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春秋故事】孔子談飲食

    大家都知道,孔子對政治有許多想法、對教育有諸多堅持,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孔子對於飲食也是很講究的。
    《論語‧鄉黨》記錄了孔子的起居、飲食、處世之道,從中可以看出,老師真的很嚴格。
    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
    孔老師說過,有十種東西是不能吃的。
    米飯穀物陳舊變質的不吃,魚和肉不新鮮不吃,食材顏色異樣的不吃,發出異味的不吃。以上四點顯示,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孔子就已經非常重視食安問題。
    接下來就是進階的料理教室守則:烹調不當的不吃。不在適當的時候不吃。切肉不方正的不吃。醬料調味不合適的不吃。肉可以多吃,但不能吃得比飯多。飲酒則沒有限制,但不可以喝到失態鬧事。街上零賣的酒和肉乾不吃。薑有提神去除穢惡的功用,每餐都應該備有薑碟,不必多吃,但也不能不吃。
    看到這裡,觀眾不免會想吐槽,老師你要求也太多了吧!難道孔子不只是思想家、政治家,還是一個周遊列國嘗遍異國料理的美食家?
    這麼說就有點曲解原文了,其實孔子談的不只是食物,而是「禮」。
    子曰:「夫禮初也,始於飲食。」孔子認為,「禮」的誕生,是從飲食開始的,上古人們把穀物、豬肉放在石頭上燒烤,掘地為坑當酒樽,以手捧酒而飲,用這些方式表達對於鬼神的敬意,這就是最原始的祭禮。
    所以,孔子講究飲食,不代表他老人家是追求美食的吃貨(孔子晚年帶著弟子們顛沛流離,連吃的東西都沒有,自然不是為了追尋美食、而是追尋理想),孔子重視仁與禮、認為應該用珍惜的心對待食物,才是比較合理的解讀。
    以上記載,讓人看到這位嚴肅的老師,也有可愛的一面。
    看完今天的故事,請記得老師的教誨──
    以後如果要招待老師吃東西,除了食材必須新鮮,別忘了那個醬汁啊!
    --
    #春秋美食評論家開班授課
    #李嚴同學
    #老師在講你有沒有在聽
    --
    喜歡歷史故事,歡迎追蹤──
    IG:willowm4
    YOUTUBE:Coming soon...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美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全職寫作者。讀過幾年書,待過幾年補教業,喜歡教書,更喜歡說書。FB:大豫言家-說書人柳豫。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