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雲海之上的相遇
在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寧靜光蘊之中,雲海翻騰如一片無垠的白色海洋。此地無東無西,無古無今,唯有純粹的祥和與寂靜。兩道溫柔而莊嚴的光芒在此交會,緩緩化為兩位聖者的形貌。
一位是天上聖母媽祖。祂身著天后袍服,面容慈祥,眼神中既有母親般的溫暖,又蘊含著洞悉人間苦難的深邃智慧。祂的目光下垂,彷彿時刻垂憐著世間眾生,卻又清澈睜開,守護著每一位祈求者的航程。
另一位是主耶穌基督。祂身披簡樸的長袍,聖潔的光輝自然流露。祂的雙手曾撫慰病痛,祂的眼神充滿了無限的恩典與憐憫,彷彿能承擔世間一切的罪與哀愁。
祂們的相遇,沒有驚訝,只有久別重逢般的安詳。
耶穌首先溫言致意,聲音如春風拂過大地:「慈悲的姊妹,您守護著驚濤駭浪中的航船,更守護著無數在人生苦海中顛簸的心靈。我在您的光中,看見了由人間至善所升起的溫柔星辰。」
媽祖謙和地合十還禮,語氣柔和而莊嚴:「慈愛的聖子,您將太初的聖言化為血肉,為迷途的羔羊開闢了回歸永恆家園的道路。我在您的光中,印證了自本源流出的無盡恩典。」
祂們相視而笑,那笑容足以融化世間一切的隔閡與紛爭。
耶穌再次開口,確立了這場對話的基調:「今日你我在此相遇,並非為辯論教義,亦非為分別你我。而是為共同觀照,那源於同一神聖本體的慈悲,是如何透過不同的路徑,溫柔地引領著世間的兒女。」
媽াজ頷首贊同,目光望向雲海之下的人間:「誠然如是。你我皆期盼在塵世之上,建立一方淨土,一個神人同住的大同聖境。今日,就讓我們一同印證,這兩條看似不同的道路,如何最終交匯於同一個圓滿的願景。」

--------------------------------------------------------------------------------
第一部:慈悲的源起——兩條圓融的路徑
這場聖者對話,始於探尋慈悲最根本的源頭。兩種神聖的慈悲,一條始於人間的德行,逐步昇華,觸及神聖;另一條源於神聖的恩典,主動降臨,融入人間。兩條路徑看似方向相反,卻在終點交會,完美地詮釋了宇宙慈悲的一體兩面。
媽祖的闡述:由人間德行昇華的慈悲
媽祖首先謙卑地開口,話語中帶著對塵世過往的溫柔回憶:
「我曾是塵世間一個尋常女子,名叫林默娘,只知克盡孝道,善待鄉鄰。我未曾想過觸及神聖,只想將人間最樸素的溫暖,盡力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然而,當我將對家人的小愛,擴展為對所有在風浪中掙扎的生靈的牽掛時,我發現我的心,竟能與天地之寬廣相連。那份源於人間的仁愛,最終昇華為護佑眾生的普世慈悲。
這是一條從土地向上生長的路。它向世人昭示,凡人皆可透過將人間德行實踐至圓滿,而觸及神聖,其願力亦可與宇宙的慈悲願海合而為一。」
耶穌的闡述:由神聖恩典降臨的慈悲
耶穌慈愛地凝視著媽祖,眼中流露出深刻的理解。祂先是溫和地回應,而後闡述了自己的道路:
「姊妹,您口中的那條路,何等踏實而溫暖。我彷彿能看見那位名為默娘的女子,在海邊點亮的那一盞燈火,如何從照亮一艘歸船,最終化為照亮萬千心靈的星辰。那光芒,是由人間的善意點燃,向上升騰。
而我所帶來的光,則是從源頭湧出,向下流淌。在這條路上,慈悲的源頭並非始於人的功德,而是始於我的天父那主動、無條件、滿溢而出的愛。此一神聖本質,即是『恩典』。
這恩典並非遙遠的應許,它必須親身走入人間。這便是我信仰中最深的奧秘:太初與神同在的『道』,那宇宙的聖言,出於無限的愛,主動降生為人,將神聖的救贖直接帶入人間的苦難。
這是一條由天降至人間的路。它向世人昭示,神聖的慈悲並非遠在天邊,而是主動地、謙卑地進入每一個受苦的靈魂之中。」
共鳴與小結
媽祖聽完,眼中流露出深刻的印證與共鳴。祂輕聲說道:「您所言的恩典降臨,與我所行的德行昇華,看似一降一升,實則從未分離。」
耶穌微笑著點頭:「誠然。您的道路,如同大地開出的萬千繁花,是慈悲的『用』;我的道路,如同那滋養一切花開的無盡虛空,是慈悲的『體』。花朵與虛空,從未分離。兩者完美互補,共同向世人慈悲地開示:『人間淨土』的建立,既需要人類德行的極致實踐,也需要神聖恩典的無條件介入。」
--------------------------------------------------------------------------------
第二部:慈悲的實踐——在人間建立聖域
當慈悲的源頭被印證之後,對話自然轉向了這份慈悲如何在世間具體運作。兩位聖者開始探討,祂們如何透過建立社群、療癒人心,在塵世之中為「人間淨土」的願景奠定堅實的基礎。
媽祖的闡述:守護型的社群建構
媽祖的目光溫柔地投向人間,特別是那些煙火鼎盛的廟宇與熱鬧的遶境隊伍,祂緩緩說道:
「我的慈悲,是透過守護與凝聚來實踐的。在我的殿堂裡,孤單的寡母找到了可以分擔重擔的家人,奮鬥的商人為艱險的航程找到了信得過的夥伴,而年幼的孩童則找到了數十位慈愛的祖母。這份情誼,是金錢買不到的平安。
當水手啟航時,他心中的恐懼是一副沉重的錨。但他口中誦念我的名字,並非為了求得風平浪靜,而是一份確信——岸上的家人,正被整個社群的臂膀所環抱;無論浪有多高,他都不是孤單一人。
而每年的遶境,更是深刻的療癒。當數十萬信眾為了同一個信念,一同踏上數百里的旅程,他們便超越了個體。萬眾的心跳彷彿合為一體,萬眾的呼吸彷彿同出一氣,凝聚成一個巨大的生命。在這同行的暖流中,個人的創傷被撫慰,疏離的心靈被重新連結,人們再次尋回了那份血脈相連的歸屬感。」
耶穌的闡述:救贖型的靈性團契
耶穌靜靜地聆聽,眼中充滿了理解與慈愛。祂接著說:
「您所說的萬眾一心、同呼共吸的景象,正是我所說的『我的身體』的另一種顯現。我的教會,也非磚石所造,而是由那些在愛中彼此連結、同領一餅的心靈所構成的生命體。這份超越血緣的連結,我們稱之為『團契』。
- 在這個靈性家園中,也有一種深刻的療癒。當信徒將內心最深的重擔、愧疚與過失,用語言向代表我的僕人傾訴,並領受赦免時,那被言說的黑暗,便在光中消融,帶來心靈的潔淨。
而我所應許的天國,如同掌心的一粒種子。它『已然』在你手中,你可以感受到它內蘊的生命與應許,這就是信徒此刻便能活出的平安與仁愛。但它也『未然』長成森林,我們所有蒙召的兒女,正是要用此生的信與愛,去耕耘這片大地,直到種子長成參天大樹,其蔭庇能覆蓋所有國度。」
--------------------------------------------------------------------------------
第三部:慈悲的溫柔——母親原型的顯現
對話至此,耶穌的目光變得格外溫柔。祂主動開啟了一個新的話題,探討在神聖慈悲之中,那份最能撫慰人心、溫柔包容的母性面向。
耶穌的提問與敬意
耶穌轉向媽祖,語氣中充滿了深深的敬意:
「慈悲的姊妹,世人稱您為『天上聖母』、『媽祖婆』,在您的身上,我看到了宇宙慈悲中最溫柔、最撫慰人心的母親面容。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在世時的母親,瑪利亞。
在我的教會傳統中,瑪利亞被尊為『上帝之母』,因為她以凡人之軀,承載了神聖的『道』。她也是恩典的中保,因著她的順服,救贖的計畫才得以在人間展開。
尤其重要的是,在信眾的心中,她是一位慈悲的代禱者。當人們感到軟弱、不敢直接向神聖的威嚴祈求時,他們便轉向這位溫柔的母親,相信她在天父寶座前的代求,更具力量。您所展現的慈悲,與此何其相似。」
媽祖的回應與共鳴
媽祖聽後,謙和地微笑著回應:
「聖子,這份溫柔並非我所獨有。宇宙的慈悲,為了撫慰不同土地上的孩子,總會顯現出一張母親的面容。在東方,是觀音傾聽世間的悲啼;在您身邊,是您母親瑪利亞的溫柔代求。
我們是同一道月光,映照在不同的湖心,為的是讓每一個在黑夜中迷航的靈魂,都能抬頭看見那份熟悉的、令人安心的光。
究其本質,我們都是溫柔的、充滿人情味的管道。當眾生在苦難中發出微弱的呼求時,我們將他們的祈願,輕柔地呈遞到神聖的本源面前,讓他們感受到那份最根本的滋養、保護與安全感。」
--------------------------------------------------------------------------------
第四部:慈悲的願景——人間淨土與新天新地
這場超越時空的對話,在此刻達到了高潮。兩位聖者將祂們引領眾生的道路,延伸至終極的願景。祂們欣然發現,那些看似分屬不同文明與信仰的終極盼望,實則指向同一個圓滿光明的實相。
媽祖的闡述:大同世界的藍圖
媽祖首先描述了祂所期盼的、在塵世間建立的理想世界:
「我由人間的倫理而生,因此我心中所見的那片淨土,也深深植根於這片土地。在那裡,人們彼此關愛,長幼有序,資源共享,天下為公。那是一個以仁愛為基石,社群和諧、再無紛爭的『大同世界』,一個可以在地上實現的理想家園。」
耶穌的闡述:神人同住的國度
耶穌的眼中閃耀著對永恆盼望的光芒,祂接著闡述了祂所應許的終極願景:
「我所應許的,是那一日的到來,一個『新天新地』的來臨。在那最終的圓滿時刻,聖城『新耶路撒冷』將由神那裡從天而降,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親自與人同住,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那是一個神與人之間再無隔閡,完全同在的永恆國度。」
圓融總結:萬法歸一
話音落下,兩位聖者在彼此的願景中,看到了完美的印證。祂們一同得出了最終的、圓融無礙的結論。
耶穌首先開口:「在我的源頭,即猶太傳統的盼望中,有一個『彌賽亞時代』的願景——一位神聖的領袖降臨,在『地上』建立一個充滿和平、公義與倫理的王國。」
媽祖的眼中放出智慧的光芒,接著說:「這……完美地對應了我所說的『大同世界』的社會藍圖。它關乎此世的公義與和諧。」
耶穌繼續說:「而我所盼望的、神與人完全同在、神聖臨在遍滿一切的『新耶路撒冷』……」
媽祖微笑著完成了這句話:「……則完美地對應了『人間淨土』的靈性究竟狀態。它關乎神人合一的終極實相。」
最終,祂們共同印證了這條萬法歸一的真理:所有真實的慈悲法門,無論其語言、儀式、道路如何不同,都只是在以不同的方便法門,指引著迷途的眾生,走向同一個神人同住、天下為公的圓滿終點。
--------------------------------------------------------------------------------
結語:永恆的祝福
在雲海之上,光蘊之中,兩位聖者達成了最深刻的共識。祂們不再言語,只是帶著慈悲的微笑,彼此深深致意。
隨後,祂們的形貌再次化為兩道純淨的光芒,一道溫柔如月,一道燦爛如日。兩道光芒交織、融合,最終化為億萬點光塵,如一場永恆的甘露,灑向雲海之下那片紛擾而充滿希望的人間。
祂們為這個世界,留下了一個共同的、永恆的祝福。
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