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五年,我像在廚房遊戲裡的忙碌廚師,不斷地接著生命的訂單。
「叮咚!一份寶寶副食品」、「叮咚!兩份職涯諮詢訂單」、「叮咚!三份家人朋友生日禮物」,我是個盡責認真的廚子,也知道自己喜歡這些料理,照著食譜完成的同時,有時我可以偷加一些巧思,放一點五味粉、多送一顆幸運餅乾,給生命中可愛的人客們溫暖與小驚喜。
可是訂單實在太多太長了,而且這個廚師幾乎全年無休耶。
一開始腎上腺素激發,覺得自己能同時兼顧做各種料理真的很棒,聽著人生收銀機的聲音,無論存入的是真的錢還是關係,都讓我很有成就感。
後來,廚師發現每年訂單不減反增,老闆還要求更快的出餐速度。他開始因分身乏術而煮過頭、漏掉訂單、備料出錯,有時候也因為太頻繁製作同種訂單,而變成只想著趕緊把單消化完的機器廚師,機械著醒來打卡上人生的班。
有一天,廚師發現自己太不快樂了,而且有點孤單,於是開始自我懷疑:「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若丟掉這些身份,我究竟是誰?」
逃往森林:一場暫時不要被找到的休息
於是,五年來第一次,她摘下廚師帽、脱掉了廚師袍,丟掉店裡每年會放的營業額及客戶數目標看板,只保留極少數的角色訂單,然後跑去一個森林裡頭,什麼也沒做,就只是暫時不要被找到,呼~吸~、呼~~吸~~~。
被森林療癒著、躺著看樹梢的安靜時光,其實內在是輕鬆又焦慮的。「太晚回覆工作訊息會不會造成夥伴困擾?我這樣沒什麼生產力可以嗎?是不是該繼續做IG經營了?朋友小孩已經會唱十首英文歌了,是否要幫寶寶多買英文教材?」
腦袋瓜子嗡嗡嗡,吵的受不了的時候,我就去摸摸樹、看看雲,感受溪水的沁涼從我的肌膚毛細孔,隱微地竄入我的體內。這時,我聽到內心傳來一個聲音:
「該拿起筆了。」
於是,我順從內在呼喚與渴望,提筆讓腦袋的東西倒一倒,浸泡在各種書裡頭,尋找那些會讓我不曉得為何感到觸動的隻字片語,也在幾個莫名讓我鼻酸的關鍵提問裡逗留,按奈住問Ai的衝動,先試著自己回答。在刻意孤獨、時間感消失的狀態中,我問自己:
「這資本主義世界信仰的增長邏輯 (Growth Logic) 為何讓我感到不適?」
「人生,會不會根本就沒有意義?」
接連幾個心理學的前輩,不約而同提到「99%的人在歷史上不會被記得、人生其實沒有意義」。老實說,我內在對這樣的說法感到悲傷與抗拒,但想一想,這似乎也很有道理。人,會經歷三層遺忘:第一是我們的肉身死亡、第二是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我們的人也死去、第三層是最後一筆關於我們的紀錄也消失,這三層的死亡之後,其實不用幾百年,在這宇宙中就再也沒有一丁點我們留下的痕跡了。
也正是因為人終究會這樣徹底的消失,活著,還活著的現在,就顯得脆弱又珍貴,真實無比。就像為什麼存在主義總是提及死亡焦慮,在死亡面前,很多事都無所謂了。
讓我們痛苦不已的人的傷人話語,無所謂了。
擔心比不上別人、跟不上世界的焦慮,無所謂了。
野心與影響力、財富自由、地位聲譽,無所謂了。
嘴上是這樣說,但內心不免還是在想著「啊,好煩他說的那句話讓我失眠。」或者「啊,如果可以早點財富自由、不用為錢工作那該有多好?」或者「啊,我是不是還是得去拿個學位、國際證認,才能更有底氣的在這領域深耕站穩?」明明就還是有所謂。
或許還沒確定死期的我們,真的很難那麼豁達與不在乎社會主流價值觀與他人眼光。因此而內耗不已,總還是想追求那些令人有成就感的事、不斷地設定目標、解決問題,不願放手。
可是,太過在意他人、參與過多外在比較與競爭,真的會活得好辛苦,最終失去自我、失去幸福。所謂未來,對現在的我來說,無論中年、老後還是死亡,都太模糊與無意義。
活著的實感:不確定中的溫度與體感
那該怎麼辦?要不,我們就先關注如何輕快、滿足地繼續走就好?
畢竟眼前最重要的還是,如何找到一條能照顧好自己,平靜優雅、氣長慢走的路,讓廚師願意回到餐廳崗位上,但不再只為了滿足角色任務而活,而是能盡情享受其中、創造更多美好的回憶、對齊自身最重要的價值觀。
《解放時間》內提到一段話我特別喜歡:「繼續走,就是繼續生活、繼續探究、繼續希望。不是為了抵達,抵達意想不到之處是繼續走的回報,未來既不明顯、也不確定,重複跨出步伐,你就是活著,你也擁有了可能性。」
這讓我想到,我正在做的這種人生本質思考,就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之一,雖然有些混沌、有些難、也讓我想與世隔絕、擔心自己太老靈魂,但閱讀上面這段文字給了我力量。絕望的不動者,或在自動導航生活下的空洞者,他們更喜歡確定性。而我,願意接受不確定性,因為這似乎更有活著的實感,正如書中所定義的——「時間內的張力體驗,就是生命本身」我的感動、哭、笑、尷尬、無奈、喜悅,這些體感,讓我感受到活著的實感。
能深刻活著,還挺好。
我移動緩慢、煎熬而掙扎著持續閱讀思考,笨拙地不斷實驗自己究竟想寫出什麼東西來。我從本質與系統的提問思考,轉向問自己:
「如何無所事事、讓自己快樂?」
「如果我不需要為錢工作、不用證明自己,我想如何過每一天?」
「我真正的志業、召喚是什麼?」
我寫了8頁思考筆記、跟5個願意傾聽的人談了我的渴望、詢問了15位身邊人眼中的我,在這個收入全年最低、秋意漸濃季節,我好像快樂了一點、透徹了一點。
在幾個有所頓悟的吉光片羽中,我重新對焦內在的理想生活畫面、確認了自己渴望「小而美、擁有足夠鐵粉就好」的一人公司路徑,我也慢慢搞懂為什麼自己容易過度燃燒、容易想逃,然後在暖暖的輕拍與擁抱自己之後,允許自己,就活出自己原本的模樣就好。
真正的自由是「我可以選擇要做什麼,並放下其他」,而不是「我可以做任何事,或我想要做所有事」。
我想在有限的生命裡,真實地活著、深刻的愛與思考,留下能撫慰人心的光。
謝謝這樣認真探索本質、思考人生的自己。
哪天,或許是最冷洌冷氣團來襲的那一天,我可以選擇回到我熱愛的餐廳裡,跟老闆泡茶、深聊所謂自由、所謂接受極限,接著用一種不爭不急、能用心款待每個相遇的全新姿態——
當一個,快樂低調的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