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知性對話與寫作延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一陣子,我快速記下了一些關於「有料的知識性對話對於寫作題材的貢獻」的想法。

 
意思是說,過去許多有料的、知識性的網路對話,往往出現在部落格作者之間彼此以文章、或是留言的方式交談;從這類的交談之中,往往能夠刺激出一些新的想法,成為進一步思考、或是下一篇文章的材料。
參考閱讀:Make conversations to keep meaningful writing
我在前幾天的〈文章的引用、拼貼與致敬〉一文中也提到過類似的想法:
(在引用他人文章時)最好能加上自己的看法、創見、或是評論,讓被引用的段落發揮「種子」的作用,產生出更多的思考或知識。
在這樣的交談之下,或許可以更瞭解對方的思考模式、也清理自己的觀念和文字脈絡,進而延伸出自己可能原本都不知道的結果。
對於把寫作當作學習途徑的人(例如我)而言,這樣的結果正是無上的樂趣與收穫(大多數時候,這類文章或許會有人看,但多半賣不了錢)。
然而,這樣的寫作得用更多的時間醞釀;因為你會需要:
  1. 詳讀對方的文章;
  2. 釐清自己的想法,決定哪些地方贊成對方、哪些地方反對(反對無妨,如果都贊成就不用寫了);
  3. 思考並準備辯證的方式與材料;
  4. 把自己的立場透過文章有條理的寫出來。
一旦把這些準備動作做完,或者應該說,有時候單單是在1.和2.之間的階段,就已經按捺不住、文思泉湧;如果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沒辦法寫,那簡直就是火燒屁股、坐立難安。
何況有了點年紀、腦筋變差之後,最糟糕的一種狀況就是在沒辦法寫(站在捷運上、蹲在馬桶上、入睡時失去意識的瞬間等等),所有的想法像海浪一樣紛至沓來,真氣像小老鼠一樣到處亂竄(借用金庸武俠語)。
但只要沒有當場坐下、站起、醒來、寫下,過了幾秒之後這些靈感也像海潮一樣退去、亂竄的耗子忽然一隻不見,想抓一隻來問問剛才想了什麼都不可得。
悔恨。
舉個例子來說吧,我在西安的神交朋友三童,是一位資深的書籍編者,關於編輯的文章寫得比我入木二十幾分,就是很好的對話材料。
在最近的一篇〈編輯神經〉(原文為簡體)中,他說:
5.0 編輯沒有下班時間,編輯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中國有史可考的編輯祖師應該是孔子,他的生活方式是:敬守使命但又為人鬆弛,無可無不可,講究吃喝,多聽音樂,沒事出遊。

孔子把他的哲學轉化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他的創作、編輯、從政都建立在他自己訂立的生活方式之上。

具體說,他的使命是堅守文人集團協助君王的使命,建立文人的群體組織,過一種符合使命的生活。他的生活被後代文人發展為琴棋書畫、梅蘭竹菊、晏飲雅集等文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哲學是孔子的真正的遺產。

5.1 只要形成群體,就會形成這個群體的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這個群體自然容不得反意識形態的話語。

如果遇到反對這個群體的意識形態必定群起而攻之、除之而後快。主流如國家如此(國家話語),非主流豆瓣社區也如此(喪即是正義)。中國文人集團的另一個身份是編輯,他們不僅塑造了中國歷史,也塑造了中國歷代的主流意識形態。這是文人的力量,一種隱而不發可怕力量。
光是這幾段文字,就夠我寫四篇文章來回。
他的思考角度(如「孔子/中國文人都是編輯」)是我沒想過的、文字風格也是我學不來的,但我有興趣在這個題目上,用以下幾個題目來展開對話:
  1. 孔子真的算編輯嗎?或者應該是他的門徒?
  2. 或許之後的董仲舒或朱熹之類的遠房門徒才算?但這兩位都在孔子之後幾百年,接收的都是好幾手訊息,所以他們(也是中國文人)才算?
  3. 有一說是中國歷朝歷代無一真以儒術治國,儒家只是統治者的花瓶;所以他們實際上成就了什麼?
  4. 把編輯、儒者、文人集團、國家、社群放在同一個脈絡上(如果沒有誤解的話),真的是合理的、說得通的嗎?如果說不通,這「隱而不發的可怕力量」又從何而來?
這樣看來,您大概就懂我的意思了。就算您不覺得這種清談誤國有什麼樂趣,但「拿別人文章來當題目種子」的手法應該可以理解幾分。
我喜歡這種寫作和對話方式,但很久很久沒有機會了。希望很快就有時間再回來享受這種夾雜了閱讀和發表的樂趣,也希望有更多人一起加入對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4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瑞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一陣子的新聞(註:本文寫於2017年9月):支付寶聯合一些基金公司,推出了同一系列的圖文廣告作品,但引起了不小的反彈聲浪,最後以刪除文案收尾。題目中的「文案」指的是文字、也指寫文案的人。
在一些有機會分享的場合,我常常提出一個觀念問題。所謂觀念問題,就是「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沒有公認的定論,卻可以引發一些思考」的題目。
站在文化交流的立場,先撇開著作權問題不談(以下同),並沒有什麼不能用的媒體內容;美國日本的材料可以用,當然中國的材料也可以用,但是用要用得有格調、有觀點、有立場。
對於做文字相關工作的人而言,「防禦性寫作」是不可或缺的技巧;不過通常這種技巧只能從實作和錯誤中學習。
因為從前忝為媒體編輯之一,所以名字在很多廠商寄新聞稿的名單上,經常會收到一些新產品上市啦、記者會啦、媒體派對啦之類的活動訊息;這些e-mail大多數時候蠻無趣的,大致上都是還沒看完就殺掉。
我必須承認,有時候我就是那種被人說成「校對癖」的這種人。這種人通常有幾種特色。
前一陣子的新聞(註:本文寫於2017年9月):支付寶聯合一些基金公司,推出了同一系列的圖文廣告作品,但引起了不小的反彈聲浪,最後以刪除文案收尾。題目中的「文案」指的是文字、也指寫文案的人。
在一些有機會分享的場合,我常常提出一個觀念問題。所謂觀念問題,就是「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沒有公認的定論,卻可以引發一些思考」的題目。
站在文化交流的立場,先撇開著作權問題不談(以下同),並沒有什麼不能用的媒體內容;美國日本的材料可以用,當然中國的材料也可以用,但是用要用得有格調、有觀點、有立場。
對於做文字相關工作的人而言,「防禦性寫作」是不可或缺的技巧;不過通常這種技巧只能從實作和錯誤中學習。
因為從前忝為媒體編輯之一,所以名字在很多廠商寄新聞稿的名單上,經常會收到一些新產品上市啦、記者會啦、媒體派對啦之類的活動訊息;這些e-mail大多數時候蠻無趣的,大致上都是還沒看完就殺掉。
我必須承認,有時候我就是那種被人說成「校對癖」的這種人。這種人通常有幾種特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網路上突然冒出來一堆弘一法師說過的話。 比如這麼一句,緣起,我在人群中看見妳,緣滅,我看見妳在人群中!這是很成熟的白話文體了,而李叔同先生是八股文出身的,很難想像在當時,可以寫出這樣的白話文。 但是確實把緣解釋的不錯,所以何必在乎到底是不是弘一法師說的? 莊子的外篇中,有一類叫做重言,虛構孔子
近日,一個偶然的機會,與久違的文友H通了電話,談話內容很盡興,多半聚焦俄羅斯的經典作家,以及簡體中譯本的讀後感等等。最後,提到中國與台灣在翻譯上用語習慣的比較,這觸發了我對這個主題的興趣。當下,我的編輯(組稿)魂,瞬間燃燒了起來。於是,我立刻決定了對談的題名:文學書簡對談集。首先,我知道他對於果戈理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寫作方向進行調整的計畫,包括進行系統書籍閱讀與研究前輩的經驗與背後的故事,以及自由書寫與持續進行寫作的安排。作者計劃從自由工作者的特質及背後的方式和成功的商業模式探索,期望透過系列文更深入地瞭解這些主題。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網路上突然冒出來一堆弘一法師說過的話。 比如這麼一句,緣起,我在人群中看見妳,緣滅,我看見妳在人群中!這是很成熟的白話文體了,而李叔同先生是八股文出身的,很難想像在當時,可以寫出這樣的白話文。 但是確實把緣解釋的不錯,所以何必在乎到底是不是弘一法師說的? 莊子的外篇中,有一類叫做重言,虛構孔子
近日,一個偶然的機會,與久違的文友H通了電話,談話內容很盡興,多半聚焦俄羅斯的經典作家,以及簡體中譯本的讀後感等等。最後,提到中國與台灣在翻譯上用語習慣的比較,這觸發了我對這個主題的興趣。當下,我的編輯(組稿)魂,瞬間燃燒了起來。於是,我立刻決定了對談的題名:文學書簡對談集。首先,我知道他對於果戈理
據我的觀察,一個有強烈企圖心又有組稿和撰稿能力的編輯,在離開出版社以後,他們多半會嚐試編纂或編譯工作,以此克服眼高手低的困境。與此同時,如果真能實現意到筆到如意所至的話,那麼這位編書高手其實力已不遜於普通的作家了。   毋需贅言,這種說法只是普通常識,不過,我知道好鬥和投機者仍要提出反駁的。文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寫作方向進行調整的計畫,包括進行系統書籍閱讀與研究前輩的經驗與背後的故事,以及自由書寫與持續進行寫作的安排。作者計劃從自由工作者的特質及背後的方式和成功的商業模式探索,期望透過系列文更深入地瞭解這些主題。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Thumbnail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赫曼.赫塞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