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受傷的過去,接納現在的自己|阿岳推書 Vol.7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夠了!不用跟我解釋這麼多!」
「你是白痴嗎?你怎麼會把那些事情講出來?」
第一次踏上美國,是和老闆出差,到舊金山灣區做市調,也是公司首次參與在美國的加盟展。行前戰戰兢兢的準備,但是在過程中,經驗不足,還是犯了錯挨了罵。後續的表現,每況愈下。
這天,結束搬家工作,挨了前輩罵,腦海浮現低谷時的受挫記憶。懷著憂慮,我進到書店,映入眼簾的,是由腦內探險隊,撰寫的《#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

精神分析真實案例,看見受傷的自己

「每種不安都有原因,每個傷口都有幫助,如果不願正視自己受了什麼傷,不願解讀自己的不安,就無法看見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由韓國的幾位年輕的精神分析師組成的〈腦內探險隊〉所著,透過真實案例的統整,延伸出最能產生經驗共鳴的五個故事。
書中醫師的引導,讓患者覺察自己、從過去的回憶中,看見受傷的自己,有人選擇放棄治療,有的則嘗試和醫生搭建#心理安全基地。
這本書,一邊看,一邊讓自己對號入座一下,會感覺到很多鑽牛角尖的事情,似乎有了些看透的光。以下三點,是我推薦此書的原因:
1. 命中時下憂慮,進而看見自己
- 編劇:談到了不論是學生或是辦公室工作人的#拖延症。
- 新手媽媽:講到了照顧嬰兒時期的親子與長輩相處時,不明的憂慮。
- 失業青年:談到了尋求認同的聲音,以及時下流行的#玻璃心。
- 網路漫畫家:講到了#網路霸凌,以及網紅生態下不為人知的苦楚。
- 整型外科醫生:作為社會高知識份子代表、講述在令人稱羨的外在身份下,極度害怕失去掌控權的不安。
上述為書中五個精神分析的案例紀錄。很推薦剛出社會的人,用心體悟第三個故事。裡頭講述隱形自戀人格,誇張我的呈現,以及放棄人際關係去保護了不起的自己,真是把另一個自己給痛快的挖出來認識和理解啊!
2. 讀著案例,自己也接受了分析和諮商
讀這本書最過癮的地方,是每次看完一篇故事之後,再拉回去看該章節醫師的「問談」,循著那些問題,也觸動自己,反思過往。逐漸讓曾經模糊的情緒,有了清晰的輪廓;讓塵封已久的記憶,翻轉出新的定義。
3. 認識專有名詞,更明確的定義自己狀況 
書中作者也穿插了不少自己的內心小劇場,除了知道醫師如何引導患者調整自己的眼光,也寫了不少心理學上的專有名詞。書中很用心拉出一個個小節解釋。讓原本很多錯綜復雜的心理狀況,有了概括的定義,也更直白簡潔的了解自己。

要如何不受傷?

「每個負面情緒和脫序行為的背後,都有一段重要且深具影響力的過去,都有個當時就感到受傷的自己。我們人為了活得快樂,會下意識的將這些經歷埋藏於心。」
但這樣的行為,卻會在未來不同成長階段的角色,由人際關係直接或間接,觸發情緒的副作用。雖然當下感到受傷,但更明確的說,是當下的事件,勾出了過去的傷害。要使負面情緒在對應的觸發事件下,完全消失不太可能,但能透過一些方法,來降低受傷的力道。
1. 自我覺察,陪伴「受傷的自己」
「覺察」這件事,在情緒來臨時,都很容易忽略。有些情緒管理好的人,能當下意識,並且轉換。但大部分都還需要透過「事後的自我覺察」來練習。
可以去回想印象深刻的事,在那個當下發生的情況為何?你腦袋有沒有浮現什麼記憶?當下感到什麼樣的情緒?
透過書寫,把抽象的那個「受傷的自己」,實際呈現於自己眼下,學習陪伴自己的傷。
2. 找信任的人,聊「不能說的秘密」
聊聊難以在他人面前展現出的憤怒、脆弱、自責、自卑的那些自己,甚至是你做了自己也難以接受的那些事情,聊聊做出這些事情的可能原因、做這些事情的當下感覺。
如果這個人懂的傾聽,那也許你能感受到溫馨的安慰或被接受,進而也接受了不好的自己。
如果這個人,懂得傾聽,加上在尊重你回應權之下,問問柔性的問題,那更好,因為透過回答,也會更清晰地了解自己。
3. 啟動正向日記,關注「今後怎麼辦?」
理解了過去的傷痛,但更重要的,還是要把重點關注在「實踐新人生」。
培養勇氣,「感激、自我肯定、感受幸運」很重要。
可嘗試每天寫日記提問:
「今天很感謝?」
「我很肯定自己...?」
「我做了什麼好事?」
「美好/幸福的時刻...?」
去享受寫這些正向眼光的感覺,補充自己#實踐的勇氣。
接著再提問:
「我要如何改善?可以更邁向快樂和幸福?」
我非常推薦日記,很好實踐。
不限大小事、字數,時間,寫給自己,不用管他人眼光。

你會不會因為他人無意的一句話,就影響了心情負面?
你是否有無法接受的行為,一直無法控制著在發生?
這本書,誠心推薦給,容易感到受傷的你。
希望這次分享的實用作法,能給予心理受傷的你實質幫助。

我是 Moving阿岳,一位用心閱讀及感受生活的搬家人。
期望自己,用心體會每個Move,紀錄每個Moving Moment !
如果覺得我的內容不錯, 可以分享或追蹤我的文章。
在這裡,我將生活遇見的小故事,真誠的分享給大家。
也歡迎讀者們,一起感受、分享Moving生活。
吸收屬於「身而為人」的「心」力量, 讓人生持續Move On!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心旅行,閱書推書,昇華生活。 寫作,是2019年7月開始,我業餘養成的嗜好。 閱書,是獨自一人生活,逐步養成的習慣。 分享,是因心中有所感,想將感動傳遞出去。 書到用時,再讀剛剛好 願大家,能在這個專欄,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本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前的人都會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但是我覺得是這樣:『書到用時,再讀剛剛好。』」 講者說完,講堂的笑聲和掌聲延續了好長一段時間。 那是5年前,在學校的志氣論壇上#群聯電子的創辦人#潘健成先生的#經驗分享。是令我我深有同感,富有哲理的一句話。
最近一直傾盆大雨,但仍止不住我想探究這本書的渴望。也許是我知道,在我離開夢想之後,那書裡頭,有我所懷念的溫暖。是那種心有戚戚焉,想給這世界的人祝福,希望他們能夠幸福的溫暖。 走進書店,來到小說區,我拿起了#東野圭吾的感人力作- 《#解憂雜貨店》。
「我以後想成為一個畫家」大衛說。 「成為一個畫家不好,要成為一個藝術家!你會努力對吧?成為我的驕傲吧!」法蘭克 - 大衛的父親說。 (上述對話引述自電影:《天倫之樂 Everybody’s Fine》) 隨著父親節的到來,想與大家分享朋友推薦的一部電影。
8月初難得放假,我起了個早,騎車前往台中客運站,搭乘國光號往新竹,回到我的母校。幾天前,我訊息發了問了找了我之前的恩師,有沒有空出來聚聚。最後我們難得見面,午飯的過程中,還巧遇了另一位啟發我願景領導的導師。 我腦海中,隱約閃出一本,我曾經看過的書。
一直深度投入工作的我,已經好久沒有,好好感受生活、記錄生活、紀錄想法、紀錄心得。直到我看了這本,也想推薦給大家的好書 --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在7月初,我決定鼓起勇氣, 嘗試切換自己的人生角色,從茶飲人轉成了搬家人,創了「搬家阿岳」開始寫文寫字。
「以前的人都會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但是我覺得是這樣:『書到用時,再讀剛剛好。』」 講者說完,講堂的笑聲和掌聲延續了好長一段時間。 那是5年前,在學校的志氣論壇上#群聯電子的創辦人#潘健成先生的#經驗分享。是令我我深有同感,富有哲理的一句話。
最近一直傾盆大雨,但仍止不住我想探究這本書的渴望。也許是我知道,在我離開夢想之後,那書裡頭,有我所懷念的溫暖。是那種心有戚戚焉,想給這世界的人祝福,希望他們能夠幸福的溫暖。 走進書店,來到小說區,我拿起了#東野圭吾的感人力作- 《#解憂雜貨店》。
「我以後想成為一個畫家」大衛說。 「成為一個畫家不好,要成為一個藝術家!你會努力對吧?成為我的驕傲吧!」法蘭克 - 大衛的父親說。 (上述對話引述自電影:《天倫之樂 Everybody’s Fine》) 隨著父親節的到來,想與大家分享朋友推薦的一部電影。
8月初難得放假,我起了個早,騎車前往台中客運站,搭乘國光號往新竹,回到我的母校。幾天前,我訊息發了問了找了我之前的恩師,有沒有空出來聚聚。最後我們難得見面,午飯的過程中,還巧遇了另一位啟發我願景領導的導師。 我腦海中,隱約閃出一本,我曾經看過的書。
一直深度投入工作的我,已經好久沒有,好好感受生活、記錄生活、紀錄想法、紀錄心得。直到我看了這本,也想推薦給大家的好書 --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在7月初,我決定鼓起勇氣, 嘗試切換自己的人生角色,從茶飲人轉成了搬家人,創了「搬家阿岳」開始寫文寫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我會好嗎?」這是經歷外遇後常在我腦中的自我對話。 《從外遇洞察人心》這是一本寫給外遇受傷者、外遇者、第三者、想了解外遇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自我療癒的書。 翻開需要勇氣,像揭開自己的傷口,看看傷口的復原狀況。 男女對外遇的見解不同,這本書可以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之前心理師有跟我討論到「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事情,而我對創傷一直都抱著「喔…有那麼嚴重嗎?」的想法,醫生和心理師都認為我這種,明明是跟自身相關的事情態度卻很無關緊要的反應,是受創後的症狀徵兆之一。 而這次的突發意外讓我體會到,或許醫生及心理師說的是對的,我就把這三天的心境感受依序地記錄下來吧。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我會好嗎?」這是經歷外遇後常在我腦中的自我對話。 《從外遇洞察人心》這是一本寫給外遇受傷者、外遇者、第三者、想了解外遇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自我療癒的書。 翻開需要勇氣,像揭開自己的傷口,看看傷口的復原狀況。 男女對外遇的見解不同,這本書可以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之前心理師有跟我討論到「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事情,而我對創傷一直都抱著「喔…有那麼嚴重嗎?」的想法,醫生和心理師都認為我這種,明明是跟自身相關的事情態度卻很無關緊要的反應,是受創後的症狀徵兆之一。 而這次的突發意外讓我體會到,或許醫生及心理師說的是對的,我就把這三天的心境感受依序地記錄下來吧。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