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工作動起來:一點小巧思,可能比你努力十倍還有效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靈感不一定要天外飛來,有時候只是多動一點腦、轉一個念,就能讓工作變好玩。


一條小蛇,讓我重新思考「工作的趣味」

前幾天搭了一台多元計程車,才上車沒多久,我就被副駕座後面那條「小蛇」吸引住。

不是什麼靈異事件,而是一條綠色絨毛玩偶蛇,被司機掛在椅背上,隨著車晃呀晃。

我忍不住問司機:「這蛇有什麼特別意思嗎?」

他笑著說:「今年蛇年嘛,本來只是應景。結果沒想到成了跟客人聊天的話題,也成了安撫小孩坐車情緒的好幫手。」

短短一句話,讓我佩服。

原本只是「順手掛上去」的點子,竟然變成與乘客互動的開場白,甚至還能安撫孩子的情緒。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以前帶業務團隊時,也做過一件「看起來不務正業」但出奇有效的事。


小巧思,不是玩樂,而是讓工作活起來的催化劑

職場上,我們太常相信「努力就好」,卻忽略了——有時候,多想一點點,比多做十分鐘更有價值。

那條蛇,對司機而言,就是一個「微創新」。

它不花錢、不改制度,只是多想了一下「我能讓乘客多一點什麼?」

結果,不僅讓乘客印象深刻,也讓工作多了樂趣。

這正是我想說的:

小巧思,不是玩心,而是工作的活力來源。


靈感不是天賦,而是「察覺力」的副產品

很多人說自己沒創意。

但真正的創意,往往不是靈光乍現,而是從「觀察」開始的。

我曾帶過一組業務團隊。大家每到月底就焦頭爛額,因為在追業績。

我後來做了一個小改變——

業績達標後,除必要會議外,其他時間不用進公司。

結果?

士氣暴漲,業績反而更早完成。

因為「自由」變成一種強大動力。

那不是天才點子,只是我察覺到員工情緒的「節奏點」。

懂得察覺,就能在不動刀的地方找到效率的開關。

👉 想試試看?

下次當你覺得流程卡卡、氣氛低落時,不妨問自己一句:

「如果我能改一個小地方,讓事情更順,那會是什麼?」


小巧思的源頭:換個角度想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

“The trouble with the world is that the stupid are cocksure and the intelligent are full of doubt.”

——「世界的問題在於愚蠢的人充滿自信,而聰明的人充滿懷疑。」

在職場裡,懷疑不是壞事。

它是提醒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看看?」

那位計程車司機,如果只想「開好車、收車資」,那條蛇永遠不會出現。

但他多想了一步:「我能不能讓客人乖車時更有趣?」

這個角度的轉換,就是創意的起點。


兩個實用的「小巧思開關」

說「多想一點」太抽象,以下兩個工具,我在企業輔導與自我管理時常用。

簡單、實用、不玄。


工具一:反轉三問法 —— 把抱怨變靈感

每當你對某件工作感到煩躁時,別急著抱怨,先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1. 我最常抱怨的是什麼?
  2. 如果反過來看,這抱怨裡有沒有機會?
  3. 我能改變其中哪一點,讓我或他人更舒服?

比方說,有位客服主管抱怨:「客人打電話來都在破口大罵,壓力大死了。」

後來他用「反轉三問法」想出解方:

在接通前播放三秒舒緩音樂,開場一句改成——

「感謝您撥打,我們很想先聽您說說。」

結果客訴情緒下降兩成,客服壓力也降低。

小巧思,不是修問題,而是轉角看見靈感。


工具二:多一個視角表 —— 讓思考多繞一圈

拿一張紙,左邊寫「任務」,右邊寫「如果我是 ××,會怎麼想?」

這個 ×× 可以是顧客、主管、對手或新進員工。

raw-image

這個小表格,看似無聊,卻能讓你多看一層。

當你能「預演別人的想法」,你的工作就會更有靈魂,也更精準。


小巧思 ≠ 小花招,它是一種內功

很多主管一聽到「巧思」就皺眉,以為是噱頭。

但真正有效的巧思,往往來自對工作的理解與尊重。

我曾輔導過一位業務,他在寄報價單時,都會手寫一張三行小卡:

第一行:感謝對方;

第二行:提醒關鍵;

第三行:祝福或幽默一句。

結果,他的成交率比同組平均高 40%。

不是那張卡片有魔力,而是那份「願意多做一點」的心,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

有巧思的人,不一定最聰明,但一定最用心。


如何讓小巧思成為習慣?

巧思最怕昙花一現。

要讓它成為職場節奏的一部分,可以試試這三步:

1️. 每週回顧一件「做得不錯的小改變」

 鼓勵團隊分享彼此的小實驗,創造正向循環。

2️. 設定「1% 改進目標」

 每月想一件讓工作好 1% 的事,像調整流程、改一句話、換個順序。

 小變化累積起來,就是文化的進化。

3️. 會議中加一句「有沒有小方法讓事情更順?」

 這句話會悄悄改變團隊思維——從抱怨轉向創造。


為什麼小巧思能帶來大效益?

📘 心理學角度:

《哈佛商業評論》指出,微創新能刺激多巴胺分泌,讓人更有參與感。

當人覺得「這是我想出來的」,就會更投入。

📗 管理學角度:

稻盛和夫說:「改善不是一次改變全世界,而是每天改變一點點。」

他提倡的「Kaisen 精進法」,正是職場小巧思的精神。

📙 文化角度:

只重績效的環境會讓人麻木。

當小巧思成為日常語言,團隊氣氛、效率、創造力都會跟著上升。


你今天的「那條蛇」,是什麼?

離開那台計程車前,我對司機說:「你的蛇不只旺你一整年,可能還旺你整個職涯。」

他哈哈笑:「其實不瞞您說,明年的馬我已經想好要怎麼掛了。」

我也笑了,並對他比個讚。

工作,不該只是完成任務,而是創造價值的舞台。

也許你今天掛上的「那條蛇」,

就是讓你從努力變成聰明、從例行變成有趣的那個轉折。


小巧思啟動表

raw-image


結尾:多動一點腦,世界就會對你溫柔一點

別等靈感來臨才動腦。

巧思往往藏在你覺得「就這樣吧」的那一刻。

花一分鐘想想「還能怎麼更好」,

有時,比加班一小時還更值。


我是潘英杰老師,跟您一起探索解決職場問題的跳脫框架思路,咱們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潘英杰(藍迪老師)的沙龍
3會員
27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沙龍,一起探索跳脫框架的職場思維~
2025/07/21
  【前言:在變動時代,為職場人生找到穩健的節奏】 職場,不再是過去那個「一份工作做到退休」的線性賽道。 我們身處的,是一個節奏快速、變化劇烈、競爭激烈的時代。能力要求日新月異,專業門檻不斷提升,人際互動更加複雜,機會與風險同時加劇。要在這樣的環境下穩定成長,單靠努力與聰明是不夠的。 我
Thumbnail
2025/07/21
  【前言:在變動時代,為職場人生找到穩健的節奏】 職場,不再是過去那個「一份工作做到退休」的線性賽道。 我們身處的,是一個節奏快速、變化劇烈、競爭激烈的時代。能力要求日新月異,專業門檻不斷提升,人際互動更加複雜,機會與風險同時加劇。要在這樣的環境下穩定成長,單靠努力與聰明是不夠的。 我
Thumbnail
2025/03/24
  圖片由AI工具生成 「在職場上,沒有自我認識就無法找到自己的定位;沒有策略,就只能隨波逐流。」 ——改編自麥可·波特與彼得·杜拉克的智慧 在這個競爭激烈、變化迅速的職場中,每個職場人都渴望成為那顆閃耀的明星,贏得晉升機會、提高薪酬並獲得認可。然而,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對自己優勢與不
Thumbnail
2025/03/24
  圖片由AI工具生成 「在職場上,沒有自我認識就無法找到自己的定位;沒有策略,就只能隨波逐流。」 ——改編自麥可·波特與彼得·杜拉克的智慧 在這個競爭激烈、變化迅速的職場中,每個職場人都渴望成為那顆閃耀的明星,贏得晉升機會、提高薪酬並獲得認可。然而,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對自己優勢與不
Thumbnail
2025/03/20
  圖片來自AI工具 你真的找到問題的「根源」了嗎?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問題,從績效下滑、客戶投訴,到團隊協作不順。然而,許多時候,我們所解決的只是問題的表面現象,而非真正的根本原因。這就像「冰山理論」所描述的——水面上可見的冰山僅占10%,而水面下的隱藏部分才是整座冰山的90
Thumbnail
2025/03/20
  圖片來自AI工具 你真的找到問題的「根源」了嗎?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問題,從績效下滑、客戶投訴,到團隊協作不順。然而,許多時候,我們所解決的只是問題的表面現象,而非真正的根本原因。這就像「冰山理論」所描述的——水面上可見的冰山僅占10%,而水面下的隱藏部分才是整座冰山的90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如果你也想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方面做得更好,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 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 學會安排時間。 • 學會拒絕。
Thumbnail
如果你也想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方面做得更好,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 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 學會安排時間。 • 學會拒絕。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很重要,但你真的做得到嗎?來聽聽生產力專家們的建議。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很重要,但你真的做得到嗎?來聽聽生產力專家們的建議。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Thumbnail
當面對職場或生活中的轉變,從不同思維與角度出發,能夠幫助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文章描述如何運用蜜蜂與蒼蠅模式,勇於嘗試新事物並勇於面對困難,從而實現個人和職業生涯的成功。歡迎訂閱、追蹤專題或留言分享討論~
Thumbnail
當面對職場或生活中的轉變,從不同思維與角度出發,能夠幫助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文章描述如何運用蜜蜂與蒼蠅模式,勇於嘗試新事物並勇於面對困難,從而實現個人和職業生涯的成功。歡迎訂閱、追蹤專題或留言分享討論~
Thumbnail
🍁本篇獲邀《1111人力銀行》刊登;你也是為了五斗米折腰的上班族嗎?是否也是常常因為主管同事客戶的不理性,讓你情緒激動真的很想不幹了呢?來,教你 3招擊潰這隻職場怪獸吧!
Thumbnail
🍁本篇獲邀《1111人力銀行》刊登;你也是為了五斗米折腰的上班族嗎?是否也是常常因為主管同事客戶的不理性,讓你情緒激動真的很想不幹了呢?來,教你 3招擊潰這隻職場怪獸吧!
Thumbnail
我的工作,看似五花八門,但在整合時,總讓人覺得著迷。今天在短短的時間中,我開了兩個會,首先很感恩我合作的單位,一路一小時不藏私把她的經驗跟我分享,這在職場江湖上,實在難能可貴。 而當自己全心全力去做一件事時,專注地運籌帷幄與串連,往外連結與溝通,這時透過合作學會很多堅持與妥協的藝術,就像跳雙人舞一
Thumbnail
我的工作,看似五花八門,但在整合時,總讓人覺得著迷。今天在短短的時間中,我開了兩個會,首先很感恩我合作的單位,一路一小時不藏私把她的經驗跟我分享,這在職場江湖上,實在難能可貴。 而當自己全心全力去做一件事時,專注地運籌帷幄與串連,往外連結與溝通,這時透過合作學會很多堅持與妥協的藝術,就像跳雙人舞一
Thumbnail
【日誌】經典啟發:《愛的藝術》如何改變工作與生活-113.01.03
Thumbnail
【日誌】經典啟發:《愛的藝術》如何改變工作與生活-113.01.03
Thumbnail
    老闆總希望能請到萬能的員工,最好以一敵百,什麼工作也能勝任,做得又快又好,並且自動自覺完成所有工作,未吩咐便已辦妥,還幫忙處理其他事務。     員工的想法卻是另一回事,一切按章工作,合約列明的工作範圍做好做妥,但是別想多佔用私人時間,也別想要他做工作範圍以外的工作。     想歸想
Thumbnail
    老闆總希望能請到萬能的員工,最好以一敵百,什麼工作也能勝任,做得又快又好,並且自動自覺完成所有工作,未吩咐便已辦妥,還幫忙處理其他事務。     員工的想法卻是另一回事,一切按章工作,合約列明的工作範圍做好做妥,但是別想多佔用私人時間,也別想要他做工作範圍以外的工作。     想歸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