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從容容的人生,變成匆匆忙忙的奔波;在候診室裡,看見的不只是病痛,而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匆匆的連假,緩緩的人生
本該 從從容容、游刃有餘,
豈料 匆匆忙忙、連滾帶爬。
這次國慶日連續假日的三天,意外地我居然分別踏進了三家不同的醫院,探望老朋友與親戚的病情、陪同家母例行回診。走過候診區的瞬間,有老有少,一張張臉孔寫滿憂慮與不安。生病這件事,從來不只是身體的病痛,也是一整個家庭的心緒起伏。
老化的台灣,緊繃的現實
2025年台灣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這表示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總人口的20%,也就是說「每五個人,就有一位是熟齡長者」。近來屢見新聞報導高齡駕駛與博愛座( 現稱「優先席」)的爭議,表面看似個案,實際上是整個社會結構變形的縮影。
儘管政府推出「0到6歲國家養」、育兒津貼、托育補助與教育補助等政策,甚至鼓勵企業提供親子友善職場的幸福環境,但出生率依舊低迷不振。
不婚不生,成為這個時代最真實的常態,此社會趨勢亦已成為台灣嚴重的國安問題。
健康,是最根本的幸福
這三天在醫院穿梭,心中感觸良多。
「本來考量到經濟狀況,曾想過是否要放棄急救,經過手術搶救後雖然有所好轉,但後面的事情可能會更麻煩啊!」聽聞如此擔憂的話語,頓失語塞,我不知該如何安慰。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但照護者家人本就捉襟見肘的生活,又該怎麼辦呢?非常寫實無奈的掙扎。
個人健康與家庭環境息息相關;照護人力、術後復健,皆是現實課題。慶幸生於台灣,享有全民健保的庇護,也提醒自己透過保險為人生多一層保障。
畢竟,在命運的 0 與 1 之間,差距往往是一道無法回頭的分水嶺。
歡迎前往【 NOWA 50+ 的風景 】與我進一步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