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職場觀察】嚴師出高徒?「授權」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讓有能力的人全權發揮是好事,但依然得做好風險控管這道防線。
最近注意到一件建築界的小事。(八卦樣)
我從大學就很喜歡的結構建築師 ─ 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因為一個威尼斯的橋樑設計案,被義大利法院開罰 7萬8,000歐元(台幣約 275萬6,000元)。
這座以玻璃和鋼鐵建造而成的「憲法橋」,除了其現代風格頗受爭議,最為使用者詬病的地方莫過於:它實在太滑了!
遊客時常在玻璃台階摔倒受傷,下過雨或冬天起霧時更是滑得難以行走;甚至剛啟用時也沒有無障礙設施,後來才在橋側加裝輪椅電梯(但又被抱怨太悶熱)。
跨越威尼斯運河的「憲法橋」
Santiago Calatrava的設計手稿
充滿結構美的橋體設計
啟用後才加裝的輪椅電梯
沒有空調的輪椅電梯,據說曾有人坐到快中暑
更慘的是,原本建造預算為700萬歐元(台幣約2億4,733萬元),卻因結構設計不佳,最終增加至1160萬歐元(折合台幣約4億986萬元) ─ 將近兩倍的費用。
以這樣小型的量體案型,卻出現頻頻失當的缺陷,對於有豐富造橋經驗的建築大師來說,實在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也讓我不禁聯想到自身實際經驗:
這八成跟「授權」脫不了關係…
無論你是PM、策展人或是經理人,在分身乏術的情況下,希望藉由實務訓練副手,是相當合情合理的。
但以多年專案管理的經驗來說,除了『適才適任』的基本原則之外,對於『授權』的決策衡量,往往是主管職的必經之路。
授權得好,人才輩出;授權得不好,不僅造成怨懟,還可能砸掉自己的招牌。

以下分享幾個切身觀點,聊聊如何「授權」的專案管理思維:

觀點一、「充份授權」不等於「完全信任」
「授權」是為了提供「自信」,但要避免導致「自大」。
很多主管為了顯示自己的開明,也為了讓副手無後顧之憂地發揮實力,便會提出所謂「完全信任」:只看最終結果,其他什麼都不管。
這在一開始很容易造成災難。
因為對方的經驗不足,加上急於表現,很可能會落東缺西或品管不佳;而太快全面性的授權,也易造成團隊面對主管底下的紅人不敢提建言、等著看好戲的誤解心態。
畢竟有了權力,人也會迷失自己。
所以授權方式,最好仍是『循序漸進』地階段性給予。
Photo by

觀點二、「授權」後要說清楚「風險承擔限額」
看過上面橋樑設計的例子,很容易猜測,這個案子八成是被用來「練兵」的。
而拿自己案子來練兵,你必須要事先衡量被搞砸的風險。
因為無論你授權了多少比例,給了副手多大的決策空間,對於業主/客戶來說:這就是你的案子
千萬不要有「授權後就能卸責了」的輕視心態,因為錯誤往往就是這樣發生的。
你必須要跟團隊清楚說明,你在每個階段能接受的最低目標/限額是多少。比如:雖然大家仍在學習中,距離100分還有一段距離,但不能低於80分是你的門檻。
如果真觸底了,你還是得趕緊介入下指導棋。(但記得,不要像個老媽子一樣常在背後緊盯XD)
如果授權沒有設底限,那很可能就會秀下限了。
Photo by

觀點三、「授權」後要有賞罰分明的「稽核機制」
只有賞沒有罰,那不叫授權,叫放縱。
授權的深層意涵不只是「帶人又帶心」,更要訓練「抗壓也扛責」,所以必須事先設定相關獎賞與懲戒規定。
除了避免副手有了權力就只顧決策、忽略細節,也要小心他將錯誤結果都推到其他人身上。
並建議白紙黑字寫出執行面的審核機制:像是簽約注意事項、設計製作注意事項、進場施工注意事項等等。在動作前,由客觀的第三方同事(平行部門)協助確認,以確保基本專案品質把關。
(如果有這道防線,建築設計忘了規劃殘障坡道、忽略易滑地板等荒謬的狀況,應該就不會發生了吧?)
Photo by Pixabay
再厲害再有能力的人,經驗傳承一樣是必修課題;能拿捏授權分寸,同時培訓人才且激勵人心,絕對是團隊雙贏的成長目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