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因為感知能力比較敏銳,但也因此變得比較脆弱,容易放大自我懷疑的痛苦受,也容易放大被別人評判的難受感。
很多高敏感族群的人也是被這種自我懷疑的情緒暗流搞得很難受,我們內心如果充滿太多自我懷疑的聲音,那要如何邊創作邊玩耍邊前進?

葛萊美獎音樂創作人Rick Rubin在《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一書中,提供一個佛法的策略:離開種種戲論(Papancha)。
戲論指的是內心自行滋生的種種雜念與煩惱,會不斷觸發各種自我懷疑的小聲音,阻礙你繼續前進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只要內心的疑慮出現,開始滋生更多的煩惱與妄想,就說:我看到自己在製造戲論,同時間我要暫停與遠離戲論的糾纏,開始擁抱創造的勇氣,繼續前進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Rick Rubin這個戲論會觸發自我懷疑聲音的說法,讓我想到銷售顧問Blair Singer的書《管好自己的小聲音》。他指出成功人士通常擁有管理各種內在阻抗小聲音的能力,一旦看到貶低自我價值的小聲音出現,成功人士就會說:這是我自己的小聲音在講話,小聲音不願意承認我自己的天賦與才華,小聲音只想勸我放棄自己的夢想與使命。我要不計代價的捍衛自己的尊嚴與榮耀,我要跟小聲音說:不!
唯有中止小聲音的次數足夠的多,自己才不會認同那些懷疑自己與否定自己的小聲音,然後說:是!我要採取行動來讓自己的創造力與成功驅力得到各種微小的勝利感與成功感,我們才能重新擁有為自己喝采的力量!
總結來說,把戲論(papancha)視為內心滋生的自我內耗小聲音,停止小聲音的自動播放,轉而用自我肯定的心態來採取行動,奪回心智的控制權,不再被雜念、煩惱與妄想持續困擾下去。
📚 读书笔记分享
《创造力的修行》× 《管好自己的小声音》
发现一个有趣现象: 佛法的”戏论”概念 = 成功学的”内心小声音”
两位不同领域的大师,竟然给出了相同的解决方案:
1️⃣ 意识觉察:看见内心的负面声音
2️⃣ 客观命名:给它贴个标签
3️⃣ 理性分离:这不是真正的我
4️⃣ 持续行动:不被阻挡,继续前进
古老智慧 + 现代心理学 = 内心管理的完美公式
分享给同样在路上的朋友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