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2|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沒人知道怎麼教小孩(二):好老師與壞老師

人人都覺得品德教育很重要。在某種程度上,我也認同品德教育很重要。

 

前一篇才說品德教育沒人會教,這篇的起頭卻是「我也認同品德教育重要」,這是自打嘴巴?不太算,因為我這邊說的重要,不是你以為的那種重要。

 

一般人說「品德教育很重要」,是說這種能力可以教,所以應該好好教。而我說「品德教育很重要」,是因為除了品德教育以外,對於小孩的教育,似乎也沒啥正事值得付出。

 

舉例來說,我看到一些凱子朋友,每天都在為小孩的教育煩心,說要學國文,學英文,學藝術,學音樂。我在旁看了,只能ㄎㄎ。為什麼?

 

就算你小孩長大變成什麼都不會的死肥宅,一樣能過得很爽。因為你超有錢呀!你小孩學個屁才藝呀!只要品行正常一點,不要被逮捕或敗家就好了。所以品德教育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

 

相對來說,我也看到另一批平民朋友,一樣每天都在為小孩的教育煩心,要學國文,學英文,學藝術,學音樂。我在旁看了,也只能ㄎㄎ。為什麼?

 

你小孩長大就算什麼都會,還是只能當有錢人的奴才呀!因為你超廢,根本沒辦法給小孩什麼東西,他不當人奴才要怎麼活?那他讀再多,也是影響不大嘛!只要品行正常一點,不要被抓走或害死人就好了。所以品德教育對他們來說,還是很重要。

 

好的,以上兩路,殊途同歸,萬善同歸,大家的小孩的確都需要良好的品行。就算沒人知道怎麼教,我們還是應該要想辦法教一教。

 

前一篇裡頭,我們提到一種教學上的可能性,就是用「生命」來教的。這可以說是種示範教學,「以身試法」的那種示範。好,那就這個角度來看,會有好老師與壞老師之別嗎?

 

再出發

 

我們前一篇的結論是四句話:「大家都覺得別人是小孩」、「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好人」、「大家都是亂教」、「人人都用自己的生命在教人人」。

 

結論一堆「大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是一睜開眼,就能看到許多「大家」,就是活人。這些活人會有許多行動,就算完全不動,也算是一種「行動」(被動或不作為在多數倫理學流派眼中也算是行動,或道德抉擇)。

 

因此我們可以思考這麼多的人類行動,可以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最常觸發你道德反思的人類行動有兩種,第一是發生在你身邊的道德衝突,第二就是社會矚目的重大案件。

 

「身邊的道德衝突」,可能是你就是當事人,也可能主角是旁人,和你沒有直接相關。但這樣的事件讓你察覺「好像有點不太對勁」。你內在的道德情緒機制會讓你不斷反芻這個經驗,想要找到「更好的結論」。這可能是因為你「覺得」(情緒面)或「判斷」(推理面)這個事件的發生經過或其結局不太理想。

 

「社會矚目重大案件」,就是殺人強暴或馬路奇行種肇事都算,只要能引起你目光的二手資訊,都可以算是這一類。因為很多人關注,所以這資訊才會來到你面前。你會覺得「自己有責任」瞭解並對這事件下道德判斷,並尋思如果自己碰到類似狀況,該怎麼辦,又能怎麼辦。

 

當我們對自己進行「品德教育」的時候,主要就是透過這兩類「教材」,而「教法」可能是閒聊討論或是自己在家裡悶著頭想。討論或悶頭想的過程中,我們會引用之前學過的道德原則,像是四維八德,或是推己及人之類的簡便規則。

 

講到這,你都能理解,甚至接受吧?你很可能經常照上面所說的做,甚至剛剛就在這樣做。如果接受以上的論述,或至少接受許多人都會有類似的狀況,那麼我們就能掌握「大家」在進行道德思辯時的一些概況圖。

 

我們從小透過家教、課本或寓言故事所學到的道德理念,會成為我們思考上述兩類道德事件時的「參考文獻」,但這些資料很散亂,有時甚至會記錯,或是很容易察覺其中的思想矛盾。

 

這些資料對我們的幫助不大,通常是用來鞏固我們情緒面上的道德直覺反應,維護現有立場,不太能幫助你推進,或是產出更高階的道德主張。

 

在正常的狀況下,要產生進一步的道德結論(包括推論的次一階段,或是正反合的對辯提升),是要靠「第二個人」的,這個和你主張不同的人,可以刺激你發現自己遺漏的地方。

 

所以第一種好老師出現了,就是持有和你不同道德主張的人。那第一種壞老師呢。就是和你持有相同道德主張的人。

 

當我們碰到道德認知的衝突、矛盾,就會展開對罵,拚命找對方論述中的錯誤,或是針對其結論提出反例。對方當然也會這樣做,雙方展示各自「戰果」之後,通常就能察覺自己的疏漏,並進行修正。這種修正也許不是公開宣示,或未必真有所改變,但自己會知道「這邊的確怪怪的」。

 

所以第一種好老師,就是意見不同的人。意見相同的人,通常只會「對對對就是這樣」、「我也是這樣想哦」、「我也不懂那些人為什麼會這樣想耶!」這類意見對於提振你的自信心有點幫助,但對於提升你的品德或道德認知,就很殘念了。

 

這初步結論不免會讓多數人感到訝異,因為我們總認為和我們持不同道德意見的人是「垃圾」、「低能」、「廢渣」。但如果沒有這些人,未受過自我批判訓練的大多數人,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發現自身的主張可能存在錯謬。要有人來吐槽你,才能求進步。

 

我們在前一篇中提到,「資訊傳遞」(教道德原理)與「對辯」(道德議題論辯)對於提升品德的幫助可能不大,這邊又提出相對的說法,算不是算是自打臉呢?我認為(還是)不算。

 

因為我這邊提到的並不算是符合學術標準的「辯論」或「論辯」,單純就是對罵,互看不爽,展示雙方立場而已。要一般人都做到學術標準的論辯過程實在太困難,但要讓雙方對罵、吼叫,像猴子一樣「渦渦渦渦」的對喊,並不難;重點是這種「渦渦渦渦」的過程,也能產生正面的推力,讓你的品德往前一步。

 

所以不要小看「X你娘!」「去吃屎!」「我X你OO」這種對罵。許多社會賢達瞧不起這種層次的溝通,但正是這種激烈的表達方式,讓大多數人察覺多元價值體系的存在,並開始思考如何緩解衝突。

 

第二種名師

 

由此延伸,我們可以思考一種更具挑戰性的主張:那道德事件中的「壞人」,表現不佳的人,也可以是好的老師。這就是第二種好老師了。

 

在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裡,不論是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都要我們學習偉人或名人的成功故事,並想從中獲得一些啟示。好像真能獲得一些啟示,但我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並沒有成為名人或偉人,為什麼?

 

因為這些故事都太片面,甚至是假的。這些名人或偉人之所以成功,很可能因為他們有一個好爸爸、運氣好沒死掉,或有某方面的超強天賦,而多數人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光是在品格或行為面進行調整,無法和一直使出靠爸大法的人一較高下。

 

而且偉人之所以是偉人,聖人之所以是聖人,就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於自然界中有某種相對的稀少性,硬去學,以為自己擁有他們的10%功力就能改變什麼,其實沒什麼道理可言。

 

相對來說,壞人很多,而且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的東西不少。我們能看到人如何墮落、走向毀滅,或是一個平凡的人是怎麼在現實生活中突然發生誤判,而做出錯誤的行動。在前述能觸發你道德反思的兩種事件中,我們注意到的多半是壞人。對於事件中的好人,我們往往只是拍拍手、加加油,感動一下,然後放下。

 

我們會責罵「壞人」,批判他的錯誤,不論是身邊的壞人(第一類事件),又或是媒體中的壞人(第二類事件),這種批判或洩憤的過程,除了有情緒宣洩的意義之外,還能作為一面鏡子,讓人們產生警覺並思索自己是否也有相關的表現或傾向。不然就會被自己罵到了。

 

當然有一些人不會有這種自省,他們只是配合大家罵而已,但這種人又會成為新的「壞人」,讓有內在道德動力的人再次自我覺察。

 

舉例來說,看到惡劣婆婆虐待媳婦的新聞,一堆太太可能在聚會中批評前者的不是,但這群太太中,又會有人因為類似的待人態度問題,而成為與會者內心批判的對象。「妳也有臉跟著罵?」「妳不也一樣虐待外傭。」

 

當事人的道德問題可能一時之間無法改善,但至少其他「與會者」利用他進行了道德思考,並且提升了自我。

 

因為壞人是相對的,所以處處都可能生出壞人,我們也就不難在生活情境中找出第二類的「好老師」。我們會將自我生命情境與脈絡和這些人進行比對,並尋求異同點,產生值得自己參考的新價值觀或行動原則。

 

這種內在思維活動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成本比較低。這些「壞人」因為自身的錯誤行動,多少付出了一些成本,甚至因此掛掉;而我們透過觀察可以省去這些成本。

 

談到這,就可以轉向去思考一個問題,也就是被我視為有重要性的品德教育,應該如何進行。

 

反過來的重點

 

我們得到了兩種好的老師,但我們也發現,似乎完全不知道上述理路的人,也可以在現實生活中進行自我道德教育,而且多數人也的確一直在這麼做。那我們還有必要額外拉出來強調嗎?

 

我認為事情的重點要反過來思考。我們常有一個預設,就是我是「不足」的,我要「學習」;我的小孩是「不足」的,需要「被教」,然後我們就陷入一種求知若渴的情境。

 

這樣不是不好,但品德培養的實情是:其實你沒那麼差,說不定你已經是個大師級人物。而我做為專業研究者,我的責任並不是告訴你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而是說明「世界大勢」後,告訴你,其實你已經做得不錯。

 

你早就在現實生活中從兩種「好老師」身上學到不少,你也一直這樣學,並且告訴你的下一代同樣的思維模式,甚至還彼此吐槽求進步。那就好了,請保持下去,繼續努力。

 

當然,也會有人訝異於自身的道德觀點居然是從「異見者」和「壞人」身上學習的這套模式,那麼我上述的介紹就是有價值的,可以提醒他過去遺漏的面向。

 

「那到底應該怎麼透過對壞人的觀察來獲得一些行為原則或價值標準呢?有沒有最有效率的做法?」

 

這沒有既定模式,但很多人會在意要如何把自己「數十年之看人功力」快速傳給小孩,這的確值得談談。因為如果操作不當,有可能會被批判是「父權主義」、「好為人師」、「好為人母」。

 

這會是我們下一篇的主題,即「好爸爸與壞爸爸」。

 

 

 

延伸閱讀:

沒人知道怎麼教小孩(一):教壞小孩與教好小孩

 

 


《渣誌》:一人雜誌社

封面圖片:老盧卡斯・克拉赫納畫作,Cranach the Elder Christ blessing the children;現存於瓦維爾堡博物館。公有領域

編輯:宅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人渣文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