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緣起:為您播下理解倫理學的智慧種子

南無阿彌陀佛,Assalamu Alaikum,God bless you,Om Shanti Shanti Shanti。
懷著最謙卑與感恩的心,我們將一同踏上一趟智慧之旅。這份文件的目的,是希望能幫助每一位初學的朋友,將看似艱澀的倫理學概念,透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真實的生命故事與事業抉擇,變得清晰、立體且易於理解。
倫理學並非僅存於象牙塔中的抽象思辨,它深深地根植於我們真實世界的每一個決策之中。為了讓這趟旅程有跡可循,我們將依循倫理學研究的四大核心分支作為地圖,逐一探索:- 後設倫理學 (Meta-ethics): 探問道德的根本意義,例如「善」的本質是什麼?
- 規範倫理學 (Normative-ethics): 探討我們「應該」如何行動的準則與標準。
- 描述倫理學 (Descriptive-ethics): 探究人們「實際上」相信什麼道德,以及這些信念的來源。
- 應用倫理學 (Applied-ethics): 將倫理原則應用於真實世界的具體兩難困境。
現在,就讓我們以張忠謀先生為鏡,開始這趟倫理學的真實世界之旅。
--------------------------------------------------------------------------------
一、後設倫理學 (Meta-ethics):探問「善」的本質
首先,讓我們從倫理學最根本的問題開始。後設倫理學不直接判斷一個行為是「好」還是「壞」,而是退一步問:「『好』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以及「道德是客觀真實的存在,還是僅僅是個人或文化的偏好?」。
核心論點:張忠謀先生的「善」即是「真實」
在張忠謀先生建立的價值體系中,居於最高地位的善,是「誠信正直」(Integrity)。而這個「善」的根本意義,並非一種模糊的主觀感受,而是等同於一種客觀的、可被檢驗的「真實」(Truthfulness)。
他對此有著極為精確的定義:
Integrity我的定義是不能講假話、也不能自吹自擂,而且答應別人的事情就要不計代價做到,否則不要輕易答應。
從後設倫理學的角度分析,這一定義體現了一種強烈的「道德實在論」(Moral Realism)。這意味著「善」並非相對的,而是有其客觀標準的。在此標準下,「講假話」、「自吹自擂」、「誇張、做秀」等行為之所以是「惡」的,並非僅僅因為它們會導致不良後果,而是因為它們在本質上就是「不真實」的,違背了道德的客觀實在。這也預示了為何他後來會將『杜絕公司政治』視為一條不可妥協的規範戒律,因為虛假的關係政治從根本上污染了「真實」這個最高的善。
案例解析:「好的道德也是好的生意」的構成性意義
世人常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將「好的道德也是好的生意」這句話解讀為:「因為做好事能帶來利益,所以我們才應該做好事。」這是一種工具性的看法。然而,一個關鍵案例揭示了張忠謀先生更為深刻的後設倫理洞見。
在台積電與三星的16奈米製程競爭中,面對市場疑慮,張忠謀先生選擇了絕對的「真實」。他誠實地向市場承認:「明年,我們16奈米製程的市占率,會低於競爭對手。」此舉的直接後果,是台積電股價大跌。若以短期的功利主義來衡量,這顯然是一次「壞的生意」。
這個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在張先生的倫理體系中,「誠信」(真實)的價值是內在的、絕對優先的,它高於短期的商業利益。因此,「好的道德也是好的生意」這句話,其真正的後設倫理意涵並非「工具性」的(A導致B),而是一種「構成性」(Constitutive)的:即「好的生意」的本質,就是由「好的道德」所構成的。他自己也為此提供了註解:對客戶的誠信正直,最終會贏得長期的「客戶忠誠度」,而這才是「好的生意」的唯一基石。
學習總結與過渡
當我們理解了張忠謀先生將「善」的本質定義為客觀的「真實」之後,下一個問題自然浮現:他如何將這個抽象的第一原理,轉化為一個龐大組織中人人皆可遵循的行為準則呢?這便引領我們進入規範倫理學的領域。

--------------------------------------------------------------------------------
二、規範倫理學 (Normative-ethics):建立「行」的準則
規範倫理學的核心關懷是:「我們應該如何行動?」以及「判斷行為對錯的標準是什麼?」它試圖建立一套道德原則或框架,來指導我們的行為。
核心論點:ICIC四大核心價值的道德羅盤
台積電的規範倫理總綱,體現於其四大核心價值:誠信正直 (Integrity)、承諾 (Commitment)、創新 (Innovation) 及客戶信任 (Customer trust),簡稱「ICIC」。這四大價值並非孤立的美德,而是構成了一個精妙的、融合了多種規範倫理理論的完整鏈條:
- 誠信正直 (Integrity): 這是基石,指向行動者內在的品格,是德性倫理 (Virtue Ethics) 的核心。
- 承諾 (Commitment): 這是對利害關係人的責任與義務,是義務論 (Deontology) 的體現。
- 創新 (Innovation): 這是對未來的責任,是一種應然的義務。
- 客戶信任 (Customer trust): 這是前三者實踐所追求的「結果」,帶有結果主義 (Consequentialism) 與關係倫理 (Relational Ethics) 的色彩。
此ICIC框架,從內在德性出發,透過義務的履行,最終導向關係的圓滿。
具體化準則:「誠信正直」的義務論戒律
張忠謀先生深知,抽象的德性若無清晰的規範,便難以落實。因此,他將「誠信正直」此一核心德性,轉化為一組清晰的、類似「戒律」的義務論道德規範。這些規範是絕對的,不容許妥協。
- 說真話
- 不誇張、不做秀
- 不惡意中傷同業
- 對供應商公正清廉
- 不容許貪污、派系或小圈圈
- 不容許「公司政治」(Company Politics)
其中,「不容許公司政治」是一條極為深刻的規範。公司政治的本質,就是決策的基礎不再是「真實」與「才能」,而是「關係」與「派系」。這直接違背了第一章所探討的「誠信 = 真實」的後設倫理本體,是將道德修養提升到了「組織結構正義」的層次。
案例解析:平衡利害關係人的「創造性張力」
張忠謀先生明確採取了「利害關係人理論」,而非傳統的「股東至上理論」,致力於在股東、員工、社會、供應商等利害關係人之間尋求平衡。這種平衡,在對待員工的規範上,產生了一種極具智慧的「創造性張力」。
一方面,我們看到工程師基於對客戶的「承諾」德性,展現出半夜接到電話,兩點就到公司修好機器的自主奉獻。
另一方面,公司基於對員工的「承諾」義務,卻訂下了嚴格的保護性界線,明確規範:「每個部門的員工每個禮拜在工廠的時間最多不得超過五十個小時。」
這兩者看似矛盾,實則構成了台積電倫理的動態平衡。這是一種極高明的倫理操作:公司信任並仰賴員工的自主承諾,同時也透過嚴格的規範來保護員工,防止這種承諾被制度性地濫用。
綜合呈現:建立一個清晰的規範倫理框架
為了更清晰地呈現這個規範系統,我們可以將其整理如下:
表格一:張忠謀先生的規範倫理框架

學習總結與過渡
一個如此清晰且堅實的規範倫理體系並非憑空而來。它必然源自於領導者個人的道德信念與生命經歷。那麼,這些信念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這就引導我們進入描述倫理學的領域。

--------------------------------------------------------------------------------
三、描述倫理學 (Descriptive-ethics):探究「信」的來源
描述倫理學不問「應該如何」,而是像一位社會學家或人類學家,客觀地探究「人們實際上相信什麼?」以及「這些道德信念是從何而來的?」。它描繪的是一幅「實然」的道德地圖。
核心論點:價值觀的熔爐
張忠謀先生的道德觀,並非單一文化的產物,而是三種截然不同的倫理傳統匯流的結果,如同一個價值觀的熔爐:
- 中國傳統家庭倫理: 他直言,對他影響最深的是小時候的家庭教育。父母親用很多時間教育他的價值觀,「誠信正直」的重要性便是在此時奠定了德性的基石。
- 西方古典人文主義: 他經常提及在哈佛大學接受的一年人文教育,這場「可帶走的饗宴」讓他熱愛文史哲學,也為他提供了將傳統德性提升至哲學思辨的廣闊視野。
- 美國現代企業倫理: 他在德州儀器工作的經歷,讓他學會了如何將個人的「德性」,轉化為一套「制度化、可執行」的現代企業規範。
正是這三者的結合,使他能將東方的德性與西方的規範相結合,並昇華為一套獨特的、知行合一的商業哲學。
案例解析:勤奮的文化景觀
當張忠謀先生談論台灣的競爭優勢時,他提出了一段極為生動的「描述倫理學」觀察。他描述了兩種不同的文化景觀:
在台灣,半夜一點設備故障,工程師接到電話,穿上衣服出門,半夜兩點就能修好。
在美國,半夜一點設備故障,可能要等到隔天早上八點才有人修理,工程師會繼續睡覺。
在此,他並非在「規範」美國應該如何,而是在「描述」他所觀察到的、他所相信的、台灣獨有的、具有高度價值的「勤奮」與「承諾」的實踐德性。這種「描述性的信念」(即相信台灣存在這種勤奮文化),反過來強力地支持了他在上一章所建立的、對「承諾」的「規範性倫理」。
另一種影響深遠的描述性信念,便是「矽盾」。此信念描述了台灣半導體對世界的關鍵性,從而相信經濟的相互依存能嚇阻戰爭。這種「實然」的集體信念,深刻地影響了台積電在「應然」上必須做出的應用倫理抉擇,我們將在下一章深入探討。
學習總結與過渡
在理解了道德的「本質」(後設倫理學)、「準則」(規範倫理學)與「來源」(描述倫理學)之後,最終的關鍵,也是倫理學最璀璨的部分,在於如何將這一切應用於真實世界的具體問題與兩難困境中。這便引領我們進入最後一章:應用倫理學。
--------------------------------------------------------------------------------
四、應用倫理學 (Applied-ethics):見證「用」的智慧
應用倫理學探討如何將倫理原則應用於特定領域的具體問題與兩難困境中,例如商業倫理、科技倫理、地緣政治倫理等。這是張忠謀先生實踐中最為閃耀的部分,他將「誠信」從抽象的哲學,轉化為撼動世界的具體工程。
核心實踐一:作為「制度化信任」的晶圓代工模式
張忠謀先生最大的創新——「專業晶圓代工」模式——不僅是商業模式的革命,更是一項深刻的「應用倫理工程」。
在台積電出現之前,半導體產業的主流是IDM模式,無晶圓廠的設計公司必須依賴IDM的產能。但IDM既是他們的供應商,也是他們的競爭對手。這種結構本身就存在著根本的「倫理衝突」,它結構性地鼓勵了不信任與利益衝突。
張忠謀先生的應用倫理方案,是創造一個新的結構來移除這種倫理衝突。台積電的關鍵承諾是「永遠不與客戶競爭」。透過此承諾,台積電將自身的成功與客戶的成功完全綁定,使得「信任」不再需要依賴脆弱的個人關係,而是被穩固的商業結構所保障。這就是將「客戶信任」此一價值,應用到極致的「制度化信任」。
核心實踐二:全球供應鏈倫理的外部化
作為產業的領導者,台積電利用其巨大的力量,將其內部的規範倫理外部化,成為全球供應鏈的共同準則。
- 責任供應鏈: 要求第一階供應商100%簽署《供應商行為準則》,將誠信、勞工、環保等標準擴及整個生態系。
- 應用人權倫理: 嚴格執行衝突礦產盡職調查,合規礦產使用率達100%。這項決策直接在全球範圍內,抵制了遠方國度因礦產開採而引發的人權侵害與武裝衝突。
核心實踐三:地緣政治倫理的兩難抉擇
張忠謀先生的倫理實踐,在晚近遭逢了最為嚴峻的考驗:地緣政治。他直言:「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幾乎已死」,這為他帶來了一個深刻的倫理兩難。
他一手打造的晶圓代工模式,是基於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極致體現。然而,這種極致的效率,導致了產能的極度集中(即「矽盾」)。這種「成功」與「集中」,本身卻創造了一個地緣政治的脆弱點,反過來威脅到整個系統的存續。
因此,他面臨了最高層級的應用倫理抉擇。他的行動給出了答案:台積電被迫在全球(如美國亞利桑那)進行分散佈局。即便明知成本更高、文化問題依然存在,但這是為了維護全球秩序的「穩定」而犧牲局部「效率」的、最艱難、也最崇高的應用倫理抉擇。這種選擇犧牲「效率」以換取「穩定」的決策,正是他後設倫理原則的終極體現:某些「善」(如穩定)是構成性的、絕對的,其地位高於對利潤與成本的功利計算。
功利主義成果:倫理的最終回報
最終,此一從後設倫理出發的龐大實踐,是否達成了「善」?從功利主義(為最大多數人創造最大幸福)的視角觀之,其成果是無可辯駁的。2022年,台積電僅在台灣的採購需求,就為供應鏈創造了新台幣2兆708億元的產值,以及30.9萬個就業機會。
這些數據提供了強而有力的證據:一個堅實的倫理框架,不僅在道德上是「善」的,在最終的社會經濟結果上也是「善」的。這完美地呼應並證實了張忠謀先生最初的後設倫理命題:「好的道德也是好的生意。」
學習總結與過渡
我們已經走完了從「善」的本質、準則、來源到應用的完整旅程。現在,讓我們退一步,回顧這趟旅程的全貌,並從中提煉出最寶貴的啟示。

--------------------------------------------------------------------------------
五、總結:從一顆晶片看見人間淨土的啟示
恭敬地觀照張忠謀先生的行誼,我們所見證的,不僅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更是一位深刻的倫理實踐者。他的偉大,在於他以畢生心力,走完了一個完整的倫理學閉環:
- 後設之「誠」: 他以「真實」為萬物之本,確立了其倫理世界的「第一原理」。
- 規範之「行」: 他建立了ICIC的義務體系,並在理想與現實間,找到了「創造性張力」的平衡。
- 描述之「信」: 他深刻地相信人文價值與勤奮德性的力量,並以此為基礎建立組織。
- 應用之「用」: 他將「信任」制度化為商業模式,用其力量推動全球倫理,並在世局變動中,承擔起維護世界「穩定」的悲劇性責任。
提煉核心啟示
從張忠謀先生的倫理實踐中,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學習與人生,提煉出三點至為可貴的啟示:
- 制度的力量: 「誠信」不僅是個人美德,更是可以被設計為「制度」與「結構」的最強大力量。一個美好的環境,需要依賴一套公平、透明的好制度來保護。
- 善的本質是「構成」而非「工具」: 我們行善,不該是為了交換利益。但張先生的實踐證明,只有發自內心的善,最終才能構成真正的、長久的利益。
- 在理想與現實中尋找智慧的平衡: 建立美好世界,不是去打造一個沒有衝突的完美世界,而是有智慧地在「現實是什麼」與「世界應該是什麼」之間,找到動態的平衡點,甚至勇敢面對沒有完美答案的兩難抉擇。建立美好世界,是一趟從內在的誠信出發,透過制度的設計,有智慧地處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動態平衡與悲劇兩難的完整旅程。
結尾祝福
張忠謀先生的倫理實踐,為我們展示了如何將最崇高的道德理想(誠信),轉化為最堅實的世俗成就(台積電),並最終使其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繁榮的關鍵力量。願這趟倫理學之旅,能為您帶來啟發,照見前路。
南無阿彌陀佛,Assalamu Alaikum,God bless you,Om Shanti Shanti Shanti。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