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會在新的一年有一些目標以及期望。我也不例外。坦白說,去年的我卑微得不敢想太多。我的目標只有一個:希望自己可以離開二手煙密室(辦公室里無窗口)工作環境,到一個健康的地方工作就好。對我來說,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離職並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實屬不易,必須勇氣十足方能成事!
101個目標,我實現了。只是,到年末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並沒有很滿足以及滿意自己的表現。我不認為是自己的不知足導致自己實現一個目標后,就會想要更多。反之,我察覺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似乎少了什麼連我也無法言喻的東西。我想,那是不知道曾幾何時失落的自信——無可救藥相信自己和這宇宙會帶給我所相信的相信。
在馬來西亞,當時的小學六年級(12歲)必須要考UPSR試,來看大家的能力是不是可以直升中學一年級。小六的我總共要考7科,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全科及格,更何況是全A?我想都不敢想。小時候就幫媽媽做家務的我會在每個傍晚,洗澡后、吃飯前上香給觀音、關二哥、地主公以及祖先。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沒人教我但我已心中念念有詞:我不貪心,保佑我UPSR可以拿6個A。
隨後每一天的上香,我都會在心裡面祈禱說保佑我全家人,身邊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要身體健康,出入平安以及快樂每一天,當然還有一句:保佑我UPSR拿6個A。
我不是什麼資優生,套一句雙魚媽常說我的“半桶水”。我並不太優秀,也不會吊車尾(我是那種成績不及格,就會想辦法急救自己的學生好比馬來文作文以及數學)。那時候的老師們就像算命師傅一樣,在班上公開預測誰是“7A、6A、5A甚至4A人選”。我連1A人選的行列也擠不進去。可想而知,老師們甚至我也覺得自己不可能有一粒A。那時候的我也沒有多想什麼,照樣上課、做功課、補習和考試。一路到進了UPSR考場,考完7科,再等了好幾個星期,就是領取成績單的日子。
那時候很多學生和家長都緊張到天上去,我就覺得還好,心裡希望自己可以全數及格,順利升上中一。天曉得,領成績單的前幾天,我還做噩夢,夢到自己才拿3個A,朋友們笑我,我心想不是說好6個A,為什麼才3個?(潛意識真的很可怕)
到我上台領取成績單的時候,先檢查名字,再往下查看成績,6個A?!?不可能吧?我睜大眼睛再看清楚名字那一欄,是不是老師給錯成績單了?眼睛來來回回掃視好幾輪,老師問我:這是你的名字嗎?
“是”我說。“那就好,可以先讓後面的同學上來嗎?”我才發現還有很多同學在我的背後排著隊領成績。不好意思地笑一下,我走到在講堂后方等著的雙魚媽。“怎樣,及格嗎?”看來我老媽想的和我一樣,都希望我及格就好。
“我竟然拿6個A。”我媽就看著我:“有沒有拿錯成績單?”你說,這樣的媽媽哪裡找?“我檢查很多次了,確實是我的名字。”其實連她的女兒也無法相信。“該不會還有人和我同名同姓吧?”我月亮雙魚,比我雙魚媽更加神經質吧。
這時候就已經聽到有人笑,有人哭的聲音。我們兩母女就一臉平靜,我看到當時的好友哭到不能自己,以為她不及格所以就小跑步到她的方向問她成績,才發現她也是6個A。“很好呀,沒有不幾個就好。”我安慰她說。“可是我是7A人選耶。你什麼都不是,為什麼和我一樣拿6個A?”她哭得很慘配著不甘心的語調說。(當時我才12歲,並沒有留意到這番話背後的較勁是如此之深。以至後來發生一連串的事情,kind of 改變了我的為人、個性與對人事物的看法。這裡就不多說了,maybe下次)
會把這一篇文章給生出來(其實是寫著寫著就寫到12歲去了),是因為5年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就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和中學朋友提起這件事的時候,她告訴我的)。那份天天想,天天念念有詞,然後不帶一絲懷疑(如:我不可能辦到的)的相信自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是如此的奇妙。我記得那時候的我還心想:7個A最好但是6個A也不錯。以我的成績(12歲就開始自我評估?)啊,就給我6A好了。
如果當時的我說7A呢?我想那就是另一個空間的我的故事了。
這世上沒有“如果”外,我也想起了中學老師說的一句話:把目標定得高一些。覺得自己不可能全A?就一定要覺得自己可以全A,因為就算不行,至少最後你得到的成績必然是比你現在自以為能獲得的成績好很多!(那又是另外一個改變我的故事了)
我想談到“相信”這兩粒字,我一定要說自己“12歲的故事”。坦白說,我到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的我可以在沒有人教我的環境下,那麼懵懵懂懂地完全信任并足夠相信自己。或許到了中學以後的我太理性了,讓我只做有把握的事情,對那些看不到的東西抱著懷疑的心態——其實,這樣的我過得還蠻身心疲憊的。我覺得沒有目標、沒有相信的生活,過得有點沒方向和意思。
年齡雖然不算什麼,可是在這麼規範的社會底下生活,26歲-30歲這個階段,其實應該(我說:必須。你會有壓力嗎?)要認清自己。我需要找回12歲的自己,那股勇氣以及傻勁——全然信任自己的能力以及潛能。
每個掌握了命運的人都做了兩件事:了解自己能做什麼 & 認清自己該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