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孩子變皮,其實是在等你「放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最近我發現一件挺神奇的事。

當孩子開始變得「皮」—對你愛理不理、假裝沒聽到、講什麼都頂嘴、叫都叫不動、難以溝通的時候—只要讓他們去學一件新的事情,這些狀況竟然就會明顯改善。這個「新」不一定是去學新才藝,而是從生活中找到一些以往沒有讓孩子自己嘗試的事,開放權限或教他們去做。

Photo by Vitaly Gariev on Unsplash

Photo by Vitaly Gariev on Unsplash

像這次,以往孩子是從用水盆舀水洗澡,我讓他們改拿蓮蓬頭沖澡,他們房間的浴室沒有乾濕分離,必須站在浴缸裡洗,所以孩子必須學會控制蓮蓬頭方向,避免水亂噴,還要記得拉上浴簾防止水灑到浴缸外面來。

看起來不過是洗澡方式的改變,就讓他們原本好像是抽風或壞掉的樣子又正常了,整體行為回歸穩定,溝通上也比較順暢。

這讓我開始想,為什麼只是一個小小的改變,反而能讓他們「變乖」?我原本的猜想是孩子都有學習的需求,他們渴望在日常中驗證自己的能力與成長,而這個改變(或稱之為小挑戰)恰恰好滿足到這個需求,於是他們的內外在又平衡了,人也就修好了!

因為太好奇了,我將這個發現丟到 ChatGpt,結果它真的找到一些相關文獻和研究來佐證這件事,跟我原本的猜想方向是差不多的,稍微摘要整理跟大家分享,不過因為我也只是個外行人,如果有理解錯誤的地方還請幫忙勘誤或補充。

主要關聯到以下這兩個理論和一個教學法:

一、心理學家 Edward Deci 和 Richard Ryan 的「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提出,人類在任何年齡都需要三種基本心理養分:

  • 自主感(能自己選擇與掌控)
  • 能力感(能做好一件事)
  • 連結感(被理解與接納)

二、Albert Bandura 於 1977 年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論(Self-Efficacy Theory),指的是個人對自己完成特定任務或達到特定目標的能力的信念,而非實際能力本身。(我的理解大概就是自我感覺良好與否)

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其自主性(我理解為獨力)的需求,需要透過自主性的練習獲取成就感,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當內在的自信與掌控感被重新建立。孩子就不再需要透過頂嘴或逃避等看似脫序的行為來花式表達「我想做主」的內在需求。

實務上則關聯到教育心理學裡有個概念叫「支架教學(scaffolding)」,它指的是大人先提供指導與結構,等孩子逐漸上手後,再慢慢撤掉支援,讓他獨立完成。

實例來說

以孩子使用蓮蓬頭為例子來看,示範與陪同練習的部分屬於支架教學法,而接下來他們從這個過程中得到的是:

自主:他們能自己控制水的方向與方式

能力:他們能成功完成一項生活任務

當孩子完成任務,他獲得了「掌控感」與「成功經驗」,這種成就經驗(mastery experience 源自自我效能理論)會強化孩子對自身能力的信念,而這種信念與情緒穩定、任務專注與合作行為高度相關。

另外也有很多研究指出,讓孩子參與家務、照顧寵物或負責小任務等的「生活挑戰」比才藝課更能讓孩子體驗真實的貢獻與價值,一旦他們在生活裡找到自己的角色,行為自然也會穩定許多。(Leanne Whiteside-Mansell 教育博士的研究)

結論

總結來說,我觀察到的「學新東西後變乖」現象,其實與很多發展心理學或教育理論有所關聯相符,當孩子的自主性與能力感被滿足,自然會表現出更穩定、更合作的行為。

下次當孩子開始「愛唱反調」、「壞掉」,也許不是他叛逆,而是他需要新的挑戰,去重新證明自己的成長和能力,大家可以試試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un 王君的沙龍
26會員
118內容數
從全職媽媽的角色出發,閱覽世界的生活觀察。舉凡教育、社會、文化和個人體悟都是美好的寫作題材。目前暫居在美國聖地牙哥,感受台美之間的生活與教養差異~
Chun 王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5
孩子在學校的行為舉止,常常是父母親的煩惱。本文記錄了作者兒子第一次被瑜伽老師投訴的經驗,以及她如何處理這件事,並反思孩子教養的課題。從兒子的調皮搗蛋到女兒的不尊重師長,作者幽默地分享了她們的育兒挑戰,並與美國幼兒園老師的投訴信作對比,呈現出不同文化背景下教養方式的差異。
Thumbnail
2025/02/25
孩子在學校的行為舉止,常常是父母親的煩惱。本文記錄了作者兒子第一次被瑜伽老師投訴的經驗,以及她如何處理這件事,並反思孩子教養的課題。從兒子的調皮搗蛋到女兒的不尊重師長,作者幽默地分享了她們的育兒挑戰,並與美國幼兒園老師的投訴信作對比,呈現出不同文化背景下教養方式的差異。
Thumbnail
2024/12/06
在感恩節假期後,家長們開始忙碌地準備聖誕節的各項事務。本文將分享我的待辦事項,包括為小孩選購聖誕禮物、準備社交用途的禮物袋、佈置家中聖誕裝飾,以及參加節日活動和派對的計劃。儘管時間緊迫,我努力製造一些儀式感,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溫馨的聖誕節!
Thumbnail
2024/12/06
在感恩節假期後,家長們開始忙碌地準備聖誕節的各項事務。本文將分享我的待辦事項,包括為小孩選購聖誕禮物、準備社交用途的禮物袋、佈置家中聖誕裝飾,以及參加節日活動和派對的計劃。儘管時間緊迫,我努力製造一些儀式感,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溫馨的聖誕節!
Thumbnail
2024/11/20
親師面談週讓家長有機會深入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與成長需求。本文分享了兩位孩子在面談中的情況,探討瞭如何在字彙量、自信心及情緒控制上提供有效支持,特別針對非母語環境中的孩子發展。透過面談,家長能夠更新陪讀策略,持續關注孩子的進步與挑戰。該討論也鼓勵其他家長分享如何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的經驗與建議。
Thumbnail
2024/11/20
親師面談週讓家長有機會深入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與成長需求。本文分享了兩位孩子在面談中的情況,探討瞭如何在字彙量、自信心及情緒控制上提供有效支持,特別針對非母語環境中的孩子發展。透過面談,家長能夠更新陪讀策略,持續關注孩子的進步與挑戰。該討論也鼓勵其他家長分享如何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的經驗與建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