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0|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一月推薦|《那一刻,我的餐桌日常》

    胃是愛的器官,藏著遊子深沉又難以述說的愛。

     

    我第一次包水餃是在高中時。當時,我只會把餡放在皮的正中間,皮緣四方往裡相會,捲啊捲地黏起來。下水煮過,勉強安慰自己,可說像是沒打摺但打圈圈的包子。家人說,整鍋水餃就我的最飽滿,讓我頗得意。 

     

    第二次是剛來美國念書時。為了怕出醜,包之前特別找食譜書來看,但還是不太爭氣。朋友借了個模型給我,我邊嫌人家小看我,邊冒冷汗,原來大家都知我手拙。幸好日本室友出手,助我捧出一盤有模有樣的成果。 

     

    之後因愛吃,包了好幾回,形狀仍是私人特色,直到上網找短片學,才改進不少。包完自豪地拍水餃照片獻寶。意外的是,那張相片幫我賺進第一筆食物攝影收入。雖如此,我包的水餃依舊最好認,往往朋友只要看一眼,嘴角便釋出同情的微笑。

     

    隨年齡增長,對食物的口味喜好改變甚多,臺灣小吃已非我掛念,唯獨水餃始終是最愛。因為我記得,當時全家圍著圓桌邊包、邊煮、邊吃、邊聊天的情景,那是無需照片來提醒的溫暖記憶。所以,我的水餃不須像元寶,只要像明月─餐桌上的故鄉明月。 

     

    我多在冬初或春末回臺灣探親,免得突來的大雪導致班機誤點。二○一五年第一次在冬末回去,過了自上個世紀出國念書後的第一個農曆年,也在同年失去了父親和三位近親。

     

    很小的時候,爺爺奶奶離世,彼時的失去量不出深淺,因為上頭有父母親扛住大半,他們宛如柔光布柔和了刺眼和黑暗。待你必須站在第一線的那天,直接面對與處理這樣的無奈,黑暗便毫無阻無撓地全面進攻,於是一夕之間,你感到心老了很多很多。如果長大不用年齡來衡量,我說那是長大的第一天。村上春樹說:「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現在回想依然想不通那是怎樣的一年。死亡不讓人特別悲傷,卻使人感到空虛。先是你迷人之處、你的信念、你的幽默,有關支撐你的種種,都在瞬間掉到黑洞裡。然後你想到,從今再也看不到他們了,回家幫你開門的人少了一個,吃飯聚會的人少了幾個。那種早早已懂,卻仍會偶爾突襲的領悟,最是失落。

     

    這幾年發生的種種讓我認真想,鄉愁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失去的歷史同時也是愛的歷史?為什麼我從未想看兒時住過的地方?街上的華文路名怎會讓我在迷路時感到陌生?我在美國搬過八次家,每個家於我的意義何在?趁永晝,到離北極只有一千多公里的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工作的菲律賓女孩和日本餐館老闆,是怎麼瞇著眼跟我說她們的故鄉?我愛麵食可是源自幼時大人為我捲麵待涼的溫柔?我在挪威羅浮敦群島(Lofoten)的海鮮店看到一本當地主廚寫的食譜書,書腰剪裁是那兒群山的輪廓;若是我的書,那情感綿延的線條在哪裡?

     

    每個人都有他心中的故事,那多是有鄉情調味。

     

    有人曾三番兩次問我,為何不做有動態的街頭或體育攝影,食物靜態欠缺活力,沒人看吧。我未多加理會,總覺得向他人解釋自己的喜好是多餘,但又覺得似乎該跟他說說食物攝影是有動態的。

     

    食物攝影的動態有字面的意思,也有構圖的安排。憑字面為倒、搖、流、切、取、食等動作。構圖的動態則透過線條、色彩、物體或形狀引導觀者看圖的動線。一張好的照片本身即具有引導視線的能力。動態的構圖在「構圖元素」一章已提過。此文要說的是動作的拍攝,包括人的動作和食物的動作。

     

    當相機將移動中的細節凝固定格,世間萬物彷彿暫停,你當時的思緒和情感也在那一刻靜止。而所有動作中,又以瞬間捕捉的蒸氣最常在食物攝影現身,因它一來可為靜態的食物影像增添動感,二來為熱鬧紛擾的畫面帶來靜緩。如果你會拍蒸氣,其他動作亦能掌握。我用步驟的方式來解說蒸氣的拍攝。

     

    步驟一:光

    逆光和側逆光是拍蒸氣最好的光向,能照亮蒸氣,又不打擾其他道具。

     

    步驟二:構圖

    蒸氣是動態的,拍攝前把構圖和造型做好,再將液體倒入容器裡。依光的方向選定拍攝地點,接著布景或利用現成場景。以深色背景與蒸氣對比,能突顯蒸氣的存在;然而,所謂深色背景並不一定要黑色,只要可與蒸氣明顯相對。此外,別讓背景有過強的光直射或反射,否則會減弱與蒸氣的對比。重要的是,畫面留些空間給蒸氣,且用低角度拍攝,方能展現蒸氣完整的繚繞姿態。

     

    步驟三:調整光

    在光源的對面放張反光板,柔化陰影並增加亮度。至於減光板,則視場景需求使用。

     

    步驟四:溫度

    每個人對蒸氣的模樣要求不同。我會考慮蒸氣源即食物或熱飲的實切性。若拍咖啡,盡量避免拍出的蒸氣像水在爐上正燒開的大片熱氣騰騰。拍活力十足的蒸氣得用沸滾的水。拍攝過程,蒸氣動態漸緩,用筷子攪動液體,蒸氣便再度活絡。天冷溫差大,比夏天好拍蒸氣,而鍋蓋剛掀開、倒水時的蒸氣亦較密集明顯。

     

    步驟五:拍照

    要拍出蒸氣緩升的樣子,而非一片白茫茫,有賴快門速度。慢速快門無法抓到蒸氣快速飄動時,其動作間細微的差異。好比拍行走中的路人,高速快門可拍到對方清楚移動的瞬間;而慢速快門拍出的人會糊掉,對街拍或許是意境,對食物攝影不盡然。熱氣翻騰的蒸氣移動速度快,我會考慮快於 1/160 秒的快門速度。更慢的快門速度亦可,但拍下的蒸氣形態不如高速的明顯固定。高速快門同時能捕捉倒液體時濺起的水珠。建議嘗試不同快門速度,拍出不同形狀的蒸氣。高速連拍是不錯的選擇。

     

    圖 5-2 是典型的逆光拍攝。背景顏色非一般認知的深色,卻因與蒸氣有對比,且有光照亮,仍可拍出蒸氣,只是較不明顯。相機與小桌間有反光板,為蒸氣和杯子補光。當蒸氣成緩緩細縷,我可用較慢的 1/40 秒拍。

     

    圖 5-3 用深色背景,且藉側逆光照亮咖啡的蒸氣。拍的既是咖啡,我不特別想要蒸氣翻滾樣,盡量符合實際。我認為安靜低調的蒸氣更有靜謐氛圍。快門速度 1/250 秒。光的對面,即畫面的左下方有反光板。

     

     

    液體飛濺的速度比蒸氣快很多,得用更快的快門速度捕捉瞬間。圖5-4 的快門是1/1000 秒。背景色無多大限制,與液體有反差較好。我偏好以逆光和側逆光提高液體亮度。拍攝時,選個較有分量的物體丟入液體,越重,濺起的液體模樣越激烈且戲劇化。最精采的瞬間發生在物體擊到液體,打破表層的剎那。我對焦於前方碗緣,同一對焦平面的景象都可拍清楚。你亦可先將要投下的物體沾些牛奶,當你往下投,它滴落的液體有助對焦。拍攝時,腳架架好後用連拍,再挑選姿態最合意者。相機最好與拍攝物有安全距離,免得被液體噴到。若在室內拍,地上鋪層保護,以簡化清理。我不用Photoshop,你看到的就是我拍到的,無特製。

     

    美國近幾年流行煙燻雞尾酒。我省掉燻杯的過程,直接將新鮮迷迭香放酒裡,並在葉尖點火,任火慢慢熄。細細的煙裊裊升起,上層舞得尤為多姿。

     

    煙飄動的姿態比蒸氣迷人,帶些神祕感,背景越暗或顏色深如黑越能呈現氛圍。此外,煙飄動的速度比蒸氣慢,我拍攝圖5-5 時的快門速度是1/125秒。相較於煙,蒸氣的顏色淺、透明,會反光,因之拍攝多用逆光或側逆光,煙則可用側光。

     

     

    圖5-6,我以1/250 秒至1/500 秒的快門速度都能拍出起司的紛落,但1/160 秒則太慢。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移動速度,得多實驗。拍攝的光向是側光,深色背景是為反差淺色的起司。既然是拍食物,焦點當然在前方食物身上。

     

    圖5-7 與之前的例子相反。我不以高速快門拍下手捲麵條的瞬間動作,而是讓手糊化,表達另一種動態感。如此一來,你明白看到手正在進行動作,與周圍靜止的景象形成強烈對比。拍攝時,我把桌上的麵條做為對焦主體,手僅是配角,自不介意未將手的動作凝住。拍攝移動中的蒸氣、煙、粉類、起司、醬汁等通常都是為以它們的動作為主角,因此多以高速快門來達成。

     

     

    全文摘自《那一刻,我的餐桌日常:食物攝影師的筆記》,圖文由時報出版提供。 

     


    書名:《那一刻,我的餐桌日常:食物攝影師的筆記》

    作者:沈倩如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