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2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數位工作不是省時間,而是在有限時間內做更多事情

有時候我們以為手持智慧型手機、指間不離筆電,就是高效能人士的形象,他們往往能透過一堆神奇的數位工具,省下非常多的時間來愜意地享受生活;但反觀自己,忙了一天手機訊息仍是跳個不停,似乎永遠都有做不完的工作,這才是現代人的真實寫照。
畢竟我們只有一顆腦袋、一雙拳腳,想要借助數位工具快速搞定工作其實並不難,但真正的關鍵,應該是讓這些工具與你的生活步調契合,以達到真正的「效率」;因此我認為「高效率」的重點不是在「省時間」,而是能在同樣、甚至更有限的時間內,做好比一般人更多的事情。
多說無益,下面我就用自己一天的作息來舉例吧。

你的一天,其實從前一晚就開始了
我們的一天,並不始於早上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而是從前天晚上闔眼前就開始了。我會在就寢前把隔天要做的事情想一遍,然後記在跟時間有關的數位工具上;我推薦你用「Google 日曆」與「Google Tasks」,若是 Apple 用戶的話,可以跟我一樣用原生的「行事曆」+「提醒事項」。
在記錄工作任務的時候,建議這樣分類:
  1. 有明確的「開始」與「結束」,能形成一個時間區段的任務,用「Google 日曆 / 行事曆」來管理。
  2. 僅有「開始時間點」,屬於單項具體任務的工作,記在「Google Tasks / 提醒事項」上。
因此你的行事曆上只會有「13:00~14:30:與 OOO 開會」這樣的行程,而不會有「19:30 - 19:32:買香蕉」(誰會買 2 分鐘的香蕉?)這種單項具體的任務請記到備忘錄清單上並設定一個提醒就好。
若使用「Google 日曆」的網頁版,它一次整合「日曆」與「Google Tasks」在同一個介面,當你在右欄的輸入待辦清單後,如果有指定截止日也會直接幫你標注在日曆上,非常方便!
【Tips】設定日曆時請適當的留彈性時間,建議每個行程之間至少空出 10-15 分鐘;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日程塞得滿滿,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上一個會議會不會 delay。

起床後,用知識來醒腦!
我通常 06:30 前起床,第一件事情是戴上耳機聽 Podcast(播客)這類的聲音媒介學習平台,早上非常適合用聲音來醒腦,邊聽邊享用早餐,也能前往健身房,既鍛鍊體力,也提升腦力;如果喜歡用觀看方式學習的話,也可以用 YouTube《CrashCourse》,這是我覺得非常棒的知識型頻道。總之晨間我會盡量不讓自己刷 FB、LINE 等容易上癮的社交 App、或是打遊戲。
【Tips】如果你是用 iOS 系統,可以直接在 Apple 官方的「Podcast」App 上聆聽免費節目;而不論是 iOS 還是 Android 用戶,我推薦使用《得到》,這是中國「羅輯思維」出品的知識服務應用,但專欄課程多半要收費。

通勤中,邊整理筆記邊思考
通勤途中是最好整理思緒的時刻,我會建議盡量搭大眾交通工具而不要自己駕車,不僅找停車位麻煩,你的雙手還會被束縛住,錯失很多用手機高效整理筆記與思考的機會。
我會把上午聽到、看到的內容用筆記軟體記錄下來,紀錄的時候至少寫一句自己的想法,讓這個靈感嵌入在腦海中;我推薦使用 EvernoteBearOneNote 這些第三方筆記軟體,它們大多不會受限於 PC / Mac / Android / iOS 等系統,並能將你所有的知識與靈感都保存在雲端上。

會議中,無紙化與同步協作
開會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工作環節,這邊先不探討「怎麼開一場高效率的會議?」,而是讓所有人在會議中高效的交流資訊與想法;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採用「雲端協作」;我推薦 Google DocsDropbox PaperNotion 這類的雲端文件服務,它們有下面三個好處:
  1. 能跨作業系統、平台的同步文件資料。
  2. 所有成員皆能同時協作一份文件,不用寄來寄去。
  3. 能追蹤與檢視個別成員的意見與修改過程。
用雲端文件的好處是不會因為電腦系統與格式不同,就無法開啟別人傳給你的檔案;同時大家能在同一份文件中協作,你會看到隔壁的小美很認真的輸入,然後自己的螢幕上即時跳出⋯⋯她打錯字了。
【Tips】使用雲端協作文件開會時,建議只讓 1-2 個人有編輯權限負責會議記錄,其他人則用 Comment(備註)功能將意見附在指定的文字上,避免大家重複編輯亂成一團。

工作中,應對無時無刻的訊息
每次點開同事的 LINE 群組,迎面而來的是一大坨的貼圖⋯⋯把重要的訊息都給洗下去了;又或是當你想回覆老闆工作進度時,瞥見女友的訊息:「北鼻今天晚上要鼻要吃鍋鍋~來接偶。」不知不覺就開始聊起要不要吃海某撈啊?工作什麼的全都拋在腦後了。我們的日常聯繫已經離不開社交軟體,因此我建議將工作與私人的通訊管道直接分離:
(一)重要的工商事務,請用 E-mal
重要的工商事務切記不要用社交軟體,尤其是涉及到交件期限、修改項目、合約等商業溝通,請一定要用 E-mail 留存重要紀錄,並 CC、BCC 你的同事;關於怎樣寫好一封商務信件,可以看我之前過的《為什麼對方不回我的信?人人必學的職場郵件攻略法》文章。
(二)團隊內部交流,不要用 LINE
像 LINE、FB Messenger 這類的通訊軟體有「貼圖」的設計,且往往會跟私人訊息混雜到讓你超容易分心;我建議團隊內部改用 SlackTelegram 這兩款相對比較少人用、但功能非常齊全的通訊軟體,與私人社交做區分。
我滿推薦 Slack 的,它能針對專案或是團隊開群組(Channel),另外能將單一群組設定暫時靜音,不怕被同事訂飲料的閒聊打擾;在交流過程中還能很方便的用「Pin」功能,將重要的訊息與資料釘起來,方便隨時查看。
【Tips】私人社交中,我建議不要快速回覆那些「不重要的訊息」,因為這並不會讓你顯得很高效率,反而會讓人覺得你無時無刻都很閒;回覆別人時也盡量說:「我查看一下行事曆。」讓對方覺得你很重視這次會面,同時你也尊重自己的時間。

下班前,把你的桌面清空
我建議所有的文件與資料除了電腦中存一份,也要同步上傳到雲端檔案夾,可使用 Google DriveDropboxOneDrive 這類的雲端服務,它們能將你的檔案同步到手機中隨身帶著走,你不再需要用 USB 整天拔拔插插,或是擔心咖啡灑到電腦上歐買尬資料通通消失。另外檔案管理平時一定要養成幾個好習慣:
(一)替檔案取好名稱:
建議用「180829_專案名稱」這樣的結構來命名,且用檔案夾管理檔案分層時,盡量不要超過三層;因為一層一層的點開,就像拆驚喜包一樣麻煩,如果你的檔案有上百個,要找一份陳年老檔你會翻到起肖的。
(二)用電腦的文件「搜尋」,取代手動翻找: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命名好檔案的原因,每次想到檔案它老人家,請用電腦自帶的搜尋文件功能,以「關鍵字」召喚檔案,取代手動點選檔案夾一層一層翻找。
(三)保持電腦桌面淨空:
最後,桌面是「正在執行的專案」暫置處,而不是用來堆積所有資料的地方;別以為資料通通堆在桌面這樣拿取最快,如果有 40-50 份檔案夾、文件、試算表、簡報,那不就跟玩踩地雷一樣刺激?凌亂的桌面也會讓經過的同事感覺你不太可靠⋯⋯會不敢把重要工作交到你手上。
每次都要 5-10 秒才能找到自己要的文件,還不能看到美美的桌布,何必呢?

結語:高效率不是追求全面數位化
在工作上的效率達到極致,並不代表你在整段生命中能獲取最高的效益。
我一直都把這句話放在心裡,這不是什麼「政治正確」或「心靈雞湯」的話,真的沒有必要事事都追求高效,或以為什麼東西都能用數位工具來搞定,有時候我也會偷懶一下、或刻意慢下來,我把這稱作「合理的懶癌釋放」。
再次重申,「效率」這件事不是你節省了多少時間能去休息、追劇、打 Game,而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好比一般人更多的事情;盡量讓重複、無聊的瑣事外包給數位工具,將自己的腦袋與時間留下來思考,並珍惜身邊重要的人、事、物,久而久之你自然會成為一位「快樂又超有效率」的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