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那件你願意做一輩子的事
不是工作狂,是自由的開始。
Eason講起自己的工作時,眼睛裡有光。
那種光,像你看到一個人
他笑著說:「我好喜歡工作喔!」
外面的人可能會覺得他是工作狂,
但我知道,那不是沈迷,
那是一種「他真的很喜歡在做的事」的樣子。
當你投入太多、太用力、太專注時,
別人會說你「太拚了」。
但如果今天是運動國手,一天練18小時,
你會說他在工作嗎?
他事實上也是在工作,
只是那份投入,讓人看見「熱情」兩個字的樣子。
他也只是「剛好」,做著他喜歡的事,
而那件事「剛好」能換來金錢。
這樣的人,不該被叫工作狂。
他只是找到那個「能一直想做下去」的地方。
Eason選擇創業其中一個原因,
他說,是因為「當員工會被刪掉很多想要」。
這句話好真。
當老闆,不是貪心想要全部,
而是想要有選擇權。
你可以決定要不要做、怎麼做,
而不只是被現實限制。
別人問:「你們怎麼什麼都做?」
他笑著回答:「不是,我們只做想做的。」
那一刻,有種「被點醒」的感覺。
創業不是為了自由,而是為了那份「選擇的主動」。
不是逃離現實,而是決定自己的方式活。
設計,其實是「串聯」的藝術
他又舉例說:
「像我們最近和建設公司談合作,
我們拿行銷預算,做自己想做的設計規劃
而建設公司拿到是成交。
再用這樣的經驗,獲得下次的案子機會」
設計,其實就是「串聯」
把現有的條件、人脈、資源重新排列。
成本低,但價值無限。
串起來的瞬間,
讓世界產生新的意義。
獲得設計費,
也無意間拿到了設備資產,
成就了每一次成功與下次更好的經驗
他笑著說:「你看,這就是創業。
我們可能沒大賺,但我們得到別人看不到的資產。」
你原本以為創業是一條龍,結果發現,
它其實是「一條心」。
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浪漫,
是極致的務實。
因為那樣的人,連焦慮都變得有意義。
「我們不是什麼都做,我們是只做想做的。」
他說的那句話,我反覆想了好幾次:
人生最值得的努力,不是去做所有能做的事,
而是留出空間,
去做那些讓靈魂點頭的事。
有人說創業是賭一把人生,
我覺得它更像是一個測謊機,一次次誠實地問自己:
「這是我想要的嗎?」
然後勇敢去做。
我還不確定自己找到可以投入一輩子事了嗎
但我好喜歡,現在的自己,透過不斷嘗試跟記錄
慢慢來,我可以等我自己
那就夠了。
------------------------------------------------------
我是雜學生,這是我的人生筆記
各種跌跌撞撞的嘗試,希望對你有幫助。
pea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