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陣子在擔任履歷健診志工的同時,也很幸運錄取了職涯引導師培訓
培訓課程裡有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概念:
「關注圈與影響圈」
💡 什麼是「關注圈」?
是那些我們關心但無法控制的事情,
多半與外在環境有關
當注意力長期放在這些無法改變的事物上,
我們可能會變得焦慮、無力,甚至懷疑自己
💡什麼是「影響圈」?
指的是我們可以主動改變的部分——
像是態度、技能、行動力
理想的狀態是:
我們先盤點自己關心的事情, 再從中找出能行動的項目,一步步擴大影響圈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現實中,我們常會先注意到外界的不順,
而把自己能做的事留到明天再說
但經歷了好多個明天後,
卻發現今天的自己,還是和昨天一樣:沒有進步、沒有創新、沒有變化
如何覺察自己正在內耗?
- 原本熱愛的事,突然提不起勁
- 關注焦點轉向外在環境,感覺自己無能為力
- 對有幫助的事也提不起動力
這些都是身心提醒你:該休息一下了
當發現自己內耗時,請不要責怪自己
有時候,
我們太努力地想脫離內耗,反而造成更深的內耗
與其急著修正,不如先允許自己停下來
因為和解的第一步,是允許當下存在
與自己和解,不是妥協,而是接納
我很喜歡與自己和解這個概念
它並不是原諒自己的代名詞,
而是一種開放的心態—— 在理解與接納中,繼續往前
與自己和解的三個日常練習
- 感到難過或挫折時,先看到自己已經做得好的地方
- 無法如期達成目標時,提醒自己:我仍在路上
- 面對他人的評價,劃清界線,辨認那是否真是我的課題
給自己的話
我們不需要永遠在變得更好的路上,能夠停下腳步、照顧當下,就是最深的成長
與自己和解,不代表放棄努力,而是用更柔軟的方式繼續前進
最近一次覺察到內耗的時刻是什麼?歡迎留言分享,也許你的故事會啟發另一個人 💛
喜歡這篇分享嗎?歡迎按下❤️+追蹤,或加入我的沙龍,陪我一起用文字持續點亮更多人的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