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Remote Work 遠距工作的時間與任務管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生有這麼簡單就好啦
如我上一篇文章「Remote Work 遠距工作的兩個實用技巧」所提,遠距工作缺少上司、同事、辦公室隔間等外力約束,我們容易被懶惰的本性牽著走,能少做事就不會多做(可能我自己特別懶啦)。要想在缺少直接壓力的情況下,依然如期完成工作,就得確切掌握自己的節奏才行。
遠距工作三年來,我在生產力工具的輔助下,逐步建立一套時間與任務管理方法,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本文不討論團隊溝通協作,純粹以工作者自身出發,來討論遠距工作時間與任務管理。
掌握「生產力時數」
我認為一切要從「計時」開始。時間是最寶貴的資產,如果你平常會記帳,看自己怎麼花錢,那你更應該計時,看自己把時間花去哪裡。
遠距工作這三年來,我習慣用 toggl 記錄自己每天在幹嘛。toggl 就像有分析功能的碼表,使用者可以自行定義 project,用 timer 紀錄每個 project 花費的時間,後台可以直接看報表,這些功能免費版都有涵蓋,對個人工作者而言已經夠用。
toggl :https://toggl.com/
把時間分配變成圓餅圖的那一刻非常療癒
我什麼都計,吃飯、睡覺、搭車,當然沒有瘋狂到連上廁所 30 秒都要按碼表,但就算明知自己在賴床、看 YouTube 看 Netflix,我全部都計,像記帳一樣鉅細彌遺,而且「完全誠實、不帶批判」。唯有如此,才能了解真實的自己,我必須知道自己在放鬆多久後會產生罪惡感而跑去工作,做了多久之後需要放鬆來平衡一下,才有辦法依據自身狀態安排任務。
大概計時三個月之後,我就發現自己的行為模式,比如:我每天要睡 7 小時,如果沒睡飽,我一定會無法克制地用更多時間補償,因此不可能犧牲睡眠提高產能;更重要的是,我掌握了我的「生產力時數」。
安排「可行的」To-Do List
一天 24 小時當中,人究竟可以專注多久?一般來說辦公室工作時間至少 8 小時起跳,但是回想那些在會議室、茶水間、樓梯間、便利商店徘徊的片刻,再問自己一次:在辦公室的時間裡,真正專注於工作的時數有多少呢?
根據我的時間紀錄,我一天能專注工作的時間大概是「6 小時」,硬要擠也頂多 7-8 小時,超過的話效率會大幅下降。我把這 6 小時當作我的「生產力時數」,用在工作、開會等需要聚精會神的任務上。
事實上就算我想做更多,也拿不出更多精力,因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To-Do List 應該是來幫助我們,不是來唱衰我們的,有多少「生產力時數」就做排多少待辦事項,否則也只是給自己徒增壓力。
但是也不要跟我說你一天生產力時數只有 2 小時,你不是無尾熊。
我習慣用 Todoist 把接下來 5–7 天的待辦事項一次排好,用優先順序標記每天早上、下午、傍晚、晚上的行程,每個時段以「2小時」為單位安排任務,每完成一項就消滅一項。Todoist 的 UI 設計非常直觀,如果要調度任務,只要拖曳或更改 due date,非常靈活。
通常我會在專注工作六小時後,做點別的事來平衡身心,比如這樣搭配:「工作 6 小時+整理房間 1 小時+運動 1 小時」。運用上一篇的方法,轉換空間或創造儀式在事項之間切換狀態,將工作量控制在生產力時數內,完成工作後仍有餘力生活,再次進入工作狀態時才不會疲乏。
Todoist: https://zhtw.todoist.com/downloads
當你把待辦事項清完,todoist 還會恭喜你
番茄鐘、蘋果鐘,能幫助自己都是好鐘
許多人效法唐鳳使用「番茄鐘工作法」,不過對我而言「專注工作 25 分鐘、5 分鐘專心休息」實在切得太細了,讓我如坐針氈。要想操作小番茄,得像唐鳳這樣累積 20 年的遠距工作功力,就像 @許明恩 說的,初學者從大番茄開始也無妨,重點是要「做得到」。
其實方法都是次要,我認為最根本的是「自我覺察」的能力。我不是一個天生有紀律的人,厭惡鬧鐘、課表、死線、打上班卡等逼迫我非得在某個時間點做某件事的規範;直到我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行為,我才明白自己並不是天生懶散,我只是被放進不適合自己的框架裡,只要找到自己的節奏,還是可以高效產出。
最後總結幾個問題,讓大家在安排時間與任務的時候有所依據:
  • 觀察你的生產力時數:你工作超過幾個小時之後,會開始有透支的感覺?
  • 如何切分工作,分配在生產力時數之中,對你而言最舒適?
  • 你是否太心急,想一口氣完成很多事而預支自己的生產力時數?如何安排優先順序,來避免寅吃卯糧?
  • 你的工作量是否遠超出你的「生產力時數」?哪些工作項目在侵蝕你的時間?能否透過優化工作方法,或與同事協調解決?
文末不忘再說一次:遠距工作依然是在工作,只是因為少了辦公室帶來的約束力,不用浪費時間刷存在感,可以集中精力做事。趁著這波疫情衝擊,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時間與任務管理方法,無論之後有沒有回到辦公室,相信都能受用。

我是 Donna 多拿王,歡迎追蹤我 👉🏼 Blog / Facebook / Instagram
請給我一個愛心,我會覺得很溫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台北出生台北長大,難以滿足的溫室小孩。 19歲在紐約探險,23歲在歐洲流浪,27歲在上海見世面, 現在醉心於台灣的山林與海洋,努力實踐數位遊牧的生活型態。 熱衷於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旅行、跳舞、說故事。我不知道要表達多少才會滿足,可能永遠不會滿足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隨著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周遭朋友陸續開始嘗試「Remote Work 遠距工作」,要說肺炎意外開啟「亞洲遠距工作元年」也不為過。然而剛開始嘗試遠距工作,一定會覺得很難專心吧!本文提供兩個實用技巧,幫助大家進入狀態。
2015年我跟著台灣的新創公司前往上海,躊躇滿志地去,夾著尾巴回來。「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好多小豬都想隨著風勢扶搖直上,可是豬就是豬,豬本來就不會飛,就算隨著風飛起來了又怎麼樣呢?
隨著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周遭朋友陸續開始嘗試「Remote Work 遠距工作」,要說肺炎意外開啟「亞洲遠距工作元年」也不為過。然而剛開始嘗試遠距工作,一定會覺得很難專心吧!本文提供兩個實用技巧,幫助大家進入狀態。
2015年我跟著台灣的新創公司前往上海,躊躇滿志地去,夾著尾巴回來。「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好多小豬都想隨著風勢扶搖直上,可是豬就是豬,豬本來就不會飛,就算隨著風飛起來了又怎麼樣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疫情之初,人們囤積衛生紙;疫情之未,雲端服務業囤積伺服器;6 月 15 日解封的加州將面臨缺人、缺工、缺料及物價爆漲的後疫情之亂⋯⋯而這背後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因。
數位遊牧生活一年多前因疫情危機被迫停止,我在巴拿馬體驗了六個月封城。一年多後的今天,我剛剛打完疫苗第二劑,此時我沒有興奮,只有鬆一口氣。若你覺得現在未來充滿未知,我想與你分享我和新冠肺炎相處一年多來的總結:「與其等待恢復自由那一天的到來,倒不如現在就開始練習與疫情共存。」
全國升級為三級警戒,不知道大家還好嗎?突然改成在家上班/上課,是不是有些不習慣,或是手忙腳亂呢?今天法科暫時不聊劇,先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國外居家上班/上課超過一年後,所歸納出的三個提升居家生活的小提案。
這週因為疫情的關係,公司開始實習遠距工作後,除了拜讀網路上已經有多年經驗的文章之外,可以藉這個機會嘗試使用新工具也算是我很喜歡的環節。以下就簡單的分享這幾天發現的好玩工具,雖然不一定在公司內部能推行起來,但至少有一個機會開始讓大家願意去摸索不一樣的東西。
最近因為疫情升溫,愈來愈多朋友必須在家工作、孩子也得在家遠距上課,維持正常作息時間,定時工作/上課或休息,變得非常重要。 有朋友說可在家中播放學校鐘聲來維持作息,這真是好主意,但要怎麼讓鐘聲按時自動響起呢?如果你家有 Apple TV、HomePod,就可以用下方的步驟,自動在設定的時間於指定的裝置
被瘟疫趕鴨子上架的遠端工作,在矽谷竟意外地玩出了火花。現在各大公司都食髓知味,紛紛開始計劃玩更大的下一步。以後的職場會不會只剩下一張書桌和電腦?
疫情之初,人們囤積衛生紙;疫情之未,雲端服務業囤積伺服器;6 月 15 日解封的加州將面臨缺人、缺工、缺料及物價爆漲的後疫情之亂⋯⋯而這背後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因。
數位遊牧生活一年多前因疫情危機被迫停止,我在巴拿馬體驗了六個月封城。一年多後的今天,我剛剛打完疫苗第二劑,此時我沒有興奮,只有鬆一口氣。若你覺得現在未來充滿未知,我想與你分享我和新冠肺炎相處一年多來的總結:「與其等待恢復自由那一天的到來,倒不如現在就開始練習與疫情共存。」
全國升級為三級警戒,不知道大家還好嗎?突然改成在家上班/上課,是不是有些不習慣,或是手忙腳亂呢?今天法科暫時不聊劇,先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國外居家上班/上課超過一年後,所歸納出的三個提升居家生活的小提案。
這週因為疫情的關係,公司開始實習遠距工作後,除了拜讀網路上已經有多年經驗的文章之外,可以藉這個機會嘗試使用新工具也算是我很喜歡的環節。以下就簡單的分享這幾天發現的好玩工具,雖然不一定在公司內部能推行起來,但至少有一個機會開始讓大家願意去摸索不一樣的東西。
最近因為疫情升溫,愈來愈多朋友必須在家工作、孩子也得在家遠距上課,維持正常作息時間,定時工作/上課或休息,變得非常重要。 有朋友說可在家中播放學校鐘聲來維持作息,這真是好主意,但要怎麼讓鐘聲按時自動響起呢?如果你家有 Apple TV、HomePod,就可以用下方的步驟,自動在設定的時間於指定的裝置
被瘟疫趕鴨子上架的遠端工作,在矽谷竟意外地玩出了火花。現在各大公司都食髓知味,紛紛開始計劃玩更大的下一步。以後的職場會不會只剩下一張書桌和電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給定一個按非降序排序的整數數組 nums,就地刪除重複項,使得每個元素只出現一次。元素的相對順序應保持相同。然後傳回 nums 中唯一元素的數量。
本文探討全職遠端工作可能導致過勞的原因,並分享作者個人經驗。作者在疫情期間開始全職遠端工作,起初享受在家工作的便利,但隨後卻因空間概念的混亂,導致工作與生活界線模糊,最終心理過勞。文中分析辦公室與居家環境的差異,以及如何打造適合全職遠端工作的空間,並強調個人狀態與居家環境的配合。
Thumbnail
信箱裡躺著委託人寄來的追加事項。要打開這樣的信件需要良辰吉時,心裡有些灑脫的姿態才能從容應對(或從容就義)。因為多半不是好事,絕對是一些無法加價或吃力不討好的事項。像是完成後要去地球另一端,按照指示丟棄處理掉;或是達成的途中需要在時間內滿足什麼條件(通常也是很勉強或根本無關緊要的東西)。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利用生產力工具來提升時間管理技能,說明如何透過數據分析來了解自己的生產力黃金時段。透過 Rescuetime,你可以追蹤並分類你的日常行為,找出心流時刻,提升工作效率。文章建議找出最佳工作時間、減少分心行為,並適時休息來維持生產力,避免過度疲勞導致效率下降。
Thumbnail
『居家工作者』需要的自律,與強力的時間管理 這一套方法,適合所有居家工作的人使用,尤其適合『運用零碎時間累積工作的人』,例如:家庭主婦、作家、藝術家、自由接案SOHO族……等等。 你只需要兩本記事本:一本使用你習慣的格式就好,另外一本請選把一天可使用時間都列出來的工作日誌。 我建議使用紙本筆記,
在我的一天工作中,我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工作與休息間歇式交替流程,每個工作單位為70分鐘。其中,深度工作持續50分鐘,然後休息20分鐘。這種方法讓我一天能完成300分鐘的深度專注工作。 ▋深度工作的秘密 這種間歇式工作的秘密在於,我在深度工作50分鐘前,會先確定這段時間的目標產出。這樣做能幫
Thumbnail
會不會有時候只是想要簡單的快速影片去背,剛好電腦沒有安裝適合的影片剪接軟體呢?pinokio這網站提共大量的AI小工具,只要安裝他在桌面,立即可獲最新的AI工具,並且他隨時更新最新版本,省下大量爬文搜尋時間,正適合不會程式的使用者一鍵無腦享受AI帶來的便利與快速。 這次介紹裡面一個好用的小工具"R
我的每個工作單位是70分鐘。 其中,深度工作50分鐘以後,就要休息20分鐘。 這種工作與休息間歇式交替的流程, 是我一天能完成300分鐘深度專注的秘密。 深度工作50分鐘開始前, 我就會已經確定好這50分鐘的目標產出是什麼。 這個規定能有效幫助我的身心靈預期產出,
Thumbnail
許多企業主公開宣布要再次推動員工「回到辦公室」。不過一項新調查顯示,高層預期遠距工作模式將會持續成長。事實證明員工更喜歡遠程工作,相關科技也不斷改進。對於混合工作模式來說,生產力並未因此損失。儘管媒體標題可能強調回到辦公室的趨勢,但高層領導人預計,未來五年內,混合工作和完全遠程工作,都將繼續增加。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給定一個按非降序排序的整數數組 nums,就地刪除重複項,使得每個元素只出現一次。元素的相對順序應保持相同。然後傳回 nums 中唯一元素的數量。
本文探討全職遠端工作可能導致過勞的原因,並分享作者個人經驗。作者在疫情期間開始全職遠端工作,起初享受在家工作的便利,但隨後卻因空間概念的混亂,導致工作與生活界線模糊,最終心理過勞。文中分析辦公室與居家環境的差異,以及如何打造適合全職遠端工作的空間,並強調個人狀態與居家環境的配合。
Thumbnail
信箱裡躺著委託人寄來的追加事項。要打開這樣的信件需要良辰吉時,心裡有些灑脫的姿態才能從容應對(或從容就義)。因為多半不是好事,絕對是一些無法加價或吃力不討好的事項。像是完成後要去地球另一端,按照指示丟棄處理掉;或是達成的途中需要在時間內滿足什麼條件(通常也是很勉強或根本無關緊要的東西)。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利用生產力工具來提升時間管理技能,說明如何透過數據分析來了解自己的生產力黃金時段。透過 Rescuetime,你可以追蹤並分類你的日常行為,找出心流時刻,提升工作效率。文章建議找出最佳工作時間、減少分心行為,並適時休息來維持生產力,避免過度疲勞導致效率下降。
Thumbnail
『居家工作者』需要的自律,與強力的時間管理 這一套方法,適合所有居家工作的人使用,尤其適合『運用零碎時間累積工作的人』,例如:家庭主婦、作家、藝術家、自由接案SOHO族……等等。 你只需要兩本記事本:一本使用你習慣的格式就好,另外一本請選把一天可使用時間都列出來的工作日誌。 我建議使用紙本筆記,
在我的一天工作中,我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工作與休息間歇式交替流程,每個工作單位為70分鐘。其中,深度工作持續50分鐘,然後休息20分鐘。這種方法讓我一天能完成300分鐘的深度專注工作。 ▋深度工作的秘密 這種間歇式工作的秘密在於,我在深度工作50分鐘前,會先確定這段時間的目標產出。這樣做能幫
Thumbnail
會不會有時候只是想要簡單的快速影片去背,剛好電腦沒有安裝適合的影片剪接軟體呢?pinokio這網站提共大量的AI小工具,只要安裝他在桌面,立即可獲最新的AI工具,並且他隨時更新最新版本,省下大量爬文搜尋時間,正適合不會程式的使用者一鍵無腦享受AI帶來的便利與快速。 這次介紹裡面一個好用的小工具"R
我的每個工作單位是70分鐘。 其中,深度工作50分鐘以後,就要休息20分鐘。 這種工作與休息間歇式交替的流程, 是我一天能完成300分鐘深度專注的秘密。 深度工作50分鐘開始前, 我就會已經確定好這50分鐘的目標產出是什麼。 這個規定能有效幫助我的身心靈預期產出,
Thumbnail
許多企業主公開宣布要再次推動員工「回到辦公室」。不過一項新調查顯示,高層預期遠距工作模式將會持續成長。事實證明員工更喜歡遠程工作,相關科技也不斷改進。對於混合工作模式來說,生產力並未因此損失。儘管媒體標題可能強調回到辦公室的趨勢,但高層領導人預計,未來五年內,混合工作和完全遠程工作,都將繼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