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雅俗共賞》

你怎麼知道什麼漂亮,什麼不漂亮?你還小的時候天真無邪,不帶著刻板印象和偏見觀察世界。客廳窗簾的圖案、房子前面的燈柱以及公園裡蹺蹺板的顏色等,都會影響你對美的觀察和看法。接觸到更多美的刺激,人們會更加意識到周遭的美麗。相對的,如果身在很少注意美的環境中,人們就會對美麗無知無覺,無動於衷。
從長遠來看,人們會習慣,並無力區分更美的事物。但是,比較美或比較不美嗎?美不應該是主觀的嗎?事實上,美是可以比較的。美是感官刺激和認知所產生的快感,也是創造和創造行為所帶來的愉悅。而展現刺激的方法判定高下。
以甜點為例。你喜歡布朗尼,相信布朗尼是世界上最棒的甜點,而你從未嘗過巧克力舒芙蕾。無意冒犯布朗尼,但巧克力舒芙蕾被認為是更高級的甜點,不僅因為其口感和風味,更包含烘烤這種甜點所需的技術。這並不代表舒芙蕾比較了不起,而是用於呈現巧克力甜點的策略更為精巧。也就是說,關鍵不是主題而是手法。人們不必更喜歡舒芙蕾,但要學會欣賞它。
這是有目的的安排,隱藏在細節中的信息,設計也是如此。文化符號、意識形態、情感、想像力等被精心放置、轉化並應用於設計中。通過設計,這些細節將填補人們的生活,並在不知不覺中被吸收。人們可能無法解釋為什麼淺粉紅比猩紅色適合花店招牌,但他們可以分辨出哪個更賞心悅目。

設計是將美學和美感融入日常的絕佳途徑。

美感,不是一種可以通過學校授課,立即習得的能力。這更像是人們在生活中下意識地養成的習慣。學習如何欣賞美麗不僅僅是參觀博物館或畫廊,而是生活在其中。
布朗尼怎麼了?布朗尼也很好吃啊。那為什麼這種常見的甜點不比蓬鬆的舒芙蕾時髦呢?雅俗界線好似意味著有把以普及性劃分庸俗與高雅的度量尺。主流文化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大多數人卻不認為流行文化優越。實際上,正好相反。
從文化面來說,這也許牽涉到過去上層階級對知識技術的壟斷。非大眾能接受的教育訓練,以及以財富權勢開拓的視野眼界。有了這些投資,成就自然比沒有資源的一般人更高,進而發展出該階層的菁英文化。
所以,上層階級的品味較高?或者,這只是該階層的優勢地位帶來的觀念影響?
人們嚮往的是社經地位,而非單純的學識涵養與品味。也就是,高雅不全然是其審美上較優越。這種情況下,一項事物高雅與否取決於觀眾和表演者,而不是事物本身。
就目的而言,歌劇是為了取悅坐在歌劇院裡欣賞藝術的觀眾而做。童謠與搖籃曲是為了安撫嬰孩,或講述故事。漁民的漁歌是為了排解航海的艱辛,而原住民的出戰歌是為了戰鬥或狩獵振奮精神。這些由所謂沒文化和俗人製作的民謠,多不被紀錄也不為藝術而做,然其藝術價值就低於展現高超技術與精緻的音樂嗎?
現代社會資訊大量且迅速的流通,人們可以同時在網路上聽到巴哈與披頭四的音樂,然而,人們依舊傾向認為前者的藝術與文化涵養較高。這似乎已不再關乎取得與欣賞的門檻,更多是貴古賤今、強勢文化霸權與階級意識。那我們該如個界定何為高雅何為通俗,以及高雅與通俗在審美與文化上的價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