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讓人失焦,也讓愛變得吝嗇。停止計算得失,才能真正擁有人際關係中最純粹的溫暖與自由。撰文 / 亦思
在這個社群網路蓬勃發展的年代,我們常常在有意或無意間與他人比較,看著對方出國旅行的美照、挽著情人相視而笑的甜蜜…卻忽略了自己手邊擁有的幸福,還有那顆純真善良的初心。
辦公室有位同事,他習慣帶回活動或聚會的點心、偶爾吃隔夜餐。起初,我以為他經濟有困難,因此心裡多了幾分憐憫,也盡量照顧他。直到有一天,他聊到搬家計畫,我才發現他並不缺錢,只是選擇節省度日而已,這才明白,自己之前的誤會源自於比較與自我的假設。
還有另一位同事,她幾乎不與人分享食物,後來知道她生活富足,單純是個性使然。漸漸地,我心裡開始產生落差,想著:「他們明明過得比我好啊!」慢慢地,我收起抽屜的零嘴餅乾,不想再分享與給予。這些比較讓我變得計較、不快樂,也影響了對他人的態度和互動。
某天,我在書上看到美國前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曾說:「比較是偷走快樂的小偷。」我突然意識到,真正讓我不開心的,不是別人的選擇,而是心裡那個一直在計較的自己!
這提醒我,那些不自覺的比較,讓我開始變得計較,看那位同事不順眼,甚至在團體互動中也感到綁手綁腳,影響人際,也使我的心情起起伏伏,這讓我想起哲學家尼采的觀察:「對於自己擁有的,很難時時放在心上;對於別人擁有的,卻總是看在眼裡。」
學會放下比較,我重新找回了分享的單純與快樂。或許,這就是成長的過程,當我放下誰過得比較好;誰擁有的比較多,這才發現幸福從來不需要比較,而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我只管更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心,堅守那個善良真誠的自己!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