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王丹: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兩代作家(上)

本週專欄,要向大家推薦的,是印刻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兩代人的十二月》,作者是中國大陸1958年出生的閻連科和被稱為「80後」代表人物的年輕一輩作家蔣方舟
這是一本寫作了一年的作品合集。閻連科和蔣方舟各自把2014年每個月他們關注的焦點,寫成一、兩篇文章;到年底的時候,按照月份排序,對比每個月兩個人的寫作和思考。
這是兩代作家之間「不是對話的對話」,他們雖然不是用直接對話的方式,但是同樣作為作家,怎樣面對和書寫周圍發生的事情,還是可以看出不同世代的不同想法。不管對作者還是讀者,甚至對編輯來說,這都是一種有趣的寫作、閱讀和編輯的嘗試。

閻連科的批判:順從不疑的中國「80後」

當然,我要推薦的原因,還是在於書寫的內容,而不是形式。
閻連科是最近若干年中國大陸最具有異議性質的作家之一,他公開表達過要用自己的筆書寫真實,鞭撻黑暗的願意,這些年的作品直接對中國現行體制進行批判,其中四部作品──《夏日落》《為人民服務》《丁莊夢》《四書》──成為禁書(我羅列出書名,也是一種推薦,在今天的中國,禁書一定值得去看)。
而作為「80後」走紅的青年作家蔣方舟,在青年中擁有大量粉絲,雖然不能與當年韓寒的盛況相比,但是其具有的代表性是無可置疑的。更重要的事是,她至今還算是勉強生活在體制中的人,擔任一家重要媒體《新週刊》的副主編。這樣的兩代作家,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兩個人的對話,會不會產生火花?這也許是讀者最好奇的一點。
《兩代人的十二月》立體書封;閻連科與蔣方舟。Source: 印刻/博客來;Georges Seguin CC BY-SA 3.0;蔣方舟微博
《兩代人的十二月》立體書封;閻連科與蔣方舟。Source: 印刻/博客來Georges Seguin CC BY-SA 3.0;蔣方舟微博
在我看來,《兩代人的十二月》這本書呈現出來的、最值得深思的一點,就是這樣特質不同的兩代作家,其實選出來的主題,相同遠遠大於不同。畢竟,他們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其中,做為對話的一部分,閻連科對於「80後」一代以及更為年輕的中國人,發出了強有力、振聾發聵的質疑,甚至是批判,這是本書中的亮點之一。閻連科質問道:
「這個世界是一台巨大的壓榨機,榨你們爺奶的,榨你們父母的,當他們老去乾枯了,你們後續而來更年輕,青春綠旺,血液爆滿,那台機器就用更為隆隆的響聲和轉速,開始榨取你們青春的肌理和骨髓的血液,因為你們什麼都認同,你們都不懷疑⋯⋯把理想確定在『蘋果』的換代上,把思想確立在不存懷疑的順從上⋯⋯說什麼,你們都不會反駁。」

中國人,你為什麼「都接受」?

說真的,這是這麼多年來,我看到的,對於中國年輕一代最為深刻的批判。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質疑和擔憂,都認為中國的年輕人自私、麻木、冷漠,都因為他們對中國的未來感到絕望。但是,這些批評都只是看到了年輕世代的問題的表面,而沒有看到他們真正的問題所在。
這個真正的問題,閻連科以他作家的敏銳一下子就抓到了,那就是兩個字:「接受」
對並不美好的現實,對於重重的箝制,對於明顯的「榨取」,甚至對於自己生活的窘境,這一代人都不反抗、不質疑,都接受。這,才是最為深刻的問題所在。在這裡,我彷彿看到了很久很久之前,龍應台那一篇著名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的影子。
至於,是什麼導致了遮掩的「接受」?這樣「接受」的真實程度到底有多高?要怎樣走出這樣的「接受」?這些,也許就是另外要去回答的問題了。至少,閻連科點出了問題所在。
那麼,面對這樣的質疑,做為被批判的一方的代表人物,蔣方舟給我們的答案是什麼呢?(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王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