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5/2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你是同事眼中的一團毛線球:皮克斯動畫《Purl》

為什麼推薦你閱讀: 
你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用語從「性別平等」走向「性別平權」嗎?

Pixar SparkShorts:輕量級的質感作品

製作《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等大作的皮克斯(Pixar)於 2019 年發起了 SparkShorts 計畫。SparkShort系列定調為「實驗動畫短片」,由皮克斯內部員工提案、擇優進行製作,希望藉此激發更多創意、並發掘和培養新人。
這一系列動畫都可以在youtube上全片收看,本篇要評論的,是既奇異又現實的《Purl》。
以下有雷。

不只是女性:所有「他者」的處境

故事主角是一顆粉紅色的毛線球,Purl。但他可不是一顆普通的毛線球,他很夢幻  — —他有雙手、雙腳還有嘴巴,並在B.R.O. Capital上班。而B.R.O. Capital 的其他員工們,相對寫實的很 — —剛硬的線條、都是男性職員。
夢幻的毛線/寫實的上班族
那麼,粉紅色的Purl是女性嗎?本片想呈現的是「職場性別議題(歧視)」嗎?確實,《Purl》的劇情來自導演 Kristen Lester 自身經驗:初次踏進動畫產業的她,才發現整個工作室卻只有自己一位生理女性,於是《Purl》很大程度在呈現一名新人在辦公室所做的調整;然而,不以「人類女性」樣子出現、甚至「去性別」的毛線球Purl,更可以是所有「他者」(the others)的代表。
「他者」是當代重要、被豐富討論的概念。大抵而言,「他者」所討論的是相對主流/多數/大眾的少數/弱勢族群,在日常生活常被污名化為不潔、失德、怪異、病態或不正常。無論是性少數、有色人種(a person of color)都常遇到Purl在B.R.O. Capital的窘境,於是本片主軸,比起限制在性別議題,更可以「擴大」去檢視職場或社會中出現的「小團體文化」。

差異與宰制:變得相同、或是促成改變?

咦,這誰?
所有人都到了嗎?(Is everyone here?)——電梯前同事問。
面對同事的排擠,Purl的作法是讓自己變得強硬(tough)。他拿出包包裡的冷色調毛線,讓自己變得跟大家一樣。確實,這個方法有效——透過弭平消除明顯的「差異」就可以加入「群體」,他們自然地就(像哥兒們一樣地)一起享受Happy hour、一起喝酒。然而,這樣的「美好」直到新的員工——黃色毛線球Lacy加入時,她發現這不是她要的公司文化。
被擠在同事間的Purl
學者MacKinnon認為,人們在思考性別時常以「差異」(difference)為主要觀點,關注並尋找性別之間的相異或相同——此處的「同」更是指與男性相同。弭平差異的解決方法便是「尋求相同」,如Purl開始用與其他人相同的馬克杯、辦公用品、裝扮與語氣,便是差異觀點底下的合理做法。
問題是宰制,不是差異。
然而,「落實正義」等同要求「他者」與大眾相同嗎?對此,MacKinnon指出,這樣的「現實」是要去被挑戰、並去改變的。為什麼要穿上西裝和「他們」相同?理由不是因為他們是生理男性的「他」(He),而是因為他們擁有權力,去壓迫、宰制(dominate)和他們不同的人:就像Purl,無論是否生為毛線球,當他穿上黑色西裝,對於黃色毛線球Lacy而言,Purl亦是擁有權力、去宰制別人的一方。
當你想找不同時,你永遠能找到不同,那不妨留個位置給那些不同吧!在劇情的最後,穿著西裝的Purl放棄自己原有的「特權」,把Lacy帶進電梯裡,跟大家說,「嘿大家,他叫Lacy!」

結語:社會的一份子

近來,從社會對性別的用語——「平等」改往「平權」不難發現,人們確實開始改變過去的差異觀點,往權力宰制去思考性別。然而,不光是性別,對於LGBT、外籍配偶、新移民、與身心障礙族群等,我們都需要更細膩地去檢視社會結構,以改善群體劣勢(group disadvantages),並給予每個人在社會的空間與歸屬感。
對了,本篇也是第一篇老師即將「用影片說評論」的短片,歡迎按下「儲存」,公佈時會第一時間收到通知喔!(有點害羞)
那麼,下篇評論見囉。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為這篇文章按下愛心,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歡迎追蹤我與專題,以收到影評刊出通知
★若有希望老師評論的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
★歡迎申請加入社團「老師的放映後討論室」一起討論電影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