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預計11月初離開公司了,起初的抱怨和一堆拉里拉扎的情緒瞬間只剩下捨不得,但我很清楚,繼續做下去我會一直陷在負面情緒,無法給自己交代,只是拿到正式紙本時,心臟還是跳得好快,嘣嘣嘣的,有種莫名的遺憾。
現在有了一點事情可以做,也算是且做且珍惜,這工作雖然和以前一模一樣,卻已經在緬懷了,對接的人是一樣是剛進公司案子的同事,那個同事我就沒仔細觀察過,現在看了一下,有點滄桑感,怎麼回事明明應該是容光煥發的年紀,也是個沒辦法調整狀態的傢伙嗎,那我可以知道這是大家都會遇到的情況,我不是特別脆弱的傢伙,只是我做出不同選擇而已。
呀但聽到他說「他們那種的沒人要」這種鬼話,反駁慾倒是起來了,為什麼要被社會框架綁架,假如是這樣,怎麼不想想你這種的人怎麼能決定別人的想法,這種人到底是哪種人,開心活著不行嗎? 我這種反應大概也是自我投射的一種吧!
以前一個前同事跟我說過,無論我自己講的再有道理,事實就是他有你沒有,所以那時候的我就往社會框架跳進去,我想證明我自己,只要站到同個賽道,我就能證明我能做得更好,然後辦到了,但沒想像中的有成就,就只是我做得到但那又如何,在花個五年進到公司,訓練自己再精進一點,或許會有不一樣的視野。現在想想,或許一開始就應該從自己出發才對,而不是向誰證明自己,察覺之後,那麼我接下來要怎麼寫自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