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尋找和平的「犁頭」
懷著最謙卑與感恩的心,我想與您分享一段古老而慈悲的願景。在《聖經・以賽亞書》中,先知描繪了一個光明的未來:「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這不僅是一個宗教的預言,更是全人類心中一個跨越文化、追求永恆和平的崇高理想。
本文件的目的,便是謙卑地為初學的探索者們,介紹來自世界五大文化傳統中的和平智慧。這些智慧如同珍貴的「犁頭」,每一把都有其獨特的形狀與力量,但它們共同的使命,都是為了開墾我們內心與世界中那片名為「和平」的土壤,使其不再長出衝突的荊棘。
我們將一同探索五個核心概念:非洲的「烏班圖」、中華文化的「天下觀」、日本的「共生」、大洋洲的「關係」,以及西方的「人本主義」。現在,讓我們一同踏上這趟跨越疆界的智慧之旅,尋找那些能為世界帶來豐饒與和諧的「犁頭」。
--------------------------------------------------------------------------------
1. 非洲的犁頭:烏班圖 (Ubuntu) — 我因我們而在
非洲這片古老的大地,承載著殖民主義遺留的深刻傷痕與族群分裂的痛苦記憶。時至今日,氣候變遷這把新的「刀」更成為了「威脅倍增器」,加劇了資源的匱乏與衝突的風險。然而,正是在這樣深沉的苦難中,非洲淬鍊出了一把用以療癒與連結的強大「犁頭」——烏班圖哲學。
「我因我們而在」(I am because we are)
「烏班圖」源於非洲古老的智慧,它是一種深刻的「萬物相連」哲學。它教導我們,一個人的價值、身份與完整的人性,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在與他者、與社群的關係網絡中才能被發現與圓滿。
這把以「關係」為刃的犁頭,透過以下方式開墾和平的土壤:
- 強調社群療癒: 為了療癒種族隔離制度這把利刃所劃下的傷口,「烏班圖」哲學催生了偉大的和平實踐,例如南非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C)。它追求的並非以牙還牙的懲罰,而是「修復式正義」。它相信,透過讓加害者公開陳述真相,讓受害者的苦難被聽見,整個社群破碎的關係才能得到療癒與重建。
- 連結萬物生靈: 「烏班圖」的社群概念極為廣闊,它不僅僅包含活著的人們,更溫柔地將逝去的祖靈與我們身處的自然萬物都納入其中。這種智慧提醒我們,真正的和平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不衝突,更是人與土地、河流、萬物生靈的和諧共處,這構成了實現永續和平最深層的生態智慧。
從非洲這片土地上「我因我們而在」的深刻體悟,我們將目光轉向亞洲,那裡有一個同樣宏大的、將整個世界視為一個家庭的古老理想。
--------------------------------------------------------------------------------
2. 中華文化的犁頭:天下觀 (Tianxia) — 四海之內皆兄弟
中華文化為世界貢獻了博大精深的和平哲學,但我們也必須謙卑地凝視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儘管「和諧」是文化的至高理想,但歷史卻記載了超過三千七百場戰爭的殘酷現實。正是為了超越這把無情的歷史之「刀」,「天下觀」這把宏大的「犁頭」才應運而生,成為一個永恆的願景。
「天下觀」的理想,是建立一個超越國界、「所有國家共享的共同體」(commonwealth shared by all nations)。
此一觀念深深植根於儒家思想,其核心智慧在於超越西方世界自十七世紀以來,以「排他性主權」為基礎的國際關係思維模式。它不將世界看作是各國相互競爭的競技場,而是視為一個相互依存的大家庭。
「天下觀」作為一把追求和平的「犁頭」,為我們帶來了兩個關鍵的智慧:
- 世界的內在化 (Internalization of the world): 這意味著從根本上承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個體或國家可以孤立地存在。世界的福祉就是自身的福祉,他人的苦難亦與我相關。當我們將整個世界的命運「內化」為自身責任的一部分時,那種以鄰為壑、損人利己的衝突根源便會自然消解。
- 關係理性 (Relational rationality): 傳統西方理性追求的是「自我利益最大化」,而「天下觀」所倡導的「關係理性」追求的卻是「敵意的最小化」。它教導我們,解決衝突的最高智慧不是戰勝對方,而是將潛在的敵意轉化為善意,將競爭關係轉化為合作關係。
從包容整個世界的宏觀理想,讓我們將視角拉近,看看日本文化是如何從微觀的自然萬物中,體悟到和諧共存的哲學。
--------------------------------------------------------------------------------
3. 日本的犁頭:共生 (Kyosei) — 與萬物和諧共存
今日的日本,正佇立於一個文明的十字路口。面對鄰近地區的威脅,國內主張修改和平憲法、重返武裝之路的壓力日益加劇。這把重新鑄造「刀」的誘惑,正嚴峻地考驗著這個民族的靈魂。而與這把「刀」相對抗的,正是源於其文化深處,並曾在戰後被莊嚴實踐的「犁頭」——共生精神。
「共生」的精髓在於,人類必須與自然——山川、樹木、河流——和諧共存。
這套哲學深植於日本傳統的「神道」(Shinto) 信仰。神道教相信,宇宙萬物,從一塊石頭到一座高山,都擁有其神聖的靈性,稱之為「神」(Kami)。因此,人類並非自然的主宰者,而是自然宇宙中謙卑的一份子,必須以敬畏之心與萬物共生。
「共生」的精神是一把強而有力的和平「犁頭」。它不僅僅是一種心靈哲學,更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之上,透過一部非凡的法律——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被莊嚴地實踐。這條憲法永久放棄了以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在過去數十年間,它向世界證明了,「大國地位無需依賴強大軍事力量」,依然能夠憑藉其和平的姿態與文化的貢獻,贏得全世界的尊敬。
從日本島嶼上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我們將視野擴展至更為遼闊的太平洋,探索大洋洲文化中那以海洋為橋樑的連結哲學。
--------------------------------------------------------------------------------
4. 大洋洲的犁頭:關係 (Relationality) — 海洋是連結的道路
殖民主義的「刀」,曾無情地斬斷了大洋洲原住民與其土地、傳統及社群的連結。這種外來的世界觀,將海洋視為分割島嶼的障礙,破壞了原住民文化中以連結為核心的宇宙觀。為了重新縫合這些斷裂的傷口,大洋洲文化發展出充滿生命力的「犁頭」,致力於重建關係。
大洋洲原住民的世界觀獨樹一幟,他們認為:「海洋本身即為高速公路」(The Ocean itself is a highway)。
在他們的智慧中,廣闊的太平洋並非障礙,而是連結不同社群、傳遞文化與親情的道路。和平不是一個靜止的狀態,而是一個持續的行動。為了實踐和平,他們發展出充滿藝術性與靈性的「犁頭」:
- 「塔apa」(Tapa) 樹皮布: 這不僅是「故事的承載者」,更是一種編織關係的行動。對於那些因殖民而離散的社群而言,製作與贈與「塔帕」的過程,成為了他們用以連結家族記憶、傳承文化、並與遙遠的故土保持靈性連結的神聖藝術實踐。
- 「卡瓦」(Kava) 儀式: 這不僅是「和平的靈藥」,更是一種調解關係的儀式。在社群聚會中,共享「卡瓦」能夠滋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化解潛在的衝突,更是不同族群之間建立跨越島嶼的團結與友誼的核心儀式。
從這些植根於傳統與靈性的關係哲學,我們轉向西方世界,探討一種基於人類理性的和平思想。
--------------------------------------------------------------------------------
5. 西方的犁頭:人本主義 (Humanism) — 理性與同理心的力量
西方世界孕育了人類歷史上最鋒利的「刀」之一。美國前總統艾森豪曾在告別演說中沉痛地警告,一個由國防工業、軍方與政客構成的「軍工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正在形成,它已演變成一套巨大的「戰爭政治經濟學」,使戰爭本身成為一種經濟模式。然而,正是在這把巨「刀」的陰影下,也誕生了對其最激進、最直接的反抗——一把名為「犁頭運動」的「犁頭」。
「世俗人本主義」(Secular Humanism) 的和平路徑,是依靠「理性、證據與同理心」,而非依賴神聖的啟示或宗教的教條。
面對核武競賽的威脅,一群名為「犁頭運動」的宗教和平主義者,決心將《以賽亞書》的預言化為真實的行動。他們手持鐵鎚,闖入軍事基地,親手敲擊在核彈頭上,將這毀滅世界的「刀」,象徵性地鑄為「犁頭」。他們的行動是一種深刻的信仰「見證」,展現了對抗戰爭最極致的勇氣。
與此同時,西方也擁有強大的世俗人本主義傳統。它不依賴神啟,而是將追求和平與社會正義視為一種「道德的必要命令」。它堅定地支持裁軍、外交對話、保障人權與國際合作,為解決衝突提供了非暴力、非宗教的框架。無論是源於信仰的直接行動,還是源於理性的制度建設,都共同構成了西方文化中那把複雜而深刻的和平「犁頭」。
現在,我們已經探索了來自五大文化傳統的智慧,讓我們一同回顧並總結這些珍貴的「犁頭」。
--------------------------------------------------------------------------------
結論:相依共生的唯一真理
在這次跨越世界的智慧之旅中,我們看見了五把形態各異、卻同樣充滿力量的和平「犁頭」。
五種文化的和平「犁頭」智慧

儘管這些「犁頭」源於不同的土壤,使用著不同的語言,但當我們謙卑地凝視其核心時,便會發現它們最終都慈悲地指向一個共同的、唯一的真理——「相依共生」(Interdependence)。無論是非洲的「我因我們而在」,還是中華文化的「四海一家」,亦或是神道教的萬物有靈,它們都在提醒我們,沒有任何生命能夠孤立地存在。
人間淨土與大同世界,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它正有待我們將這所有文化中的「犁頭」智慧匯集起來,讓它們彼此輝映、相得益彰時,才能於此世界莊嚴成就。
萬分感恩。
南無阿彌佛 南無阿彌佛 南無阿彌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