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經系統概觀(Overview of the Nervous System)
1️⃣ 神經系統的意義(Definition and Role)
神經系統(Nervous System)是人體最複雜且精密的調控系統。
負責接收(receive)外界與內部環境的變化訊息,整合(integrate)資訊並進行判斷,最後發出反應(respond)以維持內環境穩定(homeostasis)。
它與內分泌系統(Endocrine System)共同協調全身活動,不同之處在於神經系統傳導訊息的速度極快(以毫秒計),主要透過電訊號(electrical impulses)與化學突觸(chemical synapses)完成。
2️⃣ 神經系統的三大功能(Three Fundamental Functions)
- 感覺輸入 Sensory Input:感覺受器(sensory receptors)偵測內部或外部環境的刺激,如溫度、壓力、疼痛或化學變化,並將資訊傳送至中樞神經系統(CNS)。
- 整合 Integration:中樞神經系統分析、解釋接收到的資訊,並在此基礎上作出判斷或反射性決策。
- 運動輸出 Motor Output:中樞根據分析結果發出命令,透過運動神經元(motor neurons)傳遞至效應器(effectors),如肌肉收縮或腺體分泌。
3️⃣ 神經組織的組成(Composition of Nervous Tissue)
神經組織由兩種主要細胞組成:
- 神經元 Neurons:為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單位,負責產生與傳導動作電位(action potentials)。
- 神經膠細胞 Neuroglia(Glial Cells):支援與保護神經元,調節化學環境,形成髓鞘並維持神經穩定性。
二、神經系統的分區(Divisions of the Nervous System)
1️⃣ 解剖學分區(Anatomical Divisions)
- 中樞神經系統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包含腦(brain)與脊髓(spinal cord),是訊息整合與命令中心。 - 灰質 Gray matter:由神經元細胞體(cell bodies)、樹突與未髓鞘化軸突組成。
- 白質 White matter:主要由髓鞘化軸突(myelinated axons)構成,負責訊號傳導。
- 周圍神經系統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
包括腦神經(cranial nerves)、脊神經(spinal nerves)及其分支,負責連接中樞與身體各部分。 - 神經 Nerves:由多條軸突及其結締組織包被構成。
- 神經節 Ganglia:包含周圍神經元細胞體的聚集處。
2️⃣ 功能性分區(Functional Divisions)
- 感覺分支 Sensory (Afferent) Division:傳入路徑,將受器訊號傳回中樞。
- 體性感覺 Somatic Sensory:包括皮膚、骨骼肌與關節的覺,如觸覺、痛覺、溫覺。
- 內臟感覺 Visceral Sensory:包括內臟器官的伸展、化學變化或溫度等訊息。
- 運動分支 Motor (Efferent) Division:傳出路徑,將命令傳至效應器。
- 體神經系統 Somatic Nervous System:支配骨骼肌(skeletal muscles),屬意識控制(voluntary)。
- 自主神經系統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支配平滑肌、心肌與腺體,屬非意識控制(involuntary)。
3️⃣ 自主神經系統的細分(Subdivisions of the ANS)
- 交感神經 Sympathetic Division:促進「戰或逃」(fight or flight)反應,加速心跳、抑制消化。
- 副交感神經 Parasympathetic Division:促進「休息與消化」(rest and digest)活動,減緩心跳、促進腸胃蠕動。
三、神經元(Neurons)
1️⃣ 定義與生理特性(Definition and Properties)
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訊號傳遞單元,專門負責接收、整合與傳導電訊號。
生理特徵:
- 興奮性 Excitability:能對刺激產生反應。
- 傳導性 Conductivity:能沿軸突傳導動作電位。
- 分泌性 Secretion:於突觸釋放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s)。
- 長壽性 Longevity:神經元通常終生存活。
- 無再生性 Amitotic:多數神經元失去細胞分裂能力。
- 高代謝性 High Metabolic Rate:需持續供應氧氣與葡萄糖。
2️⃣ 神經元的結構(Structure of Neurons)
- 細胞體 Cell Body / Soma:含細胞核(nucleus)、核仁(nucleolus)與尼氏小體(Nissl bodies,為粗面內質網的特化),是蛋白質合成中心。
- 樹突 Dendrites:為短而多分支的突起,負責接收訊號。
- 軸突 Axon:單一長突起,負責將訊號傳離細胞體。
- 軸丘 Axon Hillock:動作電位的起始點。
- 終末分支 Terminal branches:末端擴張形成突觸小球(synaptic knobs),釋放神經傳導物質。
3️⃣ 髓鞘(Myelin Sheath)
- 髓鞘是由脂質與蛋白質組成的層狀結構,包裹軸突以增加傳導速度與絕緣性。
- 中樞由少突膠細胞(Oligodendrocytes)形成;周圍由施旺細胞(Schwann cells)形成。
- 髓鞘間的間隙稱為郎飛結 Node of Ranvier,動作電位於此跳躍式傳導(saltatory conduction),可使速度達每秒 120 公尺。
4️⃣ 神經元的分類(Classification)
依結構(Structural Classification)
- 多極神經元(Multipolar neurons):一軸突多樹突,最常見於中樞。
- 雙極神經元(Bipolar neurons):一軸突一樹突,見於視網膜、嗅覺上皮。
- 假單極神經元(Pseudounipolar neurons):單一突起分成周圍與中樞兩支,常見於感覺神經節。
依功能(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 感覺神經元(Sensory / Afferent neurons):將受器訊號傳至中樞。
- 運動神經元(Motor / Efferent neurons):將中樞命令傳出至效應器。
- 中介神經元(Interneurons / Association neurons):位於CNS內,連接感覺與運動神經元,占神經元總數的99%。
四、神經膠細胞(Neuroglia / Glial Cells)
1️⃣ 定義與作用(Definition and Functions)
神經膠細胞是神經系統的支持細胞,功能包括:
支撐結構、形成髓鞘、維持離子平衡、協助營養交換、清除代謝廢物與保護神經元。
2️⃣ 中樞神經系統的膠細胞(CNS Glial Cells)
- 星狀膠細胞 Astrocytes:為數量最多的膠細胞,具放射狀突起;維持血腦障壁(blood-brain barrier),調節離子與神經傳導物質濃度,促進突觸形成與修復。
- 少突膠細胞 Oligodendrocytes:形成CNS髓鞘;每個細胞可包覆多條軸突。
- 小膠細胞 Microglia:為CNS的免疫細胞,具吞噬功能,可移動以清除細胞碎片與病原。
- 室管膜細胞 Ependymal Cells:排列於腦室與脊髓中央管,形成屏障並分泌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
3️⃣ 周圍神經系統的膠細胞(PNS Glial Cells)
- 施旺細胞 Schwann Cells:形成PNS髓鞘,促進軸突再生。
- 衛星細胞 Satellite Cells:包圍神經節內神經元細胞體,調節微環境與營養交換。
五、神經纖維與突觸(Nerve Fibers and Synapses)
1️⃣ 神經纖維(Nerve Fiber)
指單一軸突及其髓鞘。多條神經纖維聚集成神經束(Fascicle),外覆三層結締組織:
- 內神經膜 Endoneurium
- 神經束膜 Perineurium
- 神經外膜 Epineurium
2️⃣ 突觸(Synapse)
突觸是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或效應器的接點。
結構包含:
- 突觸前末端 Presynaptic Terminal
- 突觸間隙 Synaptic Cleft
- 突觸後膜 Postsynaptic Membrane
3️⃣ 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s)
包括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ACh)、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γ-胺基丁酸(GABA)等。
4️⃣ 突觸傳遞過程(Synaptic Transmission)
- 動作電位到達突觸前末端。
- 鈣離子(Ca²⁺)通道開啟,觸發囊泡與突觸膜融合。
- 神經傳導物質釋放至突觸間隙。
- 傳導物質與突觸後受體結合,產生興奮性或抑制性電位。
- 傳導物質被酵素分解或再攝取(reuptake)清除。
六、神經整合(Neural Integration)
1️⃣ 反射弧(Reflex Arc)
最基本的神經迴路,構成為:
感覺受器 → 感覺神經元 → 中樞整合中心 → 運動神經元 → 效應器。
2️⃣ 神經訊息處理模式(Processing Patterns)
- 串聯式(Serial Processing):訊號依序單一路徑傳遞。
- 平行式(Parallel Processing):訊號同時傳向多條路徑以形成多層次反應。
3️⃣ 神經迴路類型(Neural Circuit Types)
包括分散式(Diverging)、會聚式(Converging)、迴饋式(Reverberating)等迴路結構,分別對應於動作放大、訊號整合與節律控制。
七、神經系統的發育(Development of the Nervous System)
1️⃣ 起源(Embryological Origin)
由外胚層形成的神經板(Neural Plate)摺疊成神經管(Neural Tube),發育為腦與脊髓。
神經嵴(Neural Crest)則產生周圍神經節、施旺細胞與腎上腺髓質細胞。
2️⃣ 神經發育過程(Developmental Stages)
神經母細胞(Neuroblasts)分化為神經元,軸突與樹突依化學梯度導向目標位置。
之後神經突觸(synaptogenesis)建立聯結,髓鞘化(myelination)逐漸完成。
3️⃣ 臨床關聯(Clinical Correlation)
- 脊柱裂 Spina Bifida:神經管未閉合導致脊髓暴露。
- 無腦症 Anencephaly:前端神經管缺陷造成腦部未發育。
八、臨床關聯(Clinical Correlations)
1️⃣ 多發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MS):免疫系統攻擊CNS髓鞘,造成肌肉無力與視覺障礙。
2️⃣ 周圍神經病變 Peripheral Neuropathy:周圍神經受損導致感覺喪失或運動障礙。
3️⃣ 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中腦黑質多巴胺神經元退化,導致震顫與僵硬。
4️⃣ 癲癇 Epilepsy:神經元放電異常導致突發性意識喪失與痙攣。
5️⃣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突觸退化與β-澱粉樣蛋白沉積導致記憶喪失與認知障礙。
6️⃣ 神經膠瘤 Glioma:膠細胞異常增生形成腫瘤,是CNS最常見原發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