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2/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是口號還是流行?上班族不可不知的斜槓職涯

    最近走進書店你會發現有許多談「斜槓」的書籍,為什麼斜槓忽然成為顯學? 這需要回顧到一個世代的出現:1990年前後出生,佔了台灣整體受雇就業者人數的36%,目前是職場青年主力的這一群人。雖然有豐厚的學習資源,普遍受過高等教育,現在面臨的是低薪與看不見的未來,媒體稱為「厭世代」。斜槓所談的究竟能不能讓厭世代們擺脫難以向上流動的困境?或其實低薪高工時勞動是職場現況,斜槓是另一種發展個人職涯的可能性?
    先想藍圖再想路徑
    我曾詢問幾位20、30代的朋友:會想斜槓嗎?對斜槓的定義是什麼?大部分的人都呈現一臉問號。 後來想想其實這很合理:有的人還在想是否要唸碩士、有些人剛出社會,正在磕磕碰碰的找工作、也有工作了一陣子想要換跑道的朋友,對他們而言斜槓只是一句口號與一個流行名詞。 台灣社會普遍存在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很少提到「個人職涯」對一個人整個人生的重要性。所謂職涯就是職業生涯,跟職場有關的規劃都可以列入職涯考慮的選項。 比如面試、就業、人際關係、再進修、調職到離開公司的原因等。 試想一般在學期間順利唸到碩士的話,粗估年齡大約24、25左右。真正在學時間扣掉六歲之前約19年。而目前勞保可領退休金的規定之一是工作(投保)滿廿五年。 一個人需要考慮個人職涯發展策略的時間至少25年,然而這段時間裡卻沒有工具客觀評估告訴自己到底該如何發展?或者其實你想發展的跟所學無關,因為分數到了剛好填這個科系?你成為一個社會人的時間比你當學生時間還要長,而時下觀念認為完成「學生」這個任務才開始要學著生存,變成從學校畢業到真正理解社會需求並習得技能,又需要一段時間,開始畫出職涯藍圖時發現資源不夠路徑不對。讓剛進社會的年輕人還沒找到工作養活自己就要解開斜槓任務,就像父母叫你大學前不准談戀愛但大學畢業後又催你要趕快結婚組家庭一樣令人困惑。
    無邊界職涯引申出斜槓定義
    在1996年,美國學者阿蒂爾和盧梭就提出「無邊界職涯」說法,強調以提升個人能力,替代長期雇傭保證,使員工能夠跨足不同組職,體現無邊界職涯。 後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在她的著作裡,提到「斜槓青年」這個新名詞,因為她發現身邊不乏有人會用「斜槓」(slash)來介紹自己-cheer當不當斜槓青年,你都該具備的「斜槓思維」
    我個人認為無邊界職涯的定義更明確指出方向:以提升個人能力,替代長期雇傭保證。斜槓很容易被解釋為是兼職、打工所得,若兼職收入變多數字還可以超越正職。但仔細想想若兼職或打工所做的是以時間換所得的勞動,而時間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懂得用工具賺錢的人或有專長的人(如講師出線上課程),能夠重覆的高價的出售時間,但依靠體力的打工能夠重覆出售體力嗎?
    只會一種技能,只能用在一個舞台
    因為工作緣故,有機會接近認識如無家者街賣者這些被視為社會底層的族群,有些人其實工作很努力,因為先天身體狀況,他們做了一些職涯上的選擇:比如學刻印章,比如在紡織廠工作,但是產業隨著時間改變需求,以前刻印章要拜師學藝,幾年之內變成用電腦刻,還可以任選字體。台灣的紡織廠隨著資本考量下出現外移潮,他們只會一種技能,當需求消失,他們也就失去了舞台,謀生方向在快速迭代的產業下也失去羅盤。 別以為這種事只會發生在藍領階級,白領階級或公司創辦人也會遇到。 比如蘋果的Jobs,也遇過董事會投票決議而離開一手創辦的蘋果。這種情況對於Jobs也都是核彈級的毀滅感。他因為這件事而深刻反思自己(參考資料)在12年後歸來成為一位真正的CEO。職場的變化球是每個工作者都有機會接到的,無論是在什麼位置。
    人生裡最有價值的是什麼?
    有人說是健康,有人說是家庭,中國天使投資人李笑來先生說是個人注意力。 我認為如果你正在找斜槓的可能,最有價值的就是嘗試的勇氣。 那什麼叫勇氣?就是怕得要死還是要去做。 踏出舒適圈的各種嘗試會讓大腦一直出現警訊,這源自人類遠古時期對生存的演化,對改變感到恐懼害怕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然而這需要不斷鼓勵自己前進。 幾乎所有談斜槓的書都說要以自己喜歡的有興趣的或是本業為主來發展斜槓,其原因便是降低大腦對新事物的抗拒,並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什麼事讓你特別感到愉悦,即使失敗,你還願意一直投入時間去學習去摸索,甚至樂此不疲的持續練習,一直花時間在這裡,不厭其煩。 不厭其煩的那件事,就會讓你不停的一直鑽研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時間久了你就與眾不同。這就找到了你的獨特性,《斜槓的50道難題》所談「找到獨特的你」等等,都是在談如何找到自己的獨特性進而與眾不同,並依據這個點發展出變現能力或成為意見領袖的可能,因為這是影響力與獲利力根源-獨特性。 我在執行公益行動計劃的推進時,時常與各種組織有交流的機會。我觀察商業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職場挑戰其實大同小異,其差異只在非營利組織專案項目可延伸的觸角較寬。因此我會嘗試與不同組織合作進行不同專案,讓願意參與的志工們有實作的機會。
    這群輔大同學沒有一個是讀商的,他們因為修了一堂社會研究的課,跨系所一起努力把一個擺攤計畫從發想策劃到收入結算執行完畢,還找了學姐來當網紅直播來拉抬人氣。
    專案內容對這些年輕人來說都是全新的嘗試,少不了新手上路的撞牆磨合期,但經過我們這些己經知道坑在哪裡的真人路標指引,也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懼去嘗試行動。像圖中擺攤行動因有公益性質,還有作業壓力,激勵鼓舞同學們有使命感完成行動。某同學完成後反饋給我說他要好好唸書,並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我想他的父母聽到一定非常欣慰。 從以上行動的觀察:我認為要執行職涯內發展多重斜槓能力,可以變現或意見領袖的等級,壓力與滿足感缺一不可,滿足感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的獨特性,而壓力會驅動你完成升級的里程碑。 有個人職涯藍圖與斜槓擴充技能目標的準備,刻意的有步驟的多方參與,發展探索自己的可能,先有藍圖再找路徑並適時調整。發揮獨特性讓人對你有印象,便是開始斜槓的第一步,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使面對核彈級的毀滅也能維持穩定。提供自己不同的選擇與機會。不因單一的工作不順就對自己失望,反而讓自己能夠像Jobs突破困境境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認為斜槓職涯是每個人在規劃自我的職涯發展策略藍圖時,都應該當做是一種可能性來思考執行,別忘了每個人都是24小時,在這個時代能及早找出職場優勢及天命成就,並投入一萬小時練習的工作者,就有機會成為斜槓者,而斜槓又能產生職場避險的效果,最後你會發現斜槓者的收入總是源源不絕!有機會達到財務自由;而職場單一收入者總是揹負許多生存風險,像是跑滾輪的倉鼠,在生活與生存中兩個滾輪一直跑,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沒有找到自己的天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