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故事#9|從等待中學會耐心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上週末回娘家,和爸媽聊天時,爸爸提到他曾被同事說情商很高,我也忍不住說,我也曾經收到同樣的回饋,而且這個回饋是來自於主管。

接著,媽媽就對我說:「妳跟爸爸一樣,都很有耐心,做事慢慢來。」那個「慢慢來」不是拖延或懶散,而是一種帶著思考、靜靜等待的節奏。

我忽然想到,小時候家裡離學校很遠,沒有公車能直達,只能等爸媽下班來接。那時候的我,常常一個人待在學校附近的速食店或圖書館附近,等著他們出現。

也就在那些等待的時光裡,我學會了自得其樂——觀察人群、寫作業、閱讀、發呆、做夢。等待的時間並不是浪費,而是一種和自己獨處的時光,甚至也可以透過這些時候來個最近很夯的「獨自升級」。

 現在的孩子,真的比較少有這樣的機會。

在講求「即時回饋」的時代,耐心變得越來越稀有,就連本來很有耐心的大人,都會為了想要趕快看到結果而變得焦躁,更何況是孩子呢!。

 不過,我並不覺得孩子是「沒有耐心」,只是——他們「還沒學會等待」,因為欠缺太多等待的經驗了。

 這也是我喜歡繪本《希望花園》的原因。

故事裡的小愛搬到一個寂靜的新地方,播下的種子始終不發芽。直到有一天,鄰居送來一個神秘的袋子,一切慢慢改變。

這本書獻給每一位感到難過、擔心或無助的孩子,也提醒我們——改變並非不存在,它只是「還沒到」。只要願意相信,希望就像種子,總有一天會破土而出。

《希望花園》其中一頁

《希望花園》其中一頁

作為父母,我們也在學習等待。等待孩子學會表達、等待他們長大、等待他們找到自己的節奏。請相信,孩子會在某個我們沒注意到的時刻——悄悄發芽。

我認為陪孩子一起種植植物,是一個很棒的方式呢!能讓他們在等待發芽的過程中學會耐心。那你都是用什麼方法,培養孩子等待的能力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空間
249會員
329內容數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2021/03/25
我的父親,民國四十五年出生的他,當了大半輩子的公務人員,他的衣服永遠只有襯衫與西裝褲,他愛吃的料理永遠是那道將絲瓜滾得軟爛的菜,他愛看的電視節目永遠是國際棒球賽。 在我的印象中,父親總當吃虧是佔便宜,無論他遇到什麼樣的困境,他總是笑笑地接受所有的事情,毫無半句怨言。 我看著他,象徵智慧的頭頂白髮,
Thumbnail
2021/03/25
我的父親,民國四十五年出生的他,當了大半輩子的公務人員,他的衣服永遠只有襯衫與西裝褲,他愛吃的料理永遠是那道將絲瓜滾得軟爛的菜,他愛看的電視節目永遠是國際棒球賽。 在我的印象中,父親總當吃虧是佔便宜,無論他遇到什麼樣的困境,他總是笑笑地接受所有的事情,毫無半句怨言。 我看著他,象徵智慧的頭頂白髮,
Thumbnail
2021/03/18
想睡卻睡不著是來自於精神壓力,但你知道有時過長的睡眠時間,也可能來自心理壓力嗎? 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最難熬的並不是早上起身的那刻,而是中午飯後那睡意襲來卻不能睡覺時,我用盡各種自虐手段,喝咖啡與茶慢性自殺,或像古代懸梁刺股般用力捏自己的大腿,以振奮精神工作。
Thumbnail
2021/03/18
想睡卻睡不著是來自於精神壓力,但你知道有時過長的睡眠時間,也可能來自心理壓力嗎? 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最難熬的並不是早上起身的那刻,而是中午飯後那睡意襲來卻不能睡覺時,我用盡各種自虐手段,喝咖啡與茶慢性自殺,或像古代懸梁刺股般用力捏自己的大腿,以振奮精神工作。
Thumbnail
2021/03/11
不僅國外的月亮比較圓,難道連別人家的妹妹也比較可愛? 那天我和妹妹一起看動畫,妹妹突然感嘆地說:「別人說,哥哥都會覺得別人的妹妹比較可愛,但不會覺得自己的妹妹可愛。」我心想,沒錯,天底下的哥哥都是一樣的。 明知如此,我卻不懷好心地帶著驗證兄妹情是否比金堅,以及找哥哥麻煩的心態向他出招。
Thumbnail
2021/03/11
不僅國外的月亮比較圓,難道連別人家的妹妹也比較可愛? 那天我和妹妹一起看動畫,妹妹突然感嘆地說:「別人說,哥哥都會覺得別人的妹妹比較可愛,但不會覺得自己的妹妹可愛。」我心想,沒錯,天底下的哥哥都是一樣的。 明知如此,我卻不懷好心地帶著驗證兄妹情是否比金堅,以及找哥哥麻煩的心態向他出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細碎。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相處時間裡,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細碎。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日常相處時間裡,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Thumbnail
在孩子相處中,通過被孩子提醒與被矯正的場景,感受到了孩子無條件的包容和付出,讓我們重新思考愛與包容的真諦。
Thumbnail
在孩子相處中,通過被孩子提醒與被矯正的場景,感受到了孩子無條件的包容和付出,讓我們重新思考愛與包容的真諦。
Thumbnail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應強迫他們。同時,應適時分享孩子的成就,並不要引起家長之間的焦慮感。孩子也應被視為個體,而不是父母願望的實現工具。
Thumbnail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應強迫他們。同時,應適時分享孩子的成就,並不要引起家長之間的焦慮感。孩子也應被視為個體,而不是父母願望的實現工具。
Thumbnail
這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份禮物,來自生命的禮物。讓我們在日復一日繁忙的生活中,能夠靜下心來閱讀,透過文字的魔力,找回身心安在力量。 當媽媽之後,時常聽到專家們強調,教養孩子必須要「溫柔而堅定」。對於急性子的我來說,忍不住懷疑:「到底要怎樣才能做到溫柔而堅定?」面對怎麼講都講不聽的孩子,沒有火冒三丈就
Thumbnail
這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份禮物,來自生命的禮物。讓我們在日復一日繁忙的生活中,能夠靜下心來閱讀,透過文字的魔力,找回身心安在力量。 當媽媽之後,時常聽到專家們強調,教養孩子必須要「溫柔而堅定」。對於急性子的我來說,忍不住懷疑:「到底要怎樣才能做到溫柔而堅定?」面對怎麼講都講不聽的孩子,沒有火冒三丈就
Thumbnail
在這個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的年代裡,我們究竟如何讓孩子不再急躁,並靜下心來感受世界呢?
Thumbnail
在這個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的年代裡,我們究竟如何讓孩子不再急躁,並靜下心來感受世界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