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流血不是為了犧牲自己,而是為了犧牲敵人

很多人認為所謂的「流血」,就是指抗爭者以及抱持理想的人,應該自己受傷、自己流血,甚至死亡,這樣才對得住抗爭。即是說,他們應該是自焚,應該是絕食,應該是被迫害、被關、被抓,像北京大屠殺的學生一樣被軍隊殺死,這樣才可以達致理想。他們想像中的流血,是殉道者的流血。
在一九八九年的北京大屠殺,當時的北京市民與學生為了爭取民主中國而流血了,甚至死了不少,之後他們也受到迫害、抹黑。這完全滿足了以上的條件。他們的流血和犧牲,並沒有爭取到了一些甚麼,甚至很多人怪罪他們令民主倒退了。他們是殉道者,贏得了很多人的同情,也許贏得了道德高地。
但是,他們沒有贏得他們想要爭取的東西,他們很難說是這件事的贏家。怎樣看也好,我們只看到,去到今天為止,迫害他們的人是贏家。
軍人拿著槍去屠殺市民時,自然有被還擊和報復的風險,所以他們也必須敢於流血;依他們的說法,當年有解放軍受傷及被殺,我們若假定這是真話,那他們也有犧牲與流血。但是他們流的不僅是自己的血,他們流自己的血,是為了令敵人流更多的血。
犧牲少量軍人,讓他們流血,是為了殺掉比死掉的軍人更多的市民。他們最後成為贏家,是因為他們敢於傷害和摧毀敵人,只是進行這件事的時候,多少有些自己流血的風險,所以也必須接受這種風險,這才是真正的敢於流血:有可能流自己的血,但那不是為了自殘或者取得道德高地,而是為了把敵人摧毀。
在二十幾年前,香港市民和臺灣市民,也曾想像過中國的未來會是民主自由的明天。但是,如大家所知的,當軍隊把這些北京市民摧毀之後,鎮壓拘捕和迫害了大量的反抗者。有些人成功逃走,但也沒有在海外成功完成反抗,甚至沒辦法留下長期的反抗組織。至於那些曾經批評北京的人,例如藝人或者是香港某些特首,今天不少也屈服收編,變成了北京政府的堅定支持者。被迫害者所引起的同情,敵不過現實勝利者所獲得的經濟和政治利益。
敢於傷害敵人讓敵人流血的人,比勇於傷害自己讓自己流血的殉道者,更能有效達到自己的目的。從這點看,所謂敢於流血,並不是指要我們傷害自己。而是說,當我們不再堅持事情不能流血,不再堅持自己不能受傷時,我們能用的手段,就會大量增加。
舉一個會令大家不舒服的例子:恐怖份子為何能進行自殺式恐怖襲擊?是因為他們有人願意流血,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所以他們多了一種手段,這個手段是否正當、有沒有效,可以再議,但他們之所以犧牲自己,目標很明顯是為了令敵人受更大的傷害。犧牲自己一人,是為了犧牲敵人多過一人,最終流血也是一個成本效益的問題,而不是一個道德問題。
如果他們只敢犧牲自己,不敢犧牲敵人,則自殺式襲擊不會成立。如果軍人只敢自己流血,不敢殺傷平民,北京政府則無法完成屠殺,很可能真的會在八九年倒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流血的意義,是在於降低道德限制,增加傷害敵人的手段,使手段變得更殘忍而直接。恐怖主義是不道德的,軍人屠殺平民也是不道德的,可是他們不道德卻有效果。我們必須認清,「為實現理想而流血」,不是指贏取同情,而是指是不擇手段。因為不擇手段,所以可以犧牲任何東西,那代表為了勝利,不惜犧牲任何人,包括自己的性命。
既然傷害敵人是最高目的,我們並不需要追求流血,我們只是不介意流血,但可以的話,令對方大量流血而自己一血不流更好。退而求其次的話,就是在我們流較少血的前題下,令對方流更多的血。再退而求其次的話,就是我們流比對方多的血,也要對方受傷。但任何令我們流血而對方毫無傷害的行為,就絕對是本末倒置。
而血也不是一定是指身體上的血,流血泛指一切的傷害。比方說,臺灣與某大國對抗,進行了貿易戰爭,雙方的經濟都受到損害,這也是一種流血。臺灣不惜過得苦一點,令自己的經濟蕭條,去換取敵人過得苦很多,經濟崩潰,這也算是一種犧牲、以血洗血。這種不惜自己受傷和損失,也要令敵人受更重的傷和受更大的損失,才是流血的真正意義。
流血並不是指殉道,流血是指戰鬥,是指願意傷害敵人,更願意破棄各種原則和道德底線,去打贏一場戰爭。

延伸閱讀:
封面圖片:《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劇照。電影背景的溫泉關戰役,斯巴達人的少數犧牲成功贏取希臘世界的勝利,使波斯的入侵失敗。
編輯:宅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