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到你的 Role Model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總在長大後才明白,
榜樣不是遙不可及的人,而是讓你開始想變好的人。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企業家」坐在我面前。
主持人問:「你的人生榜樣是誰?」
台下的我們,還都是學生。
有人說:「我的老師。」
有人說:「我的父母。」
有人說:「學校那位清潔阿姨。
她每天笑著工作,照顧家人。我也想像她那樣踏實生活。」
這時,一位企業家開口說:
「成功可以有很多樣子。
但出了學校,在職場上,
有人扛起承擔責任和風險
創造就業機會,
希望你們透過這場職涯探索,
有機會和他們更深入對談,
也讓他們成為你們職涯的榜樣。」
那段話,我思考了很久。
我開始想——如果榜樣不只是身邊人
有可能是創造就業機會的人
也許是一直愛著我們的爸媽,
也許是那位總是微笑的清潔阿姨,
也許是願意陪我討論夢想的老師。
也可能是啟發我們的人,那誰啟發過我?
Role Model 的定義對每個人都不一樣。
有時候,他就坐在你身邊。
不是因為他有名,而是因為他的行為,讓你想變得更好。
─
當我找不到榜樣的時候
我進入第一份工作。
那是一個被業績與數字包圍的世界。
有一次,我得了公司設計獎,滿心歡喜。
同事冷冷說了一句:「業務不做業績,得設計獎有什麼路用?,」
那句話像一把刀,劃過我剛萌芽的熱情。
我開始懷疑:「業務只能追求業績為榮嗎?
公司提倡工作與生活平衡,可我也是很努力才得獎的啊!」
那時,我真的覺得自己快變成那種「只有績效、沒靈魂」的大人。
每天在 KPI 裡喘氣,怕自己成為討厭的大人。
卻不知道自己在往哪裡走。
─
「言行合一」的啟蒙
那時公司換一位新經理,
又受到一位亞太區協理客戶提攜。
他們讓我看到,「領導」不只是權威。
他們會說:「我願意聽你的想法。
如果你的點子不錯,我們可以一起調整。
我錯了,也可以改。」
那時我才懂,榜樣不是找完美的人,
而是能讓你看見「願意修正」的人。
除了說,他們會「起身一起做」。
開會時不是坐在後面等報告,
拿著筆一起畫流程圖、拆問題。
那一刻,我看到一種新的力量——
除了嘴巴行動,
也會起身一起做事,
跳下來一起扛責任的人,
他們不只聰明,也真誠。
那天回家,我打開筆記寫下:
「我想成為像他們一樣的大人。」
─
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
幾年後,我也有機會成為領導者。
第一次擔任領導者,遇到好多狀況。
有夥伴跟我意見相左、覺得沒有被尊重,
也有因個人不認同而對外發言失控的情況。
在和職涯教練晤談中,
教練問我:「你希望成為什麼樣的領導者?」
我:「我希望成為像我經理和客戶一樣領導者。」
我慢慢整理出屬於自己的定義:
1. 言行合一
除了嘴巴行動,
也起身一起做事,願意扛責任的人
2. 長遠規劃,能畫出藍圖
讓夥伴知道前中後的脈絡,
不是「等你到了我的位置就會懂」。
3. 願意解析思考過程。
不只給結果,而是讓人看見推理脈絡。
4.願意聽夥伴說「為什麼這樣想」。
溝通不是服從,而是共同建構。
5.接受指教,也能靈活帶隊。
領導不是要強,而是懂得轉彎。
這五條,不是教條,
是我在他們身邊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見」後拼湊出的樣子。
─
拼湊出自己的榜樣
我也常常提醒自己
即使現在有了 Role Model,
也不要停止更新。
每次參加完活動、聽完分享、和人對話,
我都會問自己:
「誰讓我覺得很棒?為什麼?」
「如果是我,我希望別人也有那種感受嗎?」
「誰讓我覺得很不舒服?為什麼?」
「如果是我,我希望別人也有那種感受嗎?」
因為榜樣不一定是一個人,
而是從每個人身上學到的一小塊。
有人教我勇氣,
有人教我誠實,
有人教我溫柔。
每個人都能教會你一件事
把這些拼起來,
就是我想成為的大人。
─
榜樣是拼圖
榜樣的存在,不是為了讓你模仿,
而是讓你拼出「自己想成為誰」。
你不一定能成為別人的榜樣,
但你一定能成為「想讓自己想變好」的那個人。
而我,也在努力成為那樣的大人。
不是完美,不是無懈可擊,但願意學習。
我成為的榜樣,不只活在光裡,
也能在別人還沒看見的時候,
先為自己點一盞燈,成為能一起找對的人。
------------------------------------
我是雜學生,這是我的人生筆記。
各種跌跌撞撞的嘗試,希望對你有幫助。
pea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