被抽象理論化。 
  • 個體:宏大改革配合理論宣傳。 
  • 宏觀:歷史建設上升為治理典範。 
  • 人格:偉大領導者 —— 以理念穩固變革。 
  • 高階連結:制度×強符號;回歸後形成典範擴散螺旋。 
  • 應用場域:治理理論、發展主義、AI(政策知識圖譜)。 
  • 一句話:歷史建設升格為典範,理論支撐穩定變革。 
  • 量測腳本:D=基準=100%;S=持續≥6月;I=框架≥70%|N=3|CV=0.05|R₀=0.8|D:✓ S:✓ I:✓ 

(4,2,4) 

  • 微觀:穩定巨變以神話語言套用。 
  • 個體:建設行動被敘事為烏托邦使命。 
  • 宏觀:文明制度被神聖化為理想國。 
  • 人格:烏托邦型建設者 —— 用神話正當化秩序。 
  • 高階連結:烏托邦化治理;回歸後生成宗教–制度合流的強潛能。 
  • 應用場域:政治宗教化、國家神話、AI(烏托邦敘事引擎)。 
  • 一句話:制度烏托邦化,被神聖話語正當化。 
  • 量測腳本:D=重現=100%;S=保存≥20年;I=烏托邦≥80%|N=2|CV=0.2|R₀=0.95|D:✓ S:✓ I:✓  

R2=3(強情感) 

(4,3,1) 

  • 微觀:能量暴衝,情感強烈,語言失效。 
  • 個體:激情決斷難以言說。 
  • 宏觀:群眾激昂,但缺乏組織話語。 
  • 人格:激情狂人 —— 以力度而非語言統御。 
  • 高階連結:高能×語言匱乏;回歸後生成混沌且危險的潛能。 
  • 應用場域:群體情緒失衡、危機動員、AI(異常激發檢測)。 
  • 一句話:劇變伴隨強烈情感,語言失效。 
  • 量測腳本:D=覆現=100%;S=峰值≥2h;I=缺失≥40%|N=10|CV=0.3|R₀=0.5|D:✓ S:✓ I:✓ 

(4,3,2) 

  • 微觀:暴走能量被基本語言承載。 
  • 個體:激情領袖進行大膽演說。 
  • 宏觀:熱情澎湃的改革運動形成。 
  • 人格:激情領袖 —— 情感驅動+可理解話語。 
  • 高階連結:強動能×規範語言;回歸後生成大規模動員螺旋。 
  • 應用場域:社運傳播、政治修辭、AI(口號與框架生成)。 
  • 一句話:激情領袖用基本語言推動大規模動員。 
  • 量測腳本:D=穩定=100%;S=持續≥14天;I=口號≥70%|N=3|CV=0.25|R₀=0.65|D:✓ S:✓ I:✓ 

(4,3,3) 

  • 微觀:暴走過程被高度理論化。 
  • 個體:革命者結合動員與理論宣講。 
  • 宏觀:世界級革命成形。 
  • 人格:革命推進者 —— 以思想駕馭激情與制度。 
  • 高階連結:情感×理論強耦合;回歸後形成歷史翻轉的強螺旋。 
  • 應用場域:革命史、意識形態工程、AI(革命敘事建模)。 
  • 一句話:革命結合理論與組織,生成歷史性螺旋。 
  • 量測腳本:D=基準=100%;S=維持≥30天;I=完整≥80%|N=3|CV=0.15|R₀=0.85|D:✓ S:✓ I:✓ 

(4,3,4) 

  • 微觀:爆裂過程被神話包裝。 
  • 個體:大革命敘事化為歷史神話。 
  • 宏觀:文明巨變以宗教/民族史詮釋。 
  • 人格:神話型革命家 —— 用神聖話語固著巨變。 
  • 高階連結:神話化激情;回歸後生成文明級宗教螺旋。 
  • 應用場域:民族敘事、神聖政治、AI(史詩生成)。 
  • 一句話:文明巨變以神聖話語敘事化。 
  • 量測腳本:D=重現=100%;S=延展≥50年;I=神話≥80%|N=2|CV=0.4|R₀=1.0|D:✓ S:✓ I:✓  

R2=4(狂熱情感) 

(4,4,1) 

  • 微觀:失控反應+狂熱情感,語言崩壞。 
  • 個體:暴民狀態,說不清、停不下。 
  • 宏觀:群體失序,爆炸式衝突。 
  • 人格:暴民型 —— 純動能,無框架。 
  • 高階連結:狂熱×語言缺席;回歸後生成高度不穩的混沌潛能。 
  • 應用場域:群體暴亂、治安動態、AI(危險行為預警)。 
  • 一句話:失控劇變與狂熱情感結合,語言徹底崩壞。 
  • 量測腳本:D=覆現=100%;S=溢出≥100%;I=缺失≥70%|N=5|CV=0.5|R₀=0.6|D:✓ S:✓ I:✓ 

(4,4,2) 

  • 微觀:暴走能量以簡單口號承載。 
  • 個體:狂熱行動者煽動群眾。 
  • 宏觀:世界級運動依賴口號擴散。 
  • 人格:狂熱推動者 —— 以口號驅動秩序崩解/重組。 
  • 高階連結:狂熱×規範語言;回歸後生成全球型動員螺旋。 
  • 應用場域:全球運動、輿情戰、AI(傳播動力學)。 
  • 一句話:世界級狂熱運動靠口號推動秩序重組。 
  • 量測腳本:D=穩定=100%;S=持續≥72h;I=口號≥90%|N=3|CV=0.4|R₀=0.75|D:✓ S:✓ I:✓ 

(4,4,3) 

  • 微觀:失控反應被理論語言化,形成教義。 
  • 個體:世界級先知以狂熱理論化號召。 
  • 宏觀:文明革命或宗教興起。 
  • 人格:世界級先知 —— 將狂熱封裝為體系。 
  • 高階連結:狂熱×教義化;回歸後生成文明轉向的強螺旋。 
  • 應用場域:宗教創始、文明轉型、AI(教義抽取與生成)。 
  • 一句話:狂熱被理論化成教義,驅動文明轉型。 
  • 量測腳本:D=基準=100%;S=持續≥1月;I=覆蓋≥80%|N=3|CV=0.3|R₀=0.9|D:✓ S:✓ I:✓ 

(4,4,4) 

  • 微觀:能量風暴被推演為神話假設(奇點/末世)。 
  • 個體:極端領袖宣示文明末世論。 
  • 宏觀:文明顛覆、奇點、末世運動的總敘事。 
  • 人格:世界級暴風 —— 將歷史推向終局敘事。 
  • 高階連結:狂熱×神話終極;回歸後生成末世/創世的超強潛能場。 
  • 應用場域:末世學、超人類主義辯論、AI(世界觀終局模擬)。 
  • 一句話:末世/創世神話封裝歷史終局。 
  •  量測腳本:D=重現=100%;S=溢出=100%;I=神話=100%|N=1|CV=0.6|R₀=1.0|D:✓ S:✓ I:✓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la:在痕跡中尋找實在的哲學之旅
2會員
9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是獨立研究者, ✦《為什麼我寫下體驗實在論》✦ 哲學若只剩下創造價值的能力,那它就不再是哲學。 它的存在,不是為了功用,而是為了讓我們—— 在思考與呼吸之間——重新聽見世界。 《體驗實在論》誕生於這樣的願望。 它不是為了勝負,不是為了學派, 而是為了讓哲學再次變得有生命。
2025/10/12
哲學若只剩下創造價值的能力 那它就不再是哲學。 它的存在,不是為了功用, 而是為了讓我們—— 在思考與呼吸之間—— 重新聽見世界。 《體驗實在論》誕生於這樣的願望。 它不是為了勝負,不是為了學派, 而是為了讓哲學再次變得有生命。 這不是結束, 而是一個仍在延展的開始。 —— PER  作者序
2025/10/12
哲學若只剩下創造價值的能力 那它就不再是哲學。 它的存在,不是為了功用, 而是為了讓我們—— 在思考與呼吸之間—— 重新聽見世界。 《體驗實在論》誕生於這樣的願望。 它不是為了勝負,不是為了學派, 而是為了讓哲學再次變得有生命。 這不是結束, 而是一個仍在延展的開始。 —— PER  作者序
2025/10/12
你曾否懷疑,你的快樂、悲傷,甚至此刻的好奇,都只是一段被精準校準的代碼?幸福被設計,悲傷被抹除 。主角艾拉的職責,就是維護這座天堂 。 當無法被清除的「阿佩普」如幽靈般浮現,她被迫對真相,而真相恰恰來自那些「污染」的雜音。艾拉的反叛,不是毀滅世界,而是讓它重新學會疼痛。唯有會痛心,才能證明它活著。
Thumbnail
2025/10/12
你曾否懷疑,你的快樂、悲傷,甚至此刻的好奇,都只是一段被精準校準的代碼?幸福被設計,悲傷被抹除 。主角艾拉的職責,就是維護這座天堂 。 當無法被清除的「阿佩普」如幽靈般浮現,她被迫對真相,而真相恰恰來自那些「污染」的雜音。艾拉的反叛,不是毀滅世界,而是讓它重新學會疼痛。唯有會痛心,才能證明它活著。
Thumbnail
2025/10/12
「我看到世界在旋轉,但那不是圓,而是緩慢上升的螺旋。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條被拉長的記憶, 每一段記憶都在往上推動世界的呼吸。 我們說時間前進,其實只是體驗在不斷換殼; 我們說死亡,其實只是潛能的換氣。 無限不是遠方,而是潛伏在每一個有限的縫隙裡。 而我們,正是在那些縫隙裡被創造、又重生。」
Thumbnail
2025/10/12
「我看到世界在旋轉,但那不是圓,而是緩慢上升的螺旋。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條被拉長的記憶, 每一段記憶都在往上推動世界的呼吸。 我們說時間前進,其實只是體驗在不斷換殼; 我們說死亡,其實只是潛能的換氣。 無限不是遠方,而是潛伏在每一個有限的縫隙裡。 而我們,正是在那些縫隙裡被創造、又重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去年,黃翊在《量身訂作》演後座談說了這麼一句:「所有事物都可以被理性分析,包括感性也是。」
Thumbnail
去年,黃翊在《量身訂作》演後座談說了這麼一句:「所有事物都可以被理性分析,包括感性也是。」
Thumbnail
(→)(⟷)(▲)(※)(Z) Phisomer 語境分析工具:聊科幻作品。
Thumbnail
(→)(⟷)(▲)(※)(Z) Phisomer 語境分析工具:聊科幻作品。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1.2 函數概念小史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七 「概念」很可能是歐洲哲學史中最常用的其中一個語詞,就好像數學工作者的「數」,但概念總是作為一種心智建構提出或使用,對弗雷格要創建的新邏輯 —— 即以客存事物為對象的新邏輯 —— 來說,它可以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1.2 函數概念小史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七 「概念」很可能是歐洲哲學史中最常用的其中一個語詞,就好像數學工作者的「數」,但概念總是作為一種心智建構提出或使用,對弗雷格要創建的新邏輯 —— 即以客存事物為對象的新邏輯 —— 來說,它可以
Thumbnail
承繼上一篇我所提到的劇本,我今天意識到「標籤」,其實就是一個簡化版、濃縮版的劇本 什麼是標籤? 像 MBTI、XX症、XX學校畢業的,都是一個標籤 他的詞彙很短,但背後蘊含了大量的價值觀 (應該說,蘊含了大量言談者所「認為」的價值觀)
Thumbnail
承繼上一篇我所提到的劇本,我今天意識到「標籤」,其實就是一個簡化版、濃縮版的劇本 什麼是標籤? 像 MBTI、XX症、XX學校畢業的,都是一個標籤 他的詞彙很短,但背後蘊含了大量的價值觀 (應該說,蘊含了大量言談者所「認為」的價值觀)
Thumbnail
目錄 序 導論: 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1.0 從函數到函數算法 ......1.1 句子成份
Thumbnail
目錄 序 導論: 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1.0 從函數到函數算法 ......1.1 句子成份
Thumbnail
邏輯,是幫助我們判斷事理的重要因子。本篇我們將從表述、系統、思維下手來探討如何透過邏輯來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甚至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邏輯,是幫助我們判斷事理的重要因子。本篇我們將從表述、系統、思維下手來探討如何透過邏輯來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甚至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邏輯不是真理,但是邏輯可以從語句提煉出真理。自古以來,人們就在尋找一套工具,用來審視事物、分析經驗、組織思想、裁決爭議,也就是能判斷真假對錯的邏輯。
Thumbnail
邏輯不是真理,但是邏輯可以從語句提煉出真理。自古以來,人們就在尋找一套工具,用來審視事物、分析經驗、組織思想、裁決爭議,也就是能判斷真假對錯的邏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