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外之醫》:讓「被看不見的人」被看見

夏雪Angela beatrice-avatar-img
發佈於劇評分享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他們照顧著這座島上最脆弱的身體,
卻沒有誰照顧他們。

在台灣,有七十萬名外籍移工撐起長照、製造與營造體系。
他們除了在病房裡餵飯、在工地上流汗、也在夜裡沉默。

導演廖士涵與詹淳皓耗時六年田調,訪談百位醫護與移工。
透過劇集,逼觀眾反問,
移工的處境,我們為何視而不見?

/

《化外之醫》既非醫療劇,也非犯罪劇。
它以「醫療」為骨,
以「非法」為刀,
讓合法醫師與地下醫師的對照,
成為社會良知與法律邏輯的鏡像。

當法律與人性衝突時,
誰才是真正的醫者?
而誰,又被推到制度之外?

/

鄭琬平(張鈞甯飾)是體制內的醫師,冷靜、理智,卻被規範纏縛;
范文寧(連炳發飾)是越南外科醫師,為了母親的醫療費而非法行醫。
一個在制度裡掙扎,一個在制度外求生。
從威脅到並肩,他們的動機相同,都只是想救所愛之人。

醫療懸疑只是外殼,
核心是人性灰區的辯證。
當法律與生存對立,
救人,是否就成了一種原罪?

廖士涵沒有用煽情取勝,而是以紀錄片般的冷靜拍下那些掙扎。
他讓鏡頭代替立場,用影像提出最困難的倫理提問。
生命的界線,不在醫療規範裡,而在人心的溫度上。

/

編劇張世嫺曾任護理師,熟知現場的崩潰與倦怠。
導演團隊在田調時,聽見太多讓人難受的故事。
有的一天只被雇主餵一餐;
有人逃逸後不敢就醫,只能自己縫合傷口;
也有的發燒、暈倒在看護床邊,
雇主卻只淡淡說:「換人吧。」

這些都不是戲劇的誇張。
它們真實得讓人不知道該心疼誰,
是病人,還是照顧他們的人。

導演不想拍悲劇,
他拍的是「無法再假裝不知道的現實」。
這份冷靜,正是《化外之醫》最殘酷,也最溫柔的語言。

/

越南演員連炳發,是這部劇的靈魂。
他以自然的表演,演出了「他者」的沉默。
拍攝前,他在林口長庚神經外科實習三個月,
親手縫合豬皮兩百次。
他沒有刻意修飾中文口音,
因為那口音本身,就是角色的傷口。

他讓觀眾理解:
「非法」不等於「不道德」,
「合法」也不必然代表「正義」。
在他身上,導演所謂的「化外之醫」不再只是社會身份,
而是一種人性底色。

/

范文寧在廁所裡為逃逸移工動手術,是違法;
鄭琬平為了遵守規範放棄搶救,卻合法。
這正是導演最尖銳的質問:
「我們,到底在守護什麼?」

「化外」不僅是制度之外,
更是同理心之外。
當我們以旁觀者的眼光審視弱勢,
我們,也成了那個冷漠的化外之人。

/

若《良醫墨非》讓我們看見「差異」被包容的可能,
《化外之醫》則讓我們直視「相同卻不被平等對待」的殘酷。
范文寧不是天才醫師,沒有奇蹟設定,
他只是個會縫合的普通人,
卻被迫活成罪人。

亞洲社會最大的恐懼,不是差異,而是平等。

在階級隱喻上,《化外之醫》更像《寄生上流》。
奉俊昊用地下室的臭味揭開階級裂縫,
廖士涵用地下手術室的氣味揭開醫療裂縫。
前者以奪取作為反擊,
後者以救人作為抵抗,
前者以暴力報復,後者以溫柔革命。

/

《化外之醫》沒有安慰,也沒有救贖。
它讓觀眾帶著不安離開螢幕,
因為那份不安,才是真相。

在這座自稱友善的島上,
我們擁有最完善的健保制度,
卻仍讓許多人無法被醫治。

那些在陰影裡縫合他人傷口的手,
其實也在縫合這個社會的裂縫。
有時候,治癒不來自醫療,而來自被看見。

而《化外之醫》之所以動人,
不只是因為它揭開制度的冷,
而是因為它提醒我們,
最懂照顧的人,往往最少被照顧。

無論是醫師、護理師、外籍看護,
還是那些日夜為家庭奔忙的太太們,
她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讓別人的世界被縫合。

真正的溫柔,不只是渴望被理解,
而是願意去理解那些被忽略的人。
而這部劇,正是一場溫柔的凝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雪Angela beatrice
7會員
90內容數
香港居台作家,12 歲開始書寫第一部小說,22 歲開啟專職作家之路,25 歲出版首部小說。學生時期曾任模特兒,畢業後參演過數部電視電影的製作,後出版《找 1/2 顆荳蔻》、《咖啡杯的絮語》、《不能靠近的星星》、《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於中港臺澳星馬均有發售。現為一名作家、編劇、模特兒、畫家和部落客,目前定居於台灣。
夏雪Angela beatrice 的其他內容
2025/10/28
你是從哪一刻記住曾莞婷?是八點檔裡「郭佳佳」甩巴掌的狠勁?還是《影后》裡,潘茵茵對著鏡子崩潰落淚的自己? 金鐘60頒獎台上,她接過女配角獎,淚水奪眶。對著已逝的陳慧翎導演,她說:「是妳,先看到了我。」那一刻,她不只為榮耀落淚,更為那個在鏡頭邊緣苦撐的少女,終於,被世界看見。
Thumbnail
2025/10/28
你是從哪一刻記住曾莞婷?是八點檔裡「郭佳佳」甩巴掌的狠勁?還是《影后》裡,潘茵茵對著鏡子崩潰落淚的自己? 金鐘60頒獎台上,她接過女配角獎,淚水奪眶。對著已逝的陳慧翎導演,她說:「是妳,先看到了我。」那一刻,她不只為榮耀落淚,更為那個在鏡頭邊緣苦撐的少女,終於,被世界看見。
Thumbnail
2025/10/28
今年的金鐘獎,我獨坐螢幕前,原本只是隨意一瞥,卻在47歲的楊謹華、43歲的曾菀婷、48歲的嚴藝文站上舞台時,眼眶驟然一熱。她們的光芒未刺眼,她們的影子卻與我、與無數在暗處踽踽獨行的身影疊合。
Thumbnail
2025/10/28
今年的金鐘獎,我獨坐螢幕前,原本只是隨意一瞥,卻在47歲的楊謹華、43歲的曾菀婷、48歲的嚴藝文站上舞台時,眼眶驟然一熱。她們的光芒未刺眼,她們的影子卻與我、與無數在暗處踽踽獨行的身影疊合。
Thumbnail
2025/10/28
金鐘獎的舞台上,鄒暟澐以《什麼都沒有雜貨店》奪下戲劇節目創新獎。鎂光燈下,他未曾自誇,而是輕聲說:「謝謝陪孩子追夢的爸媽,他們放下了自己的大好人生。就像我媽媽,她也曾有夢。」這話淡如日常,卻似細針,刺進無數人的心,孩子的夢想飛得那麼遠,是父母在背後,將自己的人生輕輕摺起。
Thumbnail
2025/10/28
金鐘獎的舞台上,鄒暟澐以《什麼都沒有雜貨店》奪下戲劇節目創新獎。鎂光燈下,他未曾自誇,而是輕聲說:「謝謝陪孩子追夢的爸媽,他們放下了自己的大好人生。就像我媽媽,她也曾有夢。」這話淡如日常,卻似細針,刺進無數人的心,孩子的夢想飛得那麼遠,是父母在背後,將自己的人生輕輕摺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縱觀全球,哪個國家不面臨老人社會的挑戰呢? 醫學進步生技發達 現在想要延年益壽,不必再上蓬萊島上找仙人 維持呼吸心跳,更是分秒就可以達到的事
Thumbnail
縱觀全球,哪個國家不面臨老人社會的挑戰呢? 醫學進步生技發達 現在想要延年益壽,不必再上蓬萊島上找仙人 維持呼吸心跳,更是分秒就可以達到的事
Thumbnail
帶動病人和家屬說出內心話的解釋模式,有助於醫師正視病人的觀點,以此組織臨床醫療的對策。而醫師將自己的解釋模式清楚地傳達給病人了解,相對也有助於病人、家屬對於什麼時候要開始治療,要找哪些醫師治療,進行怎樣的治療,成本效益大概如何,作出比較實用的判斷。
Thumbnail
帶動病人和家屬說出內心話的解釋模式,有助於醫師正視病人的觀點,以此組織臨床醫療的對策。而醫師將自己的解釋模式清楚地傳達給病人了解,相對也有助於病人、家屬對於什麼時候要開始治療,要找哪些醫師治療,進行怎樣的治療,成本效益大概如何,作出比較實用的判斷。
Thumbnail
隨著醫檢師分科化,除了病理醫檢師,有細胞醫檢師的證照求職時可以加分喔!
Thumbnail
隨著醫檢師分科化,除了病理醫檢師,有細胞醫檢師的證照求職時可以加分喔!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從小狀況到大病症,解答你對各種症狀的所有疑惑!
Thumbnail
★從小狀況到大病症,解答你對各種症狀的所有疑惑!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除了敘述到每個不同族群的生態、年齡相對應的疾病、醫療處置及臨床評估檢查,住院、轉院、緊急急救等等,急診就是一個字:急,緊急處理及立即處置,而很多的故事,在急診就會層出不窮。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除了敘述到每個不同族群的生態、年齡相對應的疾病、醫療處置及臨床評估檢查,住院、轉院、緊急急救等等,急診就是一個字:急,緊急處理及立即處置,而很多的故事,在急診就會層出不窮。
Thumbnail
臨床的醫院,醫療中醫師的看診已經不是臨床的需求之一了,那麼~故事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臨床的醫院,醫療中醫師的看診已經不是臨床的需求之一了,那麼~故事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在醫院忙碌的環境中,我們無論在病房、急診等等,皆會看到護理師推著治療車,推治療車目的就是要幫病患打針、給藥、及口服藥物、甚至是最重要的抽藥物.....等等。
Thumbnail
在醫院忙碌的環境中,我們無論在病房、急診等等,皆會看到護理師推著治療車,推治療車目的就是要幫病患打針、給藥、及口服藥物、甚至是最重要的抽藥物.....等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