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麼人生困惑嗎?來看看這本20位心理學大師的人生必修課,內容囊括自我成長到社會人際溝通,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不論在育兒教養或是心靈成長,都可以透過這本書,幫你找到人生的答案。

我覺得本書有趣的點 :
作者有時候會用詼諧幽默的方式,來說出自己的觀點,常常讓我看到捧腹大笑,完全顛覆我對這本書的想像(原以為是非常嚴肅的學術論文),尤其是大師小講的篇章裡面,會有心理學家的小故事,讓你可以了解到心理學家人性的一面。
分享幾則書中對我很受用的啟發 :
【個人成長篇】
心流(Flow)
一個人達到最高的境界,就是進入心流的狀態,也就是全心的投入某件事情,進到忘我的境界,在心流的狀態,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只感覺到當下的喜悅,不知不覺抬頭天已黑(?)
在這個資訊爆炸,成人平均專注力只有15分鐘的時代,時時都有事情插播進來,如上司的電話、LINE的訊息等,要維持專注不分心、還要進到心流狀態,非常不容易。
在心流的狀態下會覺得喜悅,可能是大腦分泌血清素,在《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中也提到,進入心流狀態會焦慮會消退、情緒會變得高昂,可以自在的挖掘創造力。
心理學家西斯贊特米哈伊提到,從嘗試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當內在動機出現時,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另一個方式是樹立明確而具體的目標,因為目標越明確,我們會更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的長短處,找到精進自己的方式,更能夠專注努力。
書中還介紹工作與休閒中得到幸福的秘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翻閱了解。
【育兒教養篇】
皮亞傑的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親子溝通才會更順利,但並非一味地順從孩子的大小事,而是依照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使用不同的教養態度,例如在小學階段,孩子能尊重權威,虎媽那一套也許有用,但到了國中階段,他們開始有獨立思想、自我主張,權威式的教養態度,可能會踢到鐵板,造成很多親子衝突,這時候就要調整一下,用朋友式的教養態度和孩子交流,會讓教養更順利。
【通用篇】
如何維持或建立好習慣?
從行為設計學大師 - 斯金納的心理學理論,可以得到很好的行動方案,想要培養好行為,就要適當地給好行為予好處,不論是用在個人的習慣培養或是孩子的好習慣建立,都非常適用。
也可參考《原子習慣》,讓習慣系統化執行
《原子習慣》心得連結 :
https://vocus.cc/article/68d258e5fd8978000122318c
別人施壓時如何勇敢說不?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會利害關係與位階,不敢拒絕權威人士不合理的要求,這些要求可能是違法或是不道德的,所以類似ME TOO事件層出不窮,心理學家米爾格拉姆給出五個面對壓力的策略,也適用於推銷或是接到詐騙電話。
了解心理學的好處,是即便身處科技日新月的環境下,都能處變不驚,因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讀懂人心,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下,掌握人生的密碼,身心自適自在。
推薦給想要透過心理學提升自我覺察的你/妳。

🌻 康栗米讀書🌻
臉書粉專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Click.Mi.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